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4 >地图 >教案 >

中班教案

笑比哭好中班教案

时间:2024-02-14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笑比哭好中班教案精选4篇。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教案是课堂教学规范化的体现。栏目小编经过搜索成功为您找到了一些有用的内容“笑比哭好中班教案”,以下是我对某个领域的一些深入思考和总结供各位读者参考和学习!

笑比哭好中班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Happy Time(快乐时光)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的形式进一步激起幼儿对英语的兴趣,使幼儿融于游戏,积极参与。

巩固句型“I LIKE ……”,接触新词汇

活动准备:

1、各种毛绒动物玩具,动物叫声的`磁带。

2、皱纹纸做成的彩色花,铅画纸,颜料盘。

活动过程:

先复习句型:

I like the book very much.

I like the Writing case.

I like that shirt.

1、What a nice day! Come on, Let’ start off o our horse!

2、Listen! What sound i that? It’ animals’. So many animals! Gue , Who are they? They’re behind the tree, if you right, they’ll play with us!

3、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Will you mimic their crowing or images?

4、Look, what’ this? Let’ play a game. I say one, two, three, the you throw a ring o your favourite animal, are you ready? Which did you get?

5、They’re tired. They’ll go to sleep. Say goodbye to them.

6、Woo, How beautiful flowers! Come and have a look! What color are they? I like red(green, blue, pink……). And you? I have a piece of cloth, Let’ decorate it. First, let’ put o a cloth. Don’t dirty your cloths. Look, I like ……, Who will try? Show me your flowers, how beautiful! Let’ cry “woo woo woo”. Louder please!

7、AaOo, It’ time to go home. Let’ go o our rocking horse! Say goodbye to teachers!

笑比哭好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利用日常生活废旧物品做手工,从而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2、树立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到大家合作的'力量和快乐。

活动准备:

橙皮(若干) 竹签 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彩纸 浆糊 细线

活动过程:

1、出示范例,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过帆船啊?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自己来组一队帆船队,好吗?(好)

老师出示帆船的范例,让幼儿观察帆船的外形与构造。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用浆糊将大三角形的彩纸贴在竹签上,做成一张船帆,把船帆挂在橙皮上制成帆船

3、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幼儿根据老师的方法动手制作一艘或者更多的帆船,老师作巡回指导,过程中老师要提醒幼儿小心操作,不要把橙皮搞拦了,还要注意桌面的清洁。

完成后,全体幼儿一起动手,把小三角形彩纸仔细粘在细线上,做成彩色的三角形挂带。

4、让幼儿互相把自己做的帆船用挂带连起来,组成一支船队。

5、小结讲评

老师请做得好的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拿起让全体幼儿欣赏。

活动延伸:试航

老师帮助幼儿把船队送到水中试航,让幼儿感受自己的船队并为自己的作品感到骄傲和快乐!

笑比哭好中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探索榨汁器各部分的结构,并初步学会运用榨汁器榨取果汁。

2、知道新鲜果汁营养很丰富。

分享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感。

二、活动准备

盘子、勺子、一次性杯子若干。

小蕃茄、菠萝、桔子、葡萄若干。

4、 玩具娃娃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 幼儿探索榨汁器的结构。

。这是娃娃家的小娃娃,她还没长牙,可是她很想吃这草莓,怎么办呢?(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榨出果汁,待会请你们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可以打开来看看,想想它是怎样装起来的。(幼儿探索,教师观察幼儿的'探索情况)。

过滤果汁的网格、接果汁的杯子。

(二)幼儿探索运用榨汁器。

请一名幼儿说说你是怎样榨出草莓汁来的。先打开盖子,把草莓放在网格上,然后盖上盖子,用力地压或旋转盖子,最后倒出草莓汁。

你们想去试一试吗?

(三)品尝新鲜果汁,知道新鲜果汁的营养很丰富。

今天我们自已动手榨出了许多新鲜的果汁,现在请小朋每人拿一只干净的杯子,尝尝这些果汁,尝的时候可以少倒一点,尝了一种再去尝另外一种。然后告诉老师或好朋友,这些果汁一样吗?什么不一样?

提问:

 小结:这些水果榨出来的汁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紫的,喝起来有的甜甜的,有的酸酸的……它们含有丰富的营养,对我们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好处

爷爷奶奶也一块来尝一尝这好喝的果汁。

四、 活动延伸

1、幼儿回家后继续榨果汁。

2、引导幼儿比较新鲜果汁与冲饮品之间的区别。

笑比哭好中班教案 篇4

中班石头真奇妙教学设计范文

活动目标:

探索石头的作用。

2、乐于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观察石头

2、各种各样的石头

3、图片

假山、磨轮。

活动过程 :

1、出示各种成品石头。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好东西,我们一块数三下,吹起神秘的丝绸打开看看吧!

2、欣赏各种成品石头

(假山、磨轮等等。

(2)教师提问:这些东西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

3、出示石头

(1)昨天我们玩过的石头都有什么形状的?

(

(3)石头都有什么颜色的?

教师总结:石头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有三角形、长方形等等;颜色也有很多种有:红色、白色、黑色、褐色等等;石头有的是粗糙,有的是光滑的。

4、讨论

教师:石头都能干什么?

5、出示图片——幼儿欣赏图片了解石头的作用

6、出示石头小路

(跳、爬,使幼儿感受石头小路。

(2)提问:你踩在小路上有什么感觉?

7、游戏:“小小建筑师”

fr134.Com精选阅读

比的意义教案精选9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有完整的教案有助于教师把握课堂进度和内容,好的教案课件怎么写?芙蓉134编辑的资料是“比的意义教案”相关资讯的最全面归纳,我们会在网站上不断更新信息请持续关注!

比的意义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让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

3、能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学生能知道某一个量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意义。

二、揭示目标: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

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5-46页,认真看课本内容边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情况下用分数表示。

2、分数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3、什么叫单位“1”

4、什么是分数单位?

五分钟后比一比,谁自学最认真,谁能做对检测题。

四、先学

一)看书(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二)检测(做一做):

2、教师巡视发现错例,准备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更正:

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进行更正。(不同颜色的粉笔)

1、看做一做的第1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2、看做一做的第2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3、看做一做的第3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4、看做一做的第4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总结)一堆糖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可以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数,所以分数单位也不相同。(学生一分钟时间记忆)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

七、当堂训练

八、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分数的意义。考虑到如果让我自己概括分数的意义,概念中“一份”我也会把它纳入到“几份”中去,让学生自主、完整地概括出这一概念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各个分数的产生,使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感受、理解、提炼出分数意义的模型,结合教师的板书补充,逐步形成分数的意义。而对于分数单位的教学,我是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之后,让学生通过看书,再通过尝试回答,去理解。在多次回答“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之后,学生势必会有一些发现,再请学生概括出分数单位、分数单位的个数与分数分子、分母的关系,使学生在数学技能方面得到发展。

在设计练习时,我着重围绕本课重点既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行安排,既安排了完成书本上的习题,也设计了一道综合性、生活化、渗透数学思想的习题。首先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生活问题中理解把哪个量看作“单位适时地渗透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更是如此。这不是一蹴可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但是回顾整课的教学,还是存有一些遗憾。比如一些细节上处理还是不够好。在新授部分将许多物品作为整体呈现时还是需要用一些符号使学生深入感受到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在学生看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指导。还有就是练习的量还是较少,学生在技能层面发展不够。

比的意义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已经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还会比较分数大小及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设想:

本节课中单位“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者得感悟,使学生真正题解这些概念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个部分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讨论及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

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

长方形白纸、一米长的绳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哪一位同学来说说几个分数?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

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计算中也遇到这样的问题。

3.课件展示分物不能得到整数的情况。

.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因此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出示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

师:每一块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师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展示把一个长方形和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

学生说一说每份与总数的关系。

2.重点对一些物体平均分,每一份与总数的.关系,试着用分数来表示。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三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

师:像这样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把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

把8支笔平均分给4个同学,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师:像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教师强调:

①单位“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梨、一枝铅笔、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平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

②单位“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一群……它表示被平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用学具创造出一个分数,同桌间说说你这个分数的意义。

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 、“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别是分数中的什么?

小组交流。后教师小结。

师:接下来老师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看看哪位同学学的又快又好。

①把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平均分给4位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4

师:为什么可以用1/4来表示?

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8支铅笔,把它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师: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10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师: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生:分小组讨论

师:是啊,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支数也就不一样了。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数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多媒体出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师:举例说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自己也说一说。

五、小结。

比的意义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②理解小数的意义。

③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

②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②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独立学习

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米?3份呢?

2、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

3、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多少?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

4、思考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小数?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二、协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2、交流小数的意义。

(1)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学生由于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理解,在两位小数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言,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概括小数的意义。

把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

(3)什么叫小数?引导学生讨论。

(4)师生共同概括:

分母是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投影出示)。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交流小数的计数单位。

三、达标训练

1、填空。

(1)是( )分之一,里有( )个。

(2)10个是( ),10个是( )。

(3) 写成小数是( ), 写成小数是( )。

2、课本做一做。

3、判断:

(

(2)35克=千克 ( )

4、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四、堂清检测

(一)出示堂清检测题。

1、填空题。

(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是它的( )部分。

(,计数单位是( )。

(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 )。

(边第(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

(,读作( )。

2、读出下面各数。

3、写出下面各数。

零点一二 七点七零七 二十点零零零九

四千点六五 零点九一八 五十三点三五三

布置作业:教材P2、3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与读写

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分母是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比的意义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进率。

2、通过抽象概括,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结合教材和教学,有机渗透“实践第一”与“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小数的意义,认识其计数单位和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单位与小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请学生测量自己周围的物体,如课桌、黑板、门窗、大幅挂图等的长与宽(或高),整理收集好数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38.2千克)。你们知道这些都叫什么数吗?我们在哪册课本中学过?小数是怎样产生的?

宽(或高)的数据说一说。(教师将各个数据分别按“整米数”和“非整米数”两类板书)这些不够整米数的部分,如果仍然要用“米”作单位写出来,除了用分数表示外,还可以用怎样的数表示出来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

3.师生共同归纳: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板书:小数的产生)但是,小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着重研究它。

二、新授

1、3分米是怎样写成小数0.3米的呢?同学们请看(出示一把米尺),这把米尺的总长是1米,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把1/10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小数点右边有几位小数?左边的数位上写什么?(板书:0.1米)

那么,0.3米)7分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小数点右边有几位小数?(最后让学生把测量实物得到的数据也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同桌互相检查评改)

归纳小结:把分米数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得到的是十分之一或十分之几米的数,可用一位小数来表示。(板书:一位小数)

0.01米)

启发学生类推:谁能说出6厘米各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是多少米?(同时让学生在书上的括号里写出来,并指名一生板演填空)各有几位小数?3和6写在小数点右边的哪位上?(再让学生把测量实物得到的数据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同桌互相检查评改)

归纳小结:把厘米数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得到的是百分之一或百分之几米的数,有几位小数?(板书:两位小数)

第二、第三位上。各表示几个1/1000米呢?

引导小结:把毫米数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得到的是怎样的分数?能写成几位小数呢?(板书:三位小数)

(布置学生将收集到几分米、几厘米、几毫米的数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然后互相检查评改)

1/100000……的数。能写成几位小数?你会写吗?试一试,再互相检查。

5、归纳概括。用投影仪显示下列问题。

在上面的例子中,这些分数都能直接写成小数,这些分数的分母分别是多少?

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它的分数单位各是多少?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如:1/10里面有多少个1/100?)与整数的进率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像这种分母是1000……且相邻的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的分数,可以怎样依照整数的写法写成小数?

因为整数左边数位上的数是右边相邻数位上的数的10倍,所以小数数位也可以从左到右由高位到低位排列,在整数与小数部分之间用小圆点(小数点)隔开来。

小数的 计数单位有哪些?同分数单位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对照板书内容想一想、比一比、议一议,然后回答)

6、让学生阅读课本上有关的内容后,完成课本上“做一做”的练习,最后让同桌学生互相说说:自己测量得到的数据是怎样写成小数的?

三、全课总结、质疑

四、巩固练习

1/80等数中,哪些分数能直接写成小数?为什么?写成的小数是多少?

2、口答:判断对错,错的要订正。

(1)11/1000写成小数是0.011米。

(2)0.18是18个0.1。

(3)0.33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4)0.57表示百分之五十七。

3、抢答。(看到小数答相等的分数,看到分数答相等的小数)

0.5 16/100 0.25 4/1000 0.075

4、书面作业。(略)

8/10○0.08 96/100○0.95

4角○0.4元

15厘米用小数表示出来是多少米?

[评析:小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对于小数的意义无论在表述上,还是在理解上都有一定的困难。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本课有如下特点:

1、充分感知,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源于实践。

认知规律告诉我们,要使学生形成表象,加强感知是必不可少的。教学中,教师首先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身高、体重、书本价格的表示中。引出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使学生明白小数的产生源于生活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小数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接着又通过测量门窗、黑板、课桌、大幅挂图等实物的长度和宽度的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明白不能得到整米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来表示。通过操作感知,使学生明确由于日常生活、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渗透了“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2、凭借表象。展开联想推理。

建立表象后,以表象为依托,通过观察米尺,联系 旧知,结合采集的数据有层次地展开联想推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复习,把分米数、厘米数改写成用分数形式表示的米数,再改写成小数表示的米数。从而说明十分之几的数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数用两位小数表示。把毫米数改写成米数时,通过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写出三位小数,并类推出千分之几的数用三位小数表示。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分析实例一联想类推一结论”的过程,找到了分数(特定分母)与小数在数位、定义、进率等方面的实质性联系,为小数意义的抽象概括作了充分的铺垫。这样,学生不但学得轻松,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联想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教师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想、议、比、读”等方法,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抓住三点:

(1)抓住位数的扩展规律这根主线,界定能仿照整数写法的特定分数的范围;

(2)通过小数的特征,建立抽象的概念——小数的意义;

(分析、概括小数的意义。在学生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学课本及教师的启发。逐步理解小数意义的各个要素。

然后教师设疑:

(1)能直接写成小数的分数,它的分母是多少?

(2)表示其中一份的分数各是多少?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为什么?与整数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000……的分数。可以怎样依照整数的写法写成小数?

(清楚的认识,能够较完整地表达出小数的意义。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4、把握训练内容,巩固强化新知。

练习不仅是内化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形成基本技能与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节课紧紧围绕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计数单位两方面,设计多层次的练习。在练习中注意思维步骤的物化,按照“一看、二比、三写、四查”的步骤思考和运 作,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多媒体动态直观的演示、正确新颖多渠道的反馈形式、风趣生动的教学语言以及简洁科学的板书设计,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比的意义教案 篇5

(一)观察猜测,实践体验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大家伙,(师举起给学生们看)什么呀?(生:米尺)它有多长?(1米)可以干什么用?(测量物体的长度)今天这节课上它的功劳是最大的,借助它我们会掌握很多新知识。

请两位同学合作测量一下课桌的高度及它表面的长度,谁愿意?

两位学生测量,其他学生观察,教师板书记录:桌子长60厘米多,高80厘米。

师:如果用米作单位,不够1米怎么办?

生:可以用小数。

小结:在我们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教师选择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际测量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直观感知

1.借助课件,引导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观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生:1分米)写成分数是几分之几米?(生:十分之一米)像这样的分数也可以用小数0.1米表示

师:那3分米、7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用分数和小数怎么来表示?

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汇报。

生:3分米是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3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三米,也可以用0.3米表示;7分米则是……(生汇报的同时课件出示。)

师:0.3米里有几个0.1米呢?0.7米里又有几个0.1米呢?1米里面有几个0.1米呢?

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师出示米尺教具:谁能在我的米尺上指出0.1米、0.3米、0.7米及0.9米……

生台前汇报结果,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你们太棒了!通过观察以上分数和小数,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像这样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设计意图:多角度、多形式地强化认识,理解一位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并渗透小数的计数单位和进率。)

2.借助直观迁移,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32页图片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生:1厘米)1厘米用米作单位,用分数怎么表示?(一百分之一米)也可以用0.01米表示。那么4厘米、8厘米用分数怎么表示?用小数呢?生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

汇报整理(课件演示)

师追问:那么12厘米、38厘米用米作单位用分数怎么表示?小数呢?谁来老师手里的米尺上指一指呢?

生找,指,并说为什么,那么1米里又有多少个0.01米呢?(100个)

师: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师板书)。

3.直观迁移,独立探究,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

师出示课件,33页的图。

生独立思考后完成书中练习,然后小组交流。

师追问: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到其他小数吗?(如:0.006,0.015……)

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汇报:分母是1000的分数也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

(设计意图:在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探究、小组交流等方法理解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具体意义,突破了难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和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又一次渗透了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4.迁移推理。

师:试想一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四位小数来表示?五位小数呢?

生:分母是10000的分数可以用四位小数表示,分母是100000的分数可以用五位小数表示……

小结: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迁移应用,已经对小数的意义有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继续推理下去,有助于学生清晰而深入地理解,从而感知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认识计数单位

师:整数有计数单位,小数也有计数单位,你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吗?尝试说一说。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

师课件出示,并要求学生齐读(板书上显示)

追问:通过观察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生:10)

板书: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所以这部分知识我采用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然后直接出示,提高了学生探究的自主性。)

比的意义教案 篇6

一、成语引入:

1、回顾分数,了解学生的起点。

师: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吃的?猜猜看,是什么?哦,请看电视,是(蛋糕)

师:你能用一个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吗?(生答师板书)

师:关于这个分数,你都知道些什么?

生1:我知道“4”是分母,“1”是分子,1和4中间那条线叫做分数线。

二、展开——分数意义的研究

1、研究,理解单位1。

(1)探究,用多种材料表示出。

师:刚才同学们说,可以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还可以表示什么?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几种材料,你们能动手分一分,并且用来表示吗?我们准备的材料有哪些呢?

课件边展示老师边说:奥,是一张长方形的纸,一米长的绳子一条,画有四个熊猫的图片一张,小圆片12个。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材料表示出,然后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师:同学们,你们听清要求了吗?那我们赶紧行动吧!

小组活动。

(2)反馈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样来表示的?

生1:我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展开后把其中的一份涂成了红色,就是这个长方形的。

生2:我把一条绳子两次对折,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条绳子的。

生就是这些熊猫的。

生就是这些小圆片的。

(3)归纳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用了这么多的方式表示出了,我们一起来看电视,回顾一下:在表示的过程中,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我们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的。

师:是的,我们都是把这些物体平均分成

师:刚才在表示有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地方吗?小组的同学可以商量一下。

小组商量。

师:谁来说一说?

生说:有的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12个小圆片。

师:是不是这样?

师:有的是把一个长方形分成

刚才我们把这根绳子平均烦人昵称

像这样

师:大家看,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有什么字?(生说)

师:“

师:单位“1”有哪些呢?

生: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

师:那么一个物体出了可以是一张长方形的纸外,还可以是什么?(生说)

师:那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什么呢?

师:那一个整体还可以是什么呢?

师: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叫做单位“

(4)研究几分之几

师:对我们是把单位“

那剩下的部分,如果用分数表示,应该是多少?( )

师:表示什么?

师:老师如果把单位“

师:像这样的分数,你能说一个吗?表示什么?

师:那像这样的分数能写多少个?

师:这么多的分数,你能根大家说说什么叫分数吗?(生说师补充板书:若干份、几)

再找生说,并板课题:分数。反问:什么叫分数?再找几个学生回答。

师:这就是分数的意义。(补充课题)

师:关于分数的意义,你清楚了吗?下面老师请你在演草纸上写一个分数,并和你的小组同学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生写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写的分数说一说?(找生说)

2。理解分数单位

师:(指黑板上的分数)同学们,你们看,这里这么多的分数,它们的分母有的是

师:你们再看看这些分子?又表示什么呢?(生:取这样的几份)

师:如果把单位“

反问:什么叫做分数单位?(生说)

师:(指黑板任意一个分数)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有几个…?

师:看看,刚才你写的分数,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和你的同位说一说?。

(三)练习

师:看来大家对今天知识掌握的不错,下面我就来考考大家?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师:会吗?(找生口答,并问为什么?说到第四幅图时有

师:刚才这些图大家会用分数表示,接下来这些物体你能用分数表示吗?课件出示(喊声在黑板上做,并请这个学生订正,同学们把答案写在演草本上。)

3、7题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片,你们看看它们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课件出示:

头部的高度约占身高的(图)

长江干流约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图)

死海表层的水中含盐量达到。

师:这里的、 、表示什么意思,请你说一说。

生1:如果把人的身高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一个人头部高度就是这样的1份。

生2:把长江干流水体所有的水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有3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生3:这里的表示把死海表层海水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0份,盐就有这样的3份。

师:接下来,老师请每个同学都动手,(课件出示)请你任选一个分数,并在图上用涂色表示出来。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练习卡,开始做。

师:为什么都是十二个苹果,分得的每一份的数量却不一样呢?

生说师结:刚才我们都把12个苹果平均分,分的份数不同,每一份的数量也不同。

(五)拓展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表现的非常不错,这节课有多少同学发言?站起来,。你能说说发言的同学占全班的几分之几吗?现在发言的人占全班的几分之几?,

师:看来分数就在我们身边,你能联系实际举一个有关分数的例子吗?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生说:分数的意义),那你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课前我让同学们调查了分数的产生及历史,谁愿意上来为大家介绍。

师:谢有学同学还做成了幻灯片呢!真用心,我们一起看看!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分数单位

把单位“1"一个计量平均分成若干份,表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比的意义教案 篇7

(一)说说做做这个练习分4个层次进行。

师:上面每个图形都表示整数1,你会用分数和小数把涂色部分表示出来吗?

7/1033/1009/1000

0.70.330.009

选其中个小数请学生说出表示什么意义。并通过上下对比观察,再次强化: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用小数米表示分别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2.师:阴影部分是0.7,淮能用小数表示出空白部分?它又表示什么意义?

3.出示空白图形和0.9、0.07、0.52这三个分数,分别动手涂色表示出这三个小数。

4.个人自由在空白图形上涂色,同桌互相考查,分别用小数表示出涂色和空白部分。

【设计意图:在新课结束后,书上安排了练一练,教材的目的在于巩固小数的意义,但如果这样,题目的价值就没能充分发挥出来,将练一练进行适当处理,使书上分散的练习融为一个整体,由浅入深地对一道习题进行充分的挖掘与应用,使题目增值。第一层次是对教材目标的基本达成;第二层次是对习题的进一步开发,渗透辩证统一思想;第三层次培养逆向思维能力;第四个层次由个体智慧到合作交流,对习题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创造和升华:,采用了让学生画小数这种直观的操作活动,伴随着学生画前的思考和画后的交流,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也就从画出来想出来说出来,逐渐明了】

(二)快速抢答。练一练1、2和书上练习第4题。

(三)我说你写。老帅报几个小数,看谁能又快又好地记下来。

0.390.60.1080.0080.80.80

问座位互相检查一下,写的对不对?

(此时有同学争论:0.8和0.80,是不是老师重复报了个?)

师(故意):大家争论什么?你为什么这样想?

生1:我认为0.8和0.80一样大,所以是重复写了;

师:0.8表示什么:意义?0.80又表示什么意义?

生2:0.8表示十分之八,是把1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8份,00.8表示一百分之八十,是把1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80份。

师指出:0.80很特别,末尾是0,虽然末尾是0,但它表示两位小数,这个。有特殊的意义,我们以后再学习。(为学习小数的基本性质打下伏笔)

(四)纠错能手。家文具店里的商品标价不太规范,请你帮忙把这些标价改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

小刀3角擦皮8分直尺5角9分

(五)开放题:把6毫米用小数表示出来,你有几种方法?

(六)出示姚明照片:认识吗?准来介绍介绍他?他的身高是多少?

生:2米26。(板书2米26)

师:2米26是口头话,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应该说成多少米?(2.26米)你的身高是多少米?猜猜老师的身高。(1.63米)这些数跟我们今天所学的小数还有点不同(整数部分不是0)。关于这些小数的知识,我们以后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在拓展提升部分,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入手,不断巩固所学的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注意细节的处理,0.8和0.08的比较,6毫米的三种表示方法,以及姚明身高2.26米的表述,既引导学生归纳出数学知识,又为后续学习打下铺垫】

比的意义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相等的,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但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教材通过直观和学生所熟悉的十进复名数来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2.理解整数,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掌握相邻俩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的发现,认识的过程,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方法】

教法:组织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过程与方法】:

一.激趣导入,引出小数的产生。

师:同学们,最近我们学习简便运算,学习的过程有点枯燥,今天呢,我们在上课之前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猜价格。老师手里有本课外书,谁能够猜对这本书的价格,老师就把这本书送给谁。给一点提示,这本书的价格在10-20之间。

生:猜价格的过程中。

师:那么老师还有一点问题要问问同学们,在这个价格中,19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0表示什么。

生:19表示19元,8表示8角,0表示0分。

师:回答的真好,这就是每个数字的含义,通过刚才这个小游戏,我们发现生活中,整数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了,所以我们还要对小数进行学习与理解,今天我们就学习第四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那么对于小数,同学们你们想学习哪里知识呢?

生1:小数表示什么。

生2:小数的读法与写法。

生3:小数的性质。

生4:小数的比较大小。

师:同学们想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第一课,《小数的意义》(板书出示)

(设计意图:以一个小游戏来调动课上气氛,让学生了解整数已经不能满足生活中很多事物的价格,让学生发现小数的产生,以开放性的问题让孩子们畅所欲言,为更好的学习这节课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

师:在货币单位中,我们发现很多价格不能得到整数,这时我们常常需要小数来表示,那么在长度单位是不是也需要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出示课件)

师:我们知道分米。

那么把1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的长度是多少分米?能够用几种形式来表示?并指一指每一份所对应的位置。

师:用整数怎么表示?

生1:我可以用整数来表示,因为1米等于10分米,正好分成10份,每一份正好是1分米。

师:我们之前学习过分数,谁能用分数把这个数表示出来?你根据的是什么?

师:那么十分之一米能不能用小数来表示呢?

师:回答的真好,我们发现1分米是整数,十分之一米是分数,0.1米是小数,同学们能不能帮老师列一个恒等式呢?

生:

师:你们发现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

生:我发现整数,分数,小数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师:那么把一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份,分别取其中的3份和7份又该怎么表示呢?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并指一指它们的具体位置。

生:3分米=十分之三米=0.3米

7分米=十分之七米=0.7米

师:我们一起观察这些等式,像0.1,0.3,0.7,0.8这样的小数它们有几位小数?

生:一位小数。

师:再认真观察这些小数对应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分数的分母都是10.

师:那么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呢?

生: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师:教师总结:一位小数我们可以用分母是10的分数来表示,表示十分之几,这就是一位小数的意义。

三.深入研究,理解俩位小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把

生1:1厘米。

生2:百分之一米。用小数0.01米表示。

生3:百分之三米,0.03米。百分之六米,0.06米。百分之十米,0.10米。

师:嗯,那么对于这些像0.01,0.03.0.06.0.10这样的小数,它们是几位小数?

生:俩位小数。

师:这些分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分母都是100的分数。

师: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俩位小数?

生: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俩位小数。

师:教师总结:俩位小数我们可以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表示百分之几。这就是俩位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解决俩位小数和什么样的分数有关,有意识地促进迁移,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四.探究三位小数的意义。

师:以猜想的形式来呈现,如果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怎么用分数表示,又怎么用小数表示?你能举例说明你的表示方法吗?

生1:一份的,1毫米=千分之一米=0.001米。

生2:六份的,6毫米=千分之六米=0.006米。

生3:十三份的,13毫米=千分之十三米=0.013米。

师:像0.001,0.006.0.013这样的小数是几位小数?

生:三位小数。

师: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生: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师:教师总结:三位小数可以用分母是

五.小数的计数单位和之间的进率。

师: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用小数可以分别写成0.1,0.01.0.001……

并简单说明小数相邻俩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只不过是除以10的关系。

六.练习。

七.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1分米=十分之一米=0.1米

1厘米=百分之一米=0.01米

1毫米=千分之一米=0.001米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用小数分别表示为0.1,0.01,0.001。

在小数中,相邻的俩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为10.

比的意义教案 篇9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真正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现知识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分数的意义”是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第五册里学习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本节课设计上力求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

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几个突出特点:

1、注重学习方法的熏陶。教师让学生课前通过互联网查寻资料,了解分数的有关知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这种学习方法的渗透,把课堂教学向课前延伸,会使学生终身收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确定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把整个学习过程放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

3、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成为课堂的一员,成为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4、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感知的同时,体现个性、展示特色,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教学目的:

1、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让学生经历上网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分数产生的条件,背景和发展史。

2、让学生经历玩学具的过程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归纳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教具与学具:

课前老师让大家查阅了资料,谁能结合自己的资料说说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的资料查的`挺不错的,今天呢,我们就不一一交流了,我建议大家课后再把自己查的资料互相交流好吗?

通过同学们查资料,我们知道了分数实际上是由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师:我们在三年级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你能说出几个具体的分数来吗?

总结:实际上,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很多的分数,那要是给大家几种材料,你们能不能动手分一分,并且用分数来表示呢?(能)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材料,分一分,并讨论一下。

师:同学们得到分数了吗?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得到的呢?

你们组来说一说,噢,手里拿一个大苹果。

生1:我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取出其中的一份就是 。

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四份,取出其中的一份就是 。

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八份,取出其中的一份就是 。

这样依次类推,可以分成许多份,就可以得到许多分数。

师:行不行啊,我感觉他里面有个词用的特别好(非常好)谁知道,好,你说(大家说)。

那“它”是什么意思呢?(--)还可以继续再分的意思。

师:看来这个小组已经想的很透彻了,哪个组还有不同的材料需要展示的吗?

生2:我们组是把一分米平均分成了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 。

把一分米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 。

把一分米平均分成了5份,其中的一份就是 。

师:他刚才说了很多分数,咱就按这个同学刚才说的把1分米平均分成10份,除了 ,我们还能得到别的分数吗?

也就是表示其中的几份,它就是十分之几,同意吗?

还有不同的材料需要展示的吗?(有)你们来说说。

生3:我们是把8个小方块平均分成两份,取出其中的一份,就是 。

把8个小方块平均分成4份,取出其中的一份,就是 。

把8个小方块平均分成4份,取出其中的2份,就是 。

疑问:他把它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两个方块,他为什么说是 呢?

生3答:把这八个方块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 。

还不懂:这其中的一份是两个方块,为什么说是 ,我还不明白。

生3:因为它要分成4份的话,是论份,而不是论块。这两个方块组成了一份,是4份中的一份,所以是

看来呀,这是一个难点,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我们要想得到一个分数,必须要把8个小方块看成一个整体。(板书)而这两个小方块或者四个小方块只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师:我教你,行吗?看你是不是真正理解了,我把10根小棒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 ,那这一份是几根小棒呢?(5棍)看来真正理解了你想展示?

师:看来呀,我们要得到一个分数,必须先把它平均分成几份,取出其中的几份,就得到了。

师:经过小组讨论,我们得到了很多分数,以前我们已经研究过分一个物体(板书),分一个计量单位(板书),今天我们主要研究分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板书)。

我们还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那么一个整体可不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呢?通常把它们叫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到答案。

生答:也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们叫做单位“1”(板书)

看来,不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是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生答:因为“1”可以代表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不同于自然数“1”,在它上面加上引号,表示很特殊。

师:除了这些例子,你还能举出单位“1”的例子吗?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看来真正理解了单位“1”,世界万物,小到一颗沙粒,甚至细胞,大到宇宙空间,我人研究谁,就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

那么你能结合刚才的这些例子,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叫分数呢?

师:不错,看来大家都已经明白了,下面我们看看数学家是怎样归纳的。(放电脑,伴音乐)

请大家默读一下,比你们总结的怎么样?

闭上眼睛,再把这句话理解一下。

师:你能通过这些分数,说说分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呢?

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取了其中的几份。

三、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分数(学生运用画图软件等).

四、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荐]中班课件教案合集4篇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只有将教案课件提前准备充分,才能完成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以下是芙蓉134小编为您整理的“中班课件教案”经验分享,建议您立即将此页面收藏起来以备后续查阅!

中班课件教案(篇1)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梯形》教学设计范文

活动目标:

找找、拼拼等活动来认识梯形,知道其名称、主要特征。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各种形状的彩纸若干;记录表人手一张,勾线笔人手一支。

正方形三角形彩色纸各一张,拼图一幅。作品展示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幼儿动手折出梯形,认识梯形。

幼儿尝试(一)

正方形、三角形彩色纸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各种形状的彩纸,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3.师:这还是长方形吗?现在请我们小朋友也用长方形的纸来变出这个图形来。

4.幼儿尝试折出直角梯形。

师:小朋友真棒,谁来告诉我你是怎么变的?

幼儿尝试(二)

再次尝试变出等腰梯形

现在老师请你们折两下把它变成这个( ) 形状。

折好的幼儿将梯形粘贴于展示板上并去帮助其他的幼儿。

1、小朋友刚才你们变出来的这两种图形象什么呀?

2、我们把这些像梯子一样的图形叫做梯形。

3.梯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他们的边又是怎样的呢?

小结:对了,梯形有四条边,四个角,有两条边是平行的,有一条或两条边是斜斜的,象梯子一样的形状,我们叫它梯形。

幼儿尝试(三)

刚才你们把长方形变成了梯形,那么,正方形和三角形能不能变成梯形呢?让我们聪明的小朋友再来试试吧!

同样将折好的梯形粘贴于展示台并去帮助其他伙伴。

二、想一想

我们的小手可真能干,用不一样的`方法把正方形和三角型都变成了梯形。现在老师请你们再来想一想,在生活中(幼儿园、家里或其它地方)有没有看到象梯形的东西?

三、找一找

老师还拼了一幅漂亮的图,图中有什么?现在请小朋友用记录表记录一下图中各种形状各有几个,用小圆点来表示出来。

四、拼一拼(延伸活动)

老师还带来了许多各种形状的图形,要求小朋友呢拼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可是你拼出来的东西里至少要有一个梯形,我们带回幼儿园明天和其他同伴一起来拼一拼好吗?

中班课件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优美景色,喜爱春色。

2、初步学习按古诗节律吟诵。

意境美,养成背诵古诗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有关古诗的现代散文及古诗大挂图。

2、柳条及用柳条装扮成的两棵柳树。

活动过程:

1、边听音乐《柳树姑娘》边进教室,感受歌曲的优美。

——柳树姑娘有长长的辫子,随着春风飘动着,好美啊!

2、谈话活动,引出话题。

——春天到了,那你们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春天给柳树带来的变化呢?

——教师小结:春天来了,高高的柳树满身碧绿,就像绿色的玉石,柳条下垂着,就象许多绿丝带在风中飘动。这些细细的叶子,不知道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哦!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把这些叶子剪得这么漂亮。(教师边朗诵散文边出示大挂图)

3、引出古诗。

——这首散文真的好美啊!

——古时候的有一位诗人名叫贺知章看到这么美丽的柳树,不由得做起的诗来。(创设情境:教师模仿古代诗人大声朗诵古诗《咏柳》)

——刚才老师在朗诵时,你听到了什么呀?(出示古诗大挂图)

——教师再次朗诵。

——春风一吹让柳树如此的美丽,春风除了像剪刀,还像什么?又会使什么带来变化呢?(春风像手,摸了小草,小草就变绿了;春风像嘴,在树梢说了悄悄话,树儿就变绿了;春风像腿,跑去亲了亲花,花儿就开了。)

——和幼儿一起来朗诵古诗。

——再次一起来朗诵古诗。(提出要求:大声、慢、要有古代诗人的感受。)

——教师小结:春风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幼儿一起欣赏古诗朗读。

——小朋友可以回忆刚才教师模仿古代诗人朗诵古诗的样子,一起来模

附: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①碧玉:形容柳色翠绿,如青绿色玉石。②妆成:打扮成。③绿丝绦:比喻柳条如绿丝线织成的`带子。④裁:裁剪。

【译文】春天来了,高高的柳树满身碧绿,就像绿色的玉石,柳条下垂着,如同万条绿丝带在风中飘动。这些细叶,不知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二月的春风就像无形的剪刀。

中班课件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探索榨汁器各部分的结构,并初步学会运用榨汁器榨取果汁。

2、知道新鲜果汁营养很丰富。

分享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感。

二、活动准备

盘子、勺子、一次性杯子若干。

小蕃茄、菠萝、桔子、葡萄若干。

4、 玩具娃娃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 幼儿探索榨汁器的结构。

。这是娃娃家的小娃娃,她还没长牙,可是她很想吃这草莓,怎么办呢?(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榨出果汁,待会请你们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可以打开来看看,想想它是怎样装起来的。(幼儿探索,教师观察幼儿的'探索情况)。

过滤果汁的网格、接果汁的杯子。

(二)幼儿探索运用榨汁器。

请一名幼儿说说你是怎样榨出草莓汁来的。先打开盖子,把草莓放在网格上,然后盖上盖子,用力地压或旋转盖子,最后倒出草莓汁。

你们想去试一试吗?

(三)品尝新鲜果汁,知道新鲜果汁的营养很丰富。

今天我们自已动手榨出了许多新鲜的果汁,现在请小朋每人拿一只干净的杯子,尝尝这些果汁,尝的时候可以少倒一点,尝了一种再去尝另外一种。然后告诉老师或好朋友,这些果汁一样吗?什么不一样?

提问:

 小结:这些水果榨出来的汁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紫的,喝起来有的甜甜的,有的酸酸的……它们含有丰富的营养,对我们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好处

爷爷奶奶也一块来尝一尝这好喝的果汁。

四、 活动延伸

1、幼儿回家后继续榨果汁。

2、引导幼儿比较新鲜果汁与冲饮品之间的区别。

中班课件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利用日常生活废旧物品做手工,从而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2、树立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到大家合作的'力量和快乐。

活动准备:

橙皮(若干) 竹签 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彩纸 浆糊 细线

活动过程:

1、出示范例,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过帆船啊?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自己来组一队帆船队,好吗?(好)

老师出示帆船的范例,让幼儿观察帆船的外形与构造。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用浆糊将大三角形的彩纸贴在竹签上,做成一张船帆,把船帆挂在橙皮上制成帆船

3、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幼儿根据老师的方法动手制作一艘或者更多的帆船,老师作巡回指导,过程中老师要提醒幼儿小心操作,不要把橙皮搞拦了,还要注意桌面的清洁。

完成后,全体幼儿一起动手,把小三角形彩纸仔细粘在细线上,做成彩色的三角形挂带。

4、让幼儿互相把自己做的帆船用挂带连起来,组成一支船队。

5、小结讲评

老师请做得好的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拿起让全体幼儿欣赏。

活动延伸:试航

老师帮助幼儿把船队送到水中试航,让幼儿感受自己的船队并为自己的作品感到骄傲和快乐!

《比》教案设计通用


《比》教案设计 篇1

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演示法、讨论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惊叹我国古代口技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积累词语,掌握易读错、写错的字词的音形义。

培养自己的语感,品味精彩语句。

难点体会作者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写法,力求从“文言”和“文章”两个层面学习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媒体课件,学生做好自主复习,为更好地理解复习内容做准备。

授课过程

准备行囊(字词复习)

导语: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乘着时空的列车,穿越时空的隧道,来一次惊险的的旅游。一场大火灾突然而至,一家人还在睡梦中,这一危急时刻,是真是假呢?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背起行囊出发一起体验一下吧!哦,对了,出发前检查一下自己的行李,看看有没有疏漏的地方

自我检查

(1)给下列划横线字注音。 呓yì语齁 hōu声? 中间jiàn力拉崩倒之声

曳yè屋许hǔ许声? 几jī欲先走

点拨:注意多音宇“几”的读音。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 ①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正赶上。 ② 施八尺屏障? 施:设置,安放。

③少顷:一会儿。 ④ 既而:不久,紧接着。

?⑤几欲先走? 几:几乎。 ⑥众妙毕备? 毕:全、都。

? ⑦未几:不久。 ⑧意少舒? 少:稍微。? 舒:伸展、松弛。

? ⑨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 ?⑩虽人有百手? 虽:即使。

《比》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人性的美与丑,领悟小说蕴含的人生哲理。

2.通过人物形象的对比,领会小说精巧的构思。

含蓄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3

教学过程:

课前学习:找出课文中所有的成语,借助工具书初步弄清这些成语的意思。

一、新课导入

1、导语。佛说,心中有佛,眼里就有佛。其实,生活就像一面镜子,高尚的人映照出美好,卑劣的人映照出的则是丑恶。

2、检查预习。正音正字。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地朗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记叙的主要事件。

指导:说清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学生思考,明确: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由于嫉妒靠窗病人能看到窗外的美景,不靠窗病人见死不救,最终占据了靠窗的床,却看到了一堵光秃秃的墙。

2、请根据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学生回顾小说文体知识,在课文中读划概括。

三、文本探究

1、分析人物:

跳读课文,用恰当的形容词概括小说中两个病人的性格特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我认为(不)靠窗的病人是一个_______的人,因为______________。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点拨归纳:

靠窗病人渴望生命,热爱生活,所以他幻想出了五彩斑斓、争奇斗妍的美好景象,以激励自己与病魔顽强斗争,他是坚强乐观的。在他心目中病友的生命同样重要,他要尽自己所能激发病友的生存欲望,点燃奄奄一息的生命之火,因而它是无私的、善良的高尚的。

不靠窗病人虽也热爱生命、本性善良,,但私欲的膨胀使他变得冷酷无情,人性被嫉妒所侵蚀,灵魂被自私给扭曲,因而他自私、冷酷、丑恶。

靠窗的病人:乐于助人、心地善良、道德高尚

善不靠窗的病人:狭隘自私、冷酷无情、灵魂丑恶

2、合作探究

(同样的窗口为什么昔日靠窗的病人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不靠窗的病人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小说以窗为题有什么作用?

先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窗外确实只有一堵墙,靠窗病人用“心”去看,真心用感情来描述生活,所以,他看到的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而不靠窗病人用眼去看,自私地看到生活中的事物,所以,他看到的只会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窗有喻指人的心灵的意思即心灵之窗;小说的情节紧紧围绕“窗”展开。

四、写法深究

1、显然,靠窗病人和不靠窗病人是两个相对的形象。小说在描写这两个人物时对比十分鲜明,请找出课文中的对比之处,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学生读划,思考交流。教师点拨。注意人物心灵上的对比。

明确:

3、探究结尾的妙处。

齐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生读,讨论,交流。

师点拨,引导体会小说语言的含蓄、精炼。深究小说主旨。

教师小结:一扇小小的窗户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让我们懂得了只有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彩的生命之花,一个道德卑劣的人是找不到亦真亦幻的境界的。让我们用真、善、美的心灵去寻找生活中美丽的风景,把它送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五、拓展延伸

(道德高尚的人吗?请举例说明。

(2)请写几句话劝告那位不靠窗病人,希望他也能看到美丽的风景。

六、奇思妙想

《窗》这个故事的结尾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这光秃秃的一堵墙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想象和感慨。这时,假如一个新的病人住进了这个病房,这扇窗下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发挥你的想象力,续编故事,力求做到合理、有创意。

《比》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并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内容: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二、讲读第一段。

2、指导感情朗读,要读出亲切舒服之感。

三、重点讲读第二段。

林、花各有什么特点。

交流。

岭的主要特点是温柔。温柔原指性情柔和,平顺。本课指山势平缓,轮廓柔和,这个特点是通过与秦岭比较得出的?"云横秦岭意思是云在秦岭的半山腰,写出了秦岭的突兀险峻。而大兴安岭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大兴安岭的岭还有一个特点是多。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看不厌一是因为岭各具形态,二是因为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看着这样的岭,心里一定感到亲切、舒服。

林的主要特点是树多成海。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落叶松,白桦。但从深的、浅的、/article/明的、暗的可以知道树的种类多。看到这么多树,心中一定感到亲切与舒服。

4、学习本段中的修辞方法,先由学生总结,教师可作适当点拨。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用这些修辞方法可不可以?

5、老师范读,指导朗读。

(大兴安岭真是太美了,谁能带着感情读一读这段?)

6、自由读课文,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展开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如:作者这样描写,在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们上穿翠绿的衣衫,下穿白色裙子,脚穿多彩的绣花鞋。颜色搭配多么协调,多么漂亮,多么有生气。)

7、小结:大兴安岭的岭温柔,林美丽,花鲜艳,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字里行间洋溢着喜爱与赞美之情,让我们怀着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与赞美,再读这段课文。

四、讲读第三段。

1、自读第三段,思考:

①为什么到了林场,我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

②如何理解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交流。

①因为在林场看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山林中已经有了不少市镇,人们在愉快地劳动,一是伐木、栽树,一是进行科学研究,使林海得到了综合利用。人们的生产、生活同兴安岭息息相关,所以亲切之感更加深厚。

②兴安岭的兴有兴盛、兴旺之意,安有安定的意思。这是从字面上说,更重要的是,国家的兴盛安定兴安岭也有一份贡献,/sjbwz/所以说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3、为什么说它的美与建设结为一体?

因为大兴安岭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而更主要的是为祖国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其它资源,与国家的建设结为一体,与人民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美得并不空洞。

4、指名感情朗读。

5、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个人思考后讨论交流。

作者结合对大兴安岭岭、林、花的描写,边写景边抒情;借看岭林花产生的联想,抒发感情;参观林场,看到林区的发展,看到人们愉快的劳动,幸福的生活,对兴安岭爱之更深,在叙述中抒发喜爱之情。

五、总结、扩展

1、根据板书,要求学生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篇课文是抒情散文,是作家老舍游历大兴安岭后写的,文章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叙述了这个原始森林的景色,/article/并展开联想,抒发作者喜悦、歌颂之情。课文中的三个亲切与舒服贯穿全篇,构成整体,中心突出、前后呼应,本文不仅记叙了作者所观察到的景物,而且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联想,抒发了感情。

3、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中心突破法抓住亲切舒服重点理解作者第一次感到亲切舒服时主要写些什么?文中是怎样体现出作者这感情的?

(三次的段落。

六、布置作业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照本文写法,写一处景物。

附:板书设计

抓特点 表感情

岭 多而温柔 名字悦耳 亲切舒服

林 绿而浩大

林海 花 多而美丽 美得不空洞 亲切舒服

木 美丽与建设

《比》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巧、宵、霄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体会诗意。

3、能用自已的话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体会诗意

教学难点:

根据诗意展开丰富的想象。

课前准备:

搜集与“乞巧”有关的资料;阅读牛郎织女的故事。

2、老师: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诗题:复习与节日有关的古诗,提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了许多与节日有关的古诗,同学们还有印象吗?我们一起来复习复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讲的是?什么节?还有描写关于清明节的《清明》,一起来读一读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刚才同学们读的古诗就是文化宝库里一颗最闪亮的明珠。

2、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也是有关节日的:是七夕节,题目是:乞巧。

同学们预习了吗?那你们能把古诗读一遍给老师听吗?好,试试看。(同学们真会学习)

“巧”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让学生写提醒学生写“乞”的时候要注意与“气”区分,“巧”注意第三笔是“提”。老师边带着学生书空边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下来。)

问题设计:哪位小朋友能给同学们提个醒,“乞”书写要注意什么?“乞”可以组词为?“巧”要注意什么?“巧”字可以组词为?

4、那么“乞巧”连起来又是什么意思呢?

问题设计:通过预习,同学们肯定收集了不少关于乞巧的资料,那么哪位同学能够跟我们说说,他都知道些什么?(说完整点,我知道……)

过渡语:看来同学们在预习的下了功夫,懂得去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那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讨论:乞巧节的来历

请看大屏幕,图画上的这一位女子在做什么?

PPT织布等,如果她能织得一手好布,别人就会夸奖她心灵手巧。而传说天上的织女,不仅美丽、善良, 而且聪明能干、 心灵手巧,她在天上的七仙阁里不停的织着云锦。

PPT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云锦图吧。 你能用上一些词语去赞美一下织女的云锦吗?这么美的云锦出自织女的手,你们羡慕吗?(羡慕)古代的少女就更羡慕得不得了!

小结:所以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对巧手,民间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带着虔诚乞巧的心情,那我们再把古诗读一遍吧。

二、知诗人:介绍作者。

过渡语:了解完古诗的背景,让我们走进诗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 (831—847)字智周,福建人。林杰小时候非常聪明,精通书法棋艺,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文章,通常我们把这种人又称为?

三、明诗意:

据说这首诗就是林杰六岁所写的,同学们觉得他厉不厉害啊?老师觉得我们班有些同学也很厉害,通过预习就会读诗了,那么哪些同学想做小老师,读给大家听听,谁来试试?

1、请3个学生来读,都读完后再请学生来评价。 (你来试试。还有谁敢挑战,能不能读得比他更好一些?你读得这么好,能给大家提个醒,读得时候要注意什么吗?)

2、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这些词的读音,(出示拼音PPT)来,跟我读。还要注意古诗的节奏,来跟着节奏,一起读古诗(出示古诗PPT)好,非常捧,同学们读得越来越来好了。

3、我们知道,要学习一首古诗,不仅要会读诗,还要理解诗中的意思。那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理解诗的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A、看注释、、查资料、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把它们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B、遇到不懂的,可以向别人请教,和同桌之间讨论讨论

C、还可以结合插图、想象画面

过渡语:这些都是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好方法,那么我们先用第一种方法,要求:结合课本或资料书的注释,说说你知道了哪些字的意思,然后把它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1)你读懂了什么?(好,谁来告诉我,他读懂了哪些字的意思?)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A、汇报:大家有没发现有两个字是同音的?“宵”和“霄”, 你能组词的方式去区分这两个字的意思吗?(夜宵、元宵、通宵;云霄、碧霄、九霄云外)所以,宝盖头的宵指的是夜晚,那么七夕今宵指的是哪天的晚上(宵:夜晚。霄:云彩、天空)。

B、那么“碧霄”是什么意思?我们来看看碧霄图,碧霄指的是浩瀚无际的天空,在浩瀚无际的夜空,有一条银河,又叫天河,天河的两边有两颗特别明亮的星星,一颗是织女星,一颗是牛郎星,两颗星星遥遥相对。说到这里,同学们想到诗中的哪一句?(学生说)

C、所以,“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这两句诗连起来说就是?我来读诗,同学们来连诗意,好吗?(七月七日这一天晚上,人们纷纷抬头看看浩瀚无际的天空,因为牛郎织女将会在这一天渡过银河来鹊桥相会。)

D、那么,谁能够一下子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完整而有感情地说一遍呢?

F、这两句诗包含了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你们知道是什么故事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牛郎织女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穷小伙子,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人们都叫他牛郎。一天,天上的织女和她的姐妹们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认识了织女,二人相互喜欢,于是织女偷偷留在了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

两个人结婚之后,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可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王母娘娘知道,王母娘娘很愤怒,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

牛郎上天无路,老牛告诉他,只要用它的皮做成鞋,就可以飞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谁知道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钗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分开在两岸,只能相对流泪哭泣。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可奈何,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F、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古诗,让我们带这种心情再读一读这首诗吧。不过老师也想读,我们合作来读好吗?老师读一三句,同学们读二四句,你们准备好了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过渡语:我们接着往下读,用上刚刚的学习方法,先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字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可以先和你同桌讨论讨论,待会再汇报你懂了什么。好,小组学习,现在开始吧

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A、家家什么意思?为什么乞巧要望着秋月呢?我们来看看古代人是怎样过乞巧节的?

因为古人过乞巧节最普遍的乞巧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七月七日这一天晚上,少女们相聚在一起,摆上时令的瓜果精美的点心,朝天拜祭,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穿针乞巧,祈祷祈福。

B、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

C、所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两句诗连起来就是?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的人们,对月穿针,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 所穿的红线都用了无数条。

D、同学们真会学习,那么谁又能够把句子意思连起来,完整而有感情地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呢?

F、所以每一条红丝代表了人们的一个美好心愿。那么她们有什么心愿呢?他们在对月穿针时,心里会乞求写什么吗?有一首《乞巧歌》是这样说的。(PPT出示):

乞手巧,乞貌巧;

乞心通,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

乞我姊妹千万年。

同学们能想象她们心里可能会乞求些什么吗?

F、拓展: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和梦想,你们心里最想要的是什么?如果今年七月七日的你也过乞巧节,你会乞求什么呢?(学生说)

四、背诵古诗。

1、过渡语:这首诗真美,可以带给我们这么多美好的想象,同学们想不想把它读好?老师也想读,那么请同学闭上眼睛,看看你在老师的朗读中想到了什么画面?(你想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说。

你也试着这样读吧!大家听从她的朗读中你能想象得出诗句的画面吗?

请个别读(你能像她这样读吗?)

男女合作配乐读(这么美的古诗,如果配上美美的音乐一起读,那效果就更好了,好男生和女生合作读,女生一三句,男生二四句,好,乞巧,林杰,女生预备起)

机动:(老师看到有的同学都陶醉了,能背诵下来吗?试一试。)

2、过渡语:你们真棒,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多练习,一定会能把这首古诗背下来,下面我们比一比谁是背诗小能手。

先自己练习,然后互相背给同桌听。好,下面开始练习吧。

谁先来背,(PPT:出示默写内容提示,师提醒要背完整),

那么没有内容提示,你还能背出来吗?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

我们女生来试试,男生能不能背得像女生一样好呢?

五、拓展:

过渡语: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林杰写的乞巧,其实古时候还有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写了诗。

拓展一:老师这里还收集了两首有关七夕的古诗,我们一起来读读,然后说说,你从诗中知道什么?(全班读)

七夕

唐人

向月穿针易,

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

明月试看看。

秋夕

(唐) 杜牧

红 烛 秋 光 冷 画 屏,

轻 罗 小 扇 扑 流 萤。

天 阶 夜 色 凉 如 水,

坐 看 牵 牛 织 女 星。

六、总结: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收获很大,不但复习了以前的古诗,还学会了吟诵一首新诗,同学还感受了课外的诗,真了不起!大家陶醉在诗海中。希望同学们带着这种喜欢的心情去学习、去积累古诗。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七、板书设计

乞巧

讲故事

乞心愿

《比》教案设计 篇5

在结构形式、情节线索方面,在选取材料组织材料方面,以及写法上都有相同之处。试作比较。

《这不是一颗流星》的结构形式是:

“现实──回忆──现实”

《背影》的结构形式也是:

“现在──回忆──现在”

《这不是一颗流星》以熊皮手套为线索贯串全文;《背影》则以背影为线索贯串全文。

《这不是一颗流星》的主体部分选择病房这一场合表现主人公的活动;《背影》的主体部分则选择“车站送别”这一特定环境重点描写。

《这不是一颗流星》选取孩子关心阿婆冻伤的手这一主要情节来表现主题;《背影》则选取“浦口送别”这一主要情节表现父子深情。

布置作业

1.做课文练习一、四、五。

做练习一,将重点划在书上。熟读课文第6自然段,并学习重点分析。

可按照这样的顺序思考:①写了什么,②怎么写的,③好在哪里。将思考的结果写在练习本上,准备课上口头回答。

2.做课后练习二。

这一题要认真思考,有明确的观点,简要整理成文字,准备在课上口头回答。

有趣的线条像什么中班教案精选4篇


芙蓉134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有趣的线条像什么中班教案”或许能够为您带来新的启示,希望您能够多多关注我们的网站我们将会为您提供更多的相关内容。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良好的教案编制是科学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内容。

有趣的线条像什么中班教案【篇1】

有趣的线条像什么

线条是一种视觉表达工具,可以表现出形态、情感和意念,是绘画、设计和美术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有趣的线条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让人产生奇妙的视觉感受,那么有趣的线条像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

有趣的线条像流水,流水在河床中奔腾咆哮,或者静静地涓涓细流,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线条也如此,它可以流畅而有力地从一端到另一端,让人感受到自由和活力。它也可以柔顺而顺畅地延伸,让人感到温暖和柔情。

有趣的线条像风,风吹草动,变换无常,给人带来变化和无限可能。线条也是这样,它可以穿行在画布上,有时顺从,有时逆行,它可以弯曲成任意形状,仿佛翩翩起舞。这样的线条让人心旷神怡,感到轻松自在。

有趣的线条像音乐,音乐有悦耳动听的旋律,也有震耳欲聋的噪音。线条也是如此,它可以充满生机和活力,也可以让人沉浸在寂静的氛围中。有趣的线条常常是旋律和节奏的结合,让人快乐地进入艺术的世界。

有趣的线条像故事,故事有情节、人物、背景和氛围,能够给人以深厚的感受。线条也是这样,它可以由不同的形态、颜色和粗细组合而成,打造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这些图画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意义,让人想要深入了解其中的故事。

总之,有趣的线条就像生命中的点滴一样,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好。它能够引领人们进入不同的艺术领域,让人们心灵得到净化和启示。因此,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创造有趣的线条,让它们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美好回忆。

有趣的线条像什么中班教案【篇2】

有趣的线条像什么中班教案

线条是美术中的一项基本元素,它体现了画面的节奏、韵律、动态和情感,是创作表现的重要手段。如何引导儿童感受、理解和运用线条?这里提供一个主题为“有趣的线条像什么”的中班教案,旨在丰富儿童的艺术体验,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能够感知和辨识不同类型的线条;

2.能够运用线条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3.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彩绘纸、彩笔、水彩笔、多种线条材料(如绳子、曲别针、香肠、玩具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用多种不同类型的线条材料做出线的形状,如弯曲、直线、圆弧、锯齿等,引导学生观察,问孩子线条造型像什么?学生根据线条的形状形象描述。

二、感性体验

教师示范,让学生用玩具车在纸上留下线条。然后再换成其他线条材料进行尝试。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线条材料,在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线条,通过观察和感知不同类型的线条,加深对线条的理解。

三、创作表现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通过画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如:与兴奋相关的线条;与失落相关的线条;与惊喜相关的线条;与悠闲相关的线条等等。学生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达不同的情绪和意境。

四、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评价作品,谈论自己画线条的感受和想象,分享画线条的技巧和经验,并对其他同学的作品提出建议和意见。

五、评估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估,注重学生作品的创意、形式、技法和表现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同时,教师也可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为下一步教学做好铺垫。

【课后延伸】

1.鼓励孩子到自然界、生活中寻找有趣的线条,并尝试用画笔、益智玩具等来表现出来;

2.在户外进行以线条为主题的野外写生活动,带孩子学习观察、表现和创作;

3.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韵律感、动感和美感,注重观察和欣赏线条的美。

结语

有趣的线条就像是大自然中色彩斑斓的花草树木,它们美丽而又多变,需要用心去感受、体验和把握。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引导孩子从线条中发现美,从美中学习,从学习中快乐地成长。

有趣的线条像什么中班教案【篇3】

有趣的线条像什么?

线条是创造所有艺术作品的基础,是艺术创作中最为常用的元素之一。 无论是纸上的画作,还是建筑设计、家具设计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线条这项基本素材。 而有趣的线条,则是让人感觉非常亲近,很有灵魂的,这让很多中班老师对于如何才能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线条,更好地感受线条不得不动起脑筋。

一、线条像海浪

每一条线,其实就像海浪,它们起伏、奔涌、回旋,形成一个个波峰和波谷。这个比喻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非常生动形象,他们可以想象着在海边跑跳,看着汹涌的大海、听着声声浪涛。同样的,他们可以用画笔将这种不同的起伏,表现出来,形成感性而有趣的作品。

二、线条像音乐

另一种比喻就是将线条看做是音乐,每一段线条都是一件音符,多条线条组成旋律,孩子们可以将线条的纹路与节奏组合起来,再表现出独特的旋律,每一次作品都可以创造出不同的音乐曲调。

三、线条像动物

线条的曲折变化可以使它们看起来像动物的形状,比如蛇、叶子、蜗牛等等。这种比喻的教学可以引导孩子更好地了解线条的曲折变化,对线条的特性、特征以及画音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孩子们可以通过绘画,创造自己心目中的大自然。

四、线条像建筑

线条一旦组合起来,就能形成建筑等结构体,孩子们可以通过向导师虚拟城市等一些相关概念的任务来发掘线条为其提供的各种表现手法和设计手法,线条的不同方式、形态与色调可以创造出想象的空间和建筑结构,进而发掘独特的艺术感受。

总之,线条不是一种死寂的形式,它是非常亲密的情感表达方式,具有多种多样的特性,可以从各种角度去学习,去感受,能够用心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通过不同的比喻,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线条,从而创造出他们心目中的美好世界。

有趣的线条像什么中班教案【篇4】

有趣的线条像什么

线条是绘画的基础,线条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直线、曲线、斜线等等各种类型。有趣的线条能给人带来很多乐趣,所以在中班绘画这个阶段中,引导幼儿去探索并认识线条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发现有趣的线条,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方式来进行。

游戏引导

幼儿非常喜欢玩游戏,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幼儿们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认识有趣的线条。例如,将整个教学区域变成一个大型画布,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画出自己喜欢的线条,然后再请其他同学来猜测这是什么。这样一来,既能够促进幼儿们对线条的认知,又能增强他们的互动和沟通能力。

音乐配合

音乐有着神奇的力量,能够促进幼儿们的情感表达和线条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选取一些旋律明快、节奏鲜明的音乐来配合教学。在听音乐的同时,老师可以让幼儿们用挥动画笔的方式来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幼儿更有动力去探索有趣的线条,还可以促进幼儿们的音乐、美术等综合能力。

纸上描摹

在中班教育中,我们经常会利用描摹的方式来帮助幼儿们认识事物。因此,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帮助幼儿认识有趣的线条。首先,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有趣的线条样本,例如螺旋形线条、波浪形线条等等,然后,请幼儿们在纸上进行模仿练习。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不同类型的线条,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绘画技巧和动手能力。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是一名资深早教教育工作者,拥有多年的幼教经验,对儿童艺术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实践。他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同事们的高度评价。本文主要阐述了在中班绘画教育中,如何引导幼儿去认识和探索有趣的线条。

中班音乐春天来了教案4篇


我们为您特别为您精选的“中班音乐春天来了教案”一定能够带给您惊喜。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需要老师把每份课件都要设计更完善。同时还需要每位老师都重视教案课件,这样可以避免因准备不足导致的教学事故。变得越来越出色让我们一起努力!

中班音乐春天来了教案 篇1

活动名称:春天来了

活动目标:

1、在学会歌曲之后,培养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

2、培养幼儿用好看的动作来表现歌曲的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歌曲录音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

让幼儿再次倾听歌曲《春天来了》,听后让幼儿简单的讨论听歌曲的感受。

让幼儿跟着歌曲数拍子,熟悉旋律。

让幼儿在伴奏下尝试唱整首歌曲。

2、创编动作。

根据词义,让幼儿自己创编动作。你想用什么动作来表示这一段。

3、完成整首歌曲。

先请一半幼儿唱歌,一半幼儿跳舞。

让幼儿边唱边跳,完成整首歌曲。

中班音乐春天来了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春天来了》,尝试学唱歌曲。

2.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春天来了》。

教师包房歌曲,让幼儿听倾听。

通过看图片再次欣赏。

2.讨论。

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呢?小鸟们聚在一起干什么呢?讨论着春天的来临、愉快的歌唱)小鸟们的心情怎样?(感受歌曲描述的欢乐的景象)

小鸟们还送给我们祝福呢,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春天来了,你们开心吗?

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3.初步学唱歌曲。

幼儿再次倾听录音,幼儿简单讨论听歌曲的感受。

跟着歌曲拍手,熟悉旋律。

幼儿跟着录音唱、跟着伴奏唱。

反思

音乐活动是我在教学活动中一直比较难以克服的一个教学领域,通过尝试使用图谱的方法,孩子们不仅能主动学习,而且学习的氛围也变的轻松了很多,纲要指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法。

中班音乐春天来了教案 篇3

活动名称:春天来了2

活动目标:

1. 在学会歌曲之后,培养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

2. 培养幼儿用好看的动作来表现歌曲的美的能力。

3. 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 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歌曲录音

活动过程:

1. 复习歌曲。

让幼儿再次倾听歌曲《春天来了》,听后让幼儿简单的讨论听歌曲的感受。

让幼儿跟着歌曲数拍子,熟悉旋律。

让幼儿在伴奏下尝试唱整首歌曲。

2. 创编动作。

根据词义,让幼儿自己创编动作。你想用什么动作来表示这一段。

3. 完成整首歌曲。

先请一半幼儿唱歌,一半幼儿跳舞。妈咪爱婴网幼儿园_教案频道

让幼儿边唱边跳,完成整首歌曲。

中班音乐春天来了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春天来了》,尝试学唱歌曲。

2.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

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春天来了》。

教师包房歌曲,让幼儿听倾听。

通过看图片再次欣赏。

2.讨论。

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呢?小鸟们聚在一起干什么呢?(讨论着春天的来临、愉快的歌唱)小鸟们的心情怎样?(感受歌曲描述的欢乐的景象)

小鸟们还送给我们祝福呢,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春天来了,你们开心吗?

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3.初步学唱歌曲。

幼儿再次倾听录音,幼儿简单讨论听歌曲的感受。

跟着歌曲拍手,熟悉旋律。

幼儿跟着录音唱、跟着伴奏唱。

本文来源://www.fr134.com/f/8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