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4 >地图 >读后感 >

《岁月如歌》读后感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

时间:2024-02-05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写作品读后感时总是感觉有些困难?读完名著作品之后,相信大家都流连忘返。读后感可以记下来我们在书中神奇的发现,我们强烈推荐“《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希望您能从中获益。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 篇1

前线战斗已经打响,中国共产党、军统、中统等各党派相互渗透。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寻求民主和解放;另一方面,国民党各党派不仅相互推搡,而且把民主和革命压在一起。在如此复杂的矛盾和冲突中,英雄郑耀先一上台就面临着两难的困境——为了能够长期潜伏,他应该亲自把同志曾墨怡送到刑场,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重大考验。

正可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而后,之后打击接踵而至,先是自己的同志兼恋人**儿死在了咫尺之遥,自己撕心裂肺地痛,却无能为力,而且需要不动声色。后来,中统的阴谋和同志们的误会差点害死了他。死里逃生之后,又不得不接受戴笠的任务,去延安与国民党**”影子”接头,而不知彼此身份的初见,开启了郑耀先与寒冰羁绊半生的信仰及情感纠葛。

从0年代彼此互相怀疑身份,到50年代共同历经苦难,两颗心渐渐靠近,到60年代在运动中发现彼此的真实身份,命运仿佛和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彼此本是不同阵营,却一直认为对方是自己同志,以至彼此相互靠近,甚至心生爱慕。但最终的结果是残酷的,两人最终会说再见。信仰必将战胜情感的羁绊。

岁月如歌,平缓时有和缓的舞蹈与之相和,这正如郑耀先和寒冰在延安的一次次并不激烈的交锋,两人心心相惜,互相仰慕;激荡时亦有惊心动魄的剧情为这歌儿增添色彩,如郑耀先、林桃躲避追杀奔跑的身影;压抑时不乏内心的痛苦与挣扎,郑耀先找陆汉卿排解心中的苦闷与块垒,宛如歌曲中的低回婉转;而痛苦中亦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郑耀先在被批斗后的那一段戏剧小调,又给悲剧的乐谱以活跃的音符。

岁月如歌。歌曲中重复的章节也反映在电视剧中。郑耀先和寒冰的舞蹈,一次出现在延安的相遇中,另一次出现在香橙镇里。彼时,两人意气风发,互为对手,争强之气流露于外;此时,两人同被发配,互相帮衬,依靠之心油然于心。

这种安排,一方面给没有温馨情节的谍战剧带来一丝温暖,另一方面也为后来的情节逆转埋下了伏笔。另一个重要的重复来自前两部分和后两部分。高君宝亲眼目睹父亲高占龙在龚志的枪口下死去,然后倒下病根。最后,高君宝将枪对准了女儿和孙子旁边的郑耀先。他们似乎以前认识,但结局大不相同。前者高占龙倒下,后者郑耀先痛苦地跪下。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 篇2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在工作中要象于漪老师那样有一种恪守敬业的精神状态,有永远乐业的思想境界。在我看来,敬业首先要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这是敬业的前提。英国语言学家罗宾斯曾说过,成功与其说取决于一个人的能力,不如说取决于一个人的热情。

只有热情才能激发您的潜力,并驱使您认真地完成工作任务。如果你不能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就会沦为平庸。当看到于漪成功的表面时,不要忘记她的努力,努力和汗水。

从语文教学的外行到内行并无捷径可寻。于漪老师虽非科班出身,但正是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她不畏艰险,努力攀登,以有限的业余时间,遨游在人类知识长河中。其涉猎面之广,简直是令人吃惊;她像海绵一样吸水,像磁铁一样吸铁,贪婪地探索和发展知识的宝藏。她积累了一段时间,终于开辟了语文教学的新途径。

其次,奉献要追求完美,这是奉献的关键。追求完美就是把每件事做好,也就是所谓的决定细节和成败。虽然语文教材于漪老师教了很多遍,一些经典课文早已滚瓜烂熟,可是每次上课前她总是要把课仔仔细细重新备一遍,捉摸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考虑着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

她曾经说过,我做了一辈子的老师,教了一辈子的汉语,上了一辈子的课,我深感遗憾。我深深地意识到,永不满足是一个信条。正是她的不满足,她的可以做得更好,她的追求永无止境,才使她的学术生命永葆青春。

我们今天怎么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呢?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做一名教师却一辈子都不想做一名教师,一辈子都不学做一名教师,不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

时代在发展,面对社会种种**和压力,有个别教师因为工资低、学生难教、压力大等种种原因不做老师了,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更应该坚守自己的岗位。高尚的师的师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我要向于漪老师学习,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我还要拓展视野广泛学,丰厚自己的底蕴,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向周围的老师们学习。

同时作为教师也要向学生学习,于漪老师认为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作为教师要用细心、用爱心、用责任心,慎读、读好学生这本书,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 篇3

第一次见到于漪老师是20xx年在济南大学的一次语文教师培训大会上,于老师被特邀来做专场报告,以前虽闻其名却不太在意,而这一次能与大师面对面,我很快被老人家的演讲所震撼,故此在脑海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听了报告回来,一直想找于老师的著作拜读,正逢学校暑假开展读书活动,推荐于漪《岁月如歌》一书,作为青年教师的必读书籍,于是,怀着好奇,怀着敬意,我开始了阅读。

读罢于漪老师撰写的《岁月如歌》一书,让我更走近了于老师。她象大海,象高山,折服了多少人?但你看本书的扉页上写到: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这不禁让人感到于老师博大精深,又虚怀若谷,体现一代宗师风范。那么,照她的话讲,在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在学做哪一类教师呢?读完本书后掩卷长思,我觉得:做一个教人求真的老师,应该是于漪老师一生的追求。

做真学问。于漪老师文中说,备课,必须一丝不苟,把教材吃透。她说,我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要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力求自己真懂。“真懂”这两个字是苦出来的,于老师身染“胃溃疡、肝炎、腹部大手术、脑缺氧、血尿等疾病”,仍然“挑灯夜战,病榻苦读”,“两三年,把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该具备的文史哲,该了解的中外名家名著都摸了一遍”,真可谓历尽艰难,方“胸中有书”。书中《门在哪儿》一节中提到鲁迅的小说《药》中有个一句子:除了夜游的东西,一切都睡着。一个“着”字有四个读音,在这儿应读什么呢?读zháo的话,后面还有一个“了 ”,才顺妥。于漪老师想到,做老师不能蒙学生,碰到吃不准的地方不能绕道过去、含糊过去。后来,于漪老师从鲁迅作品的英译本中查到:all was asleep而不是sleep,才吃准了是念zháo。类似的刨根问底、独立思考的情况,还有很多,于漪老师备课时常常要到晚上十一二点,做真学问是她一生所追求的,这种求真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真情待人。于漪老师说,情感上的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只要有一点杂质,总会不知不觉地流露。书中《拷问感情与责任》一节讲到,有一个学生,不是一般的调皮捣蛋,而是身上沾染了很多坏习气,会小偷小摸,转到于漪老师班上后,改正了很多。有一次,那位学生与家长发生争吵,逃夜出走了。于漪老师四处寻找,总算找到了那位学生,准备带他回于老师自己的家里。于老师想,他会偷东西,怎么办?犹豫了片刻,于老师马上自责起来,连我对他也有如此的戒心,缺少起码的信任,还谈什么教育?什么爱护?真心实意要他变好,就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他有一个好环境。于是,于老师就把那位特殊学生带回了家。

于老师在文中写到:学生对你教师的一根根肠子都摸得清清楚楚,是真心实意,全心全意,还是虚情假意,是前者,即使你话语分量重一点,他们也能接受;如果是后者,那就会顶嘴、顶牛、不买帐,效果适得其反。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为人为师的深刻道理。

记真人真事。于漪老师的成长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她的教育思想来源于她几十年的实践总结。她在本书中记述的几件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一些平凡的小事,也就是一个普通教师所经历的事,有的甚至是她的过失,但读来真实可信,令人佩服。也是文中《拷问感情与责任》一节写到七五届班上一名女同学在做操时不守纪律,于漪老师忍不住骂了她一句“你又不是十三点”!过后,另一名同学在周记中写到:“老师,我们班是没有十三点的,只有阶级姐妹。”于是,于漪老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并接受了同学对她的批评,她还向那位女同学道了歉。另外,书中所记述一些人物是真实的,就在我们周围能找到的:那位在于漪老师公开课前给予指导的热心的崇明老师,那位平时沉默寡语、令人害怕的语文教研组长,甚至对自己的公开课并不理解的丈夫。于漪老师在记述自己成长历史时不回避真实的过失,给我们展现了一位名老师真实的成长道路,读了让人更可信,更具借鉴意义。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名言,在于漪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于老师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任第二师范的校长,但奇怪的是,至今人们习惯上还是称呼她于漪老师,足见在人们心目中她的一代师表形象。

岁月如歌,岁月曾经留下的是悲歌,然而悲歌中催生了壮歌,升腾的是于漪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贞,成就的是她对语文教学不懈追求的情怀,唱出的是激扬飞越的欢歌。感谢于漪老师,感谢《岁月如歌》,读完此书,让我一清如水,心无旁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 篇4

俞敏洪的坚定信念也体现在她2000多节公开课上,她用生命歌唱。她自己的孩子得了败血症。第二天她像往常一样去上课。她没有因为家庭私事请假或上课。是什么让于老师如此无私?

只有一个答案:爱,爱学生,爱教育,爱民族精神。她说:

"要把班级带好,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必须对学生满腔热情满腔爱,不是对少数学生,而是对所有学生。"她还说;“教育事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她自己做的,她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实践过。

不仅如此,于漪老师还把这份爱变成了一份责任,从对学生的责任到对教育的责任,以及对祖国的责任!前些年有些校长沉浸在高考的分数当中不能自拔,甚者有人说要取消语文学科,说"语文有什么用?“面对如此功利的价值取向,于漪先生给予了严肃的批评。

于老师不是站在语文老师的立场上,而是站在一名中国人的立场上来考虑,她说:"不重视母语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为了对学生和国家负责,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定位为基础课程。

"她说学生有了这份热爱民族语言的感情,"就会增强国家意识,增强文化认同".从今天语文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可见于漪老师的远见卓识。

然而,这样一位有成就的教师在教学中总时保持谦虚的态度。她直到现在还常反思自己的教育征程中的不足与遗憾,她说:"教育事业真正是遗憾的事业,教师责任大如天,追求无止境。

"于漪老师尚且做到如此,何况我们这些无名之辈呢!当我们面对自己的教学,面对自己的课堂,面对自己的学生时,我们是否像于漪一样扪心自问:我真的尽力了吗?

想一想自己就那么点认识水平,那么点业务实力,那么点文化底蕴,怎么可以呢?跟着于漪的老师,“学着做一辈子的老师!"

特教老师程红兵说:“红烛的精神在她身上燃烧。“是的,于漪先生,这样的老人还在唱歌。

如今,她仍然是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的策划者和积极推动者。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的年轻教师学习。

(此文写于2017年寒假)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 篇5

读《岁月如歌》有感

于漪是著名的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

近日,我读了她的著作《岁月如歌》,得益非浅。于漪在书中向我们讲述了儿时求学的艰辛与欢乐,表达了对自己老师的怀念与崇敬,讲述了从刚上讲台的紧张与困难,到怎样把握课堂教学的主宰,书中也不乏倾诉一名特级教师的甘苦,当校长管理学校的感悟,以及担任人大代表多年殚尽竭虑为振兴教育和提高教师地位待遇陈言献策的心声。翻阅这本著作,我们能感受到于漪一生从教,不管是担任任课教师,还是担任班主任,始终对学生满腔热情满腔爱,她叙述的一个个亲历的故事,一件件感人的事例,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于漪老师一贯提倡教书育人,并且身体力行,书中有她从教50年的经验与体会的总结,有她对学校培养学生、教师成长的真知灼见。

可以说《岁月如歌》写了于老师执教生涯的悲欢和酸甜,写了于老师的成败与得失。也教了我们老师怎么立志立德,教了我们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了年轻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可以看到当代教育大师不懈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诲人不倦,“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于老师把平凡的执教生涯演绎成崇高的事业信念,在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工程中,用心精雕细琢每个细节,用自己的心血去教育下一代。

她的敬业爱业精神,她的孜孜以求、从不倦怠工作的激情,深深的激励了我。书中细腻生动的文字和难忘感人的故事让我感触良多。

“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是我阅读了《岁月如歌》最拨动我心弦的一句话,这句话最好的说明了于漪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强烈的责任感和执着的追求。于漪老师认为“教师的责任大于天”,“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所以教师的追求应该永无止境。

于漪老师一切为了民族,为了一切的学生。于漪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深深地打动了我。除此之外,更多的是他的钦佩。“让课堂生活产生持久的魅力,首先在于教师对生活有执著的追求,在课堂中倾注自己的爱。

”我也曾不懈追求,期望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舞台,展露才能,交流思想,产生学***究的热情。然而,由于惯性的存在,人们总是缺乏持续的热情,总是因为种种原因而放弃追求。面对压力,于漪坚持自我教育,自食其力,她说:

“我用两根支柱支撑自我教育,一是勤于学习,二是勇于实践,二者的聚焦点是反思。”而我在教学中缺少深刻的反思,缺少于老师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崇高境界。轻轻合上书本,体会于老师的心路历程,她在艰苦环境中坚信奋斗才能生存的坚定信念;她为疾病所累,仍执著于身体力行;她视每一个学生为己出,和他们的心弦对准音调;她面对压力时从容,面对荣誉时谦逊……点点滴滴、汇聚往事悠悠,交织岁月如歌,扣人心弦。

她的人格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忠于教育事业的理想的力量令人折服,让人不由对她肃然起敬。她对青春无尽的追求和激情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在工作中要象于漪老师那样有一种恪守敬业的精神状态,有永远乐业的思想境界。在我看来,敬业首先要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这是敬业的前提。英国语言学家罗宾斯曾说“成功与其说是取决于人的才能,不如说取决于人的热情”。

唯有热情,方可激发您的潜能,驱使你兢兢业业地去完成工作任务。如果你不能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就会沦为平庸。当看到于漪成功的表面时,不要忘记她的努力,努力和汗水。

从语文教学的外行到内行并无捷径可寻。于漪老师虽非科班出身,但正是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她不畏艰险,努力攀登,以有限的业余时间,遨游在人类知识长河中。其涉猎面之广,简直是令人吃惊;她像海绵吸水,像磁石吸铁,如饥似渴地探索和开发知识的宝藏,日积月累,终于开辟出语文教学的新途径。

其次,敬业要追求完美,这是敬业的关键。追求完美就是把每件事做好,也就是所谓的决定细节和成败。虽然语文教材于漪老师教了很多遍,一些经典课文早已滚瓜烂熟,可是每次上课前她总是要把课仔仔细细重新备一遍,捉摸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考虑着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

她曾说“我当了一辈子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我深深地体会到‘永不满足’是必须遵循的信条。”正是她的不满足,她的“可以做得更好”,她的“追求永无止境”,才使她的学术生命永葆青春。

今天我们如何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做一名教师却一辈子都不想做一名教师,一辈子都不学做一名教师,不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各种社会压力面前,也有一些教师因为工资低、教学生难、压力大等各种原因而不从事教师工作。我们在选择教师职业时,更应该坚守岗位。高尚的师的师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我要向于漪老师学习,“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我还要拓展视野广泛学,丰厚自己的底蕴,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向周围的老师们学习。

同时作为教师也要向学生学习,于漪老师认为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作为教师要用细心、用爱心、用责任心,慎读、读好学生这本书,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浦师附小沈震峰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 篇6

《岁月如歌》写于老师的悲欢和酸甜,写于老师的成败与得失,教我们怎么立志立德,教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年轻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可以看到当代教育大师不懈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诲人不倦,“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岁月谱写了与漪老师无私奉献的颂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扬飞越的欢歌。“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书中一篇篇细腻而生动的文字,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让我读了获益非浅,感受颇多:

感受一、于漪老师所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我曾经数次听过于老师的报告和与老师的录象课,于老师她富有诗意的语言就是学生学***的一个兴奋源,激发了他们学***趣,提高了他们思维的效率。

她说:“我们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只有一条路——备课越充分、越扎实越好于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之巧妙,让我钦佩不已。

感受二、于老师她倡导的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相互回应,相互创生,是心智的“相长”,是情感的“共鸣”——这正是我们每一做教师所个所追求的。

我认为,任何一门精彩的语文课,都不是完全在课前就设计好的,而是在师生、学生、学生的互动中,从心与心的间隙,从思维与思考的节拍,从情感与感觉的触感中,把几个细节结合起来的。

感受三、书中于老师文字洗练,富有诗意。可以想象,在教师的课堂上,他们不是在学习,而是在享受汉语,享受各种趣味、魅力和意境。

古稀之年,于漪老师对钟情一生的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更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湾必然航运兴旺,物如流,人如潮,充满勃勃生气;如果是闭锁的,航道阻塞的,港湾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语文教学内容就像一个港湾。教师要熟悉它,学悉它,掌握它的基本特点和功能,认真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使港口向大海开放。在易义看来,语文是最开放的学科,它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生活在母语的环境中,母语的学习和使用无处不在。加强课堂内外和校内校外的沟通,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每一位站在讲台上的现任教师探索的必由之路。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 篇7

此外,于漪老师在《岁月如歌》的“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一章中还提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目的任务一定要非常明确,只有把文道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进行教学,缘文释道,因道解文,才能使学生在弄懂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受到启发与感染。”

于漪的《文道》是指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在教学中要统一文道。读完这句话,让我想到的是“语用”这个词。除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和道之外,他们还应该学会读和写。

原本总以为课堂上的“练笔”就是语用,直到听完林友深老师的一个讲座后才恍然大悟。平时上课总会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却从没意识到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常常让学生谈谈“你从这个人物的动作、语言等行为,你能体会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却忽略了根据实例强调阅读、写作时可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方面着手。

有了这个意识后,我就在课堂上加强这方面的练***导,例如,在教学《尊严》一课时,引导从年轻人和杰克逊大叔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来体会他们的性格特征,同时也强调了平时在阅读文章时可从人物的这些方面来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在写作时也可从这些方面来刻画人物。听课过程中,同学们频频点头,而当学完整篇文章,问孩子们,“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时,举手回答的

五、六个孩子竟都只从“要做一个有尊严的人”这方面来回答,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提到学会了阅读文章及写作的方法。可见,“语用”必须有意识地贯穿在教学活动中,且不仅是老师要有意识,还要让学生有意识。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 篇8

当我翻开《岁月如歌》一书,我就被于漪老师的文字所吸引,她直白地语音,我仿佛就坐在于漪老师身边听她娓娓到来,一汪清水,仿佛我的灵魂受到了洗礼,深深地被于漪老师"一身正气,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所感动。感受到于漪老师对事业的坚定、对责任的坚持,最终成就了自己,更成就了许许多多的学子,她是著名教育家、特级语文教师的楷模,是人民教师的骄傲。

在《岁月如歌》自传体新著里,于漪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儿时求学的艰辛与欢乐,悲欢与酸甜,成败与得失,教我们怎么立志立德,教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年轻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让我们看到了当代教育大师不懈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诲人不倦,"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岁月谱写了于漪老师无私奉献的颂歌,唱出了一首欢快的飞翔之歌。"奋斗才能生存"、"初遭疾病的磨难"、"门在**"、"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读书之乐乐无穷""一辈子学做教师"等等,书中一篇篇细腻而生动的文字,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让我读了倍受教育,感受颇多。

在这部自传体新著里,于漪老师津津乐道地向读者介绍了她一生读书的方法与体会。她知道,语文教师只有知识丰富,言传身教,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此,她除了挤时间拼命汲取知识与养料外,最大的收获就是结合教学与工作实践,深入钻研,广泛涉猎,对于有价值的书,更是用心读,反复读,不仅熟烂于胸,更是独立思考,学以致用。

今天,我们应该学习如何阅读和读什么书。在这本书中,于漪老师指出了阅读的方法,这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很大的启示。

我读《岁月如歌》感受到:思想者,岁月不老!做就是硬道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结合我们图书馆工作,作为一名图书馆员,其实责任也相当重大,我们既是图书管理员,又是宣传工作者,职业道德要求更高。图书馆员的全部工作就是当一名教师,这是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图书馆工作者不仅要有真才实学,更重要是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学士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的表率作用。

图书馆是学生第二课堂教育阵地和精神文明传播窗口。它的整体形象将对读者产生微妙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像于漪一样有热和有光。

图书馆赵玉

2011年10月24日

本文来源://www.fr134.com/f/5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