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4 >地图 >观后感 >

一步之遥观后感

一步之遥观后感

时间:2024-01-30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一步之遥观后感精选12篇。

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一步之遥观后感”,闲暇时看看电影或电视是相当放松的一件事,伴随着观看的过程,获得了之前从未获得的新的启迪。想要在心里记住这份思维的变化,选择写观后感是没错的,写观后感有助于我们形成爱思考的好习惯。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名观后感呢?

一步之遥观后感(篇1)

一步之遥>观后感(一):看似一步还很遥远

这次看《一步之遥》的感觉有些奇怪,没看之前网上恶评声一片,担心是烂片,去看时心里惴惴的。看完在影院里觉得还不错,等到回到家里再细细一想,似乎影片又有很多问题,有些地方似乎差了一点,但就是这一点,就是一步之遥了。

《一步之遥》最大的问题是>剧本和后期剪辑。开头文章的那段冗长的讲述没有任何意义,和剧情发展虽然有关联,但文章拿腔作调,有故弄玄虚之感,这时已经让人有疲倦之感。然后又是一大段冗长无聊单片方所谓华丽震撼的外国歌舞,像春晚,唯一不同的是大腿多。

影片主创本想用这段歌舞先声夺人,殊不知观众早就对这样的舞蹈不感冒了,马走日和项飞田的主持像是在说相声,此时观众的忍耐程度已经到了极限。可以说,这部电影的前半小时是一个巨大的失败。后期在剪辑上出现了问题,不仅没能尽快引起观众的注意,还失去了一部分现场观众。

接下来的>故事有些渐入佳境,尤其是在马走日开车致完颜英死亡之后。其实影片最好看最有张力最应该占篇幅的是武六武七和项飞田决定让马走日演杀人过程电影这一段,这一段故事应该支撑起全片内容的三分之二,甚至更多,这段故事才是影片真正的核心。而开头的花城**评选及歌舞完全可以不要。

可惜的是,编剧没有这么去架构影片,而是醉心于台词的俏皮和出彩。马佐里粗放的叙述也削弱了影片的张力和紧张节奏,有些片段还刻意搞笑。刻意看出,导演试图在影片的艺术性和商业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但他没有做到。影片最后,武六救马走日两人开车那段实在勉强,尤其是武大帅老婆拿机枪扫射女儿于情于理都很狗血。

马走日最后的陈述有些长了,虽然作为结尾也可以,但以姜文的才气来看终归落了下乘。当时看到武大帅娶外国小老婆然后跳舞那场,武六浓妆艳抹,我以为她是把马走日从监狱救出,梳洗打扮,然后当场宣布嫁给马走日。然后武六和马走日跳舞,武大帅老婆敬上毒酒,或者是安排刺客刺杀,武六也可以自杀,在悠扬的武曲中,两个人边跳边离开人世,这样的画面想想都很激动,这样的结尾有多种可能性。

可惜,编剧不是我。

说说表演。姜文的表演不如让子弹飞,但说的过去。葛优和王志文的角色应该互换,有些>对手戏就会很好看。

葛优和**玩,还是姜文想利用自己的人气来保证票房。问题是,葛优还是一贯的诙谐表演,尽管吸引观众,但项飞田的阴险有城府展示的不够。而王志文有些大材小用了,他要是演项飞田一定有惊喜。

**不谈了,她不会演戏。周韵的演戏风格我比较喜欢,尽管她演的角色多有雷同,在这部戏中表现尚可。那英也可以,洪晃有惊喜。

文章的后面是好的,开头是不好的。当然,这不完全是演员的问题。这和剧本有很大关系。

说说什么是好电影,这个问题确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定论。但如果一部电影播完,大家互相问:你看懂了吗?

那部电影不一定不好,但肯定是**出了问题。一部好电影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但整个故事应该被人们理解。观众随意添加太多隐喻和铺垫,显然是不公平的。电影主创讲不好一个故事,不是不屑于讲,而是能力的问题。

我们通常认为传统的线性故事顺序是最好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拍电影和在街头给人讲故事说评书一样,要想吸引人,故事要好,要有条理,要一波三折,要符合观众听众的情感脉络和思维习惯,这些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挺难。拍电影不是拍给自己的,观众既然花钱买票了,你就应该拍出一部能让观众看得进去还过瘾的作品来,这是合同,也是责任,更是担当。

当你拍一部电影卖给观众时,观众会觉得这个产品不好,他们不能退货。他们抱怨了几句。商家还说你不懂这个产品,这不是很好。

说说姜文。姜文有才华是毋庸置疑的,但再有才华的导演又不能保证每部戏都是精品,所以《一步之遥》的不尽如人意也不必太在意。但姜文应该总结和反思观众愿意看什么样的电影?

多数观众的欣赏水平一定就低吗?活着霸王别姬红高粱光荣的愤怒让子弹飞都是好电影,那些电影的观众里一定有不少都看不懂一步之遥,这不矛盾。前几天看了印度的《一次别离》,又想起了日本的《入殓师》,没有大场面,没有华丽的道具和背景,没有搭建多大的场景,没有动用几万名群众演员,没有多少件衣服古董,就几个演员,几处生活场景,一个平淡的故事,就能在不经意间打动了观众的心。

感觉现在的姜文心气太高,高到云霄就不接了地气,老是想俯视众生,想教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人的通病。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都犯了这个错。弯下腰来,多接地气,多到人民群众中去。

这话虽然有些官方,但道理没错。姜文一直说想和哥哥姜武一起拍电影,但没有合适的剧本。其实,姜文和姜武扮演的两个兄弟,一个在社会秩序和机器上太正常,另一个有点弱智,总想在秩序之外徘徊。研究他们之间的情感纠纷和性格冲突是非常有趣的。

给姜文导演讲几句话:沉下心来,迎接身边的生活,拥抱平凡,想想伟大,因为平凡和伟大只有一步之遥。

《一步之遥》我打6分,满分是10分,及格。有些可惜,但仅此而已。与国外电影业的差距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但仍遥不可及。

一步之遥观后感(二)

今天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一步之遥》。

这几天,各种粪便和讽刺不断,然后潜意识里推理——姜文完了吗?特别是这几年各种非职业导演粉墨登场,抄点外国影片的噱头就创造票房奇迹,而专业导演纷纷乱了方寸,在娱乐市场面前败下阵来。我也以为《一步》不过是又一部向市场下跪的垃圾烂片,还跟着在微信里胡乱起哄**那些讽刺挖苦质疑他的文章。

看了《一步》(一下简称他)以后,观感如下——

至少他不媚俗;如此华丽却不造作。

至少他很唯美;唯美不仅仅是画面漂亮,而是背后那个超越现实的精神之美。

至少他很专业;以前我一直认为《鬼子来了》是他最好的影片,现在我首推《一步之遥》。因为他不仅是电影理念以及镜头语言场景渲染等各个方面都超越了同时代的中国电影。他想表达的并非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对>电影艺术诸多方面的思考。

至少他很单纯;**,却一点也不色情。俏皮话漫天却一点也不肮脏。故事里的情感很单纯,始终洋溢着浪漫情怀。

《一步》至少在每一个镜头后面都能看见姜文的追求,在这个三观错乱的年代里,我看到了一个直挺挺的斗士,那就是老姜。如此执着的努力表达着自己对电影、对艺术的理念和追求。而不像那些错乱的导演一个劲的向市场妥协,而最终在作品里完全丢掉了自我。

他就像一个在风暴里玩的忘乎所以的大男孩儿,如此放肆、如此投入、如此不顾一切,忘了天忘了地的试图把他自己认为最美好的事物和情感告诉给观众。以至于最后字幕拉起时我竟然被感动的湿润了眼眶。

《一步》不过是讲故事的方式跳出了一些人的欣赏套路和习惯,普通观众我也就不说了,我指的就是那些半瓶子醋瞎逛荡的伪专业影迷,这一通不依不饶的谩骂,居然挤兑到演员的口音和配音上去了,说周韵的口音不顺?我就特欣赏这种南方女孩儿说北京话的味道,给这人物平添以一种这个人物的历史背景。至于**的配音,是这个人物的需要。

土鳖们没听习惯就说三道四,很不够厚道!

看了《一步之遥》之后,突然觉得这两年很很多所谓成功的影片一下子变成小儿科了。

一步之遥观后感(三)

昨天看完姜文电影《一步之遥》,说实话没啥太大的感动。也没有想写博文的冲动。感觉《让子弹飞》才是姜文电影的最高峰。但是今天电影如影随形,占领了我整个的大脑。亮点一个个闪现。

话不罗嗦,赶快与博友们分享这些感受。

亮点一:搅动整个**北洋时期上海社会的不是军阀'大帅',也不是马走日(姜文饰),而是马走日的老师,是个女先生。也是操有胶东口音的大帅,那位乱世出英雄的台前英雄的真正大老婆。

她才是上海社会的核心幕后操控者。女先生代表着知识分子,而**也都出自这位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大脑中。所谓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分子离**仅一步之遥。

博主认为这是该片最大的亮点。揭露社会现实丑恶都揭到了骨髓里。

亮点二:同样是两个竟选**节目的主持人,还是发小,命运也仅一步之遥。项飞田(葛优饰)和马走日是一对活宝。

一个追求真、一个追求假,一个事业飞黄腾达。一个面临被枪毙的噩运。尽管马走日并没有做坏事。

这又是在让观众做出一步之遥的选择。现实社会就是这么残酷。

亮点三:爱情;法租界两届**完颜英 (**饰)勇敢追求马走日,死后接上由将府名媛武六(周韵饰) 追求。马走日可能就是比较讲究规矩,不乱走马步的原因吧。

爱情是电影的卖点,也是人类最高尚之情。电影安排两个女人追求正义男人,不管他们事业有成还是落入灾难。虽然最后又都是一步之遥,最起码'三观'正确,无可挑剔。

武六的扮演者印象当中就是生活中姜文的老婆。漂亮且气质高雅,优秀男人不会娶错老婆的。般配的很。

当然,电影中还是一步之遥。生活中就不是了,哈哈!祝他俩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亮点四;法国红磨坊的舞蹈搬上了电影。不过红磨坊亮了两点,电影三点一点也没亮。舞姿歌声都是一流的,姜文为追求完美,连**都配了音。尽管姜文处心积虑,离世界一流电影还仅一步之遥。

当然作为几乎场场不落的民间'审片人',我花上了45元**了巨幕厅的三d电影。说实话,能让我写观后感的影片不多。因为我背后没有利益金钱的驱动,都是真诚由感而发。

单说去年,《让子弹飞》应该是年中国产最棒的电影。而今年到了年底,《一步之遥》也应该算是眼下最好的电影。

结束语:作为人类、作为民族,知识分子不再是臭老九。可知识分子坏起来比臭老九还坏、还臭。

作为人类、作为民族的脊梁,知识分子的一步之遥也正是姜文在影片中想传达给知识分子——您们这些个所谓各位男女先生们的。这正是姜文电影的可贵之处,也是姜文人格的最高贵之品。他用他自己的电影语言,来为这个糟粕的现实社会,做了他自己应有的承担。

电影界有几个人能做到?文化界有几个人能做到?知识分子界有几个人能做到?先生界有几个能做到?这个都不用去问别人,都来个扪心自问,就得了!!!

2014年12月19日

一步之遥观后感(篇2)

《一步之遥》我们先来聊为什么片名起这个?

三种可能,男一男二分别叫马走日,项飞田,懂点象棋的都知道,同样一次行棋,馬比相少走一步,类比剧种两人同样操办一件事,最后两人下场确实天壤之别,一步却也是之遥。象棋中的相,项飞田也只能在法租界为虎作伥,出不了“汉界”的汉奸。

第二武六与马走日,马曾回忆当初武六要是没有踢段两条腿,哪怕留下一条,也就能跟她去拍电影而不是中途下了车,走上了这条路。

第三片名第三种解读,马走日曾献策给老佛爷: 拯救我大清只需一步把脑袋后的辫子给剪了,然后马走日一路小跑冷于是喝酒醉后醒来:**了。

区别在哪,就是被剪了辫子是清朝,自己剪了辫子是**,一样的人心,只是这一步差距大了。姜文送“完颜”到买“出嫁”的钟三儿(中山请自带口音)家里,还是别人买了送钟三儿(**不是他中山儿打的?别人送的?

恰巧?政治遗产?) 然后马走日把类比与“**”的完颜(政治资产)给“断送”了,然后大家要“北伐”!

请注意最后为什么马走日开车逃跑到的地方一看就是福建土楼的传统建筑,这是从上海来的啊,选这么个地方是有地标性吧。马走日觉是“袁世凯”,然后各大军阀就是这电影中大帅的代表,又是娶白俄联盟(不就是军阀后期各大国际势力在华利益代表的支持么,还记得饭桌的说日语,德语,拉丁语吗?)我唯一不明白、觉得牵强的是,武六代表我们党?

马走日最后跳下来说的:不知道武六以后过的好吗? 我想告诉马走日:

武六,挺好的。。。武六(5+6=11国庆)武七(5+7=12)1912**元旦。

其次来“剧透”,这基本上用象棋的简单术语就可以概括:当头炮(选头“泡”美女),馬来跳(马走日操持选美) 立马車(马走日与完颜两人出“车祸”)相飞天(马走日要救自己求救大帅,反而先救了项飞田),将出列(武六武七都求大帅父亲致死或相救马走日)士走斜(知己的“士”帮马走日脱困)终!我们来聊电影本体,借用台词:

电影是看的懂的艺术。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首映后的口碑总结最多的是:不懂。

好,如果一个电影大家看完后都在聊其他,剧透也没事,那说明大家都没“看懂”,看懂不就是比如讲了个什么事,**是谁,最后爱了谁等等,听懂了看过人讲的故事那还有意思?正如开篇to be or not to be莎翁经典开场,就像解读作品一样,每个人的哈姆雷特每个人的一步之遥,我倒是觉得看懂看不懂没必要争议。还有懂分为不懂到底自己是不是懂了,觉得自己懂了但又觉得自己这样懂是不懂。

好吧,再说我也不懂了。

正如姜文那句:电影是看得懂的艺术,首先《一步之遥》就不是个“电影”,是以借电影包装的“阴谋。那我“看懂”了什么:

主要在项飞田(法办,代表**颜面) 王天王(导演,代表如何导向意识形态和口碑)武七(**后面的财阀,要洗钱的那种)武六(改革派道德高点 “政协”),当这几个团体的人凑在一块也就抉择了任何人的生死,是剧中的“两条腿才能改写历史”(德先生和赛先生)正像他们想让马走日故意演一次“重返现场”相当于是承认自己是**,然后才能放了他,最后聊到电影上说以后不叫选花魁叫选影帝影后,叫金葱金鸡奖,啊哈哈,那我们来聊一下1964年放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后来还的了后来金鸡奖的某项吧。影片的故事是这样的:经过三年的自然灾害,龙梅姐妹和玉荣姐妹在为制作团队放羊时被暴风雪杀死。为了挽救集体财产,他们最后被冻伤截肢。

那现实的故事是:两小姐妹放羊遇暴风雪,最后被在当地被打成“右派”的人所救,应政治需求被改成了获奖那种。

这离我的理解只有一步之遥。人们总是离真相只有一步之遥。

一步之遥观后感(篇3)

武六在救马走日时,和她老爸老妈各有一段对话,老爹给她讲娶妾的战略,老妈给她讲选男人的战术,肯定,引得荧幕前笑声连连。无厘头不喜欢别人在她面前吹牛和撒谎,他就这样踢了他的腿。当然,吹牛撒谎也是马走日一大特点,之前在造假时就已装的和齐赛男很是熟透的样子,实际人齐**奶都不知道他是山上哪根葱还是田间哪棵蒜。

尽管武六不喜欢吹牛撒谎,大帅一家人在饭前也唱着神曲绝对不能装,但那又怎样,对自己喜欢的人,这些又都不是问题了,她的一步,走向了爱情。对比大帅夫人教女儿的择偶标准和完颜英打小想嫁给为了她打人之人的愿望,貌似大帅娶小妾的战略更得人心,笑。刘利年的大帅真心不错。

至于武七这个角色,文章同学用他经典的方式演出了武七那种二劲,还不错。在电影里,意达利姑娘们认为他不是旧钱,而是一根刺,一笔新钱。哎,我说这意达利娘们,你过来我保证不打死你,你可知道武七武大少爷在我等眼里是官二代加富二代,妥妥的富富帅。

与他那身份相比,别说什么old money或new money,那都是有money的,而我们都是 no money!在他说了你们15个之后,请说这个词很有趣。马走日在帮了武七的忙后,暗示他日后要是自己遇上麻烦,希望能得到帮忙,可是武大少爷日后都木有鸟他,武七这一步,走的是个乱。

另外,武七说,马走日走一步,项飞田就是两步&&由此,影名问题又来了,因为正是这一步之遥,才使两人命运截然不同,才有故事可看&&

《一步之遥》这部影片运用大量的蒙太奇手法,使影片给人的荒诞二梦幻的感觉。故事跌宕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戏中有戏,环相集,有新意。除了剧情,舞蹈、配乐和音效也是影片的亮点。

夹杂着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气氛,相声的节奏,才艺表演的惊喜,甚至有点印度阿桑歌舞片的感觉,但画面更多的是看舞台剧的感觉,这让人眼前一亮。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部电影是姜文本人的反映。姜文现在被**和大众捧得很高,他的每一部电影都备受瞩目和期待。一旦他们的作品不尽如人意,就会有很多批评和嘲笑。

果然,《一步之遥》确实出现了这样的状况,姜文大概早就料到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马走日,都有可能遇到那样的极端处境,成为受难者,那时我们该如何自我救赎呢?或者牺牲个人尊严和底线来获得生存的机会?

路要一步一步走,舞要一步一步跳,棋要一步一步下,一步看似很短,走到最后一步,回头看就遥远了。虽然一步不能飞,但是一步不能退,一步之遥,可以是天堂地狱,只差半步,强弩穿不过鲁缟,世界就是一个寸劲儿,每个人都跟你只隔着一步之遥,一念之间,只有一步不落,才能无远弗届。没错,生与死只有一步之遥,有尊严的死去和如蝼蚁般活着也只有一步之遥,一切只在你的一念之间。

这是我看到的一步,也是我理解的一步。

一步之遥观后感(篇4)

近日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博导戴锦华教授说《一步之遥》领先国产电影片水平十年。同感,进口美国大片的震憾场面炫酷特效和国内那些浅薄的文艺作品就快把我们的国人白痴化了,很多人己不会思考了。我重新整理了我的印象,希望能帮助你理解这部优秀的作品。

这是一部很有深度很有内涵很牛的作品。虽然在上映过程中删除了很多情节,但整体感觉对影片没有太大影响,叙事基本流畅,主题充分表达。影片通过对做人有底线的马走日和做人无底线的向飞田这两个人不同命运的刻画,突显了在人性堕落丛林法则盛行的真小人的社会当中,一个有底线的人想独善其身也许都不可能,而一个无底线的人往往却可以飞蝗腾达的残酷现实。

整部作品表达了姜文对人性对人生对社会的诸多思考,如马走日操办的花国选举和王天王恶搞完颜英之死却大受追捧等剧情就道出了大众的趣味通常是很低俗的,心态是容易扭曲的,所以是很容易被忽悠的等;许多对白与台词也很耐人寻味,如开头和结尾马走日说的大清往事,就暗讽世俗眼中的成功人士不过就是毫无内在的暴发户而矣等。影片结尾还留了个玄念,让观众帮忙打听武六的情况,实际是把选择权交给观众,武六这样的人如果活着说明社会还有希望,武六如果也死了说明这个社会彻底没希望了,告诫观众我们距离真小人社会只有一步之遥。一句话,姜文想通过这部作品向观众传达他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社会的认知,但在功利浮躁的社会里,会有多少人听他的!

一步之遥观后感(篇5)

看到闹哄哄的广告,在这个小城的不多的墙外广告屏上,不断刷着的都是《一步之遥》。于是起念去看,得到一群响应。进场前,被某人打了预防针,据说是个看不懂的电影。

散场时,想着一口京片的舒淇,找着那个演员表中唱美声的大帅,愣是没明白那一步之遥到底在哪。却感觉到姜文贺岁片的节奏,整一个作和贫,有着姜氏的狂劲。

影片的节奏让人有些坐过山车的感觉。前半场感觉在美国歌舞片和中国相声的杂揉里颠簸起伏,被那些个大镜头眩晕了眼,被姜文和葛优调侃众生地带着傻乐,感觉闹哄哄的心落不下来。突然一下,舒淇就死了。用马走日的话就是她怎么就死了呢。舒淇死了,片子节奏也缓了下来。看着,还是荒诞得不真实的感觉。据说,这片子的源起是中国的第一部长片《阎瑞生》,取的是阎瑞生和王莲英的故事,想要表达的是姜文对生活或者生命的感受。只是,从中我感受到的是轻佻浮躁,没有体会到姜文述说的力量。

影片中有许多向经典致敬的桥段。我更多看到感受到的是姜文对自己的观照。马走日和完颜英奔月场景里那一大片原野和植物让我想起了红高粱,只是那可爱的兔儿和月亮让我想起的不是某经典默片而是几米。落魄后去找武六求助的马走日,那一袭长衫的样子,脑中划过的是《芙蓉镇》。

其实,挺喜欢姜文那份从骨子里出来的骄傲。看他的东西,总觉得他睥睨众生眯眼痞笑地看着你,他只管说他的,你怎么样接受或是否接受与他无关。看他镜头里虚化了的人众和楼宇,只剩他君临天下般张狂地立在那儿。看他就那样不动声色地将本山大叔的《卖拐》搬给了大帅;看他戏谑地借着王天王的嘴蹭了蹭那风靡的海派脱口秀……嬉笑间尽显他的作与贫,却作得肆意,贫得张狂。

喜欢周韵,喜欢她那种恬静的味道。能让姜文那样的男人停下来和她一起岁月静好,那倾世容貌之外的慧智可能更是阅尽春色的他驻足的因缘吧!作为主角之一的她,却频频出现在幕后工作人员的字幕里,这是她给予他的窝心支持!影片最后,她站在他身后,伸手,一步之遥,却牵不住他的'手,抓不住她的欢喜爱恋。不过,看这镜头时没有体会到一步之遥生死绝恋的感觉,可能,周韵和姜文没有那样的距离,看着有些喜感。

不论你明白和接受与否,姜文就这样带着他的《一步之遥》,用他的张狂,在距离20xx一步之遥的岁末,让你揣着想要明白的心走进影院,却依然是糊涂地走了出来。不论影片水准是否是差之千里,但是,他让你看到了不一样的姜文。这,也是20xx年姜文为自己的功绩。我们姑且看着便罢!

一步之遥观后感(篇6)

近日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博导戴锦华教授说《一步之遥》领先国产电影片水平十年。同感,进口美国大片的震憾场面炫酷特效和国内那些浅薄的文艺作品就快把我们的国人白痴化了,很多人己不会思考了。我把我的观后感重新整理了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读懂这部优秀作品。这是一部很有深度很有内涵很牛的作品。虽说上映时被删了很多情节,但总体感觉并未对影片造成太大影响,叙事基本流畅,主题思想表达的也比较充分。影片通过对做人有底线的马走日(去求武大帅救自己,却为了救向飞田放弃了机会,说明其善良;本可以让武六帮忙,却碍于面子终未张口,说明其有自尊;躲避了两年却为了制止别人侮辱完颜英挺身而出说明其有情义等等)和做人无底线的向飞田(为达目的可以毫无廉耻,可以不择手段,为了升官甚至可以滥杀无辜,不但不知恩图报反倒恩将仇报,而且觉得天经地义的真小人)这两个人不同命运的刻画,突显了在人性堕落丛林法则盛行(武大帅夫妇各自的择偶逻辑为典型代表)的真小人的社会当中,一个有底线的人想独善其身也许都不可能,而一个无底线的人往往却可以飞蝗腾达的残酷现实。整部作品表达了姜文对人性对人生对社会的诸多思考,如马走日操办的花国选举和王天王恶搞完颜英之死却大受追捧等剧情就道出了大众的趣味通常是很低俗的,心态是容易扭曲的,所以是很容易被忽悠的等;许多对白与台词也很耐人寻味,如开头和结尾马走日说的大清往事,就暗讽世俗眼中的成功人士不过就是毫无内在的暴发户而矣等。影片结尾还留了个玄念,让观众帮忙打听武六的情况,实际是把选择权交给观众,武六这样的人如果活着说明社会还有希望,武六如果也死了说明这个社会彻底没希望了,告诫观众我们距离真小人社会只有一步之遥。总之姜文是想通过这部作品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认知传达给观众,但在功利的浮躁的社会当中又有多少人会静下心来听他诉说呢!

一步之遥观后感(篇7)

时隔多年,姜文导演的《一步之遥》终于上映了,上个星期我满怀兴奋之情走进电影院**了这部电影。但电影结束时,当我走出电影厅时,我并不激动,只剩下自责了。我为什么想看这部电影?我刚刚看了一部电影还是一部舞台剧?

姜文想借这部电影说一个什么故事?难道我现在的欣赏能力真的有这么差吗?姜文的世界我真的永远都不会懂吗?

我很遗憾我来看了这部电影,我曾经把这部电影看作是今年最大的期待,我也很后悔在很多人面前捍为姜文的电影艺术和叙事方法。

回到家之后上网看了很多关于《一步之遥》的影评,真的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回想起影片的好多场景,我开始怀疑自己没有能够看懂其中很多隐喻的地方,开始怀疑自己是否不该过早对这部影片下结论,说实话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因为确实含有一点隐喻,充满想象力的观众们便把这种隐喻无限放大。现在,回顾这两部电影的评论,有些想象几乎是可笑的:

比如说姜文在《太阳》里的角色其实是个性无能;什么赤足是性欲的象征;什么手指被割伤表示革命需要流血&&这哪儿跟哪儿啊?!现在《一步之遥》上映了,大概关于这部电影所谓隐喻的解读会更多。因为电影本身很无聊,所以只有所谓的比喻似是而非。

某种程度上《鬼子来了》的被禁、《太阳照常升起》的失败、《让子弹飞》的成功,一起造就了今天的《一步之遥》。这部电影有姜文的不悦和傲慢,甚至像一个不正当的报复。这几乎就是很多著名导演的心路历程:

认真拍的电影,失败了;讨好观众的电影,成功了;之后就陷入了一种对观众又讨好又鄙视的心理状态,忘记了创作的初心。

当我坐在影院里**这部《一步之遥》时,几乎全程是皱着眉头的,虽然有人说它华丽浪漫、场面宏大、用心良苦,但事实上,我除了感慨文章、王志文和洪晃演得不错之外,几乎失去了评价它的语言,也产生不了什么情绪。这部电影对于我而言就是空空如也,但姜文几乎是自觉而有意地加进去很多看上去略有所指的隐喻,当然,事实上,这种空洞的隐喻什么也说明不了。中国人特别喜欢神化别人,这种神化一直持续到现在。

姜文当然是一个有力量,有才华的导演,他的力量如此澎湃、霸道、雄性,在现在这样的年代不可多得。然而他其实并不是现在这个社会最稀缺的东西,这个社会并不稀缺对革命的美化,对往昔的追忆,不缺少振臂一挥,不缺少自我膨胀,不缺少站着把钱挣了,不缺少大腿美女和略有所指&&这个时代稀缺的是反省与思考,是重建,是耐心,是绵长的自我坚持。这正是姜文和几乎所有中国导演所缺乏的。

如果你问我,这部电影的故事是什么?所以,我想告诉大家,这部电影根本不是叙事,而是在一种高强度的叙事下,一直在试图描述很多东西,还原很多东西,讽刺很多东西,嘲笑很多东西。总之,这是一个**时期华丽包装的黑暗故事,天马行空地吐槽、影射、嘲讽了整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论综艺节目的炒作和潜规则、论如何通过娱乐圈洗钱、论信息传播的扭曲、论如何把冤案办成铁案、论**杀人以及如何操纵**杀人、论如何消费杀人犯、论金钱&权力的无耻&&嗯还有所谓的人民艺术家的作用(这是我回到家之后反复思考或者说是反复捉摸得出的结论,要不然我自己真的没有办法去解释姜文的电影怎么会是拍成了这样的一个东西)。

一切但凡美好一点儿的情感和品质夹杂在这故事里面都显得那么多余,这是一个没有底线的世界,真爱是个笑话、婚姻是个笑话、亲情也是个笑话,朋友是个笑话、舍己为人是个笑话,男主角一开始就给大家讲了个笑话,后来他发现自己才是大家围观的笑话&&王志文演滑稽戏《枪毙马走日》逗得观众捧腹大笑那段,我差点哭出来了。看到后来我恍惚认为这是一部荒诞剧,其实让子弹飞就是这种荒诞讽刺路线了,但那个电影在情节和表现手法上还会考虑观众感受,就好比大部分人可以接受比固有观念超越120%甚至150%的行为,但你要是超过200%-300%,就是别人眼中的疯子&&一步之遥就是这样,比让子弹飞更夸张、更荒诞、更疯狂,而且个人觉得,姜文已经不在乎观众跟不跟得上他的思维了。

说句实话,自从《让子弹飞》使我变成了姜文的粉丝之后,我就一直在为他摇旗呐喊,他的努力和坚持曾使我感动不已,而且我一度认为似乎是读懂了他的世界,读懂了他。但是《一步之遥》彻底把我又给推了回来,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没有能够到达他的高度,他的世界还是他的,是周韵的、是葛大爷的、**的、文章的、王志文的,绝不是像我这样的普罗大众的。

从进电影院到出电影院的整个过程是这样的:

演出前-来吧,我真的很期待这场盛宴!

当叙述者开始-一个好的开始,它值得期待。

前半段之后----够了,这个舞台剧什么时候切入正题?

后半段之时----这是部什么电影?谁来救我&&

电影结束后——我输了,你赢了,不管我懂不懂,你是幸福的&&!

一步之遥观后感(篇8)

一步之遥观后感:成也萧何-影评范文

昨天看了最近恶评如潮的《一步之遥》。电影开始的时候,十分钟内我已经骂了好几遍这是什么狗屁玩意儿。在坚持看了40分钟之后,我觉得这部电影其实也不算很差。回想我刚开始的那种厌恶情绪,首先是认为民国哪里是这个鸟样子?。这部穿着民国时期人物服装的电影,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人物形象上,完全与历史中的民国,八杆子打不着。这种穿着民国服装,但是根本与民国历史毫无关系的电影,观众如果一开始不那么投入地认为这是民国故事,其实后面就不难看了。

我们可以试着想象一下,整个故事发生的地点不是上海,而是类似哥谭市这样一个虚构的地点(蝙蝠侠电影中的哥谭市其实就是虚拟的纽约市)。时间也不是民国,而是不知道哪个奇怪的时间。那么,整个电影的荒谬性则显著地被降低了好几个档次。所以,片头开始那些华丽的广场大腿舞,人物那些时髦夸张的词语;在这种虚拟场景中就有了存在的可能性。电影当然不是讲历史;所以,这些夸张离奇的场景如果抛开了民国上海这样的时代背景,再看看整部电影在故事描述和人物塑造上的表现,则可以看出,这其实是一部对很多部电影的平庸模仿。我在看完电影之后,还看了一段崔永元在《东方眼》节目里对姜文的采访。姜文煞有其事地说,给舒琪用京味普通话配音是为了还原历史中那些清末逃到上海的北京贵族的气质。并且他在看了崔永元展示的民国时期电影《阎瑞生》的连环画剧照说,他选择电影中汽车为左侧司机驾驶位是更真实地还原了历史。我认为,这些都是瞎扯淡。他根本就没准备表现什么历史,也更不介意是否还原历史。历史和其他的电影元素,在姜文的手里就是他用来任意揉捏的橡皮泥而已。但是,我觉得这也算是歪打正着。电影本来就不必是历史教育片。所以,是否与历史相似,有多少历史真实,其实完全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前一段时间有一部电影《绣春刀》,被一些人吹捧如何还原了历史中锦衣卫所用的兵器。即使如此,这部《绣春刀》仍然是一部烂片。姜文抛开这种历史包袱,并不是他有意要违背历史真实。从《东方眼》的采访中可以看到,其实他还是很在乎历史中的一些元素的。只是,他眼中的历史并不是人们已经知道的民国上海的历史;而是他认为在他的电影中民国上海就是这样的历史。无论是历史,还是电影故事,都是为了他要塑造一个姜文导演的电影而存在的。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电影里自由自在地表现。所以,这部电影和其他姜文导演的电影类似。故事、配角等等的电影元素都是次要的。整部电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姜文(不是马走日)在演电影。因此,整部电影的人物表现,除了葛优和王志文两人之外,其他的配角全都是面目模糊。整部电影一以贯之的是姜文的自娱自乐。

现代电影的表演形式之一,逐渐脱离了要如何讲清楚一个故事的习惯。这样的电影,越来越成为导演的一种情绪化表达。这样的电影,一般在各种独立电影中比较常见,在所谓的大片中就不多见。因为这种抛弃故事完整性,抛弃人物性格刻画,仅仅是表现导演情绪的作品,不仅仅不符合一般观众的观看习惯;而且也未必会引起多少观众的共鸣。没有共鸣的情绪表现,则对观众来说毫无意义。商业大片往往为了市场,所以不会采纳这样应者了了的电影。比较奇葩的是,姜文可能是中国唯一的一个可以用大片投资来拍摄独立电影的人。

我不讨论作为演员的姜文,仅仅说说作为导演的姜文。我看过的姜文导演的几部电影《鬼子来了》,《让子弹飞》,都算不得是多么好的电影。从一般的电影故事描述和人物性格刻画来说,这两部电影都只是一般水平。但是,这些电影的声名鹊起,却令人如雷贯耳。尤其是《鬼子来了》,由于成为禁片,更是被吹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不由得令人问一句谁在吹捧?,他们为什么叫好?。我看到的是各个影评人,或者著名文人,还有一些文青小资们在叫好。我觉得这些叫好声,不是因为电影拍摄得有多好,而是电影中表现出来的一些可以从政治和文化上带有颠覆解读的内容被人叫好。《鬼子来了》中对愚昧人民和人性化的日本人的描写,颠覆了传统文艺作品中淳朴善良的中国人民和愚蠢凶残日本鬼子的形象。《让子弹飞》中,土匪带领人民造反,更是被各种影评人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政治寓言解读。大体上来说,在文化舆论中造成一种风气:如果你看了姜文导演的电影不觉得如何深刻,必然是你比较蠢的缘故。

《一步之遥》中,缺乏的正是这种被影评人可以拿来意淫的政治和文化颠覆内容。因为这个电影的故事,无论多么努力,似乎都无法被意淫成各种反社会、反文化传统的内容。甚至相反,电影的核心元素就是一个为爱赴死的故事。之所以最后变成一部荒诞片,我觉得是姜文并不擅长这种带有点儿女情长的细节表现。于是,电影中姜文、舒琪、周韵都是用各种居高临下恶狠狠的态度来表达爱。这两个女人就是姜文的女性替身而已。

没有了可以被影评人和文化人用来意淫的内容之后,人们看到的舆论就是那些非影评人,非文化人的普通观众的不解、愤怒和鄙夷。对姜文电影的这些不解、愤怒和鄙夷,以前就有,只是它们或者被忽略了,或者被淹没了,或者被羞于表达。如今在影评人和文化人无法意淫式表扬的情况下,这些负面声音被微博微信这样的言论渠道传播出来。

整体来说,《一步之遥》虽然算不得多么好的电影,但是也算是大制作的独立电影。场面华丽,想象力还可以,表演生硬,故事干涩。这就是姜文电影的风格正常发挥的结果。喜欢姜文,喜欢姜文的性格和他的情绪的人,也会喜欢这部电影,因为电影一如既往地泛滥着姜文的荷尔蒙。

姜文的导演名声,是因为那些赏识他的影评人、文化人。当这些人缺位的时候,姜导演的成功就不存在了。这算是成也萧何,败因萧何不在家。

一步之遥观后感(篇9)

看到闹哄哄的广告,在这个小城的不多的墙外广告屏上,不断刷着的`都是《一步之遥》。于是起念去看,得到一群响应。进场前,被某人打了预防针,据说是个看不懂的电影。

散场时,想着一口京片的舒淇,找着那个演员表中唱美声的大帅,愣是没明白那一步之遥到底在哪。却感觉到姜文贺岁片的节奏,整一个作和贫,有着姜氏的狂劲。

影片的节奏让人有些坐过山车的感觉。前半场感觉在美国歌舞片和中国相声的杂揉里颠簸起伏,被那些个大镜头眩晕了眼,被姜文和葛优调侃众生地带着傻乐,感觉闹哄哄的心落不下来。突然一下,舒淇就死了。用马走日的话就是她怎么就死了呢。舒淇死了,片子节奏也缓了下来。看着,还是荒诞得不真实的感觉。据说,这片子的源起是中国的第一部长片《阎瑞生》,取的是阎瑞生和王莲英的故事,想要表达的是姜文对生活或者生命的感受。只是,从中我感受到的是轻佻浮躁,没有体会到姜文述说的力量。

影片中有许多向经典致敬的桥段。我更多看到感受到的是姜文对自己的观照。马走日和完颜英奔月场景里那一大片原野和植物让我想起了红高粱,只是那可爱的兔儿和月亮让我想起的不是某经典默片而是几米。落魄后去找武六求助的马走日,那一袭长衫的样子,脑中划过的是《芙蓉镇》。

其实,挺喜欢姜文那份从骨子里出来的骄傲。看他的东西,总觉得他睥睨众生眯眼痞笑地看着你,他只管说他的,你怎么样接受或是否接受与他无关。看他镜头里虚化了的人众和楼宇,只剩他君临天下般张狂地立在那儿。看他就那样不动声色地将本山大叔的《卖拐》搬给了大帅;看他戏谑地借着王天王的嘴蹭了蹭那风靡的海派脱口秀……嬉笑间尽显他的作与贫,却作得肆意,贫得张狂。

喜欢周韵,喜欢她那种恬静的味道。能让姜文那样的男人停下来和她一起岁月静好,那倾世容貌之外的慧智可能更是阅尽春色的他驻足的因缘吧!作为主角之一的她,却频频出现在幕后工作人员的字幕里,这是她给予他的窝心支持!影片最后,她站在他身后,伸手,一步之遥,却牵不住他的手,抓不住她的欢喜爱恋。不过,看这镜头时没有体会到一步之遥生死绝恋的感觉,可能,周韵和姜文没有那样的距离,看着有些喜感。

不论你明白和接受与否,姜文就这样带着他的《一步之遥》,用他的张狂,在距离20xx一步之遥的岁末,让你揣着想要明白的心走进影院,却依然是糊涂地走了出来。不论影片水准是否是差之千里,但是,他让你看到了不一样的姜文。这,也是20xx年姜文为自己的功绩。我们姑且看着便罢!

一步之遥观后感(篇10)

姜叔的电影每一部都很难让人完全看懂,每看一遍感觉都会不一样,只是在影厅里的第一次,只会觉得台词又臭又长,非常让人难以理解,故事发展完全是一场闹剧。最后折腾来折腾去就马走日死了,对于其他角色来说却是皆大欢喜的结尾,但是对武六确实非常后悔,后悔相信他爸爸的话,后悔选择这么一条路帮助马走日,后悔自己固执的痴情最后害了他。再说武七(文章),对于他给人的感觉完全是纨绔子弟,花花公子,心机很重但却总爱表现自己(是不是演员本身的真实写照呢~),在他最后跟马走日说看见你死我怎么这么开心呢的时候就觉得很有可能是因为钱而憎恨马走日,因为让他洗白的钱没有了,最后被发现还出了很大的丑,做为一个有这种心理的人,不会不想报复马走日,只能说现实里这样的人不少,但却很容易发现,因为他的爱表现总能反映出一些独特的本质,远小人引以为戒。

再说说王天王(王志文),要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评审标准,在小弟看来男神所演的角色就像是现实里的某些网络大V,表面上风光无限惹人羡,内心却趋炎附势无底线,剧中夸大了马走日的罪行,以此获利却不顾当事人的感受。而应和他的观众们都只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自己身在事外还总被人牵着鼻子走,马走日逃亡,王天王得利,他的出现加剧了马走日的悲剧。善于投机钻营的他将马走日杀人案改编为文明新戏,迎合了大量低俗观众的趣味,竟一票难求轰动魔都。这样的情况在现如今也比比皆是,XX打假、XX绯闻之类总有人出来带头牵引着舆论的导向,最后让事件最大化从中谋求一己私欲,却混乱了听众的自我评判的能力。在让马走日亲自出演的时候说的一句话让人感触很多你穿成这个样子,正是观众希望看到的样子舆论导向说你是坏人无论你怎么为自己辩解,最后最难过最伤心的只有当事人自己。

最后聊聊葛大爷饰演的项飞田,两大主角的名字让人感觉很有意思,在当时的上海租界里像项飞田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为了自己不惜牺牲最好的朋友,刚开始出场打扮的有些像法西斯领袖,后来仔细一看是法国领袖,毕竟是法租界,虽然不是一个时代但却也很有意思。对于历史不是特别专注,所以小弟也不敢随便说,由于大清亡了国,所以那个时代出现了很多像项飞田、武七他们这些人所代表的暴发户,在租界除了洋人就是他们,真真正正的地头蛇(却还是官方承认的)。项飞田一个劲儿的算计马走日,却总阴差阳错的失去机会,在强龙面前他是猴儿,供人玩耍替人办事,在背后却又是一副很风光的样子。这样的人确实应该马办之后重新进化回去。说到最后有些迷茫了,毕竟只看了一遍很多东西一时想到的就随便写下来,可能再过一阵重新看却觉得自己现在说的有些可笑吧,毕竟每个人每个时间段的观念想法不同,所以对于别人的评论也总会理解的不一样,希望各位别喷,这是第一次写,台词不是说每次醒来都是人生的第一回吗!所以慢慢来我总能精益求精写得更好,谢谢~~~

一步之遥观后感(篇11)

一步之遥观后感-一步之遥影评

姜文的电影《一步之遥》所讲所述到底和啥一步之遥?

这部电影呈现的满篇荒诞不经揭示了一个通过所谓革命而暴发的集团最后千疮百孔结局的必然。

洗白是主线因为起家就很龌龊,倾轧和崩溃从搭不上去月亮(宇宙)的征途不管是否只有一步之遥开始,水到渠成地坠落成一幕幕悲剧收场!终究其因是信仰和操守的天生匮乏,于是演绎出人间异像,害人害己…无休无止!不论你多么有钱有势有女人,你还是个没有灵魂的魔鬼因为这一切都是只有魔鬼才能制造的幻像!选美会暗讽了所有发生在这片灾难之邦的所有globle事件(从奥运到…),这一切都在为他们的不干不净(从出身到疯狂抢虐来的脏钱(newmoney)洗白,且不惜搭上这个3000多年礼仪及文明之邦的一切包括人命!

是的,你不抗争你不挣脱,

你和魔鬼只有一步之遥!

你离掉下万劫不复的深渊也只有一步之遥!

一步之遥观后感(篇12)

我曾是姜文忠实的粉丝,从其个人形象到影视作品,都特别喜欢。

然而,当我在争论声中走进电*,硬着头皮看完了他的新作《一步之遥》,却不能不说:这是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上罕见的糟粕之作。我很不理解,那么为大众喜爱的姜文,怎么能为中国影迷呈现如此荒诞、如此晦涩的作品?我调动我所有的智慧想弄懂这部电影,却怎么也整不懂:不是人们经常会遇见的一两个情节没有看懂,而是大部分情节,是主题思想没有看懂。难怪在放映过程中,不仅有人睡觉,更有人索性离开了正在放映的《一步之遥》。这在姜文作品的历,好像未曾有过。

姜文及其团队,对此有解释说:是因为有人不了解故事背景。我认为,并不完全是这个缘由。不了解背景的人也是人,也应该有正常人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你天马行空,不通人情地为所欲为,当然会让大家感到莫名其妙、不可理解。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面对众多批评,姜文居然在元旦的“东方眼”(上海东方卫视新开辟的一个节目)上说:“《一步之遥》是一部‘完美’作品。”这不是向批评者宣战,又是什么?我记得很多颇有成就的影视导演,在受到各种赞美的时候,经常强调的是:影视艺术,是遗憾的艺术。无论我们做过多少努力,过后来看,总会有不尽人意之处。

文艺作品应当是为了大众和服务大众的。如果你拍的电影,只是给自己和自己那个小圈子看,应该说无论怎样拍,别人都无权干涉。可是,你如果是为了公映,那就不能不考虑大众,不能不考虑主要阶层的人民的需要。鲁迅先生针对哪些哗众取宠、晦涩难懂的作品,曾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倘若说,作品愈高,知音愈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鲁迅全集》第七卷第579页.《集外集拾遗.文艺的大众化》)

不错,无论多好的作品,也不会人人赞美,人人拥护。但需要强调的是,要区分清楚:是大多数人在批评还是少数人在批评?

这应当是衡量一部作品的基本标准。

最后,还是让我们用中国的和世界的大文豪、创作家和批评家鲁迅先生的一段话,来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福哉祸哉!”

本文来源://www.fr134.com/f/3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