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4 >地图 >总结 >

脱贫攻坚表彰大会感想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感想

时间:2024-01-29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感想。

你借鉴过范文这方面的文档吗?人们需要便捷高效的方式来创建和共享文档,范文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参考范文的逻辑思维方式能够增强作者的思维敏捷性,值得一读的文章芙蓉134小编为你推荐“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感想”,阅读本文一定会让您有所收获!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感想 篇1

无字丰碑上 有你的名字

——献给在脱贫攻坚战场牺牲的英烈

历史将铭记,这个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

8年间,中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全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祖国将铭记,这些用热血诠释信仰的英烈——

8年间,累计300多万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和数百万名基层工作者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截至2020年7月底,1500多人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

人民将铭记,这场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战役——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爱护基层一线扶贫干部,强调要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流汗流血牺牲者流芳。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从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持续加强保障,对牺牲干部的家属及时给予抚恤慰问。

改天换地,以身许国。岁月会模糊记忆,但你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坚实的土地,永远活在百姓的心里。

(一)脱贫的日子,却没有了你

初春时节,贵州锯齿山,连绵数十公里,满眼都是新绿。

从县城驱车3个来小时,盘过90公里的山路,铜仁市沿河县中寨镇大坪村浮现在若隐若现的云雾中。

一队队村民背着酿出的新蜜,不时还要来上几首山歌。这是加拿大留学生李云起走进大坪村看到的场景。

可是,当他走进村户人家,探询酿蜜的生计,许多村民的脸上却淌满泪水,因为他们想起了一个人,那个教他们酿蜜的人——文伟红。

走进村委会二楼的宿舍,手写、手绘的民情地图、脱贫政策、贫困户联系电话贴满墙壁,逐户走访重新建立的贫困户档案列在柜中。办公桌上,一堆降压、治腰椎的药瓶边上,还静静躺着一张铜仁市委下发的“全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表彰文件。

“表彰大会他都没空参加。”中寨镇党委书记谭鹏飞说,文伟红驻村一年多,只为送儿子上大学请过一次假,“他把整颗心都给了这里”。

忙完了养蜂忙烤烟,帮扶了这家帮那户。哪会想到这个陀螺似的人会因意外身亡,年仅45岁。

“乖娃儿哟,你走了我最后一眼都没看到……”85岁的田维英老人知道那个总给她送糍粑的人走了,当场哭晕过去。

送别他的那天,本村的、周边村的上千名村民都来了,挤满了村委会办公室的楼道,排到了对面的山坡、广场、马路,一直守到天明……

谁不是血肉凡胎?谁没有儿女情长?

一旦选择了出征,他们就义无反顾。

蒋锋赶到四峨吉村时,整个乡政府黑压压的都是人,上百位村民围着儿子蒋富安的遗体,放声痛哭。Fr134.Com

他们临时凑了钱,买来崭新的彝族衣裤,给他换上,像操办自家人的后事一样。

知道蒋锋是“小蒋书记”的父亲,村民跑来握住他的手,不停喊着“蒋阿爸”。

彝语里,“瓦吉”意为悬崖,四川省美姑县九口乡四峨吉村就在瓦吉山上,海拔3000多米。

从乡政府到“悬崖村”,6公里,不通车。每天一早,村民就能看到这个身手敏捷的青年,从云海里“翻”上来,无论酷暑严寒。

在这个还有许多人不识字的地方,没有多少人搞得清他是个什么干部。他手里拿着一个本,跑遍了全村4个组,能说彝语,每家人都要聊天。

清秀的字迹记满了所见所思:

12月5日至6日,访问在九口小学就读的单亲家庭学生……需向单位申请1124位学生书包文具,已办结。

12月10日至12日,探访全村外出务工现象……问题和困难是语言障碍,外出务工人员少,缺乏领头人,需要进行劳动技能培训。

12月13日至14日,走访石一作曲、石一妞妞、石一阿黑等3个孤儿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情况,需要积极寻找爱心人士,资助其上初中、高中、大学!

…………

就这样,一步一步走,一句一句问,一条一条记,一件一件做。

一年间,蒋富安踩坏了3双鞋,各家门前的狗见到他不再吠,全村721个村民把他当成了亲人。

孩子才26岁,蒋阿爸心里难受啊!

孩子来这里的时候,他不知道这里这么远。

蒋阿爸尝试阻拦,父子俩争执起来,儿子直接抛出一句:

“阿爸,凉山缺人啊,你是党员,我也是党员,我要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

值得吗?蒋富安曾说:“我的快乐就是乡亲淳朴的问候和充满希望的眼神。”

值得!乡亲们争着把“小蒋书记”做的事,一件件讲给阿爸听。

忘不了,他把村里几十个娃儿送进了学校,又把自己的工资一次次塞到贫困户手上;

忘不了,搞定两万斤马铃薯种子后,很少言笑的他笑喊:“我办了件大事!”

更忘不了,他用彝语开心地介绍自己的彝族名字,“伍力补几,意思是‘向着好方向’”……

从大凉山腹地到西海固深处,从高原牧区到革命老区……无数扶贫英烈付出了满腔赤诚。

高考前夕,贵州省天柱县五福村帮扶干部傅杰的儿子隐约听闻父亲去世的消息。他哭着给妈妈打电话,想要听听爸爸的声音。

妈妈说:“爸爸睡着了别打扰。”儿子只能半信半疑,一滴眼泪一个字地答完试卷。

那个声音洪亮、走路带风的老爸,怎么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躺下了?那个孝敬父母、疼爱妻儿的男人,怎能就这样毫无牵挂地离开了?

已经查出有先心病,依然马不停蹄;生病住院的梦里,他嘴里念叨的还是贫困户的名字;进手术室前,他只留下一个公文包、一堆扶贫材料、一台笔记本电脑……

“爸,你怎么不等我?你起来,我背你回家!”殡仪馆里,最后一次见爸爸,儿子哭喊着,想要拉他起来。

可是爸爸太累了,他怎么也拉不起来。

至亲永隔,肝肠寸断。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驻村干部余永流写给女儿的信,触发了亿万网民的泪点。

满怀亏欠,他愿深爱的“公主殿下”安好,茁壮成长;满腔热爱,他更愿深念的父老乡亲安好,蒸蒸日上……

功成身退,你不告而别;胜利时刻,你从未走远。

捧一抔土,洒一杯酒,祭奠忠魂,缅怀“亲人”。

(二)最后的气力,也要留在这特殊的战场

保肝药12片剂、止疼药6片剂、胃药冲剂3袋、清肝利胆口服液6小瓶、胃必治和依托考昔片6片剂,还有稳心颗粒冲剂3袋,以及华蟾素胶囊、奥施康定、复方甘草酸苷片、补中益气丸、恩替卡韦片……

青海省玉树市下拉秀镇苏鲁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弋肖锋下乡时用过的那只旧皮包,妻子普布卓玛一直保留着。

仿佛打开了包,就能看见他一边工作,一边将一大把药片胡乱塞进嘴里。

青海南部,下拉秀镇,海拔4000米以上的苏鲁村,可谓“贫中之贫”。

玉树市人民法院四级高级法官弋肖锋,一到这里就扎下了根。

今年48岁的更求塔巴一家7口有130多亩草场,每到冬季牛羊转场,他们就在山上过冬。

弋肖锋坐车先到山下,等来一辆摩托车,没路的地方再步行,花了整整4个小时,才到更求塔巴家。

“来不及喝口水,他就坐在门口的牛毛毡上登记我家的基本情况。”更求塔巴记得那天,书记满脸尘土,因为爬山太累喘着粗气。

全村660户,他就这样花了近5个月的时间,爬着山、吸着氧一一走遍。贫困户家里反复去,去得最多的有十余次,只为拿出量身定制的精准脱贫方案。

很快,村里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牛羊免费上了保险;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对接市场;部分劳动力开始通过挖虫草、跑运输增加收入……弋书记驻村不到两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孩子入学率从60%上升到100%。

村民们发现,弋书记的脚步越来越慢,脸色也越来越差。2020年11月20日,为控辍保学连续奔波几天后,普布卓玛硬拉着他去了家附近一家诊所。

诊所要求他至少每天来打一次吊针。可是坚持了大概四五天,他又跑出去了……

被送进医院重症监护室前,他还对同事让丁说:“等我出来,一起去村里,赶在年前把压力锅发下去。”

然而,53岁的弋肖锋终因病情恶化停止了呼吸。

“他太忙了,也许诺过,但从没有一起去照相馆照全家福。”普布卓玛颤抖着手指,翻开已经斑驳的婚礼照片,再也说不下去。

为什么这样?

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的冲锋,共产党人对老百姓的承诺,必须如期兑现!

苦甲天下的定西,贫困就像六盘山区的山头,翻过一座,又是一座。

难啊!山大沟深,村情各异,大水漫灌不行,撒胡椒面更不行,脱贫资金必须用在刀刃上。

此刻,一位当年从甘肃庆阳走出的高考状元,把毕生所学都投入到家乡的脱贫攻坚事业中。

2014年初,甘肃省临洮县政府办公楼会议室挂起了县长柴生芳亲手绘制的两幅地图:全县323个行政村细分为125个产业示范村、130个产业潜力村……不同的彩色图标分别对应着马铃薯、羊、牛、百合、中药材。

3年,323个行政村走遍281个,走访群众5000多人次。

3年,29本、170多万字的工作日记,记录了他每次调研、学习的心得。最后一篇,停留在2014年8月14日。

这一天,他处理了8项工作,连续工作了17.5个小时:听取水务局汇报、接待两位上访群众、调研引洮工程并召开座谈会、主持“捐资助学表彰暨资助优秀贫困学生大会”、考察县城主干道改造工程……

这一天,最后一项会议集中商讨了22大项53小项事务,持续了6小时,柴生芳坐在位子上没离开过一步。

2014年8月15日,早餐时间,一向守时的柴县长没有出现。等了许久的人们打开门时,才发现他已悄然离世。

生命最后24小时,他“把每一分钟都用在了工作上”。时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龙小林说,柴县长好像只在早晨从办公大楼出发的时候,习惯性地啃了一块馍馍。

匆匆,太匆匆。

天津援疆干部席世明生命的最后一天,是一个星期日。患有高血压的他照旧从早到晚,忙着接洽商务考察、忙着整理文件,就是忘了吃降压药。

他已经连续两天没吃药了,送到医院抢救时,鲜血已充满颅腔。

收拾他的遗物,打开他的冰箱,囤积最多的就是方便面、冻馒头,甚至还有去年端午节的粽子……

夕阳西下,彩霞满天,一名妇女站在上胭村口,一曲“花儿”随风飘远——

“走咧走咧,走远咧,

越走呀越远了,

眼泪的花儿飘满了。

哎嗨哎嗨哟,

眼泪的花儿把心淹了……”

歌中“走远”的那个人,是宁夏泾源县黄花乡原党委书记马新娟。

2015年10月,马新娟已经在上胭村住了一月有余。天天吃住在村上,劝说村民放弃冬小麦、改种玉米,为肉牛养殖储备更多饲草种植面积。

可是,这是千百年来的耕种习惯啊!她挨家挨户地做工作,村民还是自顾自地准备种小麦。

眼瞅着第二天要播种了,马新娟把所有村干部叫来:“凌晨5点,大家准时到地里守着。”

天蒙蒙亮,村民马金虎已经把犁套在牛头上,准备下田。一把拽住牛头,马新娟问:“为啥不听劝嘛?一亩冬小麦打个300斤,能干个啥?”

马金虎也不示弱:“祖祖辈辈都种小麦,种出来咋也能有个口粮。种玉米给牛吃,万一种不成,人吃啥?”

马新娟又耐心解释:“一亩玉米收1000多斤,卖了钱还愁买不上口粮?”

就这样,一家一户劝回去,一季试种就尝到了甜。

3年间,黄花乡贫困人口从3571人下降到68人,马新娟的体重从140斤下降到不足100斤。

以分秒计算的战役,每个人都太忙了,忙得发现不了她罹患淋巴瘤的秘密,更忽略了她接受化疗后的身体反应。

直到去世,她也没有透露自己患重症的消息。“决战在即,她希望我们心无旁骛。” 黄花乡党委原副书记于杰说。

临终前半个月,马新娟全身肿胀,必须靠注射杜冷丁止痛。一天,已经坐不起来的她突然对家人说“想去乡镇和县城看看……”

悄悄擦干泪,轻轻抱起她,丈夫把她放在越野车后备箱的位置,妹妹把她的头扶在自己腿上。

刚通车的旅游扶贫公路她看了,新建的高速公路她看了,路边的花她也看了……窗外的风景一幅幅掠过,那是熟悉的山川、河流、村庄,她都曾走过。

把最后的力气留给绵延群山,把最大的不舍洒向条条江河。

澎湃不息!

(三)生命的绝响,迸发信仰的力量

一对印有“囍”字的大红灯笼无声高悬,映得下方的挽联惨白刺目。灯笼是新的,挽联也是新的,空荡荡的房间,仿佛还回响着那对小夫妻的欢笑。

28岁的吴应谱和23岁的樊贞子是江西省修水县的一对“扶贫夫妻”。2018年12月16日,在看望贫困户后返程的路上,他们自驾的汽车不慎坠落在公路下方的水潭中……

那天,是他们新婚第四十天。

变形的后备箱里,还装着帮贫困户游承自代卖的3只土鸡。

“游爷爷!以后我来帮扶您,希望您满意!”时隔两年,年近八旬的游承自常常呆坐在门廊,仿佛这样,就能把那个戴眼镜、笑眯眯的“孙女儿”等回来。

一次次捎来八宝粥、新棉袄、电饭煲,一次次把卖鸡的预付款塞在他手上,一次次让他觉得老伴去世、儿女在外的日子还有光……

樊贞子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始终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无论如何,永葆一颗赤子心,不要丢弃善良、纯真、真诚。”

或许曾有一时冲动?当她第一次走进双腿残疾的贫困户丁彦旺家中,曾经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还有这么可怜的人?连温饱都解决不了……”

从此便是一往情深。就在这片大山里,她遇到了一见钟情的吴应谱,携手蹚过那深深浅浅的泥洼路。

这个原本爱穿长裙的“小公主”套上了耐脏耐磨的仔裤,即使泥巴裹满裤腿,也毫不在意。从小怕黑的她,渐渐习惯了独自在邻近墓地的宿舍楼值班过夜。

夫妻二人分在两个最偏远的乡镇驻村,隔着100多公里山路。不到一年,吴应谱就走遍全村14个自然村,写满8本工作日志,摸透了62户263名贫困户的情况。

虽然她偶尔也会抱怨他太忙,说自己谈了一场“异地恋”,可过后却又满是心疼,然后甘愿隔着手机屏幕,一边加班,一边相守。

谁不愿意花前月下?谁不留恋人间烟火?

连续多天高强度的工作后,广西百色靖西市安宁乡汤亮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张华突发脑溢血,倒在了村部办公室。

驻村441天,陪伴他走村入户的电动车,里程表永远停在3268公里。

2019年6月1日,张华终于没有爽约,参加了儿子学校举办的亲子活动。

这是父亲第一次陪孩子过儿童节。父子俩,在草地上玩两人三足的游戏,配合那么默契,笑得那么灿烂……

张华的笑容里,是全村脱贫摘帽的喜讯,是终于抽出时间回老家探母的欣慰,是准备打造溶洞旅游景点、修建田间地头水柜、实施雨露助学计划的踌躇满志。

可是,短短两天后,儿子再也看不到父亲的笑容……

原来,他不能理解父亲最常挂在嘴边的话:“人总要做几件有意义的事。”

现在,看着赶来送别的人群,儿子懂了。爸爸做的有意义的事,就是为患癌的贫困户连夜筹借医药费,就是帮返乡务工的人申请补助、提供支持,就是让更多的人相信:勤劳能致富、奋斗能幸福!

“一路走好,父亲,我的英雄……”

遵照他生前要求,张华家人捐献了他的心脏器官。

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始终为人民而火热。

“贫困户周光文、胡克勋的新房盖好了,原有电视机有故障,需准备两台送去。明天还是周光文的母亲73岁生日,老人家一辈子没看过电视,要是能在生日的时候看上,该有多好。”

为了凑齐这两台电视机,四川省古蔺县扶贫干部余芬到家后二话不说,拆下自家的一台,又拉着丈夫上街买上一台新的,匆匆上路了。

就在途中,一场意外的车祸,夺去了她45岁的生命。这时,人们才得知,这个“衣服总是打着补丁”的女干部曾经默默资助28名贫困学生,给困难群众捐款数万元……

“也许我的命运就像这豆芽一样,洁白枝干的背后,充满着对于生活的热爱……”余芬曾回忆母亲走街串巷,用三分钱一碗的豆芽凑齐每月4.5元的学费,供她读完初中。

你一碗,我一碗,乡亲们递来的皱巴巴的分分角角,填满了她的少年记忆,埋下了一颗报恩的种子。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发芽。”余芬生前的日记,倾诉着火热的初心。

来的时候是一粒种子,去的时候是硕果满园。

台风呼啸,暴雨倾盆,本该在家休息的曾翙翔一早6点,冲出家门,来不及吃一口饭。

脱贫攻坚势头正好,胜利成果来之不易,绝不能让村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

一路辗转近2个小时,他赶到路湖村,先是带着村民加固堤防,下午又挨家挨户走访孤寡老弱。忙到傍晚,转移了3位独居老人,他又只身驱车前往另一个自然村。途中冒雨查看灾情,不慎触电牺牲。

29岁的生命,就这样留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我有充满爱的心怀,亦有把爱洒向人间的意愿和实际行动。相信我的爱没有终点,期待着有一天能肩负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芳华因信仰而璀璨,生命因炽热而永恒。

一封入党申请书,是曾翙翔无悔的选择,也是扶贫英雄们信仰的诠释。

(四)梦里盼你,回咱家乡看看

开一条路,燃一盏灯。在脱贫攻坚的战场,英雄用生命点亮的,是老百姓心中的灯。

2021年1月8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派驻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挂职副县长邱军静静合上了双眼。

弥留之际,他用发抖的手写下3件事:

“一是把自评报告交宋部长。”

“二是全年和四季度工作总结,数据完善到11月30日。”

“三是明年的牛产业要做大,菊花产业要做强,乡上和村上工作要加强……”

来不及了,他没办法仔细研究乡村振兴的衔接方案了。

来不及了,他没力气再给妻儿做顿简单可口的饭菜了……

“张大姐,我来看你了。”斯人已去,华池县高台村的张应芬常常恍惚地觉得,那个说话轻声细语的副县长又出现在家门口。

她还记着,儿子刘国荣考上大学,“邱弟弟”特意送来皮箱、皮鞋和运动鞋。

“考上大学,总不能还穿布鞋,男孩子一定要有一双皮鞋和一套正装,今后有很多正式场合用得到。就当邱叔叔送你的升学礼物。”

后来,刘国荣才知道,邱叔叔自己的皮鞋早就坏了,最后找遍县城,花10元钱将鞋底扎紧了,一双新皮鞋在他手机购物车里躺了半年,没舍得买。

曾经,日子就是“天上下雨地上滑,自己跌倒自己爬”。邱县长来了后,张应芬家房子变干净了,人变勤快了,生活也好起来了。

而今,那个“就像前方一束光”的人走了。张应芬牢牢记着他的叮嘱,“要把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有时,贵州省六枝特区大箐村驻村干部郭太国还会忍不住,想给一起并肩战斗过的大箐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倪裔豹发信报喜:

“村里的魔芋、辣椒、车厘子种植面积扩大了,曾经接受你资助的小尚大学毕业后应聘回村了!”

他还时常想起,一个夏夜,他们从村民家出来,困极了,直接找了块草坡席地而卧。山里寂静,他们仰头,就像孩子一样数着星星睡去……

现在,夜深人静,久久凝望星空,他总想找到那颗最亮的星。

一起攀过山、蹚过河,一起咬过牙、流过泪,多想让他看看今天的胜利啊!

“大坪村眼下百花盛开,蜜蜂跟我们一样忙。你没能见到成效的产业——蜜蜂集中养殖,如今成了!”

离开大坪村的时候,加拿大留学生李云起特意登上半山,来到文伟红的墓前。村民隔三差五送来的山花,开得正艳。

“他给很多人的生活带来了希望和鼓舞,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擦去为英雄而流的眼泪,李云起想要把大坪村的故事讲出来,让更多人知道“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的全球挑战之一,也许其他发展中国家可以相互学习,借鉴中国脱贫攻坚的经验”。

开一条路,燃一盏灯。在脱贫攻坚的战场,英雄用生命点亮的,是通向幸福的明灯。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马家庄村村口的小饭馆开起来了,老板杨俊伟在心底对已经离世的扶贫干部张建山说:“还盼着您给饭馆起名字呢。”

新疆于田,杭州企业的工艺品厂房已经盖好,负责人赵钢想告诉席世明:1000多个维吾尔族同胞,马上就能就业了!

昔日的沟壑纵横已成坦途,曾经的旱渴荒凉化作安康,曾经的观望等待变成奋斗。

开一条路,燃一盏灯,英雄用生命熔铸的信仰之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2016年,四川江油小坝村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成为乡里首个人均收入过万元的村。就在这年12月20日,走访贫困户途中,村支书青方华父子的车意外坠崖。

48岁的红军后代青方华走了,他的儿子青杨在车祸康复后,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筚路蓝缕,万山红遍。

33年,农业果树专家糜林走进中西部地区4个省份、20多个县,累计培训农民16万多人次,帮助农民增收10亿多元。

这个戴着草帽、挽着裤脚、晒得黝黑的“果树保姆”,好像带着一个有求必应的“百宝箱”,农民需要啥他就能拿出啥。

2020年2月18日,糜林因长期积劳成疾不幸牺牲。他的手机仍然不断收到农民的咨询电话和微信。

“我这辈子最过瘾的是干了两件事,一个是把我变成农民,一个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

反复回想着父亲的话,女儿糜蓉作出了一个决定:把父亲留下的手机交给他的徒弟万春雁。

“你好,我是糜林的徒弟万春雁,我将继续为您服务。”当万春雁的声音通过糜林的手机传出去时,农民兄弟安心了——

糜林,还在!

壮志已酬,英雄笑慰。

在广袤的大地上,一幅幅乡村振兴的蓝图,接续传递。

在以初心赴使命的时代丰碑上,你们的名字历久弥新!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感想 篇2

承载“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两个五年”承前启后、建党100周年重大节点的2021号巨轮已经起航,请广大党员干部带上你的“专属船票”、认真阅读“上船须知”,有序上船。

要牢记“船载千钧、掌舵一人”,始终坚持对党忠诚。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入党的誓词,也是衡量政治是否过硬的“试金石”。在新年贺词中,提到了许多群体,白衣天使、人民子弟兵、科研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工程建设者、古稀老人、“90后”及“00后”……他们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展现了对党忠诚、勇于担当的崇高品格。历尽沧桑初心不改,饱经风霜本色依旧。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以绝对纯洁的品质做到绝对忠诚、绝对可靠、保持定力、一往无前,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奋力践行共产党人的使命,伟大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可以实现也必将实现。

要牢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始终坚持不懈奋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哪一项成果的取得属于偶然。在新年贺词中如数家珍地讲道,“十三五”圆满收官,经济率先实现正增长,粮食生产喜获十七连丰,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科学探测实现重大突破,决胜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改革开放创造发展奇迹……成就的取得与党中央治国理政的英明,与各族人民愚公移山的干劲,与广大党员干部倾情投入的奉献密不可分。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大党员干部要高举奋斗旗帜,凝聚奋进力量,勇于负责担当,保持革命精神,与时俱进提高本领,不断创造中国发展新奇迹,谱写人民幸福新乐章。

要牢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在刚刚过去的极不平凡的2020年,人民的力量是抗击“疫情”的重要支撑、人民的主观能动性是脱贫攻坚的强大内生动力、人民的参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保障……人民始终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助推中国好巨轮起航的重要力量,只要我们党始终为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就能无往而不胜。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走进新征程,面对新矛盾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感想 篇3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脱贫攻坚是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工程、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让我们明白了“中国精神”;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让我们明白了“中国速度”;李保国、张桂梅、黄文秀……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让我们明白了“中国力量”;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共减少贫困人口8.5亿多人,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70%,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而这奇迹的创造离不开脱贫攻坚的制胜密码。

党的坚强领导,是脱贫攻坚的制胜密码。脱贫攻坚是一项涉及多个方面的伟大工程,单靠某个人是无法完成的,而是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正因为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支撑,才有了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正因为有党的坚强领导,把亿万中国人民的智慧凝聚起来,把亿万中国人民的力量聚焦起来,形成攻坚克难的磅礴之力,才有了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正因为有党的坚强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一支支扶贫工作队驻村、一个个对口帮扶项目落地生根,各行各业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各种扶贫,汇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才取得了丰硕的扶贫战果。

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制胜密码。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从明确脱贫攻坚时间表和路线图后精准识别,掌握扶贫脱贫的关键,到实行全国一盘棋,做到识大体、顾大局而形成合力,再到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实际,及时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解决“最后一公里”,亦或是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帮扶的转变,都离不开精准扶贫这一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正是因为我们拿出了过硬的举措和办法,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下足了“绣花”功夫,用尽了“滴管”技术,才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是脱贫攻坚的制胜密码。团结就是力量。不团结,一个人本事再大,也办不成任何事情。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得益于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凝心聚力、合力攻坚,共同啃下“最难啃的骨头”、攻克“最难攻克的堡垒”。东西部扶贫协作,推动省市县各层面结对帮扶;定点扶贫让所有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都有帮扶单位;各行各业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各种扶贫;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扶贫体系。正是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了一切可以凝聚的智慧,才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脱贫攻坚成果,创造了减贫奇迹。

站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正读懂脱贫攻坚的制胜密码,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把实事办得更好、好事办得更实中,创造更多“中国奇迹”。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感想 篇4

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有一首歌曲风靡祖国的大江南北、尽人皆知。这首歌便是1982年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传唱开来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歌曲中唱到,“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强则中国更强,农村美则中国更美,农民富则中国更富。歌曲所反映的正是广大农民对新生活的喜悦心情与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与愿望。

“载歌丰收,粮食翻番。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三农”走向与“中国”走向直接关联在一起,从田间地头问农民的收成,到进入农民家里打开锅盖看他们的伙食,再到坐上炕头和农民拉家常……他的足迹几乎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2020年,农业基本盘更加稳固。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390亿斤,连续6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实现“十七连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农民收入较2010年翻了一番多,乡亲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脱贫攻坚,小康社会。农民生活好,返贫风险小。”2020年,脱贫攻坚“硬骨头”啃下来了。历经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对脱贫摘帽地区而言,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过渡期内各项政策平稳过渡,真正让脱贫摘帽成为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农村建设好,生活环境优。”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2020年,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厕所革命”、垃圾清运、污水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乡村更加宜居宜业。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进入2022年,我们站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2022年,我们在希望的田野上澎湃着磅礴的追梦力量,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好日子就在前方!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感想 篇5

今日,黄文秀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学习完她的事迹后,我来说说我的感受。

2019年6月16日晚,突发暴雨,一心牵挂白坭村群众安危的第一书记黄文秀不顾危险驱车回村,途中所乘车辆被山洪卷走,不幸遇难。这位脱贫路上的“巾帼”,百姓心中的“楷模”用行动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画”出了合格党员的“模样”,“刻”出了人民公仆的“标准”。

炼初心,牢记党的培养。黄文秀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患有癌症,母亲旧病缠身,2016年在党的政策扶持下她家才实现脱贫。她也曾得到教育扶贫资助,成长的经历、家庭的变化、国家的发展让她树立了感恩、奉献、担当的初心。高考时,她选择了师范院校,她曾希望成为一名老师,将知识教给乡村的孩子;在校时,她总是动员校友回到基层、发展家乡;毕业后,她考录了广西定向选调生,并主动下村担任白坭村第一书记。她总说:“她是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读完大学,要不辜负国家的培养,作为一名党员,作为百色革命老区的壮家儿女,定要将革命先烈们奋勇前进、不断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她时刻牢记着初心,并用行动践行了当代青年责无旁贷的责任使命。

接地气,融入百姓生活。她是个学习的“高手”,也是个基层工作的“新手”,刚到村工作时她碰过“壁”、撞过“钉”,听过很多“质疑”、受过很多“冷眼”,她善于思考,并找到了与群众“距离感”的缘由。她俯下身子,吃住在村,跋山涉水、进村入户,到了农户家中、田间不是拿着本子问东问西,而是脱下外套为群众打扫院子、帮他们干起农活。她绘制地图,标注每一户的位置,笔记本里写得“满满当当”,为了方便入户,她将私车用作公事,群众都说她是个“难缠”的女娃娃。她压力很大,却从不叫苦抱怨,白天背起包就扎下去走访,晚上分析研究每一户的脱贫对策,夜深了,还一个人孤零零住在村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她坚信“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她并不孤单,因为百坭村的数千百姓早已成为她的家人。

尽使命,芳华永驻百坭。文秀书记刚到百坭时,面对的是一个交通不便、产业不强、脱贫任务重,贫困发生率高达23%的贫困村,有 103户473人未脱贫。她把这一次回报乡亲的“实战”,当成自己“心灵的长征”,她从小处着眼,把群众当亲人,分析每一户的“穷根”;她从关键入手,积极申请项目资金,解决了村里出行难、用水难等问题;她从根本出发,鼓励每一户人坚定脱贫信念,并在产业发展上打出了“一片新天地”。一年时间8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7%;砂糖橘、茶油树等产业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电商引领、致富能手带头,农民实现增收。她的真心换来了百坭群众的“众志成城”,她的奉献迎来了百坭发展事业的“蒸蒸日上”,她的担当谱写了基层党员应有的“恪尽职守”。这场天灾,让百坭折了“翅膀“,百姓眼含热泪,她的芳华永驻百坭,也驻扎每一个当代青年的心里,她没有走完的“长征”将由我们接棒继续前进。

本文来源://www.fr134.com/f/3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