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4 >地图 >教案 >

关雎课件教案

关雎课件教案

时间:2024-01-22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关雎课件教案合集。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教案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你认为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么样的?经过细心的考虑芙蓉134为您编辑了“关雎课件教案”,希望您能多多关注我们的网站!

关雎课件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想象增加诗词积累,提高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5、结合当前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重难点:

1、运用朗读手段感悟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比、兴”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培养兴趣,走进诗经

1、走进诗经

《诗经》,穿越了西周到春秋长达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2、《诗经》中的“六义”

“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被统称为《诗经》的“六义”,成为《诗经》最具代表性的六个特点。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区的音乐,有较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雅诗分为“大雅”和“小雅”。 “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颂诗的内容多是歌颂周王朝祖先的“功德”,常在祭祀宗庙时演出。颂诗具有极为浓厚的宗教文学色彩,形式较为古板呆滞,诗歌语言也显得典雅沉重。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教师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学生朗读,正音

睢鸠(jū jiū)一种水鸟。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菜(xìng):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2)指导整体朗读:

诵读提示: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即读二字后稍作延长或停顿。

(3)提示内容朗读:

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品德好的美丽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文。

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

第四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2、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4、学生齐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三、思读全诗,把握文意

四、品读全诗,鉴赏艺术手法

学生思考:本文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生交流讨论。(教师小结:《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

《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中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往往喜欢从流行曲调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词唱唱。而《诗经》的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凋一般都比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兴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许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每重唱一遍,只变动少数词语,最简单。最容易传唱,最便于记忆。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所采用了。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2、学生讨论: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教师小结:是兴中有比,兴比自然。比兴的手法,不仅表现诗人的感情,而且有助于对事物的刻画,加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大大的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可以在短小的篇幅中创造极为动人的形象和境界。这一手法,在中国诗歌中一直继承和发展着。

五、拓展延伸,欣赏比较

风格各异的名篇,与本文做比较。

2、结合当前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关雎课件教案 篇2

1、理解《关雎》所表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一、播放《蒹 葭》动画,引入新课学习。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三、课文朗读:播放《关雎》动画,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词。(读)

四、认知讨论:就课文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讨论,教师可以罗列部分问题引导。(说)

六、学生试译课文内容(按节),教师补充并归纳。讲解有关《诗经》的基本常识,对重点的生字词提出要求。(说)

八、主题归纳并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警示。

这首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1、作品简介:

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2、理解性默写:

(1) 以欢快鸣叫的水鸟起兴,表明一个青年已经看准了追求的目标(或表达爱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表明男主人因思念至深而辗转难眠的句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6)全诗的纲目,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贤惠的姑娘的句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7) 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最能表现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8)男子对姑娘求而不得痛苦难眠的两个处表现是:辗转发侧。寤寐思服。

(9)《关睢》 中的男子由“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引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抒发了求之不得的美好愿望和喜悦之情。

(10)  全诗主人公感情变化如何?

3、感知赏析:

(1)、简述本诗故事和主人公的感情经历变化?

《关睢》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2)“左右流之”中的“流”字用得妙,试作分析。

①“流”这个动词,具体准确地描写少女采荇菜的忙碌和姿态优美;

②表现了女好的勤劳;

③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

(3)、这首诗前两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运用“兴”的艺术手法。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窃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对的睢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4)、试分析一下,本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前四句运用了比兴手法,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出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这是“兴”的艺术手法。睢鸠合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这是“比”的艺术手法。

(5)赏析“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其动作描写,“悠哉悠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发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难以入眠。

(6)采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①便于抒发作者的感情,体现作者感情的逐层加深;

②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③一唱三叹,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关睢》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

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

5、探究艺术手法:

理解前两句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与后两句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什么联系?

全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写起,然后写出自己的一片情思。“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以雎鸠鸟为比,以雎鸠鸟的求偶为兴,来写自己对窈窕淑女的追求,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强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这种手法就叫兴,兴即是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得表现手法。

本诗是《诗经》的首篇,运用“比兴”和反复咏叹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本诗还注重音韵和谐,是训练朗读的好材料。诵读欣赏既要诵读更要欣赏,学生应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得到美的享受,在诵读中形成良好的欣赏品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需要注意的是,诵读与欣赏不能割裂开来,两者是交融的。诵读欣赏很讲究诵读,但这种诵读不能停留于一般的朗读,它要求融入感情,要读出诗、文的韵律节奏之美,要读出诗、文中字里行间蕴藏的真挚感情。

全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他所喜欢的女子的不懈追求和爱情幻想。共分四章。首章四句,以雌雄鸠鸟和鸣求偶连类起兴,写青年男子(君子)对“窈窕淑女”一见倾心,被她的娴静漂亮所打动,想和她结成配偶。次章八句,写男子对女子的相思和热恋到了“寤寐求之”的程度。第三章、第四章,写男子以琴瑟、钟鼓追求意中人,仿佛那位窈窕淑女在钟鼓声中与他真的结成了美满姻缘,诗篇反反复复吟唱男子对女子的思恋、追求过程,诗意层层递进,感情奔放炽热,体现了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特色。

这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对于初三的学生来学,他们(她们)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她们)对爱情有着一种渴望了解的心理,同时他们(她们)往往又体现出一种非常害羞的心理。

所以我们面对这首诗绝对不能“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一古老而神圣的话题,尤其是通过这首描写君子对淑女思念得辗转反侧并进而以琴瑟和钟鼓追求的爱情诗。但是在探讨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文章不能上得肤浅了,否则就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基于这点考虑,这堂课一定要上出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中产生正确的爱情观。在解析《关雎》的基础上,通过诗中的“君子”和“淑女”二词过渡到对真正的爱情阐释中。我先让学生回归中国古代社会的爱情故事。学生在搜集讨论的基础上主要搜集到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故事、梁山泊和朱英台的爱情故事……然后我让学生思索是什么让这些爱情能够永恒。然后我进行总结:千年的岁月没有抹去这些爱情的荣耀,空间的转换也没有褪去这些爱情的光环,风雨的历练反而增添了它的厚重与质感。每年的七夕我们都来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虽然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是悲剧性的,然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依然昭示后人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梁山泊和朱英台的爱情化为了蝴蝶,穿越时空的隧道依旧飞舞于今天的生活中。所以说真正的爱情应该能够经受住时空的考验。最后学生自然而然将周围同学所做的及自己所想同真正的爱情爱情进行比较,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关雎课件教案 篇3

(课前播放歌曲《关雎》,营造一种浓浓的诗意氛围。)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

在青河洲,长长短短的碧绿水草随水漂流,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

生:春天。

生:希望。

生:爱情。

师:想像很丰富,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师:未读《诗经》,先闻其名,《诗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介绍?

生:《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师:善于查阅资料,好。《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着《诗经》,你会觉得步入了浪漫的殿堂。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诗吗?

生:《关雎》。

师:不错,是《关雎》。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关雎》

[一唱三叹吟诵《关雎》]

师: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

生:朗读。

师:朗读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生:读准字音、节奏、重音。

生:还要注意语气感情和表情。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了不少学习诗歌的经验。现在,请大声自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和节奏。

(生自读,师板书课题。)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他读的怎样?

(生说,师评。)

师: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齐读)

师:字音、节奏把握的不错。听着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师配乐朗读)。

(师读完,掌声响起。)

师:说说看,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生:这首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师:语言准确、简洁。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像故事中的一幅幅画面。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河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你的眼里心里会出现什么情景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

(生自读,想像画面)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生:我在读“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几句诗的.时候,好像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清清的小河边,一位身穿粉红色衣裙的少女正两手不停地在水中采摘荇菜。她黑瀑似的长发轻束脑后,直垂腰际。她双袖挽起,露出了如玉似的手臂,她眼波流转,笑容粲然,像三月桃花一样美丽。

师:好一幅清新怡人的少女采荇图。

生:我在读“优哉游哉,辗转反侧”时仿佛看见了这样的情景:夜已深沉,明月高悬,万籁俱寂,屋子里满是明月的清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采荇少女的美好身影使他魂牵梦萦,意醉神迷。

师:生动的语言描摹了君子寤寐思服的画面。

生:我在读“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两句诗时看到了这样的画面:红对联,红窗花,红蜡烛,红衣,红盖头……锣鼓阵阵,鞭炮声声,喜气盈盈。

师:君子淑女,相亲相爱,比翼双飞,好生让人羡慕。这是现实吗?

生:想像之景。

师:雎鸠和鸣、少女采荇、君子寤寐思服、君子淑女琴瑟和谐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你喜欢的一幅画面,同桌互读,看能否读出情感,读出韵味。(生读,做陶醉状。)

师:哪两位同学读一读君子长夜难眠的诗句?

(两生读)

(师生同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挺投入,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生齐读)

[美不胜收品味《关雎》]

师:好诗不厌百回读,同学们一遍比一遍读得好,可见入情才能入境。古人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关雎》被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一定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这首诗,小组讨论交流,以“我从( )这一句、这几句或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 )美” 的句式,说一说你的思考和发现。

(师板书“美”;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习进展,引导分析,最后全班交流。)

生:我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几句诗中,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师板书“人物”)

生:这几句诗写出了采荇女的勤劳能干,心灵手巧。

生:我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几句诗中,品出了采荇女是一个文静美好,贤淑善良的女子。

生:我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这几句诗中,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诗中的年轻人对爱情非常执著,他爱慕、追求美丽的采荇女,求之不得时,日思夜想,辗转难眠,可见,他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师:你很有发现的眼光。

生:我从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语言美。(师板书“语言”)

师:何以见得?

生:押韵,读起来很好听。

师:有道理。仅此而已吗?

生:“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句式大致相同,听起来悦耳。

师:大多数句子相同,少数字词不同,这是《诗经》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叫(停顿)——

生:重章叠句。

师:除这几句外,还有哪些诗句也是重章叠句?

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刻画了采荇女的勤劳能干。

生:使采荇女的形象深入人心。

生:可以看出君子对她爱慕之切。

生:表现了君子对爱情的执著专一。

师:同学们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关雎》的语言美还体现在用词的准确传神上。

师:能举例说明吗?

生:如“流”、“采”、“芼”这三个动词,“流”是“捞取”的意思,“采”是“采摘”,“芼”是“挑选”,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采荇女劳作时的情形,严谨有序,一丝不苟。

师: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字词用得好?

生:“参差”二字修饰“荇菜”,写出了长短不一的荇菜在水中漂流的具体情态。

生:“窈窕”用得好,刻画了淑女的美好品德。

生:“优哉游哉”的“悠”用得好,“悠”,“长”的意思,这个词惟妙惟肖地描写了小伙子长夜难眠、辗转反侧的情形。

师:这首诗用词准确传神,同学们找的词也极具代表性。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用心品味,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发现——

生:我从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意境美。(师板书“意境”)

师:简述你的理由。

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写了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碧水悠悠的河流,芳草萋萋的河洲,还有参差的荇菜,美丽的采荇女,多情的君子,有景物,有人物,有故事,有画面,有情感,交织融合,意境优美。

师:由景及人,触景生情,这就是《诗经》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起兴”。

生:我从这首诗中还品出了《关雎》的情感美。

师:何以见得?

生:君子初见淑女时,心中充满着喜悦和爱慕之情,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以看出来;君子追求淑女时,特别是“求之不得”时,内心一定是焦虑、苦闷、失望的,从“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可以看出来,情极生幻,睡梦中、向往中,出现了和淑女相亲相爱的愉悦情景,此时此刻,君子的内心一定会满溢着陶醉和幸福之情,“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可以为证。因此,我认为这首诗抒发的情感是生动细腻、健康明朗、质朴直率的。

师: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其实,它的魅力,它的佳处,还远远不止这些。这首诗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限于难于自拔的低沉哀吟,难怪孔子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看来,被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诗趣盎然美读《关雎》]

师:美诗若美读,定能锦上添花,别有意趣。现在,分男女生两大组配乐朗读《关雎》,比一比,看哪个组的朗读技高一筹。(生充满期待,跃跃欲试。)

(男生、女生配乐齐读)

师:男同学读出了阳刚之美,女同学们读出了柔情之美,平分秋色,不相上下。现在,老师想和同学们合作,共同演绎《关雎》之美。

(师领读前四句,全班齐读前四句,第五句开始男生先读,女生后读,形成一种参差错落之美,最后两句诗男生读两遍,和女生的朗读合在一起。师再轻声朗读前四句。)

(师生美读,其乐融融。)

师:美诗可美读,美诗也可以歌唱,因为诗歌本是可以和乐而歌的。同学们想不想听今人谱曲的《关雎》?

生:(大声)想。

师:现在,让我们和着音乐,一齐深情吟唱这首传诵千古、经典古朴的爱情歌谣。

(课件播放歌曲《关雎》,师生齐唱)

[结束语]

(音乐再次响起)

师:《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课后,让我们进一步聆听华夏先民吟唱,吟诵优美文字,传唱古老歌谣,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明之辉煌!

[点评]

《诗经》二首之《关雎》是一首古老经典的爱情诗歌,尽管其中有些诗句人们耳熟能详,但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周老师的这堂课,却巧妙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令人耳目一新:其一,教学过程简洁流畅,一唱三叹吟诵《关雎》、美不胜收品味《关雎》、诗趣盎然美读《关雎》环环相扣,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其二,琅琅书声一直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以读代讲,以读促品,读书方式灵活多样,范读、自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同读、美读相映成趣,特别是老师的范读,声音甜美,感情饱满,如春风拂面,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好地体现了老师的示范作用,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其三,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与学有机结合,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之间其乐融融。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品读诗歌时,教师的启发诱导不够深入,故而学生体会有失肤浅,譬如,关于“语言”,关于“人物”,可赏析的美点还可以更深刻一些;另外,设置一定的句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关雎课件教案 篇4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形式。

三、检查预习

我们来了解一下《诗经》的相关知识。这里强调三点:

(一)《诗经》是我国的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 间 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二)《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赋 就是铺陈直叙。

比 就是比喻。

兴 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兴”字的本义是“起”。简单地说是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三)《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叠词来状物、拟声、穷貌。

四、精讲点拨

1、一读,读准字音。

2、二读,注意停顿。

3、三读,把握文意。

请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结合课下注释,了解一下诗的'大意,然后思考这个问题。

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

同学们在理解诗歌大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我把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整理了一下,理解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下。需要整理的记在课本上。

4、四读,读出感情。

既然有痛苦,有喜悦,那么我们在读的时候就不能一种语气读到底,我们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感情读进去。现在请大家自己尝试着带着感情读一遍诗歌。或喜悦,或悲伤,要把它读出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见“淑女”,一见钟情,心中充满了喜悦和爱慕之情,心旷到难以自抑。(读出心旷、激动、难以自抑的情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反复咏唱,来说明淑女勤劳能干、心灵手巧。(读出淑女之美)

君子追求淑女时,特别是“求之不得”时,内心一定是焦虑、苦闷、失望的,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可以看出来。(读出长夜漫漫的那种坐立不安的焦虑、苦闷的心情)

一个人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想象着拥有。“君子”追求不到“淑女”,情极生幻,梦中出现了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情景,君子陶醉在愉悦中,沉浸在幸福里。 (读出君子的喜悦之情)

5、五读,读出韵味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提到了教书的老先生,: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个时候的老先生,一定是和文章融为一体了。要想乐在其中,首先要能感觉到诗歌的美。这首《关雎》美在哪里?

提示:可从内容、形式、结构、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思考。

五、拓展延伸

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千年后的今天,在空气中有着丁香花味的雨巷中,有一位诗人逢着了一个和丁香一样的女孩,清澈的双眸中含着淡淡愁怨,在擦肩而过的时候,驻足停留……他就是诗人戴望舒。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戴望舒的《雨巷》,不论是在内容,还是在表现形式上,这首《雨巷》都有《关雎》的影子。

《雨巷》全诗共七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为“飘过”之外,其他语句完全一样。这样首尾呼应,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这一点对我们的写作也有一定的帮助,我们完全可以在写作文的时候模仿这种写法,首尾呼应,回环往复,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六、课堂总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开阔、丰盈;是初生天地的源泉,简单、洁净。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用情去诵读,用心去传唱,让这古老的歌谣在祖国的大地上生生不息,熠熠闪光。

关雎课件教案 篇5

一、导——文化常识

“四书五经”是什么?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历代有关评价: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子路》)

“《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二、一读——机械朗读

认真准备范读,用以感染学生。范读之后,再一句一句地领读,使学生首先在感性上熟悉这两首诗的.读法。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必能读得比较顺畅,能大体上掌握句中的停顿。

步骤:字音——男女分组赛读

雎鸠(jūjiū) 窈窕(yǎotiǎo) 逑(qiú) 荇(xìng)菜 寤寐(wùmèi)

三、二读——理解朗读

给以必要的讲解和提示,并在此基础上划分诗的层次,使学生能贯通全诗,能说出诗的大意,然后进行朗读训练。这时学生会有层次感,可以听得出朗读者要告诉别人什么。

要求:

1、根据注释,发挥想象,描述内容。

2、展示“有关资料·译诗”,让学生与原诗比较,选择所爱并说理由。

3、齐读。

关雎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

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

关雎课件教案 篇6

学习目标:通过“三步朗读”,从“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四个角度”深入品析《关雎》,

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活动一:师生共飨话《诗经》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故亦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和“颂”三个部分。“风”有十五国风,大都为各地民歌。“雅”分“大雅”和“小雅”;“大雅”多系西周五室贵族之作,大都是记述周历史,歌颂祖先功德,“小雅”除一部分班级:姓名:测试等级: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窈窕()()好逑()()......寤寐()()..荇菜().

2、填空题。

(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篇,包宴会乐歌外,其余多系政治讽喻,作者多属贵族文人。“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就是直接陈述铺叙;比,就是譬喻、打比方;兴,即托物起兴,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要歌咏的内容。《诗经》中“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它的艺术创作方面的成就,给予后世文学以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

《诗经》当堂达标测试题(3分钟)

括、、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

”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4、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关雌》这首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

C.《关雌》《关雎》诗意地描绘了一个完整的爱情审美过程,即君子求淑女,由爱恋,到相思,最后梦想成真的过程。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出自【诗经·周南】。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关雎课件教案 篇7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让学生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动力。

教学重点:

1、背诵诗歌,领会诗的情感。

2、掌握起兴的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上学期,我们学过书霍姆林斯基的一篇文章――《致女儿的信》,在文中,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所以,歌咏爱情,就成了历代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元好问有一问倒千古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与爱情有关的诗句,(学生交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些经典名句,穿越遥远的时空,为我们诠释了一段段或凄美、或悲壮、或缠绵、或洒脱的爱情故事。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走进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又称“诗三百” 。

我们谈到《诗经》,就少不了要提到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诗的不同体制,赋、比、兴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包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颂、鲁颂、商颂)。风多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对于《诗经》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宋代的朱熹是这样解释的:“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用我们现在的话通俗一点解释就是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烘托。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需要掌握的字词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3、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

4、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同时出示需要掌握的字词及含义。学生交流。 教师明确: 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5、学生齐读全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诗歌是怎样表现男主人公对心上人的追求的?

问题:从诗歌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怎样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诗歌中蕴含着的古代劳动人民朴实的愿望,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以及他们对正当、自由的爱情生活的大胆追求。

通过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结构特点,体会重章叠唱的手法及其在诗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美读全诗,品味诗歌的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美。

关雎课件教案 篇8

【教学设想】

《关雎》是一首古老经典的爱情歌谣,它选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关雎》还是《诗经》的首篇,是经典中的经典,美文中的美文。美文应美教,尽管其中有些诗句人们耳熟能详,但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尤其是诗中流淌的淳朴感情。这节课我本着“本真阅读”的原则,以吟读为主线,设计了美读、美品、美唱、美思四个环节,让学生在吟读、品读、吟唱、吟诵中,逐层深入地了解诗歌的内容、情感,并感受诗歌独特的魅力。

【教学目标】

兴等表现手法。

⒉过程与方法:①学生在反复吟咏中,了解诗歌所表现的青年男子对淑女的爱慕、思念、向往之情。②在品味语言中,领会诗歌中青年男女的“思无邪”的淳朴真挚的感情。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理解纯洁爱情,提高审美情趣,理解温柔敦厚的'民族性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人物美、情感美、意境美。

【教学难点 】

诗歌的反复吟唱所表现出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播放《在水一方》

师:优美的旋律,深情的唱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仑美奂世界。同学们知道吗,这首歌的歌词源自《诗经》。说起《诗经》大家应该早已有了解的。哪位同学能为我们介绍这本书?

课件归纳学生发言内容:

l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反映了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l  《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从艺术表现形式角度可分为“赋” 、“比”、“兴”,赋: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借助其他事物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l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以四言诗为主,普遍采用 “重章叠句”的结构。

师: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着《诗经》,你会觉得步入了浪漫的殿堂。今天的课堂我们将学习位于“三百篇之冠”的《关雎》,去聆听三千多年前的华夏先人,为自己倾心的淑女吟唱的缠绵悱恻的情感。

二、 美读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反复吟读,读懂句意。

(1)学生自由吟读,理解诗意。

(2)老师检查学生课前内容理解情况,学生把不懂的字词句提出来,课堂解决。

3.揣摩诗意,整体把握

(1)这首诗写了什么?

明确:这首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追求的过程。

(2)能否用几个动词来概括小伙子追求淑女的过程。

明确:求——思——友——乐

三、 美品

1.是什么样的女子让小伙子如此动心呀?请结合诗句中描写女子的句子进行分析。

明确:窈窕(美心为窈,美形为窕)淑(性行淑均,善良)左右流之(采,勤劳)琴瑟友之(相爱相敬,文静端庄)求之不得(矜持)

思念和向往之情的词或句子,并稍作赏析。

明确:“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爱恋的情感无比热烈,失望的心情无限痛苦。

3.  这么好的女子,小伙子能追求得到吗?结合诗句说说你猜测的理由。

明确:“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四、美唱

1.分男女生两大组配乐朗读《关雎》,比一比,看哪个组的朗读技高一筹。

2.老师与同学们合作,共同演绎《关雎》重章叠韵之美。

(师领读前四句,全班齐读前四句,第五句开始男生先读,女生后读,形成一种参差错落之势,最后两句诗男生读两遍,和女生的朗读合在一起。师再轻声朗读前四句。)

五、美思

通过《关雎》的学习,请大家想想,创作于三千多年前诗歌,为什么还能传承至今且大家欢喜不已?

明确:

健康、纯洁,直率大胆且绝不忸怩作态,用孔子的话讲:“《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2.形式上四言一句,隔句用韵,章节的重复,在反复吟唱中传达了诗人的感情和诗的韵味,也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六、课堂总结

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其实,它的魅力,它的佳处,还远远不止这些。这首诗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限于难于自拔的低沉哀吟,难怪孔子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看来,被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齐背诵《关雎》,结束)

关雎课件教案 篇9

教学目的与要求:

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美的意境。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动力。

教学重点:

1.背诵诗歌,领会诗的情感。

2.掌握起兴的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点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诗经》相关知识

(一)、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过书霍姆林斯基的一篇文章——《致女儿的信》,在文中,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所以,歌咏爱情,就成了历代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元好问有一问倒千古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与爱情有关的诗句,(学生交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些经典名句,穿越遥远的时空,为我们诠释了一段段或凄美、或悲壮、或缠绵、或洒脱的爱情故事。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走进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

(二)、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又称“诗三百” 。

我们谈到《诗经》,就少不了要提到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诗的不同体制,赋、比、兴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包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颂、鲁颂、商颂)。风多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对于《诗经》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宋代的朱熹是这样解释的:“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用我们现在的话通俗一点解释就是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烘托。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需要掌握的字词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3.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

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5.学生齐读全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三、思读全诗,把握文意

思考:诗歌描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诗歌是怎样表现男主人公对心上人的追求的?

板书: 关雎和鸣——男女相爱:兴领起全篇

执着的追求寤寐求之——追慕之心日思夜想的焦灼和和苦闷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美好的祝愿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四、品读全诗,美点寻踪

1、健康真挚的情感美

问题:从诗歌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怎样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诗歌中蕴含着的古代劳动人民朴实的愿望,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以及他们对正当、自由的爱情生活的大胆追求。

2、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3、一唱三叹的韵律美

通过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结构特点,体会重章叠唱的手法及其在诗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意境美和韵律美。

五、试背全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完成练习册相关作业

关雎课件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理解《关雎》所表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手法

【教学重点】

诗歌的反复吟唱所表现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电脑多媒体,电视机。

【教学过程】

一、播放《蒹葭》动画,引入新课学习。

二、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三、课文朗读:播放《关雎》动画,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词。(读)

四、认知讨论:就课文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讨论,教师可以罗列部分问题引导。(说)

五、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合作探究:讨论《关雎》之美,美在何处?(议)

六、学生试译课文内容(按节),教师补充并归纳。讲解有关《诗经》的基本常识,对重点的生字词提出要求。(说)

七、观看《关雎》动画,学生现场演绎现代版《关雎》(听,看)

八、主题归纳并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警示。

这首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九、课堂作业:完成单页练习,进行“双基练习”。

十、课后作业

《关雎》知识点归纳

1、作品简介:

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2、理解性默写:

(1)以欢快鸣叫的水鸟起兴,表明一个青年已经看准了追求的目标(或表达爱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表明男主人因思念至深而辗转难眠的句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想像把女子迎娶回家的句子: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4)主旨句,统领全篇的句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6)全诗的纲目,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贤惠的姑娘的句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7)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最能表现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8)男子对姑娘求而不得痛苦难眠的两个处表现是:辗转发侧。寤寐思服。

(9)《关睢》中的男子由“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引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抒发了求之不得的美好愿望和喜悦之情。

(10)?全诗主人公感情变化如何?

爱恋(兴奋、期待)——相思(苦闷、惆怅)——梦幻(幸福、陶醉)

3、感知赏析:

(1)、简述本诗故事和主人公的感情经历变化?

《关睢》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2)“左右流之”中的“流”字用得妙,试作分析。

①“流”这个动词,具体准确地描写少女采荇菜的忙碌和姿态优美;

②表现了女好的勤劳;

③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

(3)、这首诗前两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运用“兴”的艺术手法。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窃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对的睢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4)、试分析一下,本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前四句运用了比兴手法,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出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这是“兴”的艺术手法。睢鸠合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这是“比”的艺术手法。

(5)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其动作描写,“悠哉悠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发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难以入眠。

(6)采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①便于抒发作者的感情,体现作者感情的逐层加深;

②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③一唱三叹,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7)、怎样理解孔子对《关雎》的评价: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睢》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

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

4、脉络分析:

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前4句)爱慕与喜悦(一见钟情):关雎起兴,萌发爱慕。

第二章(中8句)思念与失望(朝思暮想):淑女难追,辗转反侧。

第三章(后8句)愿望与欢乐(幻想愉悦):采摘荇菜情景起兴,表达美好愿望。?

5、探究艺术手法:

理解前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两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什么联系?

全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写起,然后写出自己的一片情思。“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雎鸠鸟为比,以雎鸠鸟的求偶为兴,来写自己对窈窕淑女的追求,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强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这种手法就叫兴,兴即是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得表现手法。

1、背诵全诗(记);

2、翻译全诗(写)。

教学反思

本诗是《诗经》的首篇,运用“比兴”和反复咏叹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本诗还注重音韵和谐,是训练朗读的好材料。诵读欣赏既要诵读更要欣赏,学生应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得到美的享受,在诵读中形成良好的欣赏品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需要注意的是,诵读与欣赏不能割裂开来,两者是交融的。诵读欣赏很讲究诵读,但这种诵读不能停留于一般的朗读,它要求融入感情,要读出诗、文的韵律节奏之美,要读出诗、文中字里行间蕴藏的真挚感情。

全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他所喜欢的女子的不懈追求和爱情幻想。共分四章。首章四句,以雌雄鸠鸟和鸣求偶连类起兴,写青年男子(君子)对“窈窕淑女”一见倾心,被她的娴静漂亮所打动,想和她结成配偶。次章八句,写男子对女子的相思和热恋到了“寤寐求之”的程度。第三章、第四章,写男子以琴瑟、钟鼓追求意中人,仿佛那位窈窕淑女在钟鼓声中与他真的结成了美满姻缘,诗篇反反复复吟唱男子对女子的思恋、追求过程,诗意层层递进,感情奔放炽热,体现了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特色。

这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对于初三的学生来学,他们(她们)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她们)对爱情有着一种渴望了解的心理,同时他们(她们)往往又体现出一种非常害羞的心理。

所以我们面对这首诗绝对不能“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一古老而神圣的话题,尤其是通过这首描写君子对淑女思念得辗转反侧并进而以琴瑟和钟鼓追求的爱情诗。但是在探讨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文章不能上得肤浅了,否则就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基于这点考虑,这堂课一定要上出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中产生正确的爱情观。在解析《关雎》的基础上,通过诗中的“君子”和“淑女”二词过渡到对真正的爱情阐释中。我先让学生回归中国古代社会的爱情故事。学生在搜集讨论的基础上主要搜集到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故事、梁山泊和朱英台的爱情故事……然后我让学生思索是什么让这些爱情能够永恒。然后我进行总结:千年的岁月没有抹去这些爱情的荣耀,空间的转换也没有褪去这些爱情的光环,风雨的历练反而增添了它的厚重与质感。每年的七夕我们都来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虽然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是悲剧性的,然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依然昭示后人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梁山泊和朱英台的爱情化为了蝴蝶,穿越时空的隧道依旧飞舞于今天的生活中。所以说真正的爱情应该能够经受住时空的考验。最后学生自然而然将周围同学所做的及自己所想同真正的爱情爱情进行比较,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本文来源://www.fr134.com/f/1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