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4 >地图 >教案 >

浣溪沙苏轼课件教案

浣溪沙苏轼课件教案

时间:2024-02-01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浣溪沙苏轼课件教案5篇。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 学生反应是教学过程中动态反馈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才算是写好一份教案课件呢?期盼这份"浣溪沙苏轼课件教案"能够帮助您解决问题,希望这些参考内容能够为你的工作或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浣溪沙苏轼课件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理解词人情感主线。背诵全词

2、过程与方法:

理清借景抒发人生哲理层次,体味描写的精妙

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培养乐观旷达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词,进而把握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设想:

通过朗读、想象把无形的意境转化为有形的画面,以此来品味词的妙处;借用多媒体手段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积极鼓励学生互助学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苏轼图片、古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并出示学习目标:

明确:一首词的意境往往是由画面构成的,我们要学会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每一首词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要体会的是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二、苏轼及其背景介绍(结合幻灯片);教师配乐范读全词(课件出示课文内容):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2、教师问:这样的情形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他们心里会怎样?(幻灯片出示问题)

引导学生答:愤懑、抑郁、凄凉。(幻灯片出示总结)

3、教师由此发问:然而苏轼是用何种心态去面对这种艰难处境的呢?(幻灯片出示问题)

学生沉思中,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配乐范读全词。

全体学生初读全词:

1.播放朗读的音频文件

2.学生在音乐声中自读,体会朗读要领。

3.由学生推荐朗读较好的同学诵读

四、整体感知全文:

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可以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教师提醒重点:

1、子规布谷鸟;白发代指老年;黄鸡代指时光流逝。(幻灯片提示)

2、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哲理。

五、由苏轼的心境引入画面赏析:

1、教师提问:大家觉得苏轼在游清泉寺时心情是怎样的?

对学生各种不完全的回答,教师随机引导。

2、教师引导:如果我们能体会出这幅画面的意境,也许我们就能体会出词人的心情。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朗读走进这幅画面,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会儿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幻灯片出示图片)

3、向学生介绍画面赏析的方法:反复诵读、抓住特征、调动感官、联想想象。

六、学生评点词的意境。

学生口头交流所看到的画面。学生老师共同评点,最后点出这首词的意境是清淡幽静。

全体、个人朗读全词。

由画面意境引出词人心情:

1、教师提问:一个人在什么样的心情下,笔下的景物才会如此清淡幽静?

学生讨论后答:平静、宁静。(出示幻灯片)

2、教师紧跟着问:苏轼面对挫折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人生

态度?

学生答:旷达乐观。(出示幻灯片)

3、教师再设置疑点:那么苏轼会不会就此放弃世俗的一切,不再执着于自己的理

想了呢?

学生可在老师的提示下,看词的下片,从而得出答案。

教师补充:事实上,苏轼在屡遭贬谪的晚年仍敢怒敢骂,可见他的坚毅执着。(出

示幻灯片)

九、朗读下片,理解含义。

1、学生自由畅谈对下片的理解或所受启发。

2、教师结语: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指引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勇往直前。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同学们,你们说对吗?(出示幻灯片)

十、全词小结:

全词情景理交融,充分体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出示幻灯片)

情宁静自适

景清淡幽静情景理交融

理旷达乐观

十一、学生自由背诵全词:

十二、拓展练习:(出示幻灯片)

描述以下句子表现的画面,说出其中包含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对美好晚景的恋惜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对美好事物的留连,对时光易逝的怅惋,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希望。)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词。

2.积累蕴含人生哲理的诗词句五条。

教学反思:

我对传统诗歌教学模式有自己的困惑。传统的诗歌教学基本是一种诵读加教师解读赏析的教学,诗词学习课堂,由教师范读或听朗诵录音开始,接下来分析诗词内容,这中间也有叫学生来赏析,但基本是教师把自己对诗歌的解读讲解给学生,然后再以诵读结束。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诗歌意境的体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等情况,教师都不能清晰地知晓掌握,学生仍然是被动学习,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或者说根本不可能发挥全体学生的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效果总是不如人意。

有了网络教学平台,就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我想在传统诵读的基础上,利用教学平台,让每个学生对诗歌的真实理解得以展现,不管他的理解是到位深刻,还是擦边肤浅,那都是他个人的解读,他在试着走近诗歌。如果在主观理解的基础上,他能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点拨和指导,那么他接下来的进一步鉴赏也必将会成为他个人的主动思考。在这样的学习过程里,学生一直是处在一种主动自发的状态中,学习效果就比只听教师赏析要好。

上这一课的指导思想有些乱,是两种教学思想在冲撞,既希望学生在课上充分发挥自主,想让他们放开来谈,适当加以引导推进,又没有摆脱自己的旧观念,总想把自己的一些既有结论给学生,拉着学生往自己的设计好模子里走。教什么和引导什么、学什么和还需掌握什么,这两点在课上体现的不明显。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体现充分。

对于整合后的语文教学,不同文体的教学有什么特点,自己认识不清。比如带思辨性的散文、文学色彩很浓的小说和科学知识偏重的文章的教学,在虚拟和现实课堂里教学的呈现方式和古代诗歌教学一样吗?如何充分的发挥虚拟和现实课堂相连接和优势,达到古代诗歌教学的最佳效果?这个宋词学习的教学设计是否充分利用了二者结合的优势,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好更多的收获,我现在还没有想明白。

浣溪沙苏轼课件教案【篇2】

浣溪沙苏轼的教案


苏轼,北宋文坛巨擘,才华横溢,诗文卓越。他的名篇《浣溪沙》以其别致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被人们津津乐道。在教案中,将深入剖析《浣溪沙》,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


第一节:《浣溪沙》的背景


1. 背景介绍:《浣溪沙》是苏轼在南下途中停留太原所作,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恋之情。


2. 文化背景:北宋时期,政权迁至南方,苏轼被贬为地方官员,与家乡相隔甚远,这种离乡别井的遭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


第二节:《浣溪沙》的艺术特点


1. 抒发情感:《浣溪沙》以苏轼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为主题,通过对家乡的描绘和回忆,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


- 描绘家乡:苏轼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故乡的山水、花鸟等景物,如“闻道龙标过五溪,碧瓦朱轩凤作噪。”展现了家乡的繁荣景象。


- 回忆往事:苏轼通过回忆童年时代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直抒胸臆,流露出对亲情的无尽思念和眷恋之情。


2. 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浣溪沙》采用了豪放词的形式,结构松散,意境深远,独具风采。


- 用典独特:苏轼在词中运用了大量典故和古代文人的名句,如“玉花敛锦囊,沉吟谢朓诗”的用典,凸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熟稔和推崇。


- 手法多样:苏轼灵活运用对比手法,将剪云追月的意象与深情厚意结合,给人以别样的意境享受。


第三节: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浣溪沙》的背景和艺术特点,认识苏轼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思乡之情。


第四节:教学过程


1. 导入:对于苏轼的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苏轼的了解程度,并激发学生思考家乡的情感。


2. 梳理背景知识:讲解《浣溪沙》的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3. 分析《浣溪沙》的艺术特点:通过课文解读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对《浣溪沙》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提问学生对于词的结构、韵律和用典等方面的理解。


4. 情感体验:组织学生朗读《浣溪沙》,通过表演和朗诵,让学生深入感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5. 创作练习:以《浣溪沙》为启示,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完成一篇小词或小文的创作,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6. 学生对于《浣溪沙》的感悟和收获,引导学生思考词的创作要素和文化价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深入了解《浣溪沙》这一杰作,增强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思乡之情。同时也在学习过程中开拓了审美视野,提高了表达和思辨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浣溪沙苏轼课件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学习《浣溪沙》。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古诗

二、学习《浣溪沙》

1、简介作者并解题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进士,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但杜牧所咏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2、《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与古代战争联系起来,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但是,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涵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踪迹地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地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机会被人记起,或引起怀念,或勾起深思。正由于发现了这片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因此,“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

三、教学过程

1.全班齐读《浣溪沙》。

2.《浣溪沙》上阂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画面有何特点?

明确:山下小溪边,生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流涕细雨中杜鹃在啼叫。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3.下阔转入抒怀,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明确:由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师补充:

作者写此词时,正是在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之时,能有如此积极的人生观,豁达的'胸怀,实在难能可贵。

4.《浣溪沙》中“门前流水尚能西”体现了苏轼什么样的写作风格?

中国的河流大多是西水东流,而苏轼所写的清泉寺的流水是现今的浠河,此河发源白莲河(解放前称“百里险”),在清泉寺的东面,自东向西流经清泉寺(今湖北浠水清泉镇境内)至兰溪入长江。这是地理环境的实写。其二是,过去人们写人生易老如东流之水。今观水能西流,那么人生不是可再少吗?这是作者即景所感而抒之。从这些可看出“东坡词,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湖北教院主编《唐诗宋词》学习材料)。不仅打破了词为“艳科”的民间遗风,也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

5.苏轼的《浣溪沙》引经据典,反其意而用之,是怎么回事?

词中的“白发”、“黄鸡”语出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西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居易诗是感叹黄鸡催晓,白日催年,朱颜易失,调子比较低沉。苏轼这里说不要徒自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这里是引经据典,而又反其意而用之,不但没有白诗的低沉调子,也冲淡了上阕“萧萧暮雨子规啼”的悲凉气氛,从而使词的主旨得到了升华。

6.小结

《浣溪沙》是苏轼元丰五年(1082年)被贬黄州期间所作。词的上阕写景,同时也烘托了自己被贬黄州的凄凉环境和悲凉心情。暮雨萧萧,子规哀鸣,均是实写。从苏轼一生坎坷经历来看,他是一位“奋厉有当世志”(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的人物。他从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溪水尚能西流,难道人生就不能再重来吗?于是下阕转入抒怀,集中表现了他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即景抒慨,感悟人生哲理。千百年来,这首词像他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一样,不知给了多少身受挫折的人以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继续前行的信心,就是在今天,读了也让人倍受鼓舞。

四、齐读并背诵这首词

五、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对对子

出:白对:黑出:来对:去出:美对:丑出:是对:非出:蓝天对:白云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词

2、完成课后练习四

浣溪沙苏轼课件教案【篇4】

《苏轼浣溪沙教案》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以其独创的题材和艺术手法为读者们展现了一幅极具生动感的景象。本文将从故事背景、情节展开、文学特色以及意义等方面,详细地介绍这部作品。

苏轼是北宋文学名家,他在自然风光的描绘上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创造力。《浣溪沙教案》就是他为了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而创作的作品。故事发生在一个清晨的江边,一位年轻的书生正在河边洗掉沙尘,准备品味昔日的诗句。这位书生是上江南地区有名的文学家,他善于不同音乐器合奏,人称为“浣溪沙”。

故事的情节展开令人感到吃惊,因为这位书生早已离世多年。一天清晨的时候,古琴师李祝来到河边吹奏古曲。当他吹奏一曲《浣溪沙》时,不仅传出了美妙的琴音,还听见了一声激昂的口哨。李祝惊奇地看见,竟是一位年轻貌美的书生,他手拿琴谱,站在江边驻足不前。李祝好奇地上前询问,这位书生自我介绍为“浣溪沙”,并且对曲谱上的一处错误表示抗议。

这段对话引起了李祝的极大兴趣,他请教浣溪沙谱曲的细节,希望能够更加了解这位已逝文人的故事。浣溪沙给出了详细的答案,告诉李祝曲谱上所见记录的,正是他当年在江边吹奏的音乐。他讲述了自己年少时如何凭借琴音吸引了无数听众,如何在奏琴时与自然融为一体。浣溪沙告诫李祝,弹琴不仅要灵动婉转,还要激情四溢,这样才能融入到自然之中。

李祝对浣溪沙的故事感到惊叹,他深深地被这位已逝的文人的才华所吸引。他在这里仿佛看到了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也感悟到了艺术与人生的联系。为了更好地理解浣溪沙如何在曲谱上留下音符,李祝决定在他的作品中融入自己的理解,以表达对浣溪沙的敬仰与赞美。

《苏轼浣溪沙教案》以其独特的题材和艺术风格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在这个故事中,苏轼通过借助浣溪沙的故事,揭示了艺术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以及对音乐、诗歌等艺术形式的独特见解。这部作品展示了苏轼在古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并且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苏轼浣溪沙教案》是一部富有生动细腻描写和遗留深远影响的古代文学作品。它通过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情节,展示了苏轼在音乐与自然之间的奇妙关联,同时也揭示了艺术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部作品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无论是在文学还是人生的层面上,都对读者产生积极的启示与激励。

浣溪沙苏轼课件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能够熟读成诵。

3、借助注释能够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体会词中所表达的那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理解词句意思,从词中体会作者的面对困难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入:古诗有“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只有跟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才能寻找到答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师:今天学习的是一首词,其实,我们之前也学过一些词,你还记得吗?(生说)

生:忆江南

生:渔歌子

师:那么对于词,你了解多少呢?(生说)

师:大家知道的还不少,是的,词也是一种文学体裁。“浣溪沙”就是词牌,而“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就是这首词的词前小序,我们再看,“山下子规啼”就是这首词的上阕,也叫做上片,“谁道唱黄鸡”就是下阕,也叫做下片。

师:这些都叫——生:词牌名

3:课件出示:介绍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也叫“苏东坡”,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诗人、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二、出示学习要求,检查预习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勤诵读是一个鉴赏的好方法。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读)

2、师范读

3、试着读出节奏(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再齐读本首词,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上阙和下阕分别写的是什么?生:上阙是写景。下阕是抒情的。(板书)

师:好,你能用朗读表现不同的内容吗?(生自读、指名读。)

三、想象激情,再现诗情画意

师:自由读上阕,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对子交流)

生自读、指名说

引导:这景色美吗?那就让你的脚步再流连一点吧。生慢读

师:假如让你们闻,你会闻到什么呢?(生说)

师:好啊,春天的味道都被你闻到了。还有吗?

师:好啊,多么美丽的景色啊。生再读

四、拓展补充,深入诗人内心

师:当你们看到这样的景致时,你的心情是?(生说)

师:那苏轼呢?他看到这样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心情呢?课件呈现资料

课件补充:在北宋年间,有一位闻名的文坛巨匠,他的名字叫做苏轼,但是由于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讽刺了当时的朝廷新政,被捕并且关了四个月,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后来苏轼出狱也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一官,他在城东一个叫“东坡”的地方垦荒种植,自号“东坡居士”。物质生活也比较苦。心里承受打击,对于一位文坛领袖和政治人物来说,无疑是非常沉重的。这种状况下,生活孤单凄苦,没有亲友问候……

师:这种情况下,看到这样的景象会是怎样的心情?(生说)

师:是的,你能读出哀愁吗?(男女拼读)

师:苏轼有没有被这种美丽的哀愁淹没呢?读一读下阕,你读懂了吗?

生:苏轼珍惜时光,他说,休将白发唱黄鸡。

师:是的,珍惜光阴,你能说说珍惜时间的句子吗?(生说)

师:与其叹白发,唱黄鸡,还不如——

生:还不如看风景

师引读,“还不如——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师: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他还不服老

师:是什么让他发出这样的感慨?

生:门前流水尚能西。

生:溪水西流

师:溪水都是自西向东流的。有诗为证:一江春水——生:向东流

师:这条溪是自东向西流的,是条逆流而上的小溪。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齐读下阕)

引读:也许有人会问苏轼,你都被贬了,还是安心休养吧,可是他仍旧坚定地说——

生朗读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师:苏轼啊,你已经48岁,年近半百,国家的事情就让年轻人去操心吧。苏轼会微笑地说:生三读: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师:苏轼可能会想到被奸臣所害,再有一丝心灰意冷之后,但他还会坚定而感慨的说:齐读: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师:能说说这下阕表达的是什么样的精神吗?(生说)

师:说的好,就是这用乐观的人生态度。

板书:乐观精神

师:像我们今天的词牌名其他词人也写过,比如:课件呈现: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生自由读

师:还有将近两个月,大家就要离开这个校园了,面对“离别”,你会留恋什么呢?(生说)

师:离别总是哀愁的,张老师,还是想让大家多一些乐观,时间过的总是很快,40分钟就这么过去了。下面就是展现自己的时候了。

师:试背诵

本文来源://www.fr134.com/f/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