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4 >地图 >教案 >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时间:2024-01-28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6篇。

我们带您了解“高中化学优秀教案”的故事和文化底蕴请阅读,欢迎您来品尝独特的文章。老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课件是少不了的,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编写完整的教案是实现高质量高效益教学的基础。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居室装修中常用的几种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2.掌握水泥、玻璃、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工业制备及用途。

3.学会根据居室不同房间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装饰材料。

4.了解居室装修可能带来的污染及防止或减少污染的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对居室装修材料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及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1.了解居室装修中常用的几种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2.掌握水泥、玻璃、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工业制备及用途。

3.学会根据居室不同房间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装饰材料。

【教学过程】

【讨论】

1.为什么要进行装修?装修材料的作用是什么?

2.厨房、卫生间的装修主要用到哪些装修材料?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进行装修?

3.起居室即客厅的装修主要用到哪些材料?为什么要选择这些装修材料?

4.陶瓷、水泥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生产陶瓷、水泥的主要原料是什么?

一、厨房、卫生间的装修

【提问】你知道家庭装修中都用了哪些人造石材吗?

厨房、卫生间、 地面:防滑瓷砖

墙面:玻化砖、抛光砖装修

屋顶: 铝合金等光洁板材为宜

卫生洁具:易清洗的陶瓷产品

陶瓷

【讲述】

装修的目的是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保证室内使用功能,创造一个舒适、温馨、安逸、理想的居住环境和工作场所。除此之外还能改善环境功能、声音功能和艺术功能。优美的环境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厨房、卫生间、起居室的装修都要用到瓷砖。瓷砖坚硬、耐磨、耐水,不会腐朽霉变,便于清洗。瓷砖的种类、花色品种也多,便于选择使用。 (展示陶器和精美瓷器的照片或看投影、录像)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合称。陶瓷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大约距今一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陶器。

生产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长石、石英。黏土是自然界的硅酸盐岩石经过漫长的风化作用形成的。黏土的主要化学成分可表示为:xAl20,ySi02yH:O。不同的黏土X、Y、Z的比例不同。高岭土是黏土矿物中的一种,又叫瓷土,瓷土的质量和烧制技术决定着瓷器的质量。

瓷砖的优点:坚硬、耐磨、耐水、不会腐朽霉变,便于清洗。

陶瓷的制作原料:主要是以黏土、长石、石英为主要颜料经过粉碎、成型、煅烧等过程的制品.

陶瓷的种类、性能与应用

1.釉面砖:是用陶土或瓷土淋上釉料后烧制成的面砖.釉面细腻,光亮如镜,便于擦拭清洗.尤其适用于厨房、卫生间以及卫生条件要求非常严格的环境的装修.

2.通体砖:是不上釉,烧制后对表面打磨,使其有很好的防滑性和耐磨性的面砖.一般说的“防滑地砖”大部分是通体砖。

3.抛光砖:通过通体砖抛光处理而成的面砖,薄轻但坚硬,非常耐磨。

4.玻化砖:是一种高温烧制的瓷质砖,是所有瓷砖中最硬的一种。

人造石材的应用:

人造大理石:厨房、卫生间装修常常使用人造石材.例如,厨房的台面和卫生间的台面和盆材等使用的人造大理石就是人造石材.用不饱和树脂加入矿物填料、颜料和少量引发剂,经过一定的加工,可以制成色彩美丽的人造大理石.

人造大理石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以及耐水、耐腐蚀、耐老化、无辐射等优点.

人造玛瑙:以氢氧化铝代替其他矿物填料制成的具有一定透明性、色彩柔和的仿玛瑙制品.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氢氧化铝、颜料制成的人造石,质量则更好.

二、起居室的装修

1.玻璃

思考:生产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什么?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写出制造普通玻璃时发生的比学反应方程式。

[讲述】生产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砂、纯碱、石灰石,玻璃成分可表示为:

6Si02.Na2O.CaO。

2.涂料

【讲述】涂料可分为天然涂料和合成涂料两大类。天然涂料的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天然涂料资源有限,在建筑装修中几乎都使用合成涂料。合成涂料中的关键材料是成膜物质——高分子合成树脂。为减少溶剂对环境的污染,现在家庭墙面装修大量使用的是水溶性乳胶漆。

【学生活动】根据烯烃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的原理,自己写出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酸发生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讲述】醋酸乙烯酯一丙烯酸共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涂料的应用非常广泛。装修中制作家具或购买的家具都要使用涂料,涂料中的有机溶剂挥发存在着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因此光固化涂料是性能优良的环保涂料。

思考:涂料的种类、性能与应用?

作用:涂料涂覆在墙壁表面,能形成牢固附着的连续薄膜,可以起到保护、装饰和标志的作用.大多涂料都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分类: 天然涂料 和合成涂料

涂料的成分: 包括成膜物质、颜料、溶剂和助剂

(1)成膜物质:又称基料,是构成涂料的基础.它的作用是将涂料中的其它成分黏结成整体,当涂料干燥硬化后,能附着于被涂物表面形成均匀而坚韧的薄膜.

(2)溶剂:包括有机溶剂(如二甲苯、甲苯、醋酸丁酯等) 和水,主要作用是使基料溶解或分散成为黏稠的液体, 以便施工.

三、卧室的装修

1. 木地板

分类:实木地板和复合地板

高档的实木地板多为硬木。木质结构疏松额度实木地板多为桦木、松木、杉木等。在安

装前做淋漆表面处理。

经济适用的地板:速生杨木涂上耐磨的聚氨酯硬膜漆做成的木地板。 制取:锯末、木

屑、小径材料粉碎后用脲醛树脂或糠醛树脂黏结、模塑、热压成型形成基层,然后再起上面

再黏结压制一层印刷纸基的三聚氰氨树树脂装饰面。

【讨论】卧室的地面装修都有哪些方法?黏合剂都有哪些用途?黏合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讲述】卧室的地面装修可以铺木地板,木地板又可分为实木地板、复合木地板、竹木地板。也可以采用镣地砖,然后贴地板革或铺地毯。生产复合木地板和各种复合板材时都要用到大量的黏合剂,黏合剂又叫胶黏剂,简称胶。生产家具和进行装修时也要用到黏合剂。

2.粘合剂

种类:

1.天然黏合剂 糨糊 胶水 骨胶 皮胶 鱼鳔胶

2.合成黏合剂 一般由黏料(基本组成,决定黏合剂的黏结性能)、固化剂、填料和其

它添加剂组成.

常见黏合剂 热固性树脂、 热塑性树脂、 合成橡胶、 混合型黏料

【讨论】起居室和卧室的墙面都有哪些装修方法?你认为哪种装修方法好?说出理由。

【讲述】墙面装修主要有三种方案,最经济的是刷白灰。白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另外加入少量烧碱增加牢固性:氢氧化钙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后变成坚硬的碳酸钙白色固体也具有很好的装修效果。第二种方案是贴壁纸,壁纸有塑料壁纸或塑料与金属复合壁纸。第三种方案就是刷涂料,现在家庭装修很多都采用此方案。[活动探究】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研究,分析家庭装修会带来哪些污染物?家庭装修复杂化对健康是否有利?是不是越贵的材料越好?你都了解哪些因家庭装修不当而造成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实例?如何使装修带来的环境污染减小到最小的程度?

四、室内环境污染

化学污染:来自人造板材、涂料和黏合剂等释放的有机物如甲醛、苯、甲苯、丙酮等。

物理污染:可吸入颗粒、电磁波

生物污染:细菌、病毒

放射性污染: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行居室装修的人越来越多,但装修后的居室美观却未必舒适。装修用的材料越多,可能带来的污染物就越多。使用劣质装修材料,有的造成主人长年患病,有的甚至造成施工人员中毒晕倒。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监管力度的加大,绿色环保型装修材料会越来越多。为确保健康,一定不要购买劣质材料进行装修。装修好的房子最好请环保部门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并通风换气一定时间以后再居住。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篇2

1、了解膳食结构的含义,能正确认识平衡膳食宝塔,并运用平衡膳食和有关数据初步评价自己的食谱是否合理。

2、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巩固前一课题学习的各种营养的生理功能,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帮助学生学会用科学知识指导实际生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识不同膳食对人体的作用,了解平衡膳食的重要性。

2、通过对平衡膳食宝塔的认识学会编制食谱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平衡膳食的重要意义,使青少年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的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联想质疑]大家已经知道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也知道了这些营养素存在于多种多样的食物中,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人们不仅要摄入食物,还要注意平衡膳食。要做到平衡膳食,应该如何决定摄入事物的种类和数量呢?

[讲解]膳食结构的定义。

[交流研讨]

学生列出平时的早餐、午餐和晚餐食物的种类及数量,画出自己的饮食结构图。讨论以下问题:

(1)食物可分为哪几个类别?依据是什么?

(2)各类食物是否可以互相代替?

(3)每个人摄入的谷类总质量相同吗?若不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4)将自己的饮食结构图对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发现问题。

[讲解]平衡膳食的重要性,指出偏食、挑食的危害。

[结论]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存在于不同的食物中,不同种类的食物提供的主要营养素不同,同种营养素可能存在于不同食物中

将自己的饮食结构图对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找出自己的`饮食结构在品种和数量上有哪些欠缺,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

[提问]列举你喜欢吃的食物并指出其含有哪些营养素。

[质疑] 同种营养素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是否一样?

[活动探究]先引导学生回顾维生素C的性质及其检验方法。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

第一小组探究不同水果(橙子和猕猴桃)中维生素C含量的比较;

第二小组来探究市售某品牌橙汁与现榨新鲜的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比较。

第一小组:探究橙子、猕猴桃中维生素C含量的比较,设计实验并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第二小组:探究市售某品牌橙汁与现榨新鲜的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比较,设计实验并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结束得出结论后,两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双方成员相互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

交流、讨论本实验的感受和收获。 总结并阅读表2-2-1“部分营养素在不同食物中的平均含量”

读阅“资料在线”“平衡膳食中的营养素平衡” 结合实际进行联想、思考阅读表2-2-3“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小结]同种营养素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不同。平衡膳食实际上就是营养素平衡。

[质疑]人体每天需要多少营养素呢?不同的个体需要的营养素的量相同吗?

[过渡]平时我们的一日三餐应如何配制呢?怎样做到合理膳食呢?

[讲解]确定食谱的一种方法:

[交流研讨]根据一名17岁男高中生某日食谱讨论:该同学一日三餐的食谱是否合理,指出不足及改善的办法?参照表2-2-1计算并完成教材中的表格

[本节小结]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合理膳食,平衡营养,尤其是对于我们中学生,更应该注意全面地选择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食物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从而才能达到健康成长的目的。

[作业]

1、为家中某一成员编制一份合理的食谱。

2、课下调查比较市售各种品牌果汁中维生素的种类及含量,并与现榨新鲜果汁进行比较,分析果汁能否代替水果。

1、渤海特有的黄花鱼、鲈鱼、比目鱼、鱿鱼等能给人们带来的主要营养素是( )

2、某人到医院检查完身体后,医生建议他多吃水果和蔬菜,你判断医生是让他补充( )

①蛋白质、油脂和糖类的平衡 ②必须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平衡 ③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平衡 ④无机盐元素之间的平衡 ⑤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素之间的平衡

4、黄瓜中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已知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而高温时,维生素会被破坏,因此你认为应如何合理食用黄瓜( )

5、小华从小爱吃鱼和瘦肉,不喜欢吃蔬菜水果。于是特别疼爱他的奶奶就将小华的一日三餐安排为:早餐——肉丝面;午餐——红烧鱼、排骨汤、大米饭;晚餐——瘦肉粥、炸鸡腿。请你评价一下小华奶奶的这种膳食安排是否合理,并说明你的依据

6、下表列出了甲、乙两种食品的部分营养成分,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2)某同学准备去野外探险,选择上述食品,建议他携带食品 (填“甲”或“乙 ”)

你建议的依据是 。

5、小华奶奶的这种膳食安排不合理。这种安排只注重了能量和钙质的补给,却忽视了绿叶蔬菜和水果中各种营养素的补给,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膳食营养失衡,引起某些疾病。

6、(1)食品甲中的糖类 (2)甲;每100g食品能补充的能量和营养成分都比乙高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

 能力目标

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钠的化合物很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本节教材也很重视实验教学。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绍,都是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能主动学习。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实验,具有探索和设计实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这样编写,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记忆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材也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化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法建议

1.加强实验教学。可将一些演示实验做适当的改进,如〔实验2-5〕可改为边讲边做实验。可补充Na2O2与CO2反应的实验,把蘸有Na2O2的棉团放入盛有CO2的烧杯中,观察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及其应用。

还可以补充Na2O2漂白织物的实验,以说明Na2O2的强氧化性。

Na2O2 的性质也可运用滴水着火这一引人入胜的实验来引入。

2.运用对比的方法。对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可在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填写表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

3.紧密联系实际。

教学要尽可能地把性质和用途自然地联系起来。对NaHCO3的一些用途所依据的化学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学生说明在后面的课程里将会学到。

4.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或参考有关我国纯碱工业发展的史料,宣扬侯德榜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侯氏制碱法讲座。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钠的化合物

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过程

[提问]钠与非金属反应,如Cl2、S、O2等分别生成什么物质?而引入新课

1.钠的氧化物

(1)展示Na2O、Na2O2样品,让学生观察后总结出二者的物理性质。

(2)演示课本第32页[实验2一5]把水滴入盛有Na2O2、Na2O固体的两只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气体(图2-6)。

演示[实验 2-6]用棉花包住约0.2g 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棉花上滴加几滴水(图2-7)。观察发生的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出钠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①Na2O、Na2O2与水反应

2Na2O2+2H2O=4NaOH + O2↑(放出氧气)

Na2O+H2O=2NaOH(不放出氧气)

②Na2O2、Na2O与CO2作用

2Na2O2+2CO2=2Na2CO3 + O2↑(放出氧气)

Na2O+CO2=Na2CO3(不放出氧气)

[讨论]

①Na2O2是否是碱性氧化物。

②Na2O2是否是强氧化剂。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结论:

Na2O2与水作用除生成NaOH还有氧气生成,与二氧化碳反应除生成Na2CO3外也还有氧气,所以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由于与某些物质作用产生氧气,所以是强氧化剂。

[补充实验]Na2O2溶于水后。

①作有色织物的漂白实验,有色织物褪色。

②将酚酞试液滴入该溶液,酚酞开始变红,又很快褪色。

[结论]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本质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Na2O2的用途

授课过程中始终要求对比的形式进行比较氧化物的联系与区别。

2.钠的其他重要化合物。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①展示Na2CO3 、NaHCO3样品,做溶解性实验。

演示实验第32页[实验2-7][实验2-8]

2CO3 、NaHCO3与盐酸反应,比较反应速率快慢。

2CO3 、NaHCO3、CO的热稳定性实验。

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将二者的性质总结列表。

②让学生回忆将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的反应现象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CO2+CaCO3+H2O= Ca(HCO3)2

[提问]: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外因条件变化时,二者可否相互转化?

提示Na2CO3也具有和CaCO3相似的性质:

Na2CO3+CO2+H2O= 2NaHCO3。

碳酸氢钠也具有Ca(HCO3)2相似的性质:

③“侯氏制碱法”及碳酸钠、碳酸氢钠存在、制取用途等可由学生阅读课文后总结得出。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篇4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现代教学论认为:一个理想的教学过程应该是问题循环的过程。心理学则告诉我们,青少年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强烈要求,即渴望有尝试和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多层面、多维度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探究,当学生产生思维障碍时,应为学生提供支撑性问题,使学生克服思维障碍,保持思维的连续性,是一种优良的教学方法,是可以让学生动起来的方法。

本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紧密联系生活,创设出多层面、多维度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化学的乐趣、奥妙与价值。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Ⅰ中规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有以下内容: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2)本节内容组成及模块教学要求

了解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以及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备,认识铝的重要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与其他常见金属化合物的不同,能书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

(3)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铝的重要化合物》是第三章第二节第二个框题,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学习该知识,不仅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离子反应等基本概念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也可以为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因此,本部分内容实质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内容之一。

2、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已有基础:

初中已学内容“铝合金应用、铝与氧气、盐酸的反应”,高中必修1铝单质内容是本节课的知识基础;“物质的分类”和“离子反应”给学生提供了学习本节内容的理论平台,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生认知关键点

学生已经学习过钠、镁、铁等金属元素,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因而对一般物质性质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困难;但是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具有两性,这是它们的独特性,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因而两性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点。

(3)学生认知障碍点

在教学中为了突出关键点,对两性的教学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实验最关键的就在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最后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学生的已有认识中还没有两性的相关认识,这些决定了在探究实验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本节课的主要障碍点。

(4)学生认知发展点

学生在学习之后,可以对“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更全面的感性认识,对金属元素的活动性顺序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对非金属元素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对元素的性质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而,对元素性质规律的理性认识飞跃是学生认知的发展点。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4、技术准备

实验药品:氧化铝、浓盐酸、稀盐酸、10%盐酸、浓氢氧化钠溶液,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氨水(NH3·H2O)、蒸馏水、Al2(SO4)3溶液、氢氧化铝(提前制备)

实验仪器:试管12支、烧杯2个(1个装胶头滴管数支、1个装废液)。

学生分组:5人/组,共十组;小组长一人,负责本组的纪律,协调组员的具体分工

搜集铝的化合物的相关资料并结合教学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PPT)。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以氧化铝和氢氧化铝为代表掌握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和化学性质;

(2)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氧化铝、氢氧化铝的性质及制备氢氧化铝的较优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深化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本节课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Al(OH)3的制备

难点: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过程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生学习评价设计:

教师自身教学评价:

(六)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设计体现了“实验探究”的新课程理念,采用问题教学法,实现了“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教学目标,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有以下三个特点:

(1)整节课我重视把课堂交给学生,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重视由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问题。比如关于氧化铝的性质,我是通过生活中的问题来引导他们实验探究归纳氧化铝的性质;对于氢氧化铝的性质,我是通过两个探究实验“氢氧化铝是否有两性?” “如何制备氢氧化铝?”来开展,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想,并由学生自己做实验来验证,最后得出结论。我整节课紧紧地联系生活,从红宝石蓝宝石、酸菜鱼火锅、明矾净水、胃舒平等事例来设置问题,突出了“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教学目标,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验学习的价值。

(2)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尤其是实验探究“如何制备氢氧化铝?”这一部分,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法,力求让每个学生知道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不这么做会怎么样。对每个活动都力求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和师生交流,由学生自己归纳出结论,把以往的机械讲解变为活的思维过程。

(3)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本教学设计以问题教学法结合实验探究法实施对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引导,使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并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从而全面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

(总评析)

本案例可以说是突出体现新课改的一个典型案例,虽说内容是高中的,但同样适用初中的课程教学设计。案例的分析涵盖了指导思想、教学背景、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核心内容,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很好的参考范例,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是需要考虑到本案例涉及的这些方面的,大家可以结合本案例及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的学习和研究本案例,为自己的教学设计积累素材。我们在设计教学的时候,由于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没有必要将本案例所有的内容都呈现,必须要呈现的有: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有这些基本内容足够,如果时间允许,能力够强的话,可以适当增加本案例的其他部分内容。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

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

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学情、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初中接触的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篇6

特征: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的图形不变,轴对称图形。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 个人备课 [复习引入]

[设问]

前面学习了电子云和轨道理论,对于HCl中H、Cl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电子云如何重叠?

[讲解、小结]

特征: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的图形不变,轴对称图形。

[过渡]

[讲解]

a.特征:每个π键的电子云有两块组成,分别位于有两原子核构成平面的两侧,如果以它们之间包含原子核的平面镜面,它们互为镜像,这种特征称为镜像对称。

教 学 后 记 科目 化 学 年级 高二 班级 时间 课题 共价键(第二课时 ) (知识、能力、品德)

3.知道等电子原理,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①概念: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所释放出的最低能量。

③键能越大,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本文来源://www.fr134.com/f/3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