芙蓉134 >地图 >教案 >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时间:2024-01-29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通用。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只要老师教案课件写得好,相信课堂教学情况也不差。栏目小编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地阅读精心准备了今天的“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通用”,我们希望您能多多浏览我们的网站!

根据学生起点行为和能力,考虑活动设置,如果学生绘画表现能力较强,基本已掌握三册教材“自画像”的知识、技能,教师可考虑将活动一和活动二并置,根据学生便于表现、易于抒发情感的需要来考虑教学目标的定位。*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学生感觉最困难的是人物动态表现和画面人物组合方式,教师应在技能方面提供指导,并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怎样让学生制作出比较独特的贺卡,教师应提供设计的思路,引导学生进行贺卡外形设计时,可设计规则形卡片,也可以设计异形卡片,通过个例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设计。*贺卡中的主要文字内容应简约,字体的大小、位置、摆放却很重要,图文结合应体现一定的形式美法则,这应是制作卡片的难点。教师可利用CAI课件呈现一定的文字、图案和衬底,让学生进行自由的摆放、合理的选择,这样既可以解决构图问题,又可以解决色彩搭配问题。第一课 老师您好 教案教学目标:以教师节为契机,深化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同时,学生以自己最熟悉的老师为对象,通过记忆画的形式完成“老师您好”的命题画。

教学重点:学会找到熟悉人物的特点,画一张半身人物像。

教学难点:能掌握某一位老师的长相特征并表现出来。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学具:任何一种作画工具、白纸、课本教学过程:

1、同学们,你们知道9月10日是个什么节日吗?

2、中国有一句古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如果大家还不能太理解,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说给大家听。

3、你们每个人的生命中至少有的时光是在学校,老师成了与你相处最多,最熟悉的人。你有没有自己喜欢的老师呢?

4、学生自由回答,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进一步加深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

5、教师节快到了,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老师的感情呢?(1)学生自由回答。(2)同学们的想法真多,老师这里就有一位可爱的同学送给了我一份教师节的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课件出示:学生画的老师画像。

6、今天我们一起拿起手中的画笔将心中最敬爱的老师画下来,好不好?

7、板书课题。

二、体验、探索:

1、能不能向其他同学描述一下你喜欢的老师的样子?最好说出你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学生自由描述,老师加以引导。

2、现在你能不能用最快的速度勾画出自己心目中老师的形象?(1)学生尝试作画。(2)老师选择几幅作品到讲台上进行观察和分析。(3)为什么他们画得不那么好呢?

3、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难题。课件出示:不同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自己学校老师的画像。看看这些同学画的老师画像,你能猜到他们画的都是哪些老师吗?学生自由分析,找到最突出的特点,老师加以引导。

4、现在再来想一想你最喜欢的老师的特征,现在你可以找到了吗?5、课件出示:欣赏不同的学生作品,老师在色彩、服装、背景上稍加指点。

三、学生创作。

四、老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点评,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

1、加深学生对老师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尊师之情。

2、提高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选择一定的表现形式。

3、正确区别老师与学生之间外在的形象特征、神态。教学重点:表现学生在教师节中向老师献礼的场面和情意。教学难点:把握师生的形象特征与神态;主题明确,画面内容感人。

1、组织教学,教师巡视纪律与画具准备情况。

2、谈话导入九月份有一个很特别的节日,那会是哪个节日呢?(教师节)为什么要有个教师节?

1、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同学们想一想,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老师对你的关心和爱呢?

2、你想怎样来表达你心中的这份感谢之情呢?教师启发学生,亲手做一件小礼物|:设计一个特别的贺卡、做一件手工艺品等等。在这节美术课里,我们要用手中的五彩笔来描绘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爱之情。

2、作品表现形式:彩色笔、蜡笔、水粉水彩画、国画、钢笔线描等。构图要饱满,有主次之分。思考:可不可以借鉴一些画家的作画风格?

FR134.COm品读分享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集锦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1

一、学习内容  p18/19例1、2(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会确定位置,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会确定位置和标明位置,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践的学习精神。

三、学习重难点知道怎样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准确判断方向。

四、预习学案

1.如果我们在野外或者在公园、动物园、旅游区迷路了怎么办?要想不迷路我们在之前要做些什么。

2.怎样才能又对又快的找到1号检查点?

讨论怎样观察平面示意图。

3.我们学习的8个方位是怎样的。

五、导学案

小组合作完成下面问题。

1. 1号检查点在哪两个方向之间。在这两个方向之间还有一个什么数据是已经表明的。

2.这个角的两条边有一条指向正东方向,另一条偏向北边,应该注意说。

为什么不说是北偏东30度呢?

3.如果只知道1号检查点在东偏北30度的方向上就能马上找到吗?

还要知道什么?

4.两个数据都知道了,能不能很快找到这个点?

5.我们现在学习的示意图与我们三年级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小结:在绘制平面示意图的时候,可以用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表示地面上相对应的距离。如果用1厘米的线段表示50米,那么就要在图上画出一条1厘米的线段,上面写明50米。

六、课堂检测

1.出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说明,根据这些说明绘制出一张校园的示意图吗?(分别展示各组绘制的示意图,说说你们是怎样进行绘制的?)

2. p18页  做一做

七、作业:见作业库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2及练习一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集体交流,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情境

复习四个方向,请学生介绍学校四个方向的建筑物。

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学校,可以使用校园示意图。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出示第4页彩图。

1.这些小朋友正在绘制示意图,看过他们的情况你能说出绘制校园示意图时要画上哪些内容吗?

2、生绘制校园示意图。

3.小组交流展示。

4.看第4页彩图,说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6页第2题彩图。

这是小明的房间,你能帮他介绍一下四面的摆设吗?

2.一人说房间的陈设,一人绘制出平面示意图。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

3.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把有关方向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会了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课后请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一张标准的校园示意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校园。

板书设计:

绘制平面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辨认上、下、前、后、左、右

教学内容:p32情景图   p33例1、2

课堂活动p36、1        练习三、1、2

教学目的:1、通过前后的辨认,让生体会生活的位置与方向的数学价值,从中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积极性

2、 识上下左右,并利用这些防卫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教育生从小爱护小鸟,不要随便捕捉小鸟,和谐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认识前后左右,并利用这些防卫来描述物体相对位置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出示 情景图

1、 请生仔细看图

2、 生小组交流

师:你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在什么的前面,什么在什么的后面

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

师可提示 生警察叔叔手指的方向,两个学生玩指南针,两个工人用经纬仪测方位

(指南针,经纬仪课前请学生调查,了解)

师:有谁知道指南针和经纬仪的有关知识,请他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辨认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二、 探索新知

(一) 学例1

1、 请生仔细看图       “你看到了些什么?”

2、 请生找到亮亮用笔把亮亮圈起来,用箭头指出前进的方向

3、 师:甜甜在亮亮的前面,勇勇在亮亮的前面还是后面呢?

4、 师:在 甜甜后面的有哪些小朋友?

5、 师:在巧巧前面的有哪些小朋友?

6、 师:你看图还可以说说是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吗?请小组的同学讨论。

(生讨论,交流)

7、 说一说:你在教师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些什么?

生观察,请生说

8、 练习三、  1

生观察,交流

谁跑在最前面,谁跑在最后面

谁跑在松鼠的前面,谁跑在乌龟的后面

跑在松鼠后面的动物有哪些?

还可以怎么说

(二) 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

师:请小朋友观察图片,泥人市图中的动物吗?不认识的字可以询问老师。

(生认识图片)

师:小朋友你知道在孔雀左边的是什么鸟吗?

孔雀的右边是什么鸟?我们在判断谁的左边是谁是,你可以举举自己的左手,左手 对着的是左边,右手对着这边是右边,分清左右以后,再来判断。

你还可以说说是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吗?小组讨论一下。

(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师:你还可以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吗?小组讨论一下

(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师:你能说说孔雀的上边是什么吗?

孔雀的下边是谁?       谁能够像这样再说一说?

(小组交流) 3、 课堂活动p36、1

读题,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请生按要求摆放

4、 课堂活动、3

师:自行车要靠公路的右边性,他们都遵守了这条交通规则吗?

我们在公路上也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红灯亮,绿灯停,过马路要走人行道。

5、 p40练习三、2

请生把书倒过来,正对着汽车,再完成。

三、 课堂活动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问题吗?

第二课时            找座位

教学内容:  教材p35、例3      p36、2、4、5    练习三、3

教学目的:  通过找座位的形式,在综合运用前面的知识的 同时,向学生渗透坐标的最简单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体会生活中位置与方向的数学价值

教具准备:例3的图

教学过程:

一、 介绍自己

师:你能介绍自己 的名字,并说出你前边,后边,左边,右边的是谁吗?

(生介绍)

二、 新授

1、 出示课题

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找座位(板:找座位)

2、 参观教室

师:面对讲台最左边的是第一组,现在我请第一组的小朋友起立

(第一组起立)   (师出示示意图)

师分别请第一组,第二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的小朋友起立。

(师依次出示示意图)

师:请小朋友看一共有几组?

横着看,离讲台最近的是第一排,依次就是第二排……

(手边口述,边板书:1、2、3、4、5)

师:这个教师里一共有几排?

(师点排数,生起立)

师:现在我请第一排的小朋友起立(生起立)

第二排、第三排……

师:你知道你是教室中的第几组第几排吗?

(师出示玲玲)

师:玲玲坐在第几组第几排?你能指出来吗 ?谁能像他那样边指边说?

3、 帮其余4位小朋友找位置,看书p35

师:左边的小朋友叫什么?兵兵说了什么?找出他的位置。

红红说了什么?找出她的位置。

巧巧说了 什么?找出她的位置。

军军说了什么?找出他的位置。

同桌的小朋友比比谁连得好。

4、 在黑板上贴出四个小朋友

师:兵兵坐在哪?协会来贴出兵兵?

红红、巧巧、军军坐哪?谁来贴?

点点和佳佳的位置在哪?请你找出来,到黑板上指出来,说说后填在书上。

巧巧坐在第几组第几排?军军坐在第几组第几排?

老师作在兵兵的后边是哪?军军的饿后边是哪?

你自己 想坐在教师的哪?是第几组第几排?

三、 练习

1、 p37课堂活动 4

读题,理解题意,用连线的方法完成。

2、p37  课堂活动   5

同桌的小朋友一起认认有些什么书?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

数学书在第几层,第几格?第三层第四格是什么书?连环画的右边是什么书?左边是什么书?

谁能像老师这样提问?

3、练习三  p40   3

看图理解题意,提示生从中间观察

请生用连线的方法完成,订正

四、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38  例4、5  p39课堂活动  1、2         练习三4、5

教学目的:1、以学生画画为基本情景,向学生呈现出观察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同一物体的不同现象。

2、 让学生体会到位置与方向的有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初步能在动前后和侧面位置看到的同一物体的不同现象而辨认自己和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教具准备:例4中的小姑娘三个面的画像,例5中2个不同位置观察的水壶图

教学过程:

一、 激趣

师出示例4图

师:你看了例四这幅图以后,能不能一下子说出穿兰色衣服小姑娘的后面,侧面,正面分别是谁画的?

(可先请生议论一下)到底谁说得对?下面我们自己来亲自验证一下。

二、 新课

1、 教学例4

(1) 把生分成每4人一组按图上的情景坐一坐,认真地从正面,侧面,后面的观察到的人物形象。

(2) 从一方位观察后可换一个方位观察,被观察的小朋友也可以交换成的观察者观察,每个小组多交换几次,直至每个同学都从图上的各个方位观察一遍。

(3) 生交流观察到的情况,并判断这些图分别是谁画的

2、 教学例5

(1) 出示例5,请生猜一猜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2) 让我们亲身体验一下

(3) 师拿出准备好的 茶壶,然后分4人小组进行轮流观察。

(4) 请生汇报,你看到了什么?从那个位置观察的。

(5) 现在你知道例5中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用连线的方法完成)

三、 练习

1、 p39课堂活动 、1

读题,请生观察,交流你看了以后,这几个面各有什么不同。

2、 p39课堂活动、2

读题,动手画画,小组的朋友一起完成,交流你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些什么?

3、 p40练习三、4观察火车头玩具,然后完成在书上,交流

4、 p40练习三、5

读题,理解题意,用连线的方法完成,同桌交流

四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学到了什么?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万以内的数和简单的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千克和克以及24时记时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运用学过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观察物体,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周长的含义,解决有关周长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体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二、具体安排

1、乘法、除法(第一、七单元)

2、认数、千克和克(第二、三单元)

3、24时记时法(第五单元)

4、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六单元)

5、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认识分数(第八、九、十单元)

6、加和减(含应用题)(第四单元)

整理与复习1

复习内容:乘法、除法(第一、七单元)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复习过程:

一、 出示题目

1、238×4 208×4 280×4 800×4

要求说出题目之间的区别。

指名板演,并齐练。

评讲:计算过程、计算的注意点、格式的书写要求。

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熟记。

2、64÷2 65÷2 65÷6

指名板演,并齐练。

评讲:计算过程、计算的注意点、格式的书写要求。

要求说出题目之间的区别。

说出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熟记。

二、 练习指导

1、 P109.4

估算得数大约是几十多,并要求说出估算方法。

指名计算,再进行比较异同。

2、 P109.6、7

独立审题,理解题意,对学生中存在的解决问题中出现的困难给予解答。

三、 全课总结

四、 作业

1、 P109.4、6、7

2、 补充应用题(略,五题)

整理和复习2

复习内容:认数、千克和克(第二、三单元)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5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优秀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千米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进一步感受了千米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优秀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优秀教学反思一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强调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带着学生切实体验1千米的长度,所以,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让学生课后走一走,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的概念建立。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优秀教学反思二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课前我布置学生走一走: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00米,走100米要多少时间,大约几步,和爸爸或妈妈一起测一测家到学校的路程有多长。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复习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让学生比划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然后从测量铅笔的长度到测量教室的长度再到测量从杭州到上海的路程等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白:计量路程等的长度需要用到更大的长度单位,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千米”。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因为平时学生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在马路边、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见过“千米”(也叫“公里”),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以前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吗?在哪里看到过?你知道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然后让学生估计:“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用他们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 千米的观念。

为了使学生能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在课前我选了几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进行测量,记录下每个地方到学校的路程,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先让学生估计从学校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让学生通过多次的猜测、比较,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然后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长。因为课前布置同学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测量出学校到家的路程,所以课堂上请几位同学说说家在哪里,再让其他小朋友猜猜他家离学校有多远。先猜一猜比1千米多还是少或差不多,再进一步猜出大约是多少米。再请已经测量好的这位小朋友当小老师进行评判,比一比谁猜得最准。小朋友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但是全班同学一起猜,被请到的同学人数有限,学生的参与面不够,无法满足大家,所以我再让小朋友分小小组活动,让每个小朋友有猜和被猜的机会。通过猜一猜、说一说、评一评、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 1千米有多长。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对于1千米和1米之间的进率,估计学生能说出来,就直接让学生说一说。然后通过讨论、汇报,使学生了解: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摩托车上的里程数等等。再出示三个实例:小明走100米需要210步,那他需要走多少步大约是1千米?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有多长?(200米)几圈才是1千米?体育馆的环形跑道长400米,跑几圈是1千米?你是怎么想的?通过这三个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然后是千米和米的简单化聚,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最后是课堂小结。

这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参与对1千米或几千米的体验和感悟,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将生活经验转化为认知结构。课前布置学生走一走、量一量是非常重要的活动。如果没有这些活动,而只靠学生想象1千米有多长是无法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优秀教学反思三

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兴趣。在导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导入通过我和学生比高矮这样一个同学们感兴趣的活动,帮助同学们回顾了以前学过的一些长度单位,通过让学生说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千米的知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学生学习的起点,有效地开展下面的活动。利用这样的活动引入新知,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强调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在形成1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我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再说说15分钟能从学校门口到哪儿?再出示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物,让学生判断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整个过程,我不断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生成过程,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己的个性以及创新一面,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最后我留了10分钟时间带着学生切实体验1千米的长度,让孩子们在跑道上量了50米,再体验走了20个来回,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的概念建立。孩子们在实践中收获。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结合实际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熟记1千米=1000米。

教学步骤

二、通过观察等实践活动为新授知识作好准备。

教学前可利用课外活动、队活动等时间进行一些观察度量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知识。

A、参观车丫和码头,看看汽车、火车和轮船的航运里程票价表。

B、观察公路的里程碑,并从这块里程碑直到下块里和碑,实地观看100米------5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体会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

C、测量操场四周的长度(或跑道的长度),算一算要绕几圈(或直几个来回)才是1000米。这样使学生对“千米”的长短有初步的了解。

三、复习

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口答:1米等于几分米,1分米等于几厘米,1厘米等于几毫米,1米等于几厘米。

3、填括号(说一说推理过程):

2米=( )分米 50分米=( )米

6厘米=( )毫米 30厘米=( )分米

7分米=( )厘米 80毫米=( )厘米

四、新授

1、 导入新课

量比较精密的零件常用毫米作单位;量课本的长、宽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教室的长、宽可用米作单位;那么

测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用什么单位合适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2、 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千米”。

(1)知道了1米的长度,你能想象出1000米有多长吗?

(2)出示运动场遗产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大约是1000米。

(3)推出“千米”概念,揭示进率。

A、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

B、引导学生对上式等号两端进行比较:用等号连接,说明它们所表示的长度怎么样?等号两端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

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一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C、熟记进率。想想看:“千米”中的“千”相当于1000中的几个“0”?1000中的几个“0”相当于一个“千”?

五、练习

1、 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用单位。

教室长3( ),小明身高130( );高速公路长50( );铅笔尖长4( )。

2、 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2厘米 2分米 2千米 2米粉2毫米

3、 带领学生观察:课前在一条直的路边量出100米的距离并在两端插上标杆。问学生: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

4、 要求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做第71页“做一做”,中的两道实践题。

六、总结(略)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篇2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研究和差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并准确解答。

2、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理解用假设法将和差问题转化,完整口述思路。

3、优选方法,体会和差问题在解决生活实际中的作用。(拓展)

4、营造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探求问题特征与解答方法。(情感)

二、活动重点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能较熟练地列方程解"和差问题"。

三、活动难点

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四、活动过程

(一)课前游戏

(意图:感知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大数与小数)

写数猜数:

学生选择1-9中的任何一个数,写在卡片上,算出与同桌卡片上数的和与差。填入统计表中。(同桌学生报数,全班猜数,教师输入,指导学生验证)

教师填写后两列的和与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提出质疑:当和与差比较大时,还能猜吗?有必要去寻找方法。

揭示课题:

共同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就能找到大数和小数。我们把这类题型称为和差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和差问题。

(二)创境新授

(意图:借助线段图,通过小组探究,理解假设法进行转化的三种方法)

1.情景研究:

理解画形结合图的意思,明确大数是苹果,小数是桔子。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PPT三种方法配合进行分析与汇报。体会三种假设的过程,感悟转化思想。

方法一:假设拿去了4个苹果,还有10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就相等了。就是转化成了小数桔子的两倍。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个数。

方法二:假设再拿来4个桔子,就有了18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也相等了。就是转化成了大数苹果的两倍。再除以2就算出苹果的个数。

启发: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是和+差,第二种方法是和—差;相同点是都用了假设转化的方法,最后都除以2。

方法三:也可以将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然后将总数14平均分成2份,再用7+2或算出苹果个数,用7-2算出桔子个数。这也是巧妙运用假设,将平均数运用到和差问题的解答中。

完整板书,规范学生对综合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再理解方法:

大数—差=小数的2倍,再除以2=小数

小数+差=大数的2倍,再除以2=大数

3.尝试应用:

小强和爸爸年龄和45岁,爸爸比小强大25岁,爸爸和儿子各多少岁?

(1)读出两个信息与问题,课件展示线段图,学生空画。

(2)理解列式:假设爸爸少25岁就和小强年龄一样,小强和爸爸的年龄和45岁就变成了是45-20=20岁。20岁表示是两个小强的年龄和,再用20除以2算出小强的年龄。知道了小强的年龄,爸爸的年龄又怎样算呢?完整口述假设过程,上台板演,学生欣赏

(3)再次强调求和差问题的方法:解答和差问题你最感欣赏的方法是什么?

生:假设法

生:(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4.巩固方法,准确填数:

回到猜数游戏,用假设法求出大数与小数:和168,差32。和999,差111。

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对第一组选择(和+差)÷2=大数的方法,对后一组选择(和-差)÷2=小数的方法。

(三)探究变化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和差问题。

1、小强在本单元测试中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6分,数学比语文多8分。语文和数学各得几分?(一题多变,你能有几种转化的方法。再判断分析。)猜测语文与数学分数。理解平均分数的意义。

A、数学:(96+8)÷2=104÷2=52(分) 语文:96-52=44(分)

语文:(98-8)÷2=88÷2=44(分) 数学:96-44=52(分)

对方法A进行反思和质疑。寻找错误的原因。

B.数学:96×2=192(分) (192+8)÷2=200÷2=100(分) 语文:192-100=92(分)

语文:96×2=192(分) (192-8)÷2=184÷2=92(分) 数学:192-92=100(分)

C、数学:96+8÷2=96+4=100(分)

D、语文:96-8÷2=96-4=92(分)怎样理解8÷2?

2、认真选择(机动题):大强和小强共有300元去买书,大强给小强50元两人的钱就一样多了,你知道大强和小强各有多少钱?

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选择合理的算式。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记忆最深的是什么?评价同学或老师。

学习总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的问题就是和差问题。解和差问题的策略很多,用假设法将大数转化成小数,(和-差)÷2=小数;或者将小数转化成大数,(和+差)÷2=大数;巧用平均数移多补少等。

(五)欣赏变化

1.转化成3个大强

2.转化成3个小强

3.转化成3个爸爸

五、课堂延伸:

让我们在音乐中带着思考,将假设转化的思想,将优化选择的策略带回家,去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分数,能自己往下写分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感。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

三、教学用具:

各类卡片图,各类折纸。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T: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在奥运赛场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学校里老师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来教育我们,你也想做一个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小法官和小老师吗?(想!)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出示:小华、小丽两个小朋友。

a:出示6个大苹果,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要求学生说出平均分成两份,学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分。)

c:出示两个汉堡,又该怎样来分?(齐分,学生上去分。)

(小结:我们都把它们进行了平均分板书。)

d:出示一个大饼,你能公平公正地来分一分吗?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揭题:我们要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它叫做分数(板书)

(二)探究新知,不断摸索:

1.认识。

T:刚才我们把一个大饼通过平均分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就是。那怎么来书写呢?跟着老师一起写(学生举起手指一起写),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把大饼平均分成了2份,再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齐读两遍,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边演示边说:把大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师拿起分好的大饼:左边这一份是整个大饼的,那右边这一份呢?(齐说:)

同桌活动:从信封中拿出各种折纸,你能折一折这些图形的吗?(请学生交流,注意语言的表达。)

T:老师也忍不住想来折一折了(拿起一个正方形的折纸,随便一折,将它剪下,举起一块说是。)(学生反对,强调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来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碰到过的例子?(学生交流。)

2.自己再想一个分数,把这个分数折出来,画出来。

请学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纸,折出自己想出的一个分数,用画阴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并请画得最快的几个小朋友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写上你所表示的分数。(教师选取部分,一起评价,并说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学生语言的表达)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一口气来说一说:

2.用手势来判一判:

3.根据分数在图中涂阴影,仔细观察,比较一下这些分数的大小:

4.它是一个长方形,把它这样对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块上涂上颜色,你知道每种颜色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吗?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今天,你收获了多少,能一起来分享吗?

2.课外,请你再去折一折,你还能折出多少分数来?

3.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篇4

一、教学内容:

学习小数是认数的一次重要扩展,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往往采用小数表示。本单元初步教学小数的知识,也为第二学段系统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基础。全单元编排四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例2:认识小数

例3: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4: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一位小数;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学会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时间:

4课时

五、教具准备:

课件和配套光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3.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习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28×4=16×7=29×4=43×2=12×4=

这节课我们就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基础上,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中说的“每天往返两次”是什么意思吗?怎样要这样列式呢?

同学们会算这道题吗?那你们会算什么?

能说一说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与前面学习的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请同学们用你们掌握的方法完成243×2,132×3。

2.教学例2

要求买3个微波炉要用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能说一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吗?

你觉得在计算连续进位的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2题。四、课堂小结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三步式题.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演示动画“混合运算”】

出示:

8+3×7 9×2+4×3 6×(50-46)

36÷3-5 63÷9×6 (48+32)+5

教师提问: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如果有小括号,先算括号内后算括号外.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1:计算74+100÷5×3

(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看到题目后你想给同学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①这道题包含哪些运算?

②按照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学生动手独立完成例1,全班共同订正:

教师提问:你能按照这道题的运算顺序读题吗?

请学生两人一组用数学术语尝试读题.

教师订正:74加100除以5所得的商再乘3的积,和是多少?

(4)教师将上题变成74+100×3÷5和74—100×3÷5两题.

教师提问:谁能按照运算顺序读出题来?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5)先说出下面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指名板演并订正)

65-6×4÷2 38+56÷7×3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演算这几道混合运算式题,你有什么发现?

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出示例2:计算(440-280)×(300—260)

(1)学生自读题目:440减280的差乘300减260的差,积是多少?

(2)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含有哪些运算,与前边的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

(3)学生试做.

可能出现两种不同解法,板贴出来:

让学生比较评议以上两种解法,哪种解法更简便?

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的简便解法你联想到什么?这种格式与复习的哪道题相似?

(4)教师让学生先按照运算顺序用数学用语读题再独立完成.

(59+21)×(96÷8) (220-100)÷(15×2)

教师提问:通过计算这三道题,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三、巩固提高.

1.计算下面各题(试着用术语读出下面各题)

700-8×5×4 (275-35)÷(17+43)

480÷(96÷16+6) (15×40—360)÷6

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括号里有两级运算,同样先算乘除法,后做加减法,小括号要照抄下来.

2.按照各图制定的运算顺序,在□里填上得数.

填数后,根据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订正.

四、课堂小结.

要完成一道混合运算,它的计算步骤是:

①审题,看清运算符号、数字、有没有小括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计算.

③检验,包括运算顺序,计算是否正确.

五、布置作业.

14+16×4-50 74+(96÷6-8)

72-45+121÷11 2520÷18×(806-799)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感受时间单位“分”、“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建立“秒”的具体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课件:秒的认识——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或播放春节联欢晚会的片断,引出课题:秒的认识。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常要用到比分钟更小的单位:秒。

二、新课学习

1.认识钞针

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呢?我们首先要认识的是钟表中的秒针。在一些钟表有3根针,走的最快的就是秒针。

继续播放课件:秒的认识——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2.认识1秒、几秒

钟面上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

继续播放课件:秒的认识——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思考:走3小格是()秒,走5秒要走()小格,走10秒要走()小格。

3.认识大格与小格的关系

讨论:1大格里有()个小格,30小格里有()个大格,1圈里有()个大格,()个小格。

4.认识秒和分的关系

思考:秒针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1分=()秒。

5.1秒钟的价值

飞机每秒约行250米

火车每秒约行55米

喷气式飞机每秒约行500米

卫星每秒约行7900米

有的电脑每秒可以完成3万亿次运算

6.体会1分钟(60秒)能做什么?

(1)播放1分钟精彩动画片。

(2)1分钟数学竞赛,体会1分钟能做多少事情。

(3)1分钟律动、感受1分钟的长短。

7.知识应用

继续播放课件:秒的认识——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三、巩固练习

填空

(1)1分钟=()秒

(2)我们一节课的时间是35()。

(3)小明系好红领巾大约需20()。

(4)我们一天睡眠的时间应达9()。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想?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合理的利用时间。教案《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秒的认识》教案示例》,来自网!,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秒的认识》教案示例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7

一、 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出示一个钟面)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

师:看着钟面,想一想,这时你在哪,在干什么?

预设1:这时我刚到学校,在早读。(假如连续几个都是这样的回答,谁有不同的想法?)

预设2:这时我在家做作业。

……

师:钟面上都是8时,怎么有的同学说在学校早读,有的同学却说在家做作业呢?这是为什么呢?

预设1:这里的8时可以是上午的8时,也可以是晚上的8时。(等待一下……)

还有想说的吗?

预设2:因为一天有24个小时,时针要转2圈。

——说的真好呀!时针一天要转2圈(板贴两个钟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一天的经过!

【设计意图】:课始直接安排看钟面,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想一想此时在做什么,在自主讨论中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情境中,迫切地要寻求一种新的简洁的记时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新课的展开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自主探究、认识24时记时法

1.感受一天的经过,为新授作准备

动态演示钟面:

晚上12时 中午12时 晚上12时

(1)第一段时间讲述:夜里12时,也可以说成0时,因为新的一天开始了,时针慢慢转动,现在是——(说清楚)凌晨4时,大家还在——睡觉,到早上8时了,大家上学了,时针转到12,这时,一天结束了吗?(2个回答)

(2)第二段时间讲述;时针继续转动,这时来到了下午4时——我们要放学了,晚上8时——大家准备睡觉了,时针再次回到了“12”,现在一天结束了

(3)讨论交流:现在大家看明白了吗,一天为什么会出现2个8时了吧。一天之内,除了有2个8时,你还发现了什么?(2个4时,2个12时)

【设计意图】:24时记时法记录的时间是一天的小时,部分同学对于一天的经过还不够熟悉、通过动画演示,不仅让学生熟悉普通记时法记录一天的时间。也为下面创造线条图上的时间做了充分的准备。

2.探究用0时—24时表示一天24小时

(1)思考:

师:是啊,时针转第1圈,依次经过了12,1,2——12,转第二圈还是——12,1……

还是如此!

(2)初探:配合动画演示:

第一圈: 第二圈:

师:把时针一天经过的数整理一下,整理成一条时间轴,(板贴时间轴)

请你将一天的时间清楚的表示出来!

(1)(拿出练习纸,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巡视选取典型的:

好了吗?请看屏幕,这个小朋友速度真快……

预设1:0——12,1——12的,

师:他这样表示,你有什么想法!

预设2:

(2)师:再来看看这位同学的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加上第一段和第二段表述的时间词。

师:加上区分用的时间词,是个好主意!哪些同学和他想的一样?(点点头)

(3)(出示稍完整的)

师:这个小朋友也是这样想的,她的表示怎么样,你们来评价一下!

师:是啊!这样表示更加清楚了!

揭示——像这样(板贴时间数)在前面加上时间词,上午,下午,晚上等,这样的记时法叫做普通记时法。板贴)

(4)师:不过,老师发现还有不同的想法,你们看——(24时记时法)

师:请某某X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大家认为这样可以吗?(可以的)也是这样改的同学向老师示意!

3.揭示“24时记时法”

师:同学真了不起,创造了一种新的'记录时间的方法,这种方法就叫做24时记时法。——读一读

小结:刚才同学们自己发现了问题,也积极地思考了原因,还想出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老师觉得你们真棒!让大家把热烈的掌握送给自己!

★【设计意图】:认识24时记时法是本课的重点,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认识24时记时法,设计时注重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规则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力求让学生站在一个规则设计者与思考者的高度来讨论和学习新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

三、比较发现,探索转换的方法

1.对比

师:现在,同学们请看这,请你仔细观察,这两种记时法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0秒)

师:把你的想法在4人小组内轻声说一说!巡视指导

不同:

(1) 交流:普通记时法前面都有时间词,24时记时法前面没有时间词。

师:是不是这样?谁也发现了?(真厉害)

师:还有吗?

(2)第一个时间段里面表示时间的数是一样的。

第二个时间段里面表示时间的数是不一样的。

师:别的小组也发现了吗?

(2) 规律:

(如果有同学说了+12)

师: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呀?你听懂了吗?

师:哪些小组也发现了?谁再来说说!

师:啊呀!这个小组真厉害!在变化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共同的规律!真厉害!为他们鼓掌!

——讨论到数的变化时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讲讲,时间多一点点。

2.讨论转化规律:

——同学们,你们真会观察,老师奖励大家,一起做个小游戏

师:老师出示24时记时法请大家趴下(师作师范)老师出示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请大家坐正,看谁的反应快!准备……

师:有的同学反映速度很快,谁来说说你的诀窍是什么?

小结注意:普通记时法前面有时间词,24时记时法前面没有。

2.及时巩固(连线):

师:会区分了两种记时法,那会转化吗?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请大家拿出练习纸,完成连线

中午12时 下午6时

18时 22时35分

上午10时35分 晚上8时

晚上10时35分 10时35分

20时 12时

师:(指着板书)中午12时用24时记时法就是12时。

18—6=12,先算数,再加上时间词!

师:谁也能像刚才一位同学那样,完整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全对的小朋友,来给自己翘翘大拇指!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转化的难点,首先将两种记时法整合在一根时间轴上,直观清晰的进行对比,然后让学生讨论转化的诀窍,最后让学生在小游戏中强化两种记时法的特征。

四、实际应用、在练习中巩固提升

结合“明明的一天”,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师: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真棒,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新的记时法,还学会了两种计时法之间的互化,接下来,老师带大家去认识一个新朋友——明明。

1.说一说(用24时记时法表示)

师:下面是明明这一天中的几张剪影,你知道下面钟面上的时间用24时记时法表示是几时吗?一个同学回答,其它同学做小老师,对就说对,错就帮他改正。

( ) ( ) ( )( )

2.修钟表(在钟面上画上时针)

师:星期天,明明和妈妈来到了钟表店,看到了4只人家拿来修的挂钟,大家一起来帮忙看一看,有什么问题?

请大家根据下面的时间补出相应的时针,补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师:是的,时针应该又粗又短!(时针短,分针长)

师:那你是怎么想的呢?(第2、3个)

3.生活应用

(1)生活中找一找

师:明明从钟表店出来,留心观察了一下,还有好多地方都是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大家想一想,他可能在哪些地方看到了?

预设:汽车里的显示频上面;电视上;手机上等……(依次出示)

(2)实际运用

①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

师:这是老师在来我们江都实验小学的路上拍到的,你可知道这个路段是从上午几时几分到下午几时几分禁止通行的吗?

师:问大家“上午几时几分到下午几时几分”实际][上就是把什么记时法转化到什么记时法?(24时记时法转化到普通记时法)

②再来看,这还是老师在我们江都看到的——公交车牌,下站就到了我们江都的龙川广场。服务时间5:55——18:30

师:看一看这1路公交车最早是几时几分开出?最晚呢?

(用两种记时法回答都可以)

③最后,大家来帮老师看一看,这是我十一出去乘坐火车的火车票。

师:先请大家找一找车票上面的开车时间!(读一读)

你们觉得老师应该在下午几时前到火车站比较合适?

(下午1时)

4.小小设计师

师: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设计一张周日的作息时间表

五、知识梳理,全课总结

师: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多!不仅自主发现了问题,还积极的思考了原因,最后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了新的记时法,最关键的是同学们已经会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老师觉得你们真棒!希望大家能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最后,老师在这里再送大家一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愿同学们都能珍惜时间,合理用好每一分、每一秒。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8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万以内的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千克和克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运用学过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复习过程:

一、认数

1、回忆在"认数"单元学会的知识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2、课堂练习

⑴回忆万以内数位顺序表,要求熟记。

⑵读数:3245 3045 3005 3050 10000 3500

要求:读出上面各数。说出读数过程的注意点。说出各数的组成。

⑶写数:五千四百一十三

四千零七十

八千零六

一万

二百三十

九千九百

要求:写出上面各数。说出写数过程的注意点。说出各数的组成。

⑷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比较上面第⑵中各数的大小,并能说出比较方法。

3、练习指导:P108.2

指导看图,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组织讨论:你是怎样解答第2小题的?

二、千克和克

1、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

名称、实际重量、进率。

2、P108.3

独立完成,组织交流。

问:怎样比较出商品的重量?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布置

1、练习册上相关内容。

2、补充应用题(略,五题)

整理与复习3

复习内容:24时记时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9

组内教师达标课教学设计

方向与位置                  崔永霞

教学内容:方向与位置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几个方向,并能用适当的术语进行描述,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不同的方位。

2、        能运用方向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同学们,你们去过农村吗?农村什么样?看来大家对农村有一些的了解。老师带来几张农村的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现在的农村修起了公路,盖起了高楼,建起了工厂,还开发了旅游项目,节假日我们可以到农村游玩,感受农村的新变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新农村。(板书:走进新农村)

二、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请看,我们来到了凤凰村,凤凰村有那些景点,谁能来指一指,说一说?(请一位同学下来指)

1、        两位小朋友正站在凤凰村的——(村口),你觉得凤凰村怎么样?美不美?既然凤凰村这么美,就让我们快去看看吧?

2、        老师根据凤凰村的景点,画了一副路线图,想一想,你在生活中见过这种图吗?(学生回答)看来大家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看看这副路线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四个同学提问)

3、        刚才大家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一个一个解决一下。

4、       从村口到住宅区怎么走?谁来说?(一同学回答)在他的回答中提到了一个方向,你听到了吗?是什么?大家真会听。(板书——北)想一想,我们以前还认识过哪些方向?

5、       你能不能说一说,牡丹亭的东西南北各在哪里呢?到前面来,用板贴表示一下。牡丹亭的北面是哪里?南面呢?前面我们认识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并能用他们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方向与位置的内容。(板书:方向与位置)让我们继续看。

6、       从村口到风景区怎么走?斜着的方向是什么方向,我们遇到了新问题,交流一下。(同学讨论交流)斜着的方向是什么方向,你是怎么想到的?

在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是东北。牡丹亭的东北方向是哪?风景区就在牡丹亭的东北方向。

你认识了东北方向,现在你能说一说从村口到风景区怎么走了吧?( 2人回答)

7、        现在请你继续思考:这儿是文化中心,你能说一说,文化中心在牡丹亭的什么方向吗?(讨论)在西和北之间的方向我们叫它西北方向。

8、        从村口到文化中心怎么走?

9、        刚才我们认识了两个新的方向,他们是东北、西北。你能不能来想一想,这两个方向会是什么呢?你是怎样想到的?小组交流一下。

谁能到前面来用板贴表示一下,并说出你的想法?(2学生回答)

总结:原来在东和南之间的方向是东南,在西和南之间的方向是西南。

牡丹亭的东南是哪?牡丹亭的西南方向呢?

10、  刚才我们认识了四个新的方向,他们是: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现在我是一名游客,我想找一名小导游带领我继续游览,谁来?

从文化中心到饮料加工厂怎么走?同位两人能象我们这样说一说吗?请大家继续游览凤凰村。开始。(交流)

哪两位同学到前面表演一下。

11、       刚才我们认识了四个新的方向,并且用他们来说了说游览的路线。现在请你瞪大眼睛仔细看,黑板上将会有什么变化?谁发现了?8个方向,这么多,怎么才能记得的清?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介绍一种方法:风景区在牡丹亭的东北方向,反过来牡丹亭在风景区的西南方向,东北、西南你有什么发现?对着的,你能不能再找一对这样的方向?)

12、大家的发现多么重要呀。这8个方向是两两相对的。(教师画)

13、做对口令的小游戏。多么了不起,想到了这么多记方向的好办法。

三、   巩固练习

我们运用所学的解决一下实际问题。

1、蓬莱在烟台的( )潍坊在烟台的(  )用方向标验证一下。烟台在潍坊的(  )用方向标验证一下。小小的方向标虽小,但作用却不小。我们把他记在脑子里,就能又快又好的辨别方向。下面让我们试一试。

2、我们会看地图了,在教室里找一找这些方向。我们能又快又好的辨别方向了。

3、我们到游乐场去看一看。仔细观察,这幅路线图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你能任选一个景点说说他在大门的什么方向吗?大门到旱冰场怎么走设计一条路线?做在书上。大门到旱冰场还有不同的路线吗?你能象这样说一说吗?

4、第7题。

四、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组内教师达标课反思

《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一课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道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课标》指出:“人人学由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联系;“有价值的数学”学习体验应当极大的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学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我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外的景物,借助自身的前后左右、周围的建筑物或其他景物的的辨别,了解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使学生知道位置随着参照物(即标准位置)的变化而不同,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不会变化的。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位置和平面图上方向之间的转化关系。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动手画一画、摆一摆,进一步深入了解以自己为标准位置,周围景物的方向。在学生确立东南西北方向的基础上,学习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借助课件的直观形象性,深化对8个方向地辨别,建立正确的方向感。在学生具备8个方向的辨别能力之后,让学生进一步运用量角器量出景物与一个方向之间的夹角,试着怎样说出来更加准确一些,互相讨论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进一步确定正确的说法。在学生学会辨别8个方向以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教室里门窗的方向,画一画学校周围建筑物的大概方向……通过课件演示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我再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当然,方向感弱、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之后,不能清楚准确地辨别出建筑物的方向。在以后开展同样形式学习的时候,对此类学生需要更加细致深入地加以引导与个别指导,才能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了解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研究和差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并准确解答。

2、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理解用假设法将和差问题转化,完整口述思路。

3、优选方法,体会和差问题在解决生活实际中的作用。(拓展)

4、营造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探求问题特征与解答方法。(情感)

活动重点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能较熟练地列方程解"和差问题"。

活动难点

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活动过程

一、课前游戏

(意图:感知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大数与小数)

写数猜数:

学生选择1-9中的任何一个数,写在卡片上,算出与同桌卡片上数的和与差。填入统计表中。(同桌学生报数,全班猜数,教师输入,指导学生验证)

教师填写后两列的和与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提出质疑:当和与差比较大时,还能猜吗?有必要去寻找方法.

揭示课题:

共同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就能找到大数和小数。我们把这类题型称为和差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和差问题。

二、创境新授

(意图:借助线段图,通过小组探究,理解假设法进行转化的三种方法)

1.情景研究:

理解画形结合图的意思,明确大数是苹果,小数是桔子。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PPT三种方法配合进行分析与汇报。体会三种假设的过程,感悟转化思想。

方法一:假设拿去了4个苹果,还有10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就相等了。就是转化成了小数桔子的两倍。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个数。

方法二:假设再拿来4个桔子,就有了18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也相等了。就是转化成了大数苹果的两倍。再除以2就算出苹果的个数。

启发: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是和+差,第二种方法是和—差;相同点是都用了假设转化的方法,最后都除以2。

方法三:也可以将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然后将总数14平均分成2份,再用7+2或算出苹果个数,用7-2算出桔子个数。这也是巧妙运用假设,将平均数运用到和差问题的解答中。

完整板书,规范学生对综合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再理解方法:

大数—差=小数的2倍,再除以2=小数

小数+差=大数的2倍,再除以2=大数

3.尝试应用:

小强和爸爸年龄和45岁,爸爸比小强大25岁,爸爸和儿子各多少岁?

(1)读出两个信息与问题,课件展示线段图,学生空画。

(2)理解列式:假设爸爸少25岁就和小强年龄一样,小强和爸爸的年龄和45岁就变成了是45-20=20岁。20岁表示是两个小强的年龄和,再用20除以2算出小强的年龄。知道了小强的年龄,爸爸的年龄又怎样算呢?完整口述假设过程,上台板演,学生欣赏

(3)再次强调求和差问题的方法:解答和差问题你最感欣赏的方法是什么?

生:假设法

生:(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4.巩固方法,准确填数:

回到猜数游戏,用假设法求出大数与小数:和168,差32。和999,差111。

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对第一组选择(和+差)÷2=大数的方法,对后一组选择(和-差)÷2=小数的方法。

三、探究变化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和差问题。

1、小强在本单元测试中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6分,数学比语文多8分。语文和数学各得几分?(一题多变,你能有几种转化的方法。再判断分析。)猜测语文与数学分数。理解平均分数的意义。

A、数学:(96+8)÷2=104÷2=52(分) 语文:96-52=44(分)

语文:(98-8)÷2=88÷2=44(分) 数学:96-44=52(分)

对方法A进行反思和质疑。寻找错误的原因。

B.数学:96×2=192(分) (192+8)÷2=200÷2=100(分) 语文:192-100=92(分)

语文:96×2=192(分) (192-8)÷2=184÷2=92(分) 数学:192-92=100(分)

C、数学:96+8÷2=96+4=100(分)

D、语文:96-8÷2=96-4=92(分)怎样理解8÷2?

2、认真选择(机动题):大强和小强共有300元去买书,大强给小强50元两人的钱就一样多了,你知道大强和小强各有多少钱?

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选择合理的算式。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记忆最深的是什么?评价同学或老师。

学习总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的问题就是和差问题。解和差问题的策略很多,用假设法将大数转化成小数,(和-差)÷2=小数;或者将小数转化成大数,(和+差)÷2=大数;巧用平均数移多补少等。

五、欣赏变化

1.转化成3个大强

2.转化成3个小强

3.转化成3个爸爸

课堂延伸:

让我们在音乐中带着思考,将假设转化的思想,将优化选择的策略带回家,去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分数,能自己往下写分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

各类卡片图,各类折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T: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在奥运赛场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学校里老师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来教育我们,你也想做一个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小法官和小老师吗?(想!)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出示:小华、小丽两个小朋友。

a:出示6个大苹果,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要求学生说出平均分成两份,学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分。)

c:出示两个汉堡,又该怎样来分?(齐分,学生上去分。)

(小结:我们都把它们进行了平均分板书。)

d:出示一个大饼,你能公平公正地来分一分吗?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揭题:我们要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它叫做分数(板书)

(二)探究新知,不断摸索:

1.认识。

T:刚才我们把一个大饼通过平均分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就是。那怎么来书写呢?跟着老师一起写(学生举起手指一起写),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把大饼平均分成了2份,再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齐读两遍,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边演示边说:把大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师拿起分好的大饼:左边这一份是整个大饼的,那右边这一份呢?(齐说:)

同桌活动:从信封中拿出各种折纸,你能折一折这些图形的吗?(请学生交流,注意语言的表达。)

T:老师也忍不住想来折一折了(拿起一个正方形的折纸,随便一折,将它剪下,举起一块说是。)(学生反对,强调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来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碰到过的例子?(学生交流。)

2.自己再想一个分数,把这个分数折出来,画出来。

请学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纸,折出自己想出的一个分数,用画阴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并请画得最快的几个小朋友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写上你所表示的分数。(教师选取部分,一起评价,并说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学生语言的表达)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一口气来说一说:

2.用手势来判一判:

3.根据分数在图中涂阴影,仔细观察,比较一下这些分数的大小:

4.它是一个长方形,把它这样对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块上涂上颜色,你知道每种颜色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吗?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今天,你收获了多少,能一起来分享吗?

2.课外,请你再去折一折,你还能折出多少分数来?

3.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3

教学时间:

累计节数: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水灾自救知识,在遇到水灾威胁时,能够及时自救。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人们常把水成为“生命之源”,是的,有水才有生命,是水给了生命的存在,延续的力量,但同样水也有剥夺人类宝贵生命无情的时刻。

二、新授:

1、说一说,你家附近都有哪些河流,他们有没有过肆虐的时候?当时怎么样?

2、救助课堂

水灾自救逃生严重的水灾通常发生在江河湖溪沿岸及低洼地区,遇到突如其来的水灾,该如何自救逃生呢?

1.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树上)转移,等候救援人员营救。

2.为防止洪水涌入屋内,首先要堵住大门下面所有空隙。最好在门槛外侧放上沙袋,满袋可用麻袋、草袋或布袋、塑料袋,里面塞满沙子、泥土、碎石。如果预料洪水还会上涨,那么底层窗槛外也要堆上沙袋。

3.如果洪水不断不涨,应在楼上储备一些食物、饮用水、保暖衣物以及烧开水的用具。

4.如果水灾严重,水位不断上涨,就必须自制木筏逃生。任何入水能浮的东西,如床板、箱子及柜、门板等,都可用来制作木筏。如果一时找不到绳子,可用床单、被单等撕开来代替。

5.在爬上木筏之前,一定要试试木筏能否漂浮,收集食品、发信号用具(如哨子、手电筒、旗臶、鲜艳的床单)、划桨等是必不可少的。在离开房屋漂浮之前,要吃些含较多热量的食物,如巧克力、糖、甜糕点等,

并喝些热饮料,以增强体力。

6.在离开家门之前,还要把煤气阀、电源总开关等关掉,时间允许的话,将贵重物品用毛毯卷好,收藏在楼上的柜子里。出门时最好把房门关好,以免家产随水漂流掉。

7.落水后,要屏住呼吸,放松身体,人体就自然的浮出水面了;如果有水草缠住了脚,千万不要慌张,屏住呼吸,轻轻的解开。 8.游泳时,遇到脚抽筋,不要紧张,要弯曲身体,双手抱脚,等待救援。

8.水灾后应谨慎选择饮用水,事先储备的饮用水才是最安全的。因此应事先储备一些干净水放在清洁密闭的空间里。如必须饮用河水、雨水等要烧开杀菌。

9.夜晚直升机在救援时,可用手电筒、蜡烛向直升机发送救援信号。白天可用镜子反光和挥动颜色鲜艳的物品。

三、安全小常识互帮互助共同脱险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4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前测: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

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说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5

教学时间:

_x

累计节数: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一些日常的安全常识。

2、使学生学会自护自救。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啊哟加倍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

二、教授新课

1、防止烫伤

烫伤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事故。在家庭生活中,最常见的是被热水、热油等烫伤。如何防止烫伤呢?

(⒈)从炉火上移动开水壶、热油锅时,应该戴上手套用布衬垫,防止直接烫伤;端下的开水壶、热油锅要放在人不易碰到的地方。(⒉)家长在炒菜、煎炸食品时,不要在周围玩耍、打扰,以防被溅出的热油烫伤;年龄较大的同学在学习做菜时,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把水滴到热油中,否则热油遇水会飞溅起来,把人烫伤。

(⒊)油是易燃的,在高温下会燃烧,做菜时要防止油温过高而起火。万一锅中的油起火,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应该尽快用锅盖盖在锅上,并且将油锅迅速从炉火上移开或者熄灭炉火。

(⒋)家里的电熨斗、电暖器等发热的器具会使人烫伤,在使用中应当特别小心,尤其不要随便去触摸。

2、安全使用高压锅

用高压锅做饭,节省时间和能源,许多家庭都使用它。高压锅在使用时,锅里的温度高、压力大,所以安全问题十分重要。(⒈)使用高压锅之前,首先要检查锅盖的通气孔是不是通畅,安全阀是不是完好无损。

(⒉)在使用中,不要触动高压锅的压力阀,更不要在压力阀上加压重物或者打开锅盖。

(⒊)饭菜做好以后,不能马上拿下压力阀或者打开锅盖,要耐心地等待锅里的高压热气释放出来后,才能拿下压力阀,打开锅盖。

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臵生活中发生烫伤,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⒈对只有轻微红肿的轻度烫伤,可以用冷水反复冲洗,再涂些清凉油就行了。

⒉烫伤部位已经起小水泡的,不要弄破它,可以在水泡周围涂擦酒精,用干净的纱布包扎。

⒊烫伤比较严重的,应当及时送医院进行诊治。

⒋烫伤面积较大的,应尽快脱去衣裤、鞋袜,但不能强行撕脱,必要时应将衣物剪开;烫伤后,要特别注意烫伤部位的清洁,不能随意涂擦外用药品或代用品,防止受到感染,给医院的治疗增加困难。正确的方法是脱去患者的衣物后,用洁净的毛巾或床单进行包裹。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正、反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及解题关键。

2、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正、反归一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教学难点

1、线段图的画法

2、检验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学习例3

(1)出示图片(画有5个书架,下面有一个问号),教师说:“学校想买5个书架,你知道需要花多少钱吗?想一想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产生疑问或说出需要先知道每个书架多少钱。)

(2)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画有3 个书架,标出一共75元),教师说:“我告诉你买3个书架一共用了75元钱。现在你能解决了吗?”

(3)个人试做,小组交流并汇报小组的想法。

思路:要想求5个书架多少钱?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再求5个一共多少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点拨,并做主要的板书。)

(4)练习:教科书第107页“做一做”。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学习例4

(1)出示例4:学校买了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2)小组先讨论研究,再试着把它完成。

(3)小组间交流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4)“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分析题目,并解答完成。

3、比较例3和例4,你觉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各抒已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小结:“遇到应用题,一定要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再解答。”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图片(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老师用IC卡给家里打电话,时间用了4分,正好花了2元8角钱。想一想,如果打电话时间用了6分,又会用去多少钱呢?(学生独立思考)

“老师的IC卡里现在只有3元5角钱了,我必须在几分内把话讲完呢?

板书设计:

两步应用题

(1)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

(2)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

75÷3=25(元) 75÷3=25(元)

5个书架多少钱? 200元能买几个书架?

25×5=125(元) 200÷25=8(个)

答:买5个要用不着125元。 答:200元可以买8个书架。

归总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2页的例5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五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了解归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够正确地解答这种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学习例5(为了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计算,将例题进行了改编)。

(1)教师说:“小华读一本书,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可以读完?”(学生各抒已见)。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告诉他们:“知道每天读12页,6天可以读完。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3)小组展开讨论,并独立列式试做。(教师注意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

(4)小组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师点拨,小组间相互质疑问难。

(5)教师根据小组的汇报情况,边小结边进行必要的板书:

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12×6=72(页)

再求几天能读完? 72÷9=8(天)

(6)让学生根据分步算式,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2、改编例题,引出题目:(如果小华8天读完,他每天读几页?)

(1)学生独立思考,并试着列式解答出来。

(2)请一名学生汇报。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问难,教师根据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小结:要求每天读几页?首先知道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遇到问题,一定要分析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3、比较例题和改编的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相同点:都是先求这本书的总页数。不同点:例题是求几天读完,改编后的问题是求每天读几页。

4、教科书第112页“做一做‘的第2题和例5,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做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让学生认真读题,独立完成,并找出两个小题的异同点。

2、教师:小林从家往学校走,每分走100米,需要用8分走到学校。如果每分走80米,你知道需要用几分走到吗?

让学生说一说想法,然后独立列式解答。

3、做练习二十五的第3、4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通过师生交流,突出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板书设计:

两步应用题

(1)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2)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12×6=72(页) 12×6=72(页)

再求几天能读完? 再求每天读几页?

72÷9=8(天) 72÷8=9(页)

答:8天可以读完。 答:每天读9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使学生体验数学以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去春游吗?我们去春游的路上有一些障碍,谁能扫清路上的这些障碍?

口算

35+3= 24+9= 45+30= 28+7=

87—5= 36—8= 72—50= 93—6=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

(一)观察第91页情景图。

1、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

2、学生提问题。

(二)观察第92页情景图。

1、图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师根据生答板书:

“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

“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

2、谁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3+31 32+39

(三)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三、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索。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二)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师: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3、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

四、巩固练习。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生做完后,师作反馈纠正。)

2、练习十九1、2、3、4。(选加法做。)

五、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汇总8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1】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中班语文活动-散文诗:捉迷藏

班级:中四班老师:张家平

p>

1.活动背景

当孩子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时,孩子们总是那么开心。在儿童诗《捉迷藏》中,作者用拟人化和夸张的手法赋予黑夜、太阳和各种颜色以生命,并用轻松活泼的语气来形容太阳被黑夜蒙住眼睛寻找它.颜色隐藏整个捉迷藏游戏的过程。散文诗短小精悍,结构简单,意境优美。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不乏大胆奇特的想象力。可以带孩子进入一个无限遐想的世界,也可以激发孩子欣赏和学习的热情。非常适合中产阶级孩子欣赏。 ,学习。中产阶级的孩子们开始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对自然界的变化充满好奇和幻想,但往往无法用好话来表达,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2.活动目标

1.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语言,了解散文诗的内容,掌握“藏”、“静”字。

2.发挥你的想象力,尝试模仿句型:X颜色藏在XX中,感受模仿诗歌的乐趣。

3.了解昼夜变化带来的自然变化,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兴趣。 活动重点

了解散文诗的内容,并能用诗的语言回答问题。活动中的难点

大胆模仿和拓展散文诗的内容。

3.活动准备

1.相关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2.丰富孩子的各种色彩体验和对物体颜色的理解;

3.几个头饰。

四。活动流程

1.问题引出话题,激发兴趣

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你喜欢玩什么游戏? 【用“游戏”吸引孩子们的兴趣】晒出太阳的图片,这是谁?太阳也喜欢玩游戏,猜猜它会和谁一起玩?玩什么? 【散文诗的主角“太阳”取材于游戏,进一步吸引孩子]

2.初步欣赏散文诗,感受散文诗优美的语言。

下面我们一起看听听,读课件,感性朗读,重点突出关键词。 【让孩子直观感受,初步了解具体形象下散文诗的内容】

散文诗叫什么名字?太阳和哪个颜色的宝宝玩捉迷藏? 【帮助孩子回忆散文诗的大致内容】

总结:这首散文诗太有意思了,什么地方最有趣,大家仔细听听。 【起到过渡作用,通向下一个环节】

3.分段欣赏散文诗,并展示图片,帮助孩子理解散文内容。

(1) 老师背诵第一段,问:谁遮住了太阳的眼睛? (黑夜)太阳的眼睛什么时候蒙上的?孩子们闭着眼睛都能感受到。 【让孩子亲身体验“黑夜”的感觉】

当太阳数着的时候,有色宝宝在做什么呢?他们是如何隐藏的?学习语言:安静可以用行动来解释。 【让孩子理解“安静”的意思】

总结:太阳和彩宝贝在玩捉迷藏!有色人种的婴儿藏在哪里? (2)老师背诵第二段,重点练习句型:“X色藏XX”。

颜色隐藏在哪里? (绿草,黄菊,红枫,蓝天,白云)为什么彩宝贝会这样隐藏? 【引导孩子说出颜色对应的颜色】。

武进区遥观中心幼儿园(高教附二幼儿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本句子真好,我们一起读。

绿色又会藏在哪里,太阳不好找?黄色还能躲在哪里,太阳不好找?红、蓝、白? 【进一步让孩子用颜色经验来描述对应的颜色】 总结:颜色应该隐藏在与自己颜色相同的东西里,太阳也不容易被发现。

还有别的颜色他们也想玩捉迷藏,他们会躲到哪里呢?请告诉我。显示其他颜色的图片。 【拓展练习,培养孩子的色彩体验】这么多好句子要不要一起读?

总结:彩宝贝藏得这么好,太阳还会发现它们吗?

(3) 教师背诵第三段。太阳找到彩色宝贝了吗?当黑夜解开手帕,太阳睁开眼睛? 【让孩子理清昼夜规律】当太阳找到彩宝贝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

总结:太阳一下子找到了彩宝贝,很开心!我们又高兴又惊讶地读了这句话。 【丰富孩子的感情】

4.老师把散文诗朗诵完整

阳光和色彩多么有趣,我们再听一遍! 【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欣赏散文诗】

5.总结

这首散文诗真好,讲述了白天和黑夜程是两个可爱的小孩子和彩宝贝玩捉迷藏,好玩吗?

6. “捉迷藏”游戏

颜色和太阳很好玩,你也想玩这个游戏吗?

请几个孩子选择一个他们喜欢的色卡头饰来玩色娃。老师扮演太阳的角色。老师数数的时候,你悄悄地躲在其他孩子后面。当太阳找到你的时候,你站起来大声告诉大家:X颜色隐藏在X中。【在游戏中练习你的句子】

7.孩子们独立玩耍并结束活动

孩子们也想成为太阳吗?其他孩子也想来玩吗?那我们玩之前跟客座老师说再见好吗?

V.活动反思

活动前,我做了周密的准备,做了配乐散文课件,相关的图片和头饰等。在这些准备中,我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我居然把梧桐叶当成了枫叶,我什至不知道。我真的很惭愧。活动中,我对幼儿的一些“意外”行为过于专制,没有灵活运用,为活动服务。这有点像“灌输”教育。在模仿句型“X颜色隐藏在XX”的过程中,由于孩子对颜色的经验不足,整个过程比较困难,这也说明我的准备工作不到位,应该进行活动前的知识。准备和丰富幼儿对各种颜色物体的理解。对于文字的理解,我只强调“静”字,让孩子掌握“藏”字。阅读练习方面,只有我一个人在看书,孩子们读得隐隐约约,我就放下了。最后一局,由于规则不明确,整个环节在混乱中结束。整个活动总体上是顺利和完善的,但同时也缺乏新的想法。未来,我们应该在对孩子的要求和活动的创新上进行更多的探索,争取早日融入学前教育行业。

2010年11月10日

武进区遥观中心幼儿园(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幼儿园)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2】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识记do re mi三个音;欣赏《哆来咪》。

教学目标:

演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

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认识和演唱音符do re mi。

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

1.听赏歌曲

(1)听录音范唱《快乐的do re mi》

(2)请你跟琴唱一唱这三个音。

(3)教师演唱《快乐的do re mi》,学生接唱歌曲中的do re mi。

2.听唱法演唱歌曲

(1)轻声读歌词第一段

(2)听教师慢速范唱第一段歌词,学生心里默唱一遍,轻声唱一遍。

(3)引导学生演唱歌曲第一段,教师仔细听学生演唱,加以指导。“演唱”四分休止符时,可用手势动作代替

(4)学习演唱二、三段歌词。听录音范唱,跟琴直接演唱。

(5)全体演唱全曲二至三遍

二、欣赏《哆来咪》

三、音乐游戏

1.认识五线谱上的do re mi的唱名位置。

2.跳房子游戏

四、演唱歌曲

1.再演唱过程中可不断变换演唱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或领唱与齐唱,小组派出代表演唱等形式。

2.表演唱或小组表演唱、个人表演唱

3.进行歌词创编

五、自我评价: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3】

1、进入新课:(师)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回蒙古人,唱蒙古歌,跳蒙古舞。

2、聆听歌曲,初步感受内蒙民歌的特点。这首歌曲为4/4拍的羽调式内蒙古族歌曲,音乐语言简练易记,旋律线条起伏较大,基本素材只包含两个乐句的八小节乐段。节奏舒展,旋律优美,生动地勾画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就仿佛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当中,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热爱家乡的美好生活,刻画了内蒙古人民的爽朗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小声的跟着录音范唱学习歌曲。

4、听辨音的长短:(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唱这曲子的时候,在同一个小节里有的歌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要唱得长一些?请同学回答。(生)高、照、跑、叫、壮、肥。

5、实践活动:(师)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乐器表现短音?

6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4】

《捉迷藏》课程计划

学习目标:

1. 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初步学会唱歌。

2.借助图片理解和记忆歌词,并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达歌曲和伴奏部分。 3.玩转圈圈,和小伙伴一起体验捉迷藏的乐趣。教学准备:

歌曲CD、录音机、歌曲图、钢琴伴奏、眼罩。教学过程:

1、听歌、听音乐,调动孩子已有的经验。

(1)老师:我们听音乐,用行动来表达春天发生的事情。 (2)师:春天你听过哪些有趣的事情? 2. 在地图的帮助下学习唱歌。 (1) 老师唱歌,孩子熟悉歌词。师:你从这首歌里听到了什么? (2) 展示歌曲的地图,让孩子学会读歌词。一个。老师指着图片,孩子们试着通过读图来读歌词。

老师:我是来考你的,你能看懂这句话吗?谁会尝试?湾。看图片,读歌词和歌曲的旋律。

老师:这次我们用钢琴伴奏完整地朗读歌词。 (3) 看地图,学唱歌。一个。孩子们试着听伴奏和唱歌。

老师:现在我们试着唱这首歌好吗?

b.加入伴奏,把歌曲完整地唱出来,试着用不同的声音来唱歌曲和伴奏。师:这些小图是什么意思?怎么唱? 3.边唱边玩,体验游戏的乐趣。 (1) 玩捉迷藏游戏。

老师介绍游戏规则:一个孩子被蒙上眼睛在圆圈中心玩捉迷藏,其他孩子围成一圈,在圆圈上逆时针唱歌和走,选择一个孩子做被隐藏的人伴奏部分,在歌曲的结尾,所有的孩子都做一个弹簧形状,躲起来的人猜出隐藏的人。

1/2

b.老师带领孩子玩游戏2-3次,第一次孩子坐在椅子上玩。

老师:我们的游戏要开始了。我想请一个孩子玩捉迷藏,其他孩子坐在椅子上玩这个游戏。

老师:这次,我们围成一个大圈玩捉迷藏。让我们看看能不能找到隐藏的人。

(2) 隐藏人数增加到两人,再次玩捉迷藏游戏。

老师:现在,我们要增加难度。这次我们将邀请两个孩子成为隐藏的人。你能猜到吗?让我们试试吧!

4. 完成。总结和鼓励。

2/2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准确、流畅地唱好歌曲,并为歌曲编新歌词。

2、初步了解什么叫“三拍子”,体会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通过学唱歌曲,体会伙伴们之间真诚的友谊。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准确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掌握附点节奏,体会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注意弱起分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谈话导入

1、师生问好 4/4 1 2 3 5 5 —. 1 5.— ‖

同学们你好, 您好您好, 蒋老师您好!

2、发声练习 4/4 1 2 3 4 5 —— ‖

小猫爱吃鱼

3、谈话导入

师:相信我们在坐的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但朋友之间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小摩擦小误会,这时,你会怎样请你的朋友原谅你呢?

生:跟他道歉,说对不起?

师:大家说得很好。

二、教授新歌

1、聆听歌曲《原谅我》

师:刚才,我们都是用平常说话来表达歉意的,接下来老师要带大家去看看一位美国小朋友,他是怎样来请求原谅的?(仔细听)

生:唱歌?

师:是的,他用自己真诚的歌声去请求原谅的。他都唱了些什么?

生:?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歌词的内容。(齐念歌词)

师: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做一个节奏(先仔细听,仔细看)——原谅我以往一点错

(学生模仿)

师:请同学们再听一次,在刚刚的节奏中“我”和“以”哪个字要长一点呢?

生:“我”字长?

师:你们的小耳朵真灵,让我们一起来拍一拍吧!

师:你们真能干,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个节奏,边拍边念歌词吧!

2、再听范唱,并用悄悄话的方式跟唱。

3、学唱唱名

4、教师范唱,学生轻声跟唱。

5、学生演唱,教师伴奏。

6、歌曲情感处理

师:当你做错事向别人道歉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生:不开心、内疚?

师:当你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你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

生:开心、快活、舒畅?

师:是的,带着内疚的心情像朋友倾述自己的“一点错”,表达了对同伴的信任,希望得到到同伴的“原谅”,使伙伴之间的友谊更进一步。那就请你们用诚恳、温柔的语气完整地演唱吧!

三、拓展延伸

1、在歌曲演唱正确完整的前提下加入律动表演。

(三拍子:拍手拍肩拍肩)

认识、理解三拍子,并通过律动感受三拍子的强弱关系。

2、创编歌词

师:在我们生活中,除了会发生不愉快的事之外,也有让同学们感动的事。比如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同学向你伸去友谊之手;在你遇到不愉快的时候,朋友向你伸出关怀之手。也有许多感激的话想对帮助过你的人说。今天同学们当当小小作词家,将歌曲改编为《谢谢你》

(分小组讨论改编歌词,进行汇报演唱)

四、课堂小结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总少不了矛盾和误解,老师希望:当你和同学发生不愉快的事或争吵时,要勇于向对方道歉,承认自己的过错,消除误会,让一切重归于好。这样才可以使大家的友谊更加坚固!同时也希望大家相处的开开心心!下课。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6】

一、教学内容:聆听《母亲教我的歌》

二、教学重点:感悟音乐与情感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语言分析音乐作品,学唱曲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感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分辨出音乐的段落、体裁、演奏乐器及表演形式。

2、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沃尔塔瓦河的主题音乐并根据图片划分段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主动搜集表达不同情感的歌曲向同学介绍

三、教学过程:

聆听《母亲教我的歌》

1很高兴和同学们一同走进这节音乐课,今天的主题是情感之声。

设问:人类的情感有哪些?

母爱、友情、爱情等

(一)>:

1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

2对比小提琴版探究找出作品的异同?

讨论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

3组织评论乐曲再重复时候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一)《母亲教我的歌》师:在亲情之中,

有一个人的爱最为伟大,从我们出生之时就时刻萦绕在我们身边。没错,那就是母爱。

母亲把她所有的爱与奉献都慷慨地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这种情是每个人都为之动容的。

同学们能说出几首歌词母亲的歌吗?(《烛光里的妈妈》《母亲》《我的好妈妈》等等)

在捷克,有一位非常优秀的作曲家,他叫德沃夏克。他从小非常喜爱音乐,但是家庭穷困加之父亲的反对,小德沃夏克总是在母亲的掩护下偷偷的学习音乐,最终成长为一位优秀的作曲家。当德沃夏克长大成人,母亲也离他而去。于是他便创作了这首《母亲教我的歌》,用它来寄托对母亲的无限哀思之情。

1、欣赏《母亲教我的歌》和小提琴曲《母亲教我的歌》感受两首不同风格的作品。

2、对比讨论:这两首作品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小提琴的音色缠绵哀伤,让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对比声乐曲的带歌词演唱,更似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3.学唱歌曲的旋律,体味歌曲的情感特征。

四、小结: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最善于表达人类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在漫漫人生路中,音乐以其独有的方式抒发着人类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让我们做有心人去感受人类中不同的情感.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7】

《捉迷藏》

游戏回顾:

1.你玩过捉迷藏游戏吗?一起来玩捉迷藏吧!上节课认识的新角色朋友都很淘气。他们还和我们和小动物们玩捉迷藏。他们躲在大树下的不同地方。到我这里来! (重点:吧,你,谁,吧,草)

2.其他同学也想躲猫猫吗?那我们一起来抓吧!这一次,请多读两遍,表示你确定找到他了。你在听么?

3.这些新角色可以被朋友隐藏,你也很会找他们。森林里的小青蛙、小鸭子和小兔子要测试大家看你能不能看懂这些字。听清楚,每个单词读两遍。如果阅读有问题,老师会做一个停止的手势,让你停下来重新教你。你明白吗?

在课件中加入:捉迷藏,二,鸭子,石头,你,我们一起游泳吧

4. 同学们读得很好。 Little Frog、Little Duck 和 Little Rabbit 都会送你小星星来鼓励你。

5.看,这三只小动物在大树下相遇!他们高兴吗? (CAI展示三只小动物的动画图片)是的,小青蛙开心地鼓起脸颊唱歌,小鸭子摇着尾巴,好像想游泳一样。小兔子也开心的扭着屁股。让我们进入正文,阅读正文的第一个自然段落!请翻到本书的第 89 页。看书时,书是倾斜的,身体是直立的。 (评价:小梅花)

6.他们在哪里幸福地相遇了? (老师贴)阅读各种形式的人物对话,体验情感。

在学习中渗透识字的方法:十比通

1、猜猜,他们俩小脑袋在一起在说什么?名曰。 (纸板:谈判)

2. 他们是如何谈判的?请自由阅读正文

2,

3,

4 , 5自然段落(写在黑板上)在小动物讨论时划出一条线!

在参观过程中,老师必须确保学生在阅读和绘画。表扬读得清楚的学生,让老师听得清清楚楚。 (评价所有)

3.谁会读你的小青蛙的话? (课件展示青蛙词) (评价:小梅花) 画成这样的同学,请点头。 (课件里,小青蛙呱呱叫着,说你真会学!)那么,你画的小鸭子和小兔子的话,谁会看呢? (课件展示另外两只小动物)同班同学点点头。

4.你就是这只小青蛙、小鸭子和小兔子,一起来读吧。老师读提示,你读小动物的话,你懂吗? (评价:大梅花)

组织:小眼睛,向前看;小胸小背。

5. 青蛙、鸭子和兔子似乎想玩不同的游戏。他们和你讨论什么? (把板书贴在动物图片旁边:跳石、游泳比赛、捉迷藏)

6.先看看青蛙是怎么和你谈判的? (蔡:文蛙)谁想看小青蛙的话?按名字读。指导意见:(1)这听起来像是谈判的语气吗?如何像谈判一样阅读它?老师听说这只小青蛙是想让别人玩抱石游戏,于是用了“好吗?”的语气。表达请求。 (2) 老师也听到了。在读“好”二字的时候,大家也注意到了后面那个小问号,语气很高,仿佛征求了小伙伴们的同意。这只小青蛙看起来很有礼貌! (板书:有礼貌) (3)(戴头套)小青蛙,你为什么要别人也玩巨石? (你可以问:为什么不玩其他游戏,只玩抱石游戏?)原来你最大的本领就是会跳舞! (4) 当时小青蛙是怎么和朋友们讨论的?想象一下,小青蛙当时一定是发出了声音,加上了一个动作说出了这句话。请像小青蛙一样阅读! (5)性能阅读。 (6) 愿意表演站立阅读的学生。

评估每一个环节:小梅花。

7. 那时,青蛙和他的朋友们是这样讨论的。小鸭们,你同意青蛙说的话吗?按名字读。说明: (1) 小鸭子是不是这么说的?哦,原来是匆匆忙忙。谁会读到焦急的语气。老师听得懂。当你读到“不”这个词时,你读得又快又高,好像你很着急。 (2) 这只小鸭子是在和别人讨论吗?我觉得好像我在命令别人。小伙伴们肯定不喜欢和这样的小鸭子玩游戏。如何读懂谈判的语气!老师一听,你真想让别人来比赛游泳,你用请求的语气念出“静止”和“游泳”两个字。这叫谈判。 (3)这一次,老师也觉得,小鸭子虽然很着急,想让大家同意来玩比赛游泳这个游戏,但还是很有礼貌的。 (4) 小鸭子,你为什么不同意玩跳石游戏,却要大家一起去游泳?哦,原来小鸭最擅长游泳了!但是当大家都在玩游戏的时候,每个人都必须能够玩! (5) 小鸭子当时是怎么和大家讨论的?学生可以添加动作和声音来阅读。 (6)性能阅读。 (7) 愿意表演的学生站起来表演给老师看。

8. 小兔子们,你们听了鸭子的建议,同意吗?小兔子听了也着急,不过和所有的小伙伴一样,跟大家商量也是很有礼貌的。怎么读?名为读书,这次请来了一个没有举手的同学读书。他们都读得很好,我相信你也可以。你想试一试吗? .说明: (1) 小兔子,你为什么要和大家讨论玩捉迷藏,而不是玩你最熟悉的游戏? (CAI展示思维导图)原来小兔子认为,我们一起玩游戏的时候,应该玩大家都可以玩的游戏。这真是一只有思想的小兔子!让我们向兔子学习! (2)小兔子当时是怎么和大家讨论的?您可以添加要阅读的动作和表达式。 (4) 进行阅读。 (5) 愿意表演站立阅读的学生。

点评:小梅花。

9. 小伙伴们静下心来想了想,他们到底同意了谁呢?最重要的是,小青蛙提出的跳石游戏,只有会跳的青蛙和兔子才能玩;小鸭子提出的游泳游戏,只有会游泳的青蛙和鸭子才能玩;而且只有兔子提出的捉迷藏游戏的三个小朋友可以玩。所以-(CAI显示第5段)阅读第5段。

4)学习第6段并玩捉迷藏游戏:

1.捉迷藏游戏已经开始!他们躲在哪里?请学生默读课文第 6 段。冷静下来,仔细寻找他们的藏身之处,并在书中说明他们藏身之处的文字下方标出你最喜欢的。做你喜欢的标记。让他以后把小动物藏起来! .

2. 谁发现了鸭子的藏身之处? (很少举手的名字)鸭子躲在哪里? (CAI显示短语:一个大树洞)青蛙躲在哪里? (蔡:一块大石头)兔子躲在哪里? (CAI:一堆大草)(CAI:个体,块,一堆红色)

采访:小鸭子,你藏了吗?你的尾巴还在外面!你为什么躲在这个大树洞里?原来不能飞,只能躲在低处。小青蛙,你躲起来了吗?你为什么躲在这块大石头后面?原来你身上的颜色更接近大石头的颜色!小兔子,你躲起来了吗?对不起,你为什么躲在这堆草里?原来你最喜欢吃草,而且这里的草很多,可以轻松盖住你!

为了让所有同学都有机会,可以请未入选的同学举手。然后请其他学生原谅。未来会有很多这样的机会。欢迎大家多举手,让你学得越多越好。

4、同学们,你们看,这三只小动物是怎么躲起来的? (秀:隐蔽)不仔细看,真的不容易找到吗?但是——(或者:但是,在捉迷藏中,有人在躲藏,有人应该抓住他们。谁来抓住他们)?学生:谁会来找他们?

(展示课件最后自然段并阅读。)

5.所以我们玩游戏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只讨论一个人人都能玩的游戏,还要指定谁会隐藏,谁会找到它,这样游戏才能继续进行。

(5) 表演文字:

1. 三只小动物捉迷藏的故事很有趣。想表演这个故事吗?现在,作为导演,我来这里读旁白,请三组学生分别邀请小青蛙、小鸭子和小兔子。你明白吗?师生演练。

2.如果你想把这个故事真实的呈现在大家面前,你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边走吧,请你们四人一组,分配角色。其中三个将扮演三个小动物。你可以在表演的时候加上小动物的动作、声音和表情,然后请其他同学照顾大局。导演像兔子一样读其他词。你明白吗?

关注群里爱表达自己的同学,为选角做好准备。表演时要注意小动物的小脑袋。

3.来吧,推荐你做一个刚刚在组里表现不错的小演员!谁来扮演小跳蛙?谁来扮演摇摇晃晃的小鸭子?谁来扮演这个有思想的小兔子?我是导演,我是来看旁白的。认真看表演的同学,会奖励你一朵会听会看的小梅花。请学生朗读题目。

表演结束后,请其他同学给表演打分。如果演出结束后仍有学生想表演,请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一次,我请了另一个学生当导演。

4. 灵感延伸: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回到家后,让学生跟着课文编故事,给家长编故事,让他们评论你是否让他们变得有趣。

(六)写作指导:

1、今天我们和小青蛙、小鸭子和小兔子玩了捉迷藏游戏。他们也喜欢学习写作。让我们和小动物一起写吧!

2.(CAI显示需要写的新字)上节课,我们学会了用新笔画(CAI:红色)写“you”和“bi”两个字,并写下“a”、“a”和“bi”以我们自己的方式。 “霞”、“石”、“见”四个字,本课我们将写“同”字。

3.用小手捡起来。书空。提名书是空的。

4.教学识别:同字框。

5、写作要注意什么?小心从外向内书写。

6.老师在投影仪上示范写字:强调关键笔划的位置(同一个字框要直写,横折的勾要一笔一写。折叠的时候,单词应该压在水平中心线上)。

7.画红,练字。

8. 自我评价和相互欣赏。建议在投影仪上显示。师评:看得出来,你想了想,就坐直了,写下来,仔细的一笔一笔地写下来。

(7)家庭作业:

继续讲故事,如果你爸妈觉得你很好,请写在日记里,留着。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8】

老师你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听赏《走过老师的窗前》后,能说出歌曲所表现的情绪,能设计形体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2、能学会《老师最理解我》,表现歌曲的情绪,能选择合适的节奏型,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能尝试把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演唱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唱《老师最理解我》这首歌,并能选择合适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能将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并唱出来。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听赏歌曲《老师你好》

1、听《老师你好》的音乐进教室

2、聆听歌曲回答问题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里赞美了谁?

学生回答。。。。。

师:对,这首歌曲的名字就是《老师你好》(看书)让我们再认真听一遍,边思考两个问题:(1)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深情)

(2)能用什么体态动作参与歌曲的表现?(中速)

学生听音乐并设计一些动作参与歌曲表现(边欣赏,边用体态动作表现歌曲,如拍手、跺脚、捻指,摆动身体等)

二、写祝福语献给老师

师:《老师你好》这首歌曲描述了老师辛勤的劳动,赞美了老师无私的奉献,此时此刻,你有知心的话要对老师说吗?当教师节来临的时候,你会为老师献上什么祝福呢?(学生写献给老师的祝福话语,情1-2位同学上台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然后同桌之间写的祝福语交流朗读)

师:同学们献给老师的祝福很精彩。这里有一位同学也献给老师一张精美的节日贺卡。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歌曲《老师你好》,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景,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2、能学会《老师最理解我》,并能用轻松明亮的声音、活泼轻松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唱《老师最理解我》这首歌,并能选择合适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能将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并唱出来。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听赏歌曲《走过老师的窗前》

1、边听《走过老师的窗前》的音乐边拍手。

2、“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我们的”等等。

3、聆听歌曲并回答问题(1)歌曲赞美了谁,再用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老师”。(2)欣赏乐曲第二遍,让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好在哪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3)引导学生有礼貌地说:“谢谢你老师。”(4)欣赏乐曲第二遍,跟着乐曲轻声哼唱。(5)在老师带领下跟着乐曲小声地唱。

4、听赏歌曲并参与表现

能用什么体态动作参与歌曲的表现

5、写祝福语献给老师,去向自己班的老师和别的班的老师祝贺

二、学习歌曲《老师最理解我》

1、聆听歌曲

2、练习伴奏

(1)出示三角铁、碰铃、响板、沙球、铃鼓等乐器的节奏伴奏谱,让学生任选一条自己喜欢的节奏,先用拍手等动作代替打击乐器,尝试为歌曲伴奏。

(2)分四个大组讨论交流。

(3)全班随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学唱歌曲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同学们一定想唱一唱,我们首先来熟悉歌词

(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师生分角色领读、齐读

(2)听录音轻声跟唱一次歌词

(3)学生随琴声自由划拍视唱歌谱,找出难点

(4)解决歌曲中的切分节奏,难点重点指导

三、课堂小结

伴随音乐《老师最理解我》走出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老师你好》所表达的情景,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2、能学会《老师最理解我》,并能用轻松明亮的声音、活泼轻松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唱《老师最理解我》这首歌,并能选择合适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能将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并唱出来。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歌曲表现

1、引导学生说一说歌曲的情绪与速度

歌曲的情绪是:欢快速度是:中速是稍快

2、加入打击乐伴奏表现歌曲

二、尝试填词

师:我们能不能将刚才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里唱出来?这首歌分为领唱部分和齐唱部分,你们认为祝福语填写到哪一部分比较合适?(齐唱部分)

师:有几乐句?(4个乐句)

师:想一想你们选择几条祝福语填入?可以使用重复的手法。

以小组形式讨论,然后唱一唱

学生互评,看那一组唱得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既聆听了歌曲《老师你好》,又学会了《老师最理解我》让我们在教师节来临时为我们尊敬的老师献上深深的祝福吧!

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9篇


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堂教学更完美,优秀的课件教案怎么写?您所需的“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芙蓉134已为您备妥,将这篇文章标记为重要的收藏请方便查看!

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学习要肯于动脑筋,不怕困难,掌握克服学习中各种困难的一些方法。

2、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体会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愉悦。

3、知道学习、做事要抓紧时间,学会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重点

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学会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难点

肯动脑筋,不怕困难,掌握克服学习中各种困难的一些方法,并体会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愉悦。

四、教学关键点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想一想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集中精力学习。

五、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实物投影

3、录音机

4、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并分析其原因,以便有的方矢地进行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导入

1、播放故事《龟兔赛跑》

2、问:听了故事后,你觉得龟为什么能跑赢兔呢?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抓紧时间学习呢?

板题:做学习的主人

(二)学文明理

1、交流学习经验

(1)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应怎样做?

以“冬冬的烦恼“为内容讨论

假如你是冬冬,你会怎么做?假如你是冬冬的同学,你会对冬冬说些什么?

(2)让学生自己谈谈学习中遇到过的困难和烦恼,再分分类。

(3)讨论:

①对不认识的生字,看不懂的文章应该怎么办?

②对自己不爱学习又必须学习的课程应怎么办?

③学习做某件事,总是做不好,怎么办?

(4)用图形式加以说明、延伸。

(5)小结:

我们在学习中也遇到过烦恼,但是只要动脑筋、想办法,总会克服困难的。

(三)抓紧分秒,做时间的小主人

1、争分夺秒。

①抄写生字,5分钟后检查学生所写的字数。

②抄写课文,5分钟后检查,让学生说一说,对比一下与所抄生字有什么不同?

③让学生分析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2、分组讨论并说说自己在学习,做事时通常会出现的低效率问题,大家一起想想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是什么?

3、对照图片,说说有什么办法使小丽做事更快些?

4、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事,只有抓紧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才能有效率。

(四)教学延伸

1、出示一系列的活动内容,让学生想一想,该怎么合理安排时间呢?

(1)、星期六,小军需要做以下的几件事:

画画儿、做作业、看电视、买文具、看课外书、踢球

(2)、王小明每天放学回家,都必须完成以下家务,-需要分钟,故此,对他如何进行复习有一定的影响,请大家帮帮他。

扫地5分钟,淘米3分钟,烧开水9分钟

煮饭10分钟,喂鸡5分钟,洗茶壶4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给小军出主意。

各组互相交流,并说说各自的理由。

(五)深化导行

1、小小辩论会

小芳放学回家,感到有些疲倦。但是,她想起妈妈常说的。回家后先要做作业,于是她打开了作业本,可是,写了一会儿,有些写不下去。

她有两种做法:(1)、坚持写下去;(2)、先休息一会儿再写。

你同意哪种做法?

2、小小故事会

(1)、事先让每个学生找一找有关学习方面的故事。

(2)、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开个小小故事会。

(3)、小组选出其中一个大家都喜欢的'故事,编成小节目,在班上交流。

(六)巩固练习

图时间老人的礼物

(1)、钟姑娘的话是什么意思?

(2)、如果这样下去他俩各会怎样?让我们不故事续下去。

(七)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2、齐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八)布置作业

课后总结一下自己今后如何合理地安排和利用学习时间。

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篇2

认知

1、知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有理想有志气的人应具备的品质。

2、知道当今我们仍然要的原因。

3、懂得从小培养的好品质。

情感

1、从小培养的好品质。

2、做一个的人。

行为

1、学会辛勤劳动,不懒惰。

2、做到不攀比,花钱得当,不买不必要的东西,学会储蓄。

3、爱惜物品,修旧利废。

教学重点:讲清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如何做到。

教育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出本课的话题:

同学们,现在家庭生活都比较富裕,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家里的独苗,可以说要什么有什么;这时我们还需要不需要劳动和节俭?引出第九课

二、结合事例,使学生懂得,的意义。

1、请同学们看一张照片《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

提问:在抗日战争时期,战士们为什么要开展大生产运动?

(通过背景资料的展示,学生参与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没有战士们的劳动开展大生产运动,我们革命就度不过难关,很难取得胜利,)

2、讲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参加劳动的事迹。(课前让学生找)

(通过学生讲,激发学生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的热情)

3、听录音故事,下载《兄弟俩》。(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创造真正的幸福生活的道理)

4、什么是节俭呢?如今物质条件这么好,还有必要节俭吗?

(节俭是指用钱有节制、俭省,不随便浪费财物,是一种美德。)

5、谁能说说什么是?

(引导学生总结观点)

小结:对!勤劳就是努力劳动,不怕辛苦。节俭就是爱惜劳动成果,不挥霍浪费。

6、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的名句。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了一些。下边请同学们读给大家听。

“只勤不俭无底洞,只俭不勤水无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成由勤俭破由奢”

小结:同学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一生的瑰宝,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把它抛弃。

板书: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联系实际,讲清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

1、请看小品表演。

(学生表演:一家人外出在商场购物,孩子要求家长买一些东西。)

提问:改革开放了,一家人生活比较富裕,孩子应当见着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买吗?家长为什么没有给孩子买,他们是怎样想的?

(学生通过讨论,使学生懂得,一个人如果养成挥霍浪费的怀毛病,对自身成长不利。)

2、请看录像《我上大学了》

(说的是,某学生上大学家长给准备了两大包袱衣服,刚上学没几天干净衣服就穿完了。自己不会洗。就又在脏衣服中挑选稍干净一些的,可是还是免不了招来同学的讥笑声。星期六,他穿着脏衣服,背着两大包裹衣服往家走很是滑稽。)

提问: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体会,勤劳能给自己带来方便,生活离不了,从而自觉培养自己勤劳的好习惯)

3、听故事,《南京路上好八连》

提问:八连战士是怎样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

(引导学生回顾八连战士的具体做法,认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八连的传家宝。)

4、听唱歌曲《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

提问: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国家强盛的需要

5、请同学们讲自己收集的名人、伟人的故事。

提问:他们是怎样做的,他们是怎样想的?

(首先使学生明白的具体表现,以及他们的思想境界,从而体会高尚的思想品质。)

6、夸一夸班上的人和事。

(表扬做得好的同学,给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

请这些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对个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做人的美德,是有理想、有志气的表现,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要养成的好习惯。

板书:做人的美德成长的需要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7、提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怎样做到?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提高劳动的自觉性,找机会锻炼自己。节俭做到:做到不攀比,花钱得当,不买不必要的东西,学会储蓄。爱惜物品,修旧利废。)

四、运用观点、辨析练习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学习的认识,发表自己的看法。

1、看课后评一评

提问:你同意谁的看法,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说?

(使学生通过讨论懂得,现实仍然需要。第一种,是使学生明白应当量力为出;第二种,贪图虚荣,盲目攀比,既使自己苦恼,同时增加父母精神负担;第三种,有作为的人绝不应把比吃穿当作主要的追求,应当把学习与工作放在第一位。)

2、小组讨论。结合自己收集的材料,结合实例说明,富裕了注意节俭的好处;富裕了挥霍浪费的害处。

3、结合课后自查题目,谈谈自己的认识。

(把课后自查题编制成互动选择题,制成课件输入电脑,学生通过电脑演示,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题目解答后,电脑显示答案。)

五、总结全课,提出希望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课,通过学习大家不但懂得了,对个人以及对国家的好处,同时还懂得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美德。

希望大家注意从小培养自己的好作风,从点滴小事做起,不怕苦,不怕累。记住“是一个人事业有成的重要条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国家的栋梁之才。

板书设计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国家强盛的需要

做人的美德,成长的需要

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探究活动

1、与家长探讨:现在条件这么好节俭的意义有多大?

2、在家庭中主动承担家务劳动,过一段时间与同学交流体会。

3、在班集体中寻找在方面做得好的同学,与他们探讨这样做的好处。

4、搜集古今中外的事例,召开一次故事会。

5、想一想,自己在节俭方面做得怎么样?今后有什么打算?

6、你怎样理解,一个人是有理想有志气的表现;是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把你的想法跟老师做一次交流。

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篇3

教学目标:通过了解交通违法行为带来的危害,让学生明白交通违法会危害自己和他人,会给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带来损害。从而提高他们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

教学设计:

活动一:小小交通监督员

1、 你认为插图中同学的做法对吗?说说理由。

2、 在城市过马路可以走人行横道、天桥或地下通道,在农村有的公路上没有人行横道该怎样安全过马路呢?(请学生当场演示)

3、 爱看书的小红连走路的时间也不放过,你同意这样的做法吗?如果你在她的身边会怎样做呢?

活动二:交通法规小测验

1、过马路走人行行道,( )灯亮了才能过。

2、没有人行道的靠( )行走。

3、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 )指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时,应当在确认( )后通过。

4、如果红灯亮时没有车,“我”能不能过?

总结:交通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同学们为了防止受伤害,珍惜宝贵的生命,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成为注意交通安全的小模范。

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篇4

一、新课导入

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爱、温馨、美丽的家。

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说说你的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呢?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家庭称呼抢答赛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称谓歌》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

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

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

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姨妈

教师:进行抢答竞赛,看谁说的又快又正确。

教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以往那种和爷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更为少见。

活动二:“家史”小调查

教师:随着我们的成长,家庭也在发生变化。让我们做一个“家史”小调查吧!

教师: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你能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在过去的几十年,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

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教师: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

三、教师总结

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以往那种和爷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是更为少见。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课件出示现代诗歌《家》)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在自己家里生活,你们有何感受?

生:喜欢。我感受到幸福快乐,有安全感。

师:是的,家总能让感到我们开心、快乐、温馨和幸福。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我想说的是,幸福家庭的幸福也是各不相同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家”中,了解“家”的历史和文化吧。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三;传统节日中的“家”

教师:每当春节来临,我们都会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大家知道“年夜饭”的由来吗?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教师:讲讲“年夜饭”相关小知识。

教师:你家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呢?说说当时的情形和你的心情。你家的“年夜饭”常吃些什么?你知道它们与家庭美好生活有什么关联吗?

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教师:打开电子教材P82页,阅读“回”老家“过春节”。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过春节一定要回“老家”呢?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教师:除了春节以外,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你知道吗?

活动四:语言文字中的“家”

教师:在中国,不仅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而且很多语言文字也与“家”有关呢!

教师:你知道哪些祝福家庭的词语和谚语吗?通过这些成语和谚语,你发现中国人最重视什么呢?

学生交流:阖家欢乐;家书抵万金;家和万事兴……

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收集有关“家”的成语、谚语、格言、诗篇或者故事,制作一份简报吧!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够了解自己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发生的变化,体会传统节日中的家和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逐步树立家庭责任感。

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篇5

一、利用活动化教学,激发兴趣

在设计这堂课时,我努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参与活动中,感悟并提高一定的道德认知,通过活动化教学力求改变过去我讲你听的方式。在活动化教学中,注意了活动的层次性、目标性。我设计了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猜猜他(她)是谁?”,通过每个学生各具特色的自画像,介绍自己、理解自我,并通过与他人比较,初步意识人与人存在着差异。第二个活动是“圆圈变变变”,通过大家在圆上作画,让学生知道,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想象。第三个活动是“说说你发现的不同”,在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比赛,了解各地方,各国家,各民族之间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正因为不同才有了我们多彩的世界。第四个活动是“寻找小星星”,围绕学生的学校生活,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班里有哪些“多彩的`小星星”,让学生意识到:正因为每个同学的不同,我们的班级生活才会丰富多彩。让学生明白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各自发挥不同的优势,才能使我们的班级更加丰富多彩,思想在此受到了震撼,得到了升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学到知识。这几个活动的设计都是有目的的,贯穿着逻辑性,可以说是逐步提升。

二、“用教材教”胜过 “教教材”。

首先我将教材中的活动一:我的自画像内容改在了课前完成,一开课我就将他们上交的自画像拿出来让他们猜,引入第一个游戏,在猜测中对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我还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程资源。让学生交流自己调查的生活中人与人有哪些不一样?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如:让学生围绕自己的学校生活,回忆上学以来,班上有哪些多彩的小星星。这些话题应该都是孩子们经历过、熟悉的事情,通过孩子们自己的生活进行教育,在自身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学习,努力调动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儿童自身生活经验作为教材资源,这样儿童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就很大。我觉得,这是我在教学这节课中自己的最大收获

新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的课程生活,要了解儿童是不容易的,所以教师要变“备教材”为“备儿童”。由于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课堂上就会不断生成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更好的教学艺术和智慧去面对学生生成的问题。尽管这次课也给我留下了不少遗憾,但在遗憾中我也收获了许多。我想,在今后的实践中我将不断的探索、前进!

三、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程,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逐渐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篇6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父母辛劳,懂得做子女的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在家做个好孩子。

2、行为目标:做到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并能帮父母干家务活,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以实际行动给父母带来快乐。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多角度理解体谅父母对自己的严厉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行动为父母分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讨论

1、介绍问题背景: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探讨一件事,这件事想必曾经遇见过,这件事是这样的:一个四年级的大哥哥,在吃完晚饭后,爸爸妈妈因为还要到店里去干活,让他洗一下碗,他说:“没空,我还要做家庭作业。要么给二元钱。”

2、讨论:

3、你觉得这位大哥哥该不该讨这两元钱?为什么?

4、指名回答。

5、教师小结:(1)家里的事,仅仅是爸爸妈妈的吗?(2)确实,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

二、了解父母辛劳

(一)父母赚钱不容易

1、为了家庭,为了我们有一个舒适的环境,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吗?他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回家?回家后还要干什么吗?

(1)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2)他们这样辛劳又为的谁?

2、小结: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呀,一元一角都来得不容易呀。

(课件出示图片:钱是这样赚来得)

(二)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

父母亲为了我们,他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的爱。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她妈妈对自己的爱。

1、(课件出示)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

2、爸爸妈妈的点点滴滴都倾注着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3、同桌互说,指名说。(生病时,但更要注意一天中的小事,从身边小事引导父母亲对孩子的爱。)

4、教师随机评价

5、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三、分担父母辛劳,关心父母

(一)我们可以怎样做

1、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了无限的爱。现在我们长大了,成为了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了,那么我们该怎样报答爸爸妈妈呢?

2、关心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使他们高兴?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

4、归纳并板书:

(1)不让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2)不让父母劳累,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

(3)不让父母生气,听从父母的教导

这就是我们送给爸爸妈妈的爱心,画爱心(半个,会说并不表示会做)。

(二)我们是怎样做的

1、母亲节,你为妈妈做了什么事

2、学生回答,随机补画爱心。

3、节假日我们应该想到爸爸妈妈,但更多的是平平常常的日子。平时你又曾经做了哪些事,使爸爸妈妈很开心。回答一个补画一段,直到爱心画完。

4、因为我们的年幼无知,因为我们的淘气不懂事,我们曾经做了些傻事,使爸爸妈妈很伤心呢?你曾经做了什么?

四、总结谈话,课后延伸

同学们,关心父母,就要时时处处体谅,了解父母的需要和要求,不惹父母生气,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尽量分担父母的辛劳,给父母带来快乐。老师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为父母献上一份真挚的爱。

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篇7

放大镜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身边的交通秩序现状,明白什么是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什么是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

教学重点:使学生具有基本的交通秩序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教学准备:课前安排学生观察上学路的交通秩序。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课。

1、(放录音:在繁华热闹的大街上,人们的喧哗声、汽车的喇叭声、摩托车的启动声、自行车的铃声……汽车的急刹车声和人的惨叫声)提问:马路上发生了什么事?

2、出示“触目惊心”的数字。

全世界每年有50多万人在车轮下丧生,1300多万人受伤致残。这就是说,平均就有1人死于车祸,每一秒钟有4人囚车祸受伤致残。我国每年有7万多人死于车祸,相当于每天从天上掉下一架大型客机。

3、从这例惨痛的事故和这组数字中,你想到了什么?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安全小博士

1、什么是交通规则?

2、你知道哪些交通规则?

活动二 我会过马路

1、找一找。

在图中找找谁遵守了交通规则,谁没有遵守?你想对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人说些什么?

2、说一说。

你身边的交通秩序怎么样?上学路上你是怎样遵守交通规则的?

3、演一演。

(1)设置过马路场景,学生分别饰演行人、小学生过马路。

(2)评一评他们是否遵守了交通规则。

三、布置任务

开展一次“小记者在行动”活动。从报纸、杂志中查找,或去走访交警叔叔,了解近两年发生交通事故的事例。

四、活动总结

人人遵守交通规则,交通安全才有保障。在校外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见到同学有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应该批评、劝阻。

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篇8

1.出示《小兔子乖乖》的故事情节。

(1)思考:小兔子为什么不开门?假如你是小兔子,你开门吗?为什么?

(2)过渡:生活中总会遇到陌生人。在这些陌生人中,有很多人会像朋友一样关心、爱护、帮助我们,但也有少数人不怀好意会危及我们的安全。刚才我们已经帮小兔子解决了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图中这个同学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她想一想应该怎么办。(教材第62页“我该怎么办”内容)

2.讨论:如果你独自一个人在家,发生下列情况,该怎么办?

(1)讨论:遇到下列情况应该怎么办?

(2)观看视频,学生看完谈感受。

3.小结:当你独自在家时,要这么做。

(1)绝对不能给陌生人开门。

(2)锁好防盗门,同时将家里的电视及音响设备打开。

(3)装作爸爸妈妈在家的样子。

(4)如果有人自称是爸爸妈妈的朋友、同事,即使能叫出你的名字,也要提高警惕不要开门。

(5)如果歹徒已经撬门入室,未发现你的存在,这时务必藏好自己,保护自己的安全,找机会逃脱。

4.阅读“智捉小偷”绘本故事。

思考:你最欣赏陈宇遇事后的什么表现?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么处理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5.应该如何正确拨打110报警电话

学生模拟陈宇情景

学生总结刚才的模拟情况

教师提示报警注意事项

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篇9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10”是干什么用的吗?

生:知道,“110”是报警电话号码。

师:当别人给我们带来危险时,“110”可以保护我们,帮我们解除危险,但是,当我们遇险时,在求助“110”的同时,我们心中也要有“110”,注意提高警惕,学会保护自己。

二、新知讲授

1.出示《小兔子乖乖》的故事情节。

(1)思考:小兔子为什么不开门?假如你是小兔子,你开门吗?为什么?

(2)过渡:生活中总会遇到陌生人。在这些陌生人中,有很多人会像朋友一样关心、爱护、帮助我们,但也有少数人不怀好意会危及我们的安全。刚才我们已经帮小兔子解决了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图中这个同学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她想一想应该怎么办。(教材第62页“我该怎么办”内容)

2.讨论:如果你独自一个人在家,发生下列情况,该怎么办?

(1)讨论:遇到下列情况应该怎么办?

(2)观看视频,学生看完谈感受。

3.小结:当你独自在家时,要这么做。

(1)绝对不能给陌生人开门。

(2)锁好防盗门,同时将家里的电视及音响设备打开。

(3)装作爸爸妈妈在家的样子。

(4)如果有人自称是爸爸妈妈的朋友、同事,即使能叫出你的名字,也要提高警惕不要开门。

(5)如果歹徒已经撬门入室,未发现你的存在,这时务必藏好自己,保护自己的安全,找机会逃脱。

4.阅读“智捉小偷”绘本故事。

思考:你最欣赏陈宇遇事后的什么表现?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么处理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5.应该如何正确拨打110报警电话

学生模拟陈宇情景

学生总结刚才的模拟情况

教师提示报警注意事项

三、教师总结

美丽的森林里也有害虫,美好的社会里也有坏人。我们要把眼睛擦亮,遇到事情多动脑筋,陌生人的话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要求不随便答应。分清好坏不受骗,做个机智勇敢的小公民。

本文来源://www.fr134.com/f/3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