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4 >地图 >观后感 >

1937观后感

1937观后感

时间:2024-01-30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1937观后感精选。

如果您需要更多的“1937观后感”相关推荐请参考下面的建议,对于某些行动方案和策略以下内容可以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有时间时我们常常会看一些电影或电视剧,观看的同时也会受到一些启发。观后感可以让我们发掘出作品中的想象和创造力,写观后感除了有作品内容,更要求结合自身和实际,不可夸大。

1937观后感【篇1】

在广阔的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着聪慧勇敢的14亿炎黄子孙,这片土地有一个被世界所敬仰的名字中国,那14亿人是生活在这里的主人。若你有幸能在太空俯瞰蔚蓝色的地球,你会发现,中国如一只昂首挺胸的雄鸡,散发着蓬勃生机。

这14亿炎黄子孙有着同一个崇高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那便是我们共同的中国梦!

梦想,如一缕射向地狱的光芒,驱散阴霾;梦想,如一泓涓涓流淌的清泉,洗尽铅华;梦想,如屹立在珠穆朗玛峰上的巨人,俯视世间的一切繁华!古往今来,涌现了无数为梦想拼搏奋斗,为中国梦无私奉献的伟大人物。

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八岁登基,在皇祖母孝庄太后和四位辅政大臣的辅佐下成为九五之尊。在位61年间,他16岁除去了野心日益庞大的鳌拜;平定三藩;阻止沙俄侵略,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平定准噶尔战乱。他还积极鼓励垦荒,废止圈地令,实施更名田,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利工程,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虽然康熙晚年发生了文字狱,经历了九子夺嫡之乱,但他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永远是一位千古帝王!他为了中国,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他为了让中国富强的梦想,一直都在努力!

我们都知道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故事。在一次战斗中,董存瑞因为身边无处安放炸药包,危急时刻,他用自己的身体当支架,手托炸药包,为了跟他一起战斗的兄弟,英勇牺牲,那时,他才19岁。朱德曾在董存瑞的纪念碑上为他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忘记他作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应有的责任和自己的报国之梦!Fr134.Com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1960年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脸色蜡黄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袁隆平自己也经历了饥饿的痛苦。他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就是创造出更好产量的水稻,让全世界的人都不再挨饿。现在,他知道他不能等了。袁隆平信奉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1964年,袁隆平开始在湖南从事杂交水稻科研;1966年,他在《科学通报》上发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1974年,袁隆平配制水稻种子成功。十年的不懈努力,他创造出了籼型杂交水稻,养活了无数人,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出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无疑是幸福的,我们更应该牢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命换来的,要加倍珍惜。同时,我们不能当一个安于享乐的中国子民,我们身上肩负着全民族的未来!

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应时刻牢记全国人民共同的中国梦,学习古往今来那些伟大人物的事迹,做圆梦栋梁!

梦想,是指引我们飞翔的翅膀,插上梦想的翅膀,让自己去飞翔。不管前方有多么泥泞,多么艰辛,我们都会为了最初的梦想勇敢地走下去,追逐明天升起的太阳,追逐翱翔在天空中的希望!我们身上角度的不仅是自己的小梦,更是全国人民的大梦!

1937观后感【篇2】

《1937夏之秋读后感》是一本令人深思的历史小说,作者通过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描写,再现了那段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本书以1937年夏天的南京为背景,讲述了一位普通人的生活故事,并兼具了对于历史的悲悯和思考。本文将通过对这本书的详细分析,深入挖掘作者的意图与主题。


小说的背景设定在南京大屠杀发生的前夕,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中最黑暗的一页。作者巧妙地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叙述,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向读者传达了一个更加真实而生动的历史画卷。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陈士彬的青年人,他是南京一所大学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年华。他乐观开朗的性格使得他与他的同学们相处融洽,他们常常在校园里无忧无虑地玩耍、交流,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当战争的恶影笼罩南京时,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作者用铿锵有力的笔触,以及令人心碎的情节,生动地描绘了日本军队入侵南京的场景。在这个被死亡和恐怖笼罩的城市里,主人公陈士彬目睹了无辜平民的悲惨命运,看到了日本军队的残暴行径,他曾经的快乐与希望被残酷的现实彻底击碎。


正是在这个黑暗的时刻,陈士彬的内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开始反思自己的立场与责任,他开始意识到作为一名普通人的自己也应该为国家的命运负起一份责任。于是,他积极参与到抗日斗争中,为保卫家园而奋斗。这个从懵懂青年变成有责任感的成熟男子的转变,让我不禁为他的勇气和坚定感到敬佩。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作者在书中深刻地探讨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陈士彬的转变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转变,他代表了无数人的心声。在那个困难的年代,无数的普通人像陈士彬一样主动投身到了抗日斗争中,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与努力。通过这些普通人的力量,中国人民在最黑暗的岁月中找到了勇气和希望。


《1937夏之秋读后感》让我深刻地思考了历史与个人命运的关系。这本小说不仅仅是一次文学创作,更是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和反思。它告诉,每个人的人生都与历史密切相关,的选择与行为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未来。无论是在那个特殊的岁月中,还是在今天,都应该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公正与真理而努力奋斗。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精细入微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苦难与抗争。通过主人公的成长故事,读者也能对历史事件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历史给予的责任,以及人性在恶劣环境下的复杂性。


小编认为,《1937夏之秋读后感》是一本值得深入品味的好书。通过主人公的个人经历和历史事件的再现,它用鲜活的形象和真实感人的情节,向读者展示了那段历史时期的希望与困苦。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与美好。我相信,只有通过对历史的深入了解与反思,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并为实现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1937观后感【篇3】

《幸存者1937》讲述的是在二战期间,中国军队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战争。

影片的开头,每个人都沉默不语,脸上看起来非常从容,随着日军的炮火响起,地上的泥土被炸的落在他们的身上。等到日军的炮火停息后,他们拿着老式步枪,对日军猛烈的射击,他们准备的子弹不一会儿就射完了,面对敌人的子弹,他们毫不犹豫的上了刺刀,在河水中浴血奋战。最后,他们以少胜多,打败了敌军,但他们因此失去了多名战友。

在夜晚,每个人都显得筋疲力尽,可还没有等他们休息,就又接到了一项任务,但他们显然不是很愿意接受这项任务,因为他们要保护国民党员郑忠,他们曾与郑忠有过恩怨,但从大局出发,自从抗战以来,中国的情报密电总是被日军破译,从而导致正面战场处处受制,就决定成立密码情报时称为中国黑室。中国黑室是将来战胜日军的秘密武器,而国民党特务处的密码专家郑忠,是唯一掌握这种最先进密码模型的人,郑忠关系到未来建立密码情报室的成败。

因为他是一名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所以他识大体顾大局,放下双方的恩怨,带上自己的队伍,前往大原解救郑忠。在他们到达之前,日军早已到达,但在关键时分,这支队伍出现保护了郑忠,带着他撤退。

当他们逃离出来,又在路线上产生了分歧,国民党的人认为会有人来接他们,为了让他们认清现实,这支队伍只好让他们一探究竟,在路的前方,日军早已做好埋伏,只等他们到来,结果伤亡惨重,但郑忠不听他们的劝说,在人数寥寥无几的时候,依然冒险前往,当他走到目的地的时候,却连个人影也没有发现,他才认清了现实,跟着这只小分队撤退。当他们一行人到达黑户村时,整个村子里只剩一个老人,这位老人大方的分享了仅有的食物,当他们发觉到日军到来时,本想带着老人一起逃,但老人却坚守着这个村子,这个老人最后被日军残忍的杀害了。

随后,他们机智的从敌人手中抢回一片地盘,由于这次敌人来的过多,他们就要求憨娃带着郑忠逃离。在天刚亮时,又发动了一场战争,这次这支队伍全军覆没,当日军前来查看时,快要死的队长手握一个手榴弹,脸上带着对敌军上当受骗时的微笑死去。

郑忠抵达国统区后,迅速建立抗日情报部门中国黑室,并在之后的抗日战场上起到了重大作用,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同时他彻底认清了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只有这种识大体顾大局的人,才不怕牺牲自己。

1937观后感【篇4】

作为一个男人,就应该扛起肩膀上的责任。赡养老人、爱戴妻子、善待孩子。“家”是一个那么温馨的字眼,而家的支柱便是男人一生的守护。

作为一个大哥,当然是“义”字当头。“今日谁与我共同浴血,他便是我的兄弟。”兄弟是大哥的灵魂,当灵魂散尽,大哥便不再是大哥。

作为一名中国人,民族精神在任何一个有良知人的心里是永远不会倒塌的。当我们即将成为别人的奴隶,我们的家园将会变成一堆废墟,我们的兄弟将横尸街头,我们的姐妹将被蹂躏。那些敌人会指着我们的头颅喊,看,这就是奴隶。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将不再拥有。

“爹,我是你儿子,我叫郑树森,我今天三十六了,还没有娶媳妇。”郑树森(孙红雷饰),弄堂里的小混混,监狱里的一名狱卒。因常常受欺负得外号“顶针(女人缝补衣服时手中的东西)”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最没出息的小混混却阴差阳错地当上了上海滩的老大。他满腔地热血好像被那样一个杀人的时代打开了。人的改变永远是那么的不敢让人相信,也可以说是我们的内心的渴望与本性。当我们受到压迫的时候,我们所做的只有两个字“反抗”。

庞德,二十年前名副其实的.上海滩老大,过着在云端的日子。过分的荣耀终究是要被妒忌的。二十年前,庞德惨遭灭门,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在一夜之间全部阴阳相隔。他拼命在上海滩码头厮杀,不知过了多久,等他醒来看到身边的尸体,感觉到了身上的疼痛,那一刻他明白,自己还活着,活着就要报仇。他说:“如果我没有仇恨,我是活不下去的。”无论怎样,我们活着都是靠自己内心里的一种精神力量,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有了活下去的理由,我们就有了不放弃的信念。所以当我们对生活极度失望的时候,一定要学会给自己找一种力量。在这种力量的支撑下好好的活下去,我们会发现美好也许就在下一个黎明。

虞中和,中和堂的老大,也是上海滩的老大,庞德的仇人。一个在江湖里滚打了十几年的人,终有一天也会对这血肉堆起的江山不屑一顾了。在虞中和的眼中,江山与自己的女儿相比,女儿要远远的超越江山。你可以拥有江山,你要想清楚,你是为谁而拥有江山。当最重要的人已经不再人世,你要江山还有什么意义?是为了别人恐惧的眼神?还是为了那些表里不一的话语?我可以为我爱的人争天下,天下已得爱人已逝,仅剩的也只有无穷无尽的悲伤。

三个人一台戏,演绎了上世纪末上海滩的腥风血雨。剧中人物各有各的性格。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有时候我们没有必要把自己的弱点刻意地隐藏,也不要逃避。一个完整的人是有长有短的,当我们不敢去承认自己的短处去显耀自己的长处时,那么这个人是懦弱的,因为他连自己都不敢面对。

不得不说的,也就是1937年上海的沦陷。当灯火闪耀的歌舞厅在炮火隆隆的轰鸣中变成瓦砾,当那平凡的人手无寸铁的人在硝烟中奔逃,当小贩的叫卖变成声音嘶哑的求救,当繁华殆尽,当祖国的生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一切的一切都显的那么渺小。无论你是江湖的大哥还是乞讨的乞丐,国家亡了,你们就只有一个名字,叫,亡国奴。那个时代生命的脆弱是可想而知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怎么去保护这难得的和平,少年强则中国强。

很多时候我们真的会感觉冥冥之中有命运的安排,命运到底有没有被安排,我们谁也没有确定。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我们就会改变。改变自己的出身低微,改变自己的性格。放下所有虚无缥缈的东西去珍惜更有意义人或事。

1937观后感【篇5】

日军不仅用了刀、枪杀人,还用各种残忍的方法,火烧、活埋,用刺刀刺绑在木柱上的人。他们不这样做,还举行了杀人比赛,人杀人是多么地不可思义,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何况是人。这种事不是长着人心的人能干得出来的,只有披着人皮的恶魔才能干得出来。

当我读到:两个少尉在会面时这样说--野田:“喂,我是105人,你呢?”向井:“我是106人!”两个人哈哈大笑时,我的心被震撼了,两个人加起来一共是211条人命。我不敢相信,世间居然有人以杀人为乐,日军根本就不把中国人当做人来对待,而把中国人视为鸡狗,可以任意斩杀,杀了人还能笑得出来,他们不是杀一、二个人,而是一大群人。他们欠我们中国人一笔血债,那笔血债总是要还的。

果然,当我读到后面时,书上说了那两个杀人狂魔在法庭上已经没有了十年前的勇气承认自己的所做所为,敢做不敢当,但铁证如山,他们都被“判处死刑,执行枪决。”看到这里,我终于得吐了一口恶气,那几百人的血债他们终于还上了,只要他们做了坏事,肯定得到报应。

我合上书时,我的心里有许多种滋味,我悲痛、我愤慨。在此,我要对同学们说,勿忘国耻,兴我中华,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本文来源://www.fr134.com/f/3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