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4 >地图 >观后感 >

电影《国家》观后感

电影《国家》观后感

时间:2024-01-28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电影《国家》观后感集锦。

这篇“电影《国家》观后感”是编辑搜寻到的宝藏必看的好文。相信大家都曾经被精彩的电影或电视剧深深地吸引过,优秀的作品总会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可以撰写观后感,将零星的感悟记录下来,此时写一篇观后感,就能够更好地抒发我们的情绪。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影片的观后感记录下来呢?请多多关注我们的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电影《国家》观后感(篇1)

寒假的某天,咱们的张校长给**老师发了一条短信,收看央视9套播出的纪录片《国家大剧院》。说实话,第一次知道国家大剧院还是当时有首歌叫做《北京欢迎你》,当时这首歌的mv当中,每个歌手一句歌词,然后后边的背景都是北京非常有名的建筑或者名胜古迹之类的,当中孙楠唱的时候后边的背景就是国家大剧院,圆圆的很有意思的一座崭新的建筑。但是当时根本没有多想,更不知道咱们的国家大剧院跟很有名悉尼歌剧院一样,都在在为艺术发展做出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

这是一个纪录片,把国家大剧院的兴建到建好了运营,用摄影师写实的录像和主持人美妙的讲述拼接而成。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以西、人民大会堂以西、长安西街以南。我从大学来北京工作了三次。我从来不知道国家大剧院每次去天安门都离天安门不远。在北京,**惊人。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总投资26

88亿元的国家大剧院实际上位于北京长安街。这样的地理位置,这样的面积,这样的成本,一定是这座宏伟的现代建筑有多重要。

这个记录片,刚开始就介绍长达6年建造的不易。大剧院建成后,如此辉煌的低级艺术殿堂,的确实文学上的陪衬或鲜明对比。在国家大剧院建成之前,在中国这样一块巨大的土地上,还没有正式的表演场所。

正是因为,国家大剧院成立后,他成为了一个中国人,一个实现艺术理想的地方。

这部记录片不仅讲述了国家大剧院的建设,也讲述了国家大剧院为低水平艺术殿堂所做的努力。中国大剧院院长陈平先生与各领域的大师们联合起来,为国家大剧院这样的宏伟建筑增光添彩。他不断学习利用歌剧院,甚至把国家大剧院变成艺术交流的工具,让更多的中国人来接受艺术、欣赏艺术。

从纪录片中,我看到了顶级指挥家、歌剧导演、舞蹈大师、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芭蕾舞演员、京剧艺术家。看到了中国人排练的经典歌剧,舞剧,戏剧,话剧,交响乐时的台前幕后和节目片段。在短短的一百多分钟内,对于毕业一年多的我来说,又一次的到了艺术的熏陶。

在大学里,每个学生都对歌剧、芭蕾、京剧和交响乐有了新的认识。这些古典**相比流行**来说它才是永久的经典。不再像中学生那样对古典艺术产生排斥。

《国家大剧院》这样一个纪录片看完之后真的觉得这是一个层次很高的与**有关的纪录片。让我重温了一些曾经学过的知识,让我见了见世面,很大一部分都是很少能看到的。等开学了,找一节**课让孩子们来看一看完了以后开个研讨会什么的。

虽然我们不是大都市,不能亲自参观现场,但我们可以用**来欣赏艺术带来的水平提升,

现在的国家大剧院经过陈平院长和国家大剧院几千人将近四年的努力,它已经成为了世界顶尖级的剧院,这是一个顶尖的艺术殿堂,它不光只是一个艺术的形式,国家大剧院是一个实实在在为艺术服务的地方,他们每周都会对外进行话剧歌剧的演出,我想暑假吧,我要去国家大剧院,看一看歌剧,芭蕾舞。听交响乐团的现场版本,享受真正的艺术。

特别想感谢一下我的校长张校长发给我们**老师的那条信息,让我看了《国家大剧院》这样一个纪录片。年轻人爱玩的心理,让我很久没有看过这样的与艺术有关的**了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收到了很多启发,这个**充实了我,也让我在我的**课上有了新的想法。特此写一篇观后感,作为对我的激励吧!

电影《国家》观后感(篇2)

晚上,一家三口相约看了场电影《八佰》,这是半年前爷俩就心心念念想看的,我纯粹是湊热闹的陪同者。素来我对战争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就不感兴趣,特别抵触的就是那些粗制滥造的抗日神剧。儿子说,这部电影是历史重现,一定不会让我失望。

疫情过后,电影院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喧嚣,只是增加了扫健康码、戴口罩的刚性要求。影院里的观众还是挺多的,不知是影院解禁后的报复性消费,还是这部电影独特的吸引力,据说《八佰》的网上评分不错,最可喜的是很多年轻人前来观看。

观影之前,恶补了影片所讲述的时代背景。《八佰》故事梗概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即1937年的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国民党八八师五二四团副团长谢晋元率领400多人死守四行仓库,与日军顽强抵抗的故事。

总体看,整部电影拍得挺走心,也挺煽情的。一条河把四行仓库和英美租界就此隔开,四行仓库悲壮的抗战和对岸英美租界灯红酒绿的小资生活的强烈对比,还原了当时国人对抗战的迥异态度,一条河也把不同人的命运刻画得淋漓尽致。

我最感动的是那些死守仓库士兵的英勇行为,800中国军人(实际仅为400多)对30万日军,苦守4天4夜,惨烈程度可想而知,那些催泪的画面,让我哭得一塌糊涂,旁边的儿子也潸然泪下。他们并不是真的不怕死,而是在那种特殊的历史境遇下,没有选择的选择,左右都是死,为什么不死得更有尊严、更像个男人一些呢?

我还感动的是,在国家有难时,全民的觉醒是最重要的。这些寡不敌众的士兵,表面守卫的是四行仓库,实际上他们守护的是上海沦陷的最后一点尊严。当民众理解到了这一点,他们隔岸见证、支持、资助这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们,你很难不被这些画面所触动和落泪,“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就如同现在一样,只要14亿中国人团结紧紧的,努力夯实我们的内功和实力,还有谁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还有什么困难是我们不能战胜的?

电影还原历史,当然无法尽善尽美,影片也不同程度存在为了烘托主题,生硬摆拍、带节奏的瑕疵。但《八佰》总体是正能量、让人热血沸腾的一部好电影。电影散场,老公问儿子,如果你在战场上,你会成为抱着炸药包跳下去的那一个吗?儿子认真想了想,坚定地说,他会那么做,尽管也很害怕,但那是一个军人的必然选择!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部电影,致敬历史,更鞭策未来。愿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国耻,永远记住:实力是最好的名片,对一个人如此,对一个国家更是如此!

电影《国家》观后感(篇3)

影片《国家宝藏》是xx年华特迪士尼影片制作的一部动作冒险电影,由乔·德特杜巴执导,尼古拉斯·凯奇、黛安·克鲁格、贾斯汀·巴萨和肖恩·宾等联袂出演。以下是电影《国家宝藏》观后感,欢迎阅读。

电影《国家宝藏》观后感1我想首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国家宝藏》是由迪士尼所投资拍摄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搞清楚这一点就相当于搞清楚电影真正的目标消费群体。迪士尼拍的**虽然老少咸宜,也有许多成年人在看,但它的主要对象依然是孩子,这点是必须清楚的。

现在我明白了,我可以开始胡说八道了。首先《国家宝藏》是从一个孩子的童年开始的,这是因为孩子在小时候有着共同的特点——对未知充满好奇,对探险充满兴趣。所以那个来自爷爷的祖父的祖父的故事,影响了本的一生:

尽最大的努力找出那份宝藏。但对于宝藏该如何处置,影片有着它的导向,这一点就是通过本来体现的:我并不是为了拥有财富去寻找它,而只是为了证明它的存在、证明这个传说是真的才去寻找它。

与此相对应的是伊恩负面形象的确立:为钱寻宝,做各种坏事,最终逃脱法律制裁。

事实上,这两个形象的塑造也揭示了另一种倾向:对智者的赞美。双方在找到夏洛特号不久后就分道扬镳,按着他们自己各自的方法去偷《独立宣言》。

双方在人数、财力等方面有着天渊之别:本的一方只有他和瑞利两人,而另一方则是有一支相当数量人数的队伍。本所用的进入国家档案馆的方法尽管也是有着高科技手段在其中,但这相对于后来伊恩进入那里的方法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只是后者的方法在我看来多少有点暴力及血腥,让我看着有点不舒服——这种渲染也是其目的所在,告诉孩子们掌握智慧者才能掌握真正的财富。

其次就是对孩子进行意识形态的教育。本在求助abigail不果后,他和瑞利来到了在国家档案馆所展示的《独立宣言》前,说出了这样的话:尽管满篇都是关于自由的宣言,但有一句话的地位远比其他重要:

“然而,当始终追求追求同一目标的一系列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的行为表明**企图把人民置于****之下时,人民就有权与义务去推翻这样的**,并为其未来的安全提供新的保障。”。正是在看完这句话后,本决定要抢在伊恩之前把《独立宣言》偷出来。

这句话是促使本下定决心的句子,却也是在宣扬美国的自由与民主。

全片一直围绕着《独立宣言》来进行解密,在这过程中,男女主角不断地在说着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这是在对不清楚美国历史背景的人做着注解,同时也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在引起孩子对美国历史的兴趣。而片中本在遇到女主角和《独立宣言》都有可能跌进深不见底的洞穴之下时,选择的放开abigail的手去捡《独立宣言》,这是把《独立宣言》置于比人命还要重要的、至高无上的地位的表现,是对于那些甘愿牺牲自身性命以建立自由、民主的国家的开国者的尊崇。美国因其只有200多年的建国史,被少数其他国家人所嘲笑,但这从来不会妨碍美国人对其自身历史的骄傲,也不妨碍其对孩子们进行这一骄傲的教育与延续。

最后还应特别提及的是瑞利这个角色。他尽管也很有能力,也对历史知识颇为熟悉,但他与全知全能的男主角本不同,他着重展示的是更具人性的一面:他会怕死,会在发现自己竟然也有知道本不知道的事情的时候感到十分开心。

众人终于找到了满室的宝藏,abigail以为他也开心兴奋地流泪了,他却说:“看,楼梯。”,他想到的是可以生存下去的希望。

男女主角说着他们会为了《独立宣言》而抛下彼此时,他冒出来说:我会把你们两个一起扔下去,freaks。这些都是迪斯尼人物的有趣之处,但它们也是人们在这些情况下最真实的反应。

如果只有一个本的形象不断地加高加大,难免让人生厌,但如果有瑞利这个角色进行中和,让我们就可以在惊险刺激之余也捧腹大笑一番。

此外,他也充当着解说媒介的作用。前面提到的对于本决定要偷《独立宣言》起到极为重要作用的句子,在我看来并没什么难解之处,可是瑞利却说:其实我不懂。

然后用非常简单的句子来解释:这意味着如果有犯罪,那些有能力的人有责任采取行动。一个也懂历史的人能不明白那句话的意思吗?

显然不可能,这么做全都是为了孩子。

老美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从来不会选择忽略爱情,片中也打造了一对令人向往的情侣本和abigail。这与国内针对孩子的题材很不一样。而这部电影所揭示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值得思考。

老美也把孩子当孩子,我们也把孩子当孩子,但老美不会认为他们的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因而就把东西弄得越浅显越好,甚至除了说教还是说教。他们更注重引发孩子的兴趣,像《国家宝藏》那样,通过主人公寻宝的方式,引起孩子对美国历史的兴趣,对美国一向宣扬的“自由与民主”的向往。这是通过软实力文化在教育上的体现,也是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的思想宣传。

所以看完这部电影,我真的很佩服老美国教育孩子的方式。中国动画很少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看孩子想要什么,更多的是从**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让孩子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孩子还小的时候不懂得如何选择时或许还会乖乖地看,但长大后他会对此厌恶,跑去看老美或者日本的**,这样接受的就是他们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对他们的文化心向往之。

渐渐地,下一代人将不再关注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所以即使你有5000多年的历史,也只是徒劳——没有**人,什么都没说。

电影《国家宝藏》观后感2《国家宝藏》是关于《独立宣言》作为藏宝图的电影,众所周知,《独立宣言》是美国国家历史的源头。美国立国至今只有两百余年,然而,尼古拉斯·凯奇的四人寻宝团队,却在山穷水尽之际,发现了储存着诸如亚历山大图书馆烬余手卷、玛雅帝国金币、埃及法老像之类辉煌宝藏的地宫——可媲美于未开封的秦始皇地宫,而秦始皇地宫,是中国两千年君主**、**集权大帝国历史的积淀。

秦始皇地下皇宫,是我国数千万座帝王将领陵墓、文化遗址和精神遗产历经无数次的焚烧、战争和强拆,保持其完美的唯一幸运例外。

看过电影的人,我想每一个关心中国历史和文化传承的人,都会忍不住要想一想:为什么立国只有232年的美国,既能完好地保存本国的遗产,也能完好地保存他国的遗产;既能完好地保存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文化宝藏,又能完好地保存文献和历史建筑形式的寻找宝藏的线索?虽然那些如烟海般浩瀚与灿烂的地下宝藏,只出于想象;然而,毕竟富兰克林的手迹与费城独立厅的钟楼、纽约华尔街的三一教堂是实有的存在,至今完好无损地挺立于它们二百年前所在的地方。

另一方面,从阿房宫到北京的古城墙和四合院,安徽的祠堂和名人故居,福州的老巷,南京的慰安所,中国2000年的历史又保存了多少?我们需要在北京钟鼓楼、上海百老汇和华尔街交界处寻找线索和地下宝藏。让我们想想。有可能吗?

只有保持祖先的历史文化遗存完整,寻宝才能成为可能。这是《国家宝藏》或盗墓**情节能够运行的条件。

在《国家宝藏》中,《独立宣言》既是美国国家历史的源头,又是寻找美国建国时期一笔巨大财富的首要线索。中国历史的源头在**?由于我们的历史太悠远,要理清源头太困难,就从距今约45万年前的周口店“北京人”算起吧。

我们知道,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保存最完好的北京头骨遗骸之一消失了。最有可能的导演是日本宪兵队。为什么在过去60年中,那些标志着中国历史源头的重要文物线索那么多,却都在石海中?只有找出那个时代所有接触过和可能接触过这件文物的日本士兵的脚印,我们才能最终在**找到这件文物是否存在的答案。

也许,就像《国家宝藏》的大胆假设所提示的那样,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下落的线索,就藏在被拆除的南京慰安所某一面墙上;由于这所承载历史信息的遗迹已不复存在于地球,那么我们中国人祖先的化石,也就终归于石沉大海,再无重见天日的可能了。

所以我们不能不**为什么美国可以,中国不能;为什么美国可以,中国不能保存文物。与中国自18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痕迹的悠远历史相比,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文物和遗址实物,是如此少得可怜,拿什么证明,我们是比美国历史悠久、遗产丰富的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

我们全神贯注于摧毁祖先的遗产,建立一个可以用金钱量化的生存空间。这是一个古老文明和文化强国的态度吗?

其实,美国富有文物,中国实际保存的文物与应该留下来的数量相比少得可怜,这并不缘于子孙不肖,贪心短视——不肖与贪婪在美国和一切国家的国民中普遍存在。可见,人性的缺陷并不是解释现状的理由。真正的原因在于,《独立宣言》所宣示的真谛,保护私人财产和公民自由权利的政治原则。

只有保护私人财产,承认公民对自己创造或购买等合法手段获得财物的完全所有权,那些散落于私人之手或隶属教会之类社会组织的手稿和教堂、墓地、钟楼,才会遵从它们主人的意愿保存下来,并在国家庇护下永远保存下去,不受文物贩子、地产开发商与国家暴力相勾结的侵犯,逾二百年而无损;只有尊重公民对私人财产的处置权利,公民才会乐于把继承的、搜集的文化财产贡献给国家,国家给予他价值“1%”的奖励,在私人寻宝、私人护宝、私人献宝与国家征集、国家保护、国家推广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才会使得公民保护文化财产的意愿和行动能够持久;同时,也只有尊重并保障公民个人自由,尼古拉斯·凯奇所饰演的盖茨博士,才能在国宝——博物馆对全体公民开放的环境中,穿天过地,以个人力量对抗国家机器和文物犯罪集团,以自己的方式将镇国之宝《独立宣言》不为人知的价值发掘并利用,达成为自己、为家族、为国家寻找并保护宝藏的宿愿,完成了一个只有在公民自由和法治社会才能完成的英雄壮举。

我们也许无须沉溺在美国梦中,高呼《id4》、《后天》之类的美式口号;但是美国精神——《独立宣言》所凝含与宣示的立国精神、法治与独立自由的精神,远远超出了美国和美国人本身,而应成为全人类、所有国家共同遵循的准则。

按照从韩非、商鞅到马基雅维利、斯宾诺莎、柏克、托克维尔乃至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国家,就是少数人行使意志的暴力工具。无论哪一个国家,能够行使治国即操纵暴力工具权力的,永远只是少数人;当这少数人是由多数人所推举出来的,他们所奉行的意志,主要是多数人的意志,其私念被最大限度地做了限制,那么他们所行使的意志也就基本可以和多数人的意志划上等号,而这种意志,必然要求对私有权和公民其他自由、权利进行保障,国家的暴力机器,也必然会对这些权利和自由进行保障。那么生活在这样的国家就必然是可以放心的,在这片国土上生存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也大可安心。

没有国家,才有宝藏,当这个作为暴力工具的国家不行使全民意志的时候,没有它,才会有文化的遗存;当作为暴力工具的国家行使全民意志的时候,有国家,才有宝藏,才能保证历史文化遗存的长久安全。

FR134.coM小编力荐

【热门】电影《驯龙高手》的观后感范文


小编为大家精选的这篇“【热门】电影《驯龙高手》的观后感范文”文章内容详实讲解清晰,您是否也在思索怎么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呢?解压的方式有很多种,看电影便是其中之一,我们总会因故事中的某一情节而感慨万千。观后感应该避免用情感色彩过多的修辞手法,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多实用的案例和经验!

讲述乳臭未干的海盗首领之子与满口乳牙的年幼的小龙并肩作战,最终战胜残暴恶龙并赢得尊重的故事。儿童世界里无需复杂的人物关系剧情等,故事本身非常简单,但恰恰是这份简单,令观者没有像在看《阿凡达》时,除了看3D特效之外注意力还被独特的人物造型和剧情分散。因此,从笔者看来,这部简单的片子让我们从《阿凡达》的震撼后几乎更能专注的看到3D技术的杰作。

看点一:翱翔

当小男孩的小女伴从龙背上下来,她已经被傍晚行至晚间的飞行折服,接受她认为是敌人的“龙”,而我也为3D技术让我们身临其境的“飞行”折服。人类对飞翔的热情从未减退,从《阿凡达》到《驯龙高手》,无论影片其他地方多么好,在天上飞的时候那个爽劲是看完后不能忘怀的第一。

看点二:人龙斗暴龙

在影片高潮,维京人,男主人带领的各色的龙和超级大暴龙斗的一幕,观众将体验到数以千记,口喷火焰的龙在天空飞翔,数以百计身穿盔甲的战士,横冲直撞的气浪,以及茂盛的森林--这些壮观的场景。800个战士用投石打破龙穴,攻城前戏。不过暴龙口喷火焰烧了所有战船。这时我脑子马上对映的是《赤壁》那一把大火,只是这把火更容易,吹几口火沿条直线扫一下,就都解决了。待人的力量斗不赢时,其它的几条龙出现了,那几条打不赢时没牙仔出现了。从人打到龙,这是过瘾又震撼。

看点三:龙

在误入龙穴的时候,迷雾中,超过2,500条龙渐渐浮现出现,想想那是什么感觉。那龙穴的龙跟蝙蝠一样的盘踞着,想想是什么感觉。在角斗场出现的几条龙,在男主人公引导人们驯化它们而不是宰杀后,露出的搞笑一面让大家都乐得不行。那些龙完全是——太搞笑了。

看点四:喷火

不仅如此,这部片子里,每一只龙有着与其个性相符的喷火方式,有的让你忍俊不禁,有的让你不寒而栗。我最喜欢没牙仔吐出的像闪电波一样的,在救人的那时,出现的第一次实在是震撼。

看点五:又见北欧

和《指环王》选景一样,这里拍的也是北欧——人们眼中的神秘国度。片中的维京人在现实的今天通常泛指生活于公元800年——1066年之间所有的斯堪的纳维亚人,提起“海盗”,大家会容易想起他们。去百科上看看,就会发现影片不仅记录了北欧雄奇的风光,其中一些文化和生活细节也有体现。这也包括影片中的战船这样的事物,笔者特别注意到那种船与平常见的不一样,回来之后查查,果然有讲究。维京战船统称维京龙头战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因为很少了解这些东西,又去搜了一干相关的什么维京群岛的美图之类,过过干眼瘾。

郭明义电影观后感通用(10篇)


郭明义电影观后感(篇1)

平凡中彰显伟大细节中凝炼经典

在商业上,他是专家;在工作上,他是标兵;在道德上,他是模范;在行为上,他是模范。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鞍钢养路工人,却有着“雷锋传人”和“感动中国人物”响亮的称号,他,就是郭明义。

电影《郭明义》是对鞍钢一个普通养路工郭明义的艺术塑造。郭明义从部队到地方,从工厂到家庭,十六年来只图奉献,不求索取,让人从不理解到理解,由观望到积极参与,以实际行动学雷锋做雷锋的故事。剧中以郭明义捐款助学、帮助孤寡老人、五十六张“精神存折”、爱岗敬业的养路工、快乐的宣传干事、口齿伶俐的英文翻译、恬淡的家庭等一系列故事为主线,表现了郭明义的平凡生活、崇高境界,是当今一个真实的活在我们身边的新时代的雷锋的感人故事。

《郭明义》的感人,源于郭明义坚定的理想信念。“30年来,我经历了很多,但我的信念一直很明确:一个共产党员,要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这是天经地义的,不需要任何理由!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他被人称为“郭傻子”,家人有时也不理解他,然而,这种理想信念,使他排除了各种外在的干扰,对自己认定的事,义无反顾。

《郭明义》的感人,源于郭明义的执着精神。平凡与伟大的区别,不在于他是否做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在于他是否坚持做平凡的事。当看到郭明义为帮助一个本无血缘关系的男孩四处奔波、当看到郭明义终于找到男孩骨髓配型喜极而泣时、当我们看到本已丧失生存意志的男孩展现舞蹈张力时,我们无不为动容、流泪。

执着而不放弃,这是成功的动因。

《郭明义》的感人,源于郭明义在奉献中寻求自我存在的价值。

他不为优厚的物质待遇所**,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外企高薪邀请,在平凡岗位上奉献着他的青春;放弃了妻女盼望已久的、本应早已属于他的房子,在狭小的空间中为妻女搭建了一个温馨的小屋;他放弃了物质上的享受,把微薄的工资捐助给一个个陌生而又熟悉的他人。当他把家中的电视机捐献出去后,女儿委屈过、吵闹过,但在女儿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他自豪地说,女儿的成功中有他的功劳,因为当初他把电视机捐献出去了。物质上贫乏的郭明义,在精神上是富有的。

他在奉献中发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我们在平凡中探索了他的崇高。

《郭明义》的感人,源于郭明义妻子的伟大。对这个“郭傻子”,作为妻子的她,不仅没有动辄大吵大闹或以离婚相威胁,相反,我们看到了她的理解,甚至支持和配合。当我们看到郭明义打开本以为是离婚协议书的信封中装满了钱时、当我们看到郭明义因外出为男孩寻找配型而生病时妻子流露出来的焦急关怀之情时,我们也看到了郭明义妻子的崇高身影。

“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放弃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是滚烫的。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这就是郭明义,“雷锋的传人”,我们永远学***样。

郭明义电影观后感(篇2)

**完电影《郭明义》后,对我的触动很大,郭明义——享有“当代雷锋”美誉的一名普通鞍钢工人,在自己平凡的人生中,创造了不平凡,并给人们带来无数次感动。

他16年拿出工资总额的一半捐助希望工程,资助特困学生180多人,撑起了180个家庭的天,20载累计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血量的10倍,挽救了75条鲜活的生命。他7次发起无偿献血倡议,600多名矿业职工积极响应;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1700多人踊跃追随;他发起的捐资助学活动有2800多人参与,资助孩子1000多名。这是一种从不间断的执着,值得我们学习。

当我看到他的故事时,我感到震惊,因为这个物质世界并没有阻止他无私的奉献。然而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敬佩与感动。敬佩是他那不被理解仍坚持不懈做善事的恒心,感动是因为他那“总能看到比自己困难的人”的善心、善行。

郭明义以实际行动学***雷锋精神,生动地标注人们心中对道德的质朴追求和精神向往,集中展现了我们这个时代公民道德的高度和力量,他是个把道德信念的坚守与人生的充实、快乐、幸福统一起来的人,是把助人为乐变为使命、***生活方式的人,他用自己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追求,有力地启示着人们认真思考“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个看似简单实则绝不简单的问题,引导着人们深入思考怎样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三十年执着奉献,点燃了公众的爱心。

“爱心”是郭明义思想情操的写照;“奉献”是郭明义行为上折射出的一种精神,郭明义的精神是大德、大善、大爱、大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学***记宗旨、坚持信念的政治品质;学***爱他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学***于职守、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我们要把郭明义作为内心的一面镜子,把弘扬郭明义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恪守职责,将“把工作当事业,把职责当使命”的意念植入心底,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积极践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和谐建设贡献自己的的力量。

作为党员,要把党员的道德信念同生活的充实和幸福统一起来,把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变成一种使命和生活方式。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向郭明义同志学习,学***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信念,学***新时期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学***真情化解矛盾,把文明的种子重新播撒人间,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克己奉公。让我们努力做播种者,播撒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种子,让一代又一代人收获和继承。

郭明义电影观后感(篇3)

大爱无疆,感动常在

若看电影,我喜欢看好莱坞的大片,噱头加炒作,大腕加人气,无法不怀念那似曾远去的与电影恋爱的季节。

上个周五,所里送我一张集体电影票,让我去看,我很乐意。当然不会是好莱坞大片,不是《李小龙》,不是《武则天》,而是《郭明义》,郭者,何者?电影票上写得明白:

“优秀主旋律宣教影片《郭明义》”,背景是中国共产党的“镰刀和锤头”,左侧是戴一个安全帽、一副眼镜和露一口露出洁白牙齿的黄**中年男人的憨厚的笑脸,他就是传说中的郭明义,不用看而明白了一大半,他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典型。

鉴于对宣传工作的一缕余情,在不对号入座的电影院里,我选择了靠前的座位,两边的位置空着,那正好静静地欣赏,静静地看那典型是如何“吹”出来的。

没有想到的是,它不卖座,但不能不叫好。更没有想到的是,有很多资深明星阵容,有著名的悲情影星,他们演技一流到位、感情细腻平实,动情处我都忍不住流泪。总之,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有钱很难买到好电影。

故事是动情的,回忆是感伤的。郭明义不是好莱坞的英雄。整部电影里没有好莱坞惊悚片。但为什么这部电影深深地打动了我?打动我的不是英雄。英雄有光环,有人追,有人抱,但那不是动作。

感动我的正是郭明义,他一辈子助人为乐,不拜金、不媚俗,他是真正的“活雷锋”,我真的感动了,被他的所作所为一次次地感动得流泪。

这一次次,他“傻”得没道理,这一次次,感动了我又没商量。感动我的绝不是大气不敢出的惊悚,而是情节恰到好处的不厌其烦的“细腻”。影片中,郭明义找一个骨髓配型的人一找就是3年,他不是为自己的女儿找的,而是为别人的女儿找的,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找的,3年有人说不长,我说很长很长,不要说找人了,就是你等人,你耐得了这苦等么?

人生能有多少个三年?三年有多少次?幸运的是,他找到了那个人。如果不是?我看不出他的脚步会停止。他会继续找的。他不是在找人坐飞机或开车花钱。他付出一切代价。他坐长途汽车,吃方便面,带灰尘,浪费一个艰难的假期。

他在外面吃方便面有一幕特写镜头,不是那种英雄式的呼啦啦的吃法,他就在一个小卖部买面,在店里将就着泡着吃,买了榨菜、要了开水,边吃还要边唠嗑,最后他把一大口面喷了出来,而恰恰这才是见证“英雄”的时刻,观众们为他笑了,含泪的笑,他在吃方便面时意外找到了那个3年来一直在找的那个人,这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吗?这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吗?郭明义自己喜极而哭,我的鼻子酸了。

令我感动的是坚忍不拔和帮助他人的精神。向他学习也是一种坚忍不拔、乐于助人的精神。此片中,郭明义为了两个陌生的白血病患者,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精神上、财力上、体力上提供最无私的帮助,我们既看到他在寻找中的无奈,同样也看到他在寻找中的勇气,他放弃了国庆7天长假,长途奔波,他被大雨淋透身体染病从不言弃,多少次他在心里说:“实在找不动了”,那是怎样的无奈,老天爷逼得这个凡事认真又不信邪的硬汉求它帮忙,然而在海边却遭到了他的控诉,一个人在大自然的灾难面前是渺小和无力的,但其坚忍不拔的毅力、助人为乐的美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为党争光的精神感动了我,也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为党争光的精神向他学习。影片中,当郭去央求某广告公司登一则免费助人广告,被一位自称已有20年党龄的老总断然拒绝,并对郭的这种行为提出种种貌似合理的非难时,郭说:“你20年没看党章了吧”,初一听,觉得骂得好啊,再一想,那是何等的震憾,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我的党章在**?

值得反思。如果你是共产党员,你的党章是什么?有人会辩称,我装在心里了,这大不必自欺欺人,装在心里的一定会体现在行动上,就象郭明义一样,处处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处处争当先锋模范,做一名党员应该做的事。

影片中,他的精神感染了航空公司的领导,破例让一个白血病女孩当了空姐;他的精神感染了那个被找了3年的人,他二话没说,献出了自己的骨髓;他的精神还感染了身边的其他人,如**中的卖馍馍的阿姨、开机车头和大卡车的司机,在**外呢?我想,肯定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吧。

感动我的正是这种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的精神;学习他的也是这种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的精神。他不是没有能力,他有能力,开头就交待了,他上得了中外谈判的桌子,通英语,谈判席上还赢了外方10万美元陪款和外方的尊重,外方曾要用7倍的工资挖走他,但他服从组织的决定,他跟妻子说,“说干啥就干啥呗”,多么软弱的声音,多么淡定的品格。他从此当上了一名公路养路管理员,一干就是15年,他没有怨言,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一次抢险救灾中他以人格的特有魅力体现了坚强的凝聚力,在大雨使公路蹋方,事关国家、个人的财产安全时,冒雨冒着生命危险带领工人们修路,排除了险情。

他不是非要虚名,他压根儿不要虚名,**中他让房子的事一让再让,而他根本不承认是他故意让房子,他这样对某住房特困户说,“老哥,你家是儿子,结婚要添人,越住越结巴,我家是女儿,越住越宽敞,房子,你比我更需要”、“组织上给你的,不是我给你的”,这就是郭明义,越朴实的话语,就越感人。

感动我的还有一种对人间大爱、至深幸福的诠释;学习他的也正是这种对爱、对幸福的终极理解和亲身体验。此时,我脑中浮现的是影片中那一幕幕感人肺腑,一桩桩可歌可泣,一件件催人奋进的人间真情:

一个弥留之际的妙龄少女,她热爱生命却斗不过病魔,但在郭的帮助下,她终于穿上了空姐的一身红色衣服,临别之际,她含泪迟迟不肯走下飞机,她在全航班人面前,带着微笑,含着热泪,响亮地叫郭叔叔为爸爸,我的好爸爸,她告诉大家,现在很幸福,她用她特殊的方式感谢了郭明义,感谢了她心中最想感谢的人。

无独有偶,一位稚气未脱的少年,一个身穿条纹病号服的小子,爱好跳舞的小子,大病初愈,就来到郭明义的家门口跳舞,他是多么喜欢舞蹈,他跳得直至力乏倒地,起来与郭明义紧紧拥抱,少年的奶奶的两行泪水道出了大爱无声又无限的感激,他正是郭用3年时间找人被救活的那位少年。无疑,这时候,郭明义最幸福。

幸福的定义很广,但这样的幸福至深。

>>[1] >[2] >下一页《电影《郭明义》观后感》

郭明义电影观后感(篇4)

在当下热闹而喧嚣的电影环境中,这部影片却从容而朴实,一如其简简单单的片名《郭明义》——它来自一位有着30年党龄的普通共产党人的平平凡凡的名字。

这部影片取材于真人真事,艺术化地表现了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爱人如己,甚至爱人超己,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在他先后获得的部队学雷锋标兵、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之外,这部电影为郭明义这样一位普通但却光彩照人的中国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树立了一座朴素的丰碑。它像一面镜子,让每一位观众的灵魂得到震动,也让我们各种“皮袍下的小”更加无地自容。

这部影片,对于郭明义的性格、心理的内在性揭示虽然不够充分,但是却用大量“无私奉献”的事迹,串联起郭明义的日常生活,同时也通过郭明义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展示了他朴素的价值观。当别人认为他疯狂愚蠢时,他严肃地提醒他们:虽然你有20年的党龄,但也许你已经20年没有读过党章了,对吧?

当孩子问他为什么总是找到比家人更难相处的人时,他平静地回答说,只要心里有他们,他就能看到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共产党员能否被群众看到,能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最根本、最严峻的考验。在革命年代,成千上万的先烈用生命和鲜血的代价换来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合法性,而今天,无论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或是郭明义这样的普通共产党人,将如何用我们对待利益、对待名利、对待人民的态度、方式和行动,来体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郭明义提供了一个范例。

这部影片在剧作风格上虽然朴实无华,但是却并没有选择纪实语态的叙述,而是选择了一种常规戏剧的影像风格。画面优美,构图完整,镜头流畅,节奏紧凑,声画互动,构成了一个制作精美,渲染大气的艺术世界。影片中多次出现的那座宿舍楼,如同生活中郭明义一家3口人至今还居住的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宿舍,其建筑的外形,如同一个人字,既增加了画面的造型感,同时也成为一种符号:

正是这些住在宿舍楼里的普通人,支撑着一个沐浴在朝阳下的坚强的首都人。他们被中国感动了。每一个曾经在党的旗帜下庄严地举起拳头的中国共产党人也应该感动他们。

张文先,我们正处在一个英雄的时代。在这些知名英雄中,既有为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技术创新做出特殊贡献的杰出人物,也有默默为平凡岗位贡献、为群众服务写出光辉作品的普通人。辽宁的郭明义无疑属于后者,他只是鞍钢集团矿山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的一名公路管理员,但他的先进事迹一经宣传迅速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就在于这个有着金子般品德的人可敬、可亲、可学,他与我们寻常在街头巷尾碰到的人没什么两样,普通得像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人一样毫不起眼,但他的精神品格和道德操守,他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深深感染和打动了亿万人民。

如何对待自己的国家,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从根本上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以国家的利益为重,自觉把自己的本职工作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这是当代中国人在跟随祖国走向伟大复兴道路上最值得珍视的价值选择。影片《郭明义》首先从主人公的价值选择入手,以写实的手法浓墨重彩地表现了郭明义在任何情况下都以国家利益为重,敬业奉献、时刻准备舍小家为大家的价值追求。郭明义一天比一**着扩路的方向走去。他在努力工作中享受无穷的乐趣。他的工作带来的满足感增强了他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他的嘴里不曾有过豪言壮语,但他所做的一切表明他甘愿在时代进步的熔炉里锤炼自己,通过电影看得出他立志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献出自己全部智慧和力量。他以自己的劳模父亲作为第一榜样,全身心地做好本职工作。在他看来,工作不高不低,不重要也不次要。他爱每一条线,总是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工作中散发出光和热。

他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真正实现了个人崇高理想与日常生活、平凡工作的完美统一。在我们这样一个张扬个性、彰显个人价值的时代,如何处理好个人与时代、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影片《郭明义》为我们无疑提供了形象的范本。

助人为乐、甘于贫穷是中华民族最受尊重的美德。一个人能否生活在贫困之中,能否善于自我牺牲,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状态的重要尺度。影片《郭明义》以细腻的手法展示了一个工人以实际行动接力传承雷锋精神的崇高境界,热情弘扬了郭明义助人为乐、以苦为乐、“追求纯粹”的价值观。郭明义的家徒四壁,物质生活也被最小化了。

从影片我们可以看到,郭明义总是发自内心地做每一件好事,他把帮助别人得到的快乐当成自己的最大快乐,最让人钦佩之处在于能够自觉地把道德完善与人生的充实、生活的快乐和家庭的幸福统一起来。在他看来,帮助别人不是偶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种使命、习惯和生活方式。女儿郭瑞雪说,他总能看到不如自己的人。是的,他从不擅长小事,他的眼睛看不见穷人、病人和不快乐的人。

他看到生活得不如自己的人就坐立不安,就要下决心想方设法去帮助。郭明义把应该得到的住房让给比自己更困难的同事,他为社会上自己相识的、不相识的人无私地送去温暖,他助人为乐,以能够帮助别人为最大幸福,他坚信奉献使人快乐、助人使人快乐,影片十分形象地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如何去追求真正的幸福。影片《郭明义》是安贫乐道、助人为乐幸福观的一曲嘹亮颂歌,它能够形象地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幸福的含义、追求博大的幸福,也启迪我们以自己的爱心和善举,在帮助他人、温暖他人中找到真正的快乐、获得人生的美满。李丹

郭明义电影观后感(篇5)

今天,学校组织全体师生观看了《郭明义》这部感人至深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个叫郭明义的普通贫困工人无偿帮助两名白血病患者,并将家中仅有的一大部分电视机捐赠给山村小学的故事。

其中,令我感动的一幕是:郭明义经历了三年时间,终于为一位白血病人找到可以满足造血干细胞配型要求的好心人时,他痛哭不已。三年似乎不长,三年的学习,不长;三年的工作,不长。

找一个人,花了三年时间,漫长而辛苦。尤其是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病人,我付出了太多的精力和努力。这样的精神,谁能不佩服,谁能不感动哪?

当然,还是有很多人不能理解郭明义的行为。他向急需帮助的白血病人捐赠了12万元,把房子送给比他困难的工人。如果他把钱和房子都留下了,他和他的家人就不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吗?

这是因为他没有忘记——他是一个党员。拿他自己的话说:“我是党员,应当先奉献后享受。

”郭明义的行为,看似比较平凡,没有那么轰轰烈烈,但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实际上我想没有多少人能做到。这背后有多少难以言表的痛苦,甚至痛苦和委屈。所以他感动了很多人。准确地说,他唤醒了许多人的良知。最后,白血病患者苗苗得到了社会上许多人的捐款。就连一家航空公司也冒着风险实现了他的愿望。

这时,我想,如果世界上有更多象郭明义这样的人,每一个病人和可怜的孩子都能得到爱和温暖,帮助他们实现梦想吗?是的,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付出更多的爱,感染我们周围的人,唤醒人们深深的爱和良知,世界就会变得更好,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平与安宁。

郭明义的行为让我坚信,世界的真善美不会因为社会的商业化而离开我们。像郭明义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我希望无私奉献成为一根接力棒,传递给我们每一个人;无私奉献是一首歌,将在我们身边深情歌唱;无私奉献是一支舞,将在人们身边翩翩起舞。

我相信,滴水成河,只要大家付出一点爱心,社会就会更好。

郭明义电影观后感(篇6)

2014年4月14日下午,大湾镇教育线全体党员在镇中学会议室收看电影《郭明义》,1小时50分钟的电影结束后,大家热烈鼓掌,深深被里面的故事所感动。

我看了电影以后很受感动,让我再一次近距离地感受到什么是雷锋精神。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郭明义献血的情节。他献血时睡着了。那一刻,太感人了。我认为郭明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行为拉近了人们的距离,显示了他们的真情。

”郭明义三次让房子,尤其是最后一次特别让人感动。他总是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关注别人的困难,主动帮助更困难的人。这种无私是令人钦佩的。医院里也有现场。两个工人不明白献血的事。后来,郭明义用自己的言行感动了他们。他们提出献血。

我想像郭明义这样的一个或者几个人会带动一批人围着他转。榜样的力量是关键

郭明义入党30年来,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成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量。

近20年来,累计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液的10多倍。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家三口至今还住着一间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不足40平方米的单人房。

自从我开始向郭明义同志学习以来,他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在岗位上,我要学习他无私无围的精神,把我的爱心和热情奉献给身边的同志,为事业多做贡献。

大湾镇中心小学高第教学点李肇芳

2014年4月15日

郭明义电影观后感(篇7)

2014年4月17日午时两点,学校党委群众路线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在各党支部为时一小时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学习后,组织所有中共党员在宁觉厅观看了电影《郭明义》。可能又是讴歌因公殉职的党员典型故事之类吧,电影没开始前,我心平静。

可电影一开始我就被那段朴实而温暖的独白文字所深深感染,“每一天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声音、同样的味道,同样的路程,从家里到单位这条路,说长也不长,可是我走过了几十年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平静让我觉得心里挺踏实的。”这将是一个平凡人的故事,一个普通人不平凡的故事,一个我们身边的所有人都能够做到的故事。我有所触动,于是边看边领悟边记录。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一幕幕感人的生活场景慢慢展开,我的脸上早已挂满泪珠,任凭它悄声滑落。“这是一个伟大的纯粹的平凡人”不知在什么时候跃入我的脑海,感受着“纯粹“二字的我心开始波澜起伏。电影在郭明义先生与妻子的幸福相拥中落下帷幕,故事在感动中不知不觉已经结束,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纯粹”二字的理解应当还是在孩童时代。记得是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号召全党同志要向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学习,"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都是平凡人,学先进不是喊口号,不是高歌决心成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的先进的共产党员就能高尚了,就会先进了。我想作为一名平凡的中共党员,首先必须成为一个人性纯粹的平凡人,这样,党员的党性才会在平凡的人性生活中有血有肉地熠熠辉煌。做一个纯粹的平凡人,成为我看完《郭明义》影片后追求的目标。因为我感到,无欲则刚,仅有当你很纯粹地去做一件事情时,才有可能把这件事情真正做好,才能发挥人性的光辉。

一、做一个热爱生活和工作,身心健康的人

郭明义先生总是笑容满面的,是和善的,充满正能量的。他热爱生活,阳光自信,充满生活的活力。

在团体中,郭明义先生是活跃的。他坚持早起,提前上班。他进取参加单位的团体活动和体育锻炼,与同事扳手劲,经常打羽毛球;他是友好的,他每一天会问候卖大饼的大姐,买大饼吃早餐;他经常帮他人搓澡搓背,总是愉快地和大家在一齐。在生活中,郭明义先生是乐观的。在别人以为他的奉献行为是委屈自我,愧对家人时,郭明义先生的回答不是悲情的,而是进取向上的,他相信妻儿也是无悔的,他总能进取地解决家庭的困难,创造幸福,他会利用休息时间亲手为女儿搭建学习的温馨空间,会下厨为妻子做饺子,会为了照顾家人而劳累得在沙发上睡着了,手也受伤了;他是自信大方的,他总喜欢说“我是郭明义,我是鞍钢的。”他是幽默的,应对送走电视机,他会自我解嘲地说女儿能够不看韩剧,更好地学习了;他是浪漫的,将买来的28元的戒指包在饺子里,给妻子惊喜;他是如此慈善有爱心的,当女儿问他怎样总能发现比他们更困难的人时,他回答“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他是有认真的,当外国老板质量可是关,他三番四次找他们,甚至吃饭时也成了解决问题的时机,直至成功为公司争取到10万元的赔偿;他是坚强的,为寻找“李国华”整整三年,无数次失望和劳累,最终他的坚持实现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他是有韧性的

,当为实现苗苗当空姐的愿望,他跟着南航领导人不断说好话,直到实现;他是有职责心的,雨夜里带领大家冒雨保护工地,免遭损失;他是大度的,当同事刘德春雨夜没有和他一齐去工地,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对他好,为他搓背,最终感动了他;他还是如此真实的,在应对别人对他的不理解,认为他是“郭傻子“,他也会生气,但他满身正气,坚定自我的信念,他没有太多言语的反击,但短短的“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你几十年没读过《党章》了吧”的话语却足以让那些人为之震撼,自惭形秽。因为他的行动是那么的有力,他的形象是那么的高大。

加强基层作风建设,是努力塑造服务型基层的迫切需要。广大基层干部的德才素质、工作效率和精神状态,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各级党委、政府决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有人以为高尚就是要“舍弃小家为大家”,“不顾自我幸福为他人”。以为高尚就是要牺牲自我的身体、家庭为代价,所以有人总不愿意高尚起来。其实我认为高尚是种乐观的精神,是种阳光的心态,是心中有他人的一种大气。为了帮忙他人,也许自身利益的确会要受到一些影响,甚至会带来辛苦,但与爱自我、爱家庭毫不冲突。首先,因为所有在别人看来的苦对于高尚的人来说其实都是一种精神的享受,这就是高尚的人的一种境界。另外,仅有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才有本事去实现自我的价值,爱自我爱家人的人才能更好的爱别人。如果郭明义先生身体不好怎样能47次献血如果不照顾好家庭,如何有动力去帮忙别人如果没有他那些优秀的人格品质,又怎样能够坚持去帮忙那么多人

反思到我自我,我热爱生活,热爱我的家庭,也热爱我的工作。尽管我从小身体就弱,尽管受到过病魔的折腾,但我能进取锻炼,能乐观应对进行调养。今后我必须要更加加强营养和运动锻炼,注意休息,有好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帮忙他人。因为家境不好,父亲生病,生活拮据,但我从不抱怨。为了节省车费,我不会每一天回家,但我会天天打电话问候我的家人,一周回去后我会做饭给家人吃,我会为重病中的父亲按摩,我会为母亲挑水浇菜,我会和孩子一齐去爬山,和先生去散步。当每次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生活上得到他人的鼓励和帮忙时,我会感动,心存感激,会尽可能感恩。在心胸和品质方面,我绝不要因为别人人格上的不完善或行为不道德和不正义而看不起别人,我总要想到多包容,并尽己之力去影响和感染他人。在做事方面,我认真努力,能有所担当,但我要更加坚强,我要更自信,应对困难要多想办法,要坚持不断学习。

二、做一个乐于助人,传递爱的幸福之人

郭明义先生是无私奉献的,是助人为乐的。经过查阅资料,我得知,20年来他累计献工15000个小时;他先后拿出工资总额的一半捐助期望工程,为期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贫困学生读书,撑起了180个家庭的天;他参加了54次义务献血和捐献血小板,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挽救了75条鲜活的生命;他7次发起无偿献血倡议,600多名矿业职工进取响应;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1700多人踊跃追随;他发起的捐资助学活动2800多人参与,资助孩子1000多名。他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6年,他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多次将单位分房的机会让给他人;4次将家中电视机送给村小学的孩子们,等等。影片中主要介绍了他两个典型事例。他帮忙身患重病的小女孩苗苗筹集医药费,到航空公司乞求负责人帮忙苗苗完成当空姐的梦想;他不辞辛苦,历经3年时间为身患白血病急需换肾的小男孩找肾源直至成功的事迹等等。郭明义先生他是妻子眼中的“郭傻子”,因为他义务献工、献钱、献血;他是女儿口中的“千里眼”,因为他总能看到比自我家人更需要帮忙的人,总能尽其所能帮忙别人;他是铁矿职工澡堂里的搓澡工,因为下班后总要在澡堂里忙活

着帮工友们搓背,嘴里还不停讲着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意义,鼓励大家捐献……

郭明义先生是幸福的。当他的友善获得大家的敬重,别人主动请他坐顺风车,他能不舒畅吗当他的努力和坚持为单位获得了赔偿,结交了外国朋友,并有机会发展,他能不幸运吗当他和苗苗父亲为募捐做电台广播时,感动了那么多人为苗苗捐款,他能不欣喜吗在他张贴捐骨髓的倡议书时,有同志立刻就响应倡议,他能不开心吗在他帮忙苗苗最终实现梦想,苗苗离开时没有遗憾是微笑着的,他能不欣慰吗当山村孩子能看上电视,为奥运加油时,他能不欢乐吗当那个绝望的小男孩重新燃起生命的期望,直至恢复健康,跳舞给他看的那一刻,他能不感动吗当女儿在他的影响下,阳光美丽,顺利考上南京师范大学,他能不喜悦吗当妻子默默支持,说他是最好的礼物时,他能不幸福吗……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忙身边的人,精神是富足的,并且也是有回报的。正因为郭明义先生为单位争取到赔偿,挽回损失,他获得外国朋友的敬重,有了受邀请加入7倍工资的工作机会,虽然郭明义先生拒绝了,但也体现了他的价值。

郭明义先生是爱的传递使者。正因为郭明义先生的乐于助人,一种从不间断的执着付出,在自我平凡人生中,创造了不平凡,给人们带来无数次感动,让爱在人间传递:卖大饼的大姐力所能及地捐款帮忙他人;李国华作为一个企业家爽快地捐献干细胞;单位同事踊跃报名捐献骨髓,南航员工帮忙苗苗实现梦想;女儿给苗苗带去欢笑;妻子默默支持……,这是怎样的正能量呀!将爱传出去,世界多么完美!

郭明义先生是鞍钢精神的传承者。是怎样的精神使一个平凡的人如此不平凡呢我觉得就是坚持,一种精神的坚持。郭明义先生的父亲是老一辈劳模,他身上的劳模精神影响了郭明义,郭明义先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鞍钢精神,代代相传”的誓言。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员优秀品质和精神的传承,必须也能够创造不平凡的一生,也定会影响我们的下一代更好地成长。

“心中无缺叫富,被人需要叫贵,欢乐不是一种性格,而是一种本事。”郭明义先生是富贵的。我要向他学习,做富贵之人,练就欢乐本事,给别人带去欢乐的同时收获自我的欢乐。今后,我在关注比我更困难的人方面我要向郭明义先生学习,更多地帮忙他人,无论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如,我能够捐更多的此刻用不着的衣服给边远山区的孩子等;在单位上多分享自我的经验,多帮忙同事成长等;与身边每一个人交往时多传递正能量,多去发现身边更多需要我帮忙的人,尽己之力去帮忙他人。

影片的每一个场景都感动着我、触动着我,让我思索……我将以郭明义先生在“感动中国”中的颁奖词勉励我自我不断修炼我的党性: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我,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郭明义电影观后感(篇8)

今天我村全体党员**了电影《郭明义》,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欣赏,都有很多感人的画面语言,郭明义真正诠释了毛主席所说的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郭明义只是鞍钢集团矿山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的一名公路管理员,但他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他始终怀着一腔真情,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想方设法帮助别人。面对外国企业优厚待遇的**,仍保留着对自己岗位的那一份忠诚;面对身患白血病的小女孩,伸出了无私帮助的双手,还费尽千辛万苦的帮助她体验了一次空姐梦,完成了她的遗愿……这些都在于这个有着金子般品德的人可敬、可亲、可学,他普通得像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人一样毫不起眼,但他的精神品格和道德操守,他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深深感染和打动了亿万人民,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让每个置身其中的人行色匆匆,无暇顾及其它。在现实中,我们总是不耐烦地完成一项任务;我们常常担心做得太多,做得太少;我们常常感到身心疲惫

看完这次电影,让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都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把“感恩”贯穿工作及生活之中,同时更加相信社会的美好。在感动之余,更多的应用行动散发出内心的爱,以对生活的热爱关心家人、服务百姓,以对社会的热爱为更需要的人伸出援手

愿社会上有更多的郭明义人,弘扬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使一代又一代人得到收获和继承,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进步!

郭明义电影观后感(篇9)

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我,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郭明义的颁奖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需要的不仅仅是本事,并且还需要那份对党的坚定信仰和郭傻子般执着。应对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和人民对教育系统的期望,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教师,在学校这一片净土上执业,我们必须努力提升党性修养,深化学校正能量。

20__年4月18日午时,学校党委组织全体教师党员集中观看了电影《郭明义》,观看现场,诸多党员同志留下了久违的泪水。这泪水包含的不仅仅是对郭明义事迹的感动,更多的是我们对党性、对社会和教师职业的思考。

一、党性的思考

在《郭明义》中有郭明义与某广告公司老总的这样一段对白:“我是个共产党员”,“我也是个共产党员,并且二十年党龄了”。“这些年,你对得起家里人吗”“你应当有二十年没看过《党章》了吧”这让我内心深深愧疚了一回,我想也有一批党员同志和我一样脸红了。对于党的认识,或许我们仅仅还留在入党期间;对于党章的资料,或许我们仅仅留下了一个红色轮廓;对于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党性的实践,或许我们今日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作为一名三年党龄的党员,我内心着实颤动了以下,甚感愧疚。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认为我还能够做得更好。

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全体党员提出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其实质就是要求全体党员同志进取践行共产党员基本要求,强化党性观念,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本事。把党性放在心中,把党的群众路线要求融入实际行动中去。

二、社会的思考

看完《郭明义》,我在问自我,有多长时间没有完整的看完一部电影了有多长时间没有放下所有,关掉手机,全身心做一件事了

有人说,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还挺有在战争时期。例如,城市中的广告,政府政策的宣传语、企事业单位内部口号等多用“打好几大战役”和“推进某项工程”等。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的口号则是“更高、更快、更强。战争思维之所以不停沿用,是因为这个时代,我们过分强调速度和效率,我们看到的、学到的,感受到的,都是世界在日新月异,瞬间变化,我们的潜在观点是:速度就是效率。所以,这个社会给我们的印象很糟糕,总是充满了:快节奏、大压力、浮躁、不安全声音。我们一向在感叹,这个世界太忙,没有留下时间给我思考。对于此,我常对自我说:这个世界太忙,你要少给她添乱,每一天晚上留二十分钟给自我思考和内省,谈谈自我的人生,谈谈个人的梦想。

三、职业与教育的思考

看完《郭明义》,同事们在讨论交流,聊到我们每一天读报纸、浏览新闻头条、看新闻,饭后茶余聊到的都是哪里发生地震了,哪里的出现了流血杀人事件,哪里摔倒的老人讹人了,那个官员违纪被抓了等等坏消息和负面消极信息,而正面进取的报道和事件却被我们“无意”忽略了,一带而过。能够说,当前我们社会已经染上了“坏消息综合征”。即对“坏消息”有着过分的追求和好奇,而忽略了不自觉的放弃了对好消息和正能量的宣传和扩散。

郭明义电影观后感(篇10)

女儿问郭明义:“你为什么总能发现比你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呢”?他微微一笑答道,“心里有你就看得见”。

电影《郭明义》里这短短的一幕深深打动了我,一个困惑我多时的问题也终于有了答案。郭明义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他品德高尚热忱助人,多次出让单位分房,一家三口却仍挤在不到40平米的一居室里;长期资助贫困儿童上学,金额占个人收入的二分之一还多;20年来坚持每年义务献血,捐出血量达**自身血量的10倍;为帮助白血病儿童寻找适合的骨髓捐献者,给人搓澡宣传造血干细跑知识……郭明义还是个工作狂,作为一名矿山公路管理员,一天10余个小时坚守在工地上,在尘土飞扬的砂石路上行走几十公里巡查路况,路面上哪怕是一块小石头也逃不过他的眼睛,工作近30年来出勤率百分之百,无论在何岗位都真正做到了“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因为他做了太多的事情,以至于他看不见自己。我想知道他为什么和怎么做的?

是的,“心里有你就看得见”,郭明义的内心始终如一,装着信仰装着责任装着他人,在他看来帮助别人,做好工作就是他的人生目标,那么自然和理所应当。并且他也做到了,所以他说,“我是个幸福的人”。

郭明义的行动和幸福,就在于他内心的饱满和信念的坚定。作为一个老党员,他总是把党的教诲放在心里。20年来,他始终践行入党誓言,从未动摇。当下,我国社会正处于巨变之中,观念更迭,价值变迁,一些传统道德观念似乎变得很不合时宜,“等价交换”、“个人利益最大化”等看似科学的理论大行其道,人们在努力接受新事物的同时,却忽略了内心的给养,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迷失了自我。利益成为行动的前提,权力和财富成为衡量个人能力和成功与否的标尺;炫富者前赴后继;网络上“倒地老人扶不扶”话题高烧不退,难倒大片人群,如此总种,怪相林立。

正是内心的“没有”,造成了诸多的迷茫和困惑,人们都在争取幸福,而“幸福”似乎却更加遥远。

郭明义不是站在道德的高点说教,而是身体力行,无私奉献,用行动感化他人,他带动和鼓舞了一大群的人心甘情愿的走到了帮助他人的队伍里。郭明义做的是平凡的事,但他却创造了辉煌的人生。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我们常说我们应该认识到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价值是什么?我认为,价值和意义显然不能用物质享受来衡量。郭明义的“心里有”,让他看得见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执着一生追求。

他对社会的工作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这个责任应该是所有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应该承担的,我们忽视了吗?电影《郭明义》不啻于一场心灵之旅,把那些快要遗失的东西重新还给内心。

拖延症观后感集锦


如何写出有感染力的优秀作品名观后感呢?观后感,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写下来的文章,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我们为您整理了一篇符合您要求的“拖延症观后感”,请邀请您的朋友一起参与这个慈善项目分享善良!

拖延症观后感 篇1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早上下定决心今晚一定要早睡,结果晚上躺在床上朋友圈微博刷不停或者游戏始终不肯退;接到一个报告的工作,你想了很长时间这个东西应该怎么写,却一想到去做就头疼,越不想做就越拖,拖到最后交不了怎么办?没办法只能加班解决。

好吧,不知不觉间,拖延症已经成为我们大家的通病。那什么是拖延症呢?百度上的解释是一种“个性”行为,即将所计划执行的任务推迟到稍后时间。是的,我们每天要面对太多的工作和问题,好像永远都做不完,于是,面对生活的压力,很多人想到的对抗方式就是拖延,它好像让我们避开了那些焦虑、恐惧、无聊等负面的内心感受,但拖延也只是暂时的,我们始终要学会习惯“负重前行”。

那么,该如何改变呢?《拖延症患者自救手册》会告诉一个好方法。作者将他自己20年的时间管理经验汇总成5周的自我训练法,从训练意念、构建上层结构、实现时间自由、高效利用大脑以及形成完整的动机链条5个层面入手,设定5周时间,每天花费20分钟,持续训练,告别“拖延症”。作者帮助我们找到拖延症的根源,并为我们提供了清晰明了、循序渐进的指导,在每一周的任务分工中都明确了要做什么,该如何做,并明确了目标和效果,其中的很多地方让我很受启发。

拖延症观后感 篇2

拖延眼下一时安,以后迟早得买单 读《戒了吧拖延症》有感

有一种可怕的病叫《拖延症》,一旦患上了,就很难治好。有一种解药,那就是坚持。

拖延症超可恨!他很难缠。而且还令我有一种心虚的感觉,英语作业是必须得写的。但这种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思想占据我的心灵时,我到最后也没有完成英语作业懒,每个人都有过的,因为懒,所以才拖延。等到老师收作业的时候,我还要磕磕巴巴的解释完。拖延会让人变得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今天阅读的书中就有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小晨是一位专栏作者,他非常在工作中追求完美。追求完美自然没错,如果完美主义阻碍我们去做事,那就大错特错了。小晨制定了两篇完成高质量的专栏计划,压根不起任何作用,她并没有完成自己制定的计划,总是找借口安慰自己。但借口并不能当拖延的替罪羊。玩归玩,写归写,因为玩而放弃写,这样只会让自己感到非常焦虑。想一想,如果你楼下邻居家着火了,你想打把游戏再拖延会儿,那你可就自身难保了。假如你那时跑下去拨打了119,救援人员及时来灭火。后果可能就不大。为他人着想,就等于为自己着想。

看完整本书过后,相信大家的感想都一言难尽吧!我要坚决改掉拖延这个坏毛病,不能让这个恶魔缠身。总之,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叹息。心中有梦想,就应该去实现,不要让梦想变成空想,要竭尽全力去实现人生的梦想。

拖延症观后感 篇3

很多人都觉得,拖延就是推迟做某事,却忽略了这样的推迟会产生覆水难收般的后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单纯的做事拖延其实并不严重,可以改正,但是,一旦拖延影响到了情绪,就会让人产生强烈的自责和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并伴生有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的心理疾病。

甚至有人把拖延比喻为慢性自杀,因为研究证实,当人在拖延做某事的状态时,身体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为了缓解压力,大脑会控制神经系统,自动释放出应激激素,也就是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如果压力过大或者持续时间太长,应激激素就不能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会使得人的血糖升高,影响睡眠,让身体的自我修复机制受到影响,从而破坏免疫系统。

可见,拖延是一种病态的不良习惯,而人人都有可能患上拖延症的毛病,不论是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还是不同领域的人都有可能遭受拖延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

拖延症观后感 篇4

在这个小组,看到有很多人在哭诉自己的拖延症,当然也有很多人在这个小组里和拖延症搏斗,而且还专门有这个小组专门建立的网站---战拖会。

但是对我来说,我当时的感觉是:哇,原来拖延不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症状啊。

这是我当时的想法,于是一年前的我很快的买了组里推荐的战胜拖延症的书,后边的详细事情我不用再叙述了,如果你和我一样,那么你也猜得到,一年过去了,这本书我连第十页都没有读到!

据说我买的那本书书当年被称为战胜拖延症1,而我一直到拖到了这本书的续集战胜拖延症2出来后,还没有看完它,这大概是一个拖延症绝好的一个例子吧。

昨天在地铁上看网易阅读里的电子书,看拖延症续集(大概是)的试读内容,当看到里面说到改变拖延观念的一个办法,就是要像美国的24戒酒协会那样,首先承认自己酗酒,承认自己有很严重的拖延症,承认自己拖延成瘾是战胜拖延的第一步;其次要放低自己对战胜拖延的乐观态度,但是要加强自己对继续拖延后果的认识。

看到这里,我忽然觉得自己对抗拖延的方法确实是完全错了,因为我一直以自己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形象来欺骗自己,而不肯承认自己做事情一直在拖延。

仔细想想,我的拖延症真的很厉害的独孤求败啊:

-喜欢买书却拖了不看,两年里家里的书已经买了两三百本了,昨天又买了10本书,可今年认真看的书不超过10本。

-准备写的一本小说,已经拖了四年了,写了不到200个字。连开头都不算。

-一直想换工作,拖了三年了还没有换,而那个工作实在是一点发展的机会都没有了。

-个人定的计划,从来没有完成过,周计划坚持到第三天就放弃了。

-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买的孩子如何才能正确的打酱油的育儿书,还没有看完。

-在职读的学位论文拖了三年去年才写完通过,要不是因为时间到了不写学位就作废了,估计能拖个十年。(后遗症是,现在偶尔还做噩梦被吓醒--该毕业了,竟然有好几门自己没有考试。好在这一年频率低了,每一两月才做一次)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我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写了。。。

但是我可以欣慰的告诉大家,我昨天把这本书看完了:

买了一年多的书,看了一年都没有看完,今天一个下午花了两个小时看完了。如果你问我看了这本书有什么效果,我只能说一点效果都没有。

因为这伴随一个人好多年的习惯,怎么可能在看完书两个小时后就完全消失了呢?如果可以再看完一本书就能解决很多人困扰多年的问题,这也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买书的时候,就要下定决心花几个月去和拖延症做斗争,而不是在看完后大呼上当:这本书对我的拖延症一点帮助都没有!

拖延症观后感 篇5

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最容易让人毛骨悚然汗毛竖立的词语,除了期末考试之外,大概就是ddl了。所谓ddl就是英语单词deadline的简称,而dedline在中文里的意思,就是截止日期,俗称“死线”。每次需要交论文或者需要考试,在大学里只有少数的学霸会提前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这些任务,而更多普通咸鱼大学生往往都是将一拖再拖,将任务拖到最后一刻才去完成,正如这本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拖延症患者自救手册》的背面配的图片——正常人就是开始做事,然后做完;而拖延症患者会在距离截止日期还有五天的时候,先玩会儿手机。距离ddl还有两天的时候,接着玩手机。距离ddl还有一天的时候,非常紧张地玩手机。直到距离截止日期还有一个晚上,才赶紧开始做事,通宵完成,不但害了自己的健康,而且完成的质量也不能得到保障。

我相信大部分人应该都不会很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和做事模式。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毕竟手机太好玩了,电影太好看了。即使是抠手指甲和冥想神游的时刻,也是那么充满魅力。我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去逃避真正做事的时刻,而这最后时刻却非常的难熬,并且追悔莫及:为什么没有早点开始做这项任务呢?搞得现在这么着急,一地鸡毛。那么作为一名拖延症患者,你可能会需要这本《拖延症患者使用手册》,这是由美国作家加兰库尔森所著的心理励志类书籍。在网络上,他获得了非常多的点击量,出书之后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可操作性非常强的一本书。想要改变拖延症,你只需要搭配一个你最喜欢的笔记本,并且每天抽出任意20分钟时间,根据这本书跟着作者去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等到五周之后,或许你将会开启一段全新的人生。

这本书分为七个章节,从第二章到第六章按照每周一章的节奏来给我们手把手的帮助和指导。在一开始前言中作者就介绍了如何利用这本书,作文而且非常尖锐地指出,这应该不是你读过的第一本关于工作效率和拖延症的书,但是作者毫不介意。因为之前的书,或许有着非常的华丽或者有着非常令人心潮澎湃的推荐语,但是并没有特别实际效果。而这本书,虽然只有薄薄的不到200页,但是却非常具有实操性。与其他拖延症书籍不同的是,这本书的第一张从心理学上对拖延症的成因进行了解读,并且划分了不同的模式,读者可以对号入座找到自己拖延的内心深层次的原因,而不是按照一个通用且粗糙的方式来进行训练。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当我们读完第一章就可以继续跟着作者塑造自己的意志力和行动力,慢慢地改掉拖延症。作为一名经常拖延没有规划的咸鱼,我已经开始跟着本书尝试着迈出第一步来改变自己了,接下来的五周会继续努力,期待一个全新的自己。

拖延症观后感 篇6

我们手头总会同时有很多工作需要处理和解决,让我们分身乏术,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来,可人的大脑毕竟不能像多核计算机那样进行多任务处理。那么,面对接二连三的工作,我们该如何理清头绪呢?那就从一次只做一件事开始吧。“一次只做一件事”就是专注,专注于当前我们所做的事情,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在精深层面里下功夫,把事做细、做深,甚至做到极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次只做一件事,将一件事做到最好,也才能将每件事都做好,这种处理结果也才能给我们带来持续向前的动力。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不要等待未来奇迹般地解决你的时间管理的问题,要学会自我掌控,每天进步一点点,从行为内核入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技巧和策略,塑造属于自己的工作法。行动起来,告别拖延,幸福不该被延时!

拖延症观后感 篇7

拖延是生命的窃贼,我们一直拖延但最终无法逃避,这样的蠢行是一个普遍的人性弱点,他或多或少都盘踞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

题记

本书围绕着胡小懒一系列故事展开的,一件又一件的事情,被他一次又一次的拖延,拖延的结果,是自己不断的自责,不停地感到挫败感,最终使他的生活变得一团糟,压力大,工作时,常常心不在焉,对工作丧失了以前的激情。

胡小懒离我们并不遥远,也并不陌生。他像你、像我、像他,遍布全世界,生活中有成千上万甚至上亿的人都和胡小懒一样被拖延症给折磨着。

是啊!拖延症真的会带来倒霉。

你瞧!胡小懒办上了信用卡,朋友告诉他信用卡的个人信息已被泄露了,提醒他去更改个人信息。可他就是嫌很麻烦,还抱着一颗侥幸心理去拖延,认为自己不可能那么倒霉为由,最后导致被骗走了几千块钱。这是拖延害得呀!

没错!拖延症真的会带来悲剧。

你听!乔尼是美国一个火车站的火车后厢的刹车员,一天因为车长要他加班,心情十分不快,车长命令他拿着红灯去后车厢警告后面进站的火车,他想着平时后车厢已有两个人盯着后面的火车,就不慌不忙,边喝酒,边吹口哨,慢慢往后车厢走去,当他到达后车厢时,看见没有人盯着,立刻慌了神,快步跑过去提示进站的火车,可是,一切晚矣,两车相撞。当人们发现乔尼时,他已经被这个惨剧给吓疯了。这是拖延症带来的一场悲剧。

对呀!拖延症真的会带来不幸。

你看!胡小懒的同事Amanda,因为做事太追求完美,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无论时间紧迫还是宽松,都如此追求完美。虽然事情都做得十分好,但总是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失去了时效性。他自以为没有任何瑕疵后才去上交,总是把反复修改,马上可以完成的事情一拖再拖,最终使他的客户失去耐心,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最后不幸自己也被老板开除了。

本书每一章先告诉我们拖延者的一个心理,再写一个关于胡小懒拖延的例子,客观分析拖延者的心理,并对症下药方,最后告诉我们拖延有多可怕。

这本书告诉我们:拖延症会使我们的惰性更重、习惯逐渐蔓延,心理也会被惰性折磨,拖延症让大把大把的光阴流走。我们常常因玩乐休闲,把重要的事一拖再拖,最后给延误了,自己发现时,就不停的自责,无故增加负罪感和焦虑感。

我们对于自己以前的一些拖延行为不要害怕,只要正面面对,只要你愿意付之行动,愿意从点点滴滴做起,那么在这条路上,你就不会输。

最后,提醒大家:人生有限!拖延有害!

拖延症观后感 篇8

拖延症是一种不好的症状,生活中有不少人有这种症状,别小看了这区区拖延症这让我们的生活也受到了巨大的阻碍。于是乎我去看了这本借了吧拖延症。

书中说,人之所以在工作中拖延,是因为觉得工作枯燥,没有热情,自然就没有立刻去做的动力。一旦你爱上工作,对工作产生热情,你就会满怀热情的去做事自然就没了拖延,做事就更有效率。所以让自己爱上工作,你便不会再拖延。

所以,怎么才能让自己爱上工作呢?

我觉得书中有一段话写的就很好,同样一件事一个人主动去挖掘其中的乐趣,那么他们就会感受到快乐,就能够将它做的更好。反之,工作就会成为一中负累,让人觉得心力交瘁,工作自然也就流于庸俗了。只要我们愿意在工作中挖掘属于自己的快乐,那么即便我们在建筑工地上干着水泥匠的粗活,也能也能找寻到自己的快乐,也能将工作做的更好。相反,如果我们将工作看作孙悟空头顶上的紧箍圈,认为工作只不过是为了简简单单的完成任务,那我们也就无法把工作做好。学习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实生活中很多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乐之者,他们把自己做的事当作一种快乐,那么,兴趣就来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做一个乐之者。

然而,拖延症患者如同那雪中的寒号鸟,本应该早点搭建自己的房屋,让温暖的房子抵御冬雪带来的严寒,却偏偏因为自己的拖延拖啊拖啊明天再做吧,天还不冷,明天在搭吧雪还未下结果直到寒雪覆盖全身,心脏停止跳动前才知道后悔:如果能早点,早点做好房子就不会被冻死了吧。

可说出来容易做出来难,往往更多时候我们无法坚定内心,改掉坏习惯,以至于拖延症越来越严重。就比如说,生活中我就是个典型的拖延症患者。平时妈妈让我写,我总是拖着说明天再写,可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天过去了又是一个明天直到火烧眉毛,拖无再拖的时候才猛然后悔时间不够着急忙慌敷衍了事。我也为此深受困扰,直到我看完这本书《戒了吧,拖延症》。

从书中我知道了拖延症并不是无可救药的病症,我知道了兴趣使然的重要性,我知道了学会在学习中寻找乐趣,在乐趣中学习。所以说我决定以后再也不拖延了,今天事绝不明天做。在生活中寻找乐趣,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坚持改掉拖延症,向自己的目标进发。

本文来源://www.fr134.com/f/3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