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4 >地图 >读后感 >

《曾国藩全集》读后感

《曾国藩全集》读后感

时间:2024-04-13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精选10篇。

一篇作品读后感怎样才能够精准地描述出自己的感动呢?阅读过作品之后,对于这个作品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我们再将自己的所想所得进行整理,读后感就会跃然纸上,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不妨阅读一下“《曾国藩全集》读后感”。

《曾国藩全集》读后感 篇1

据老爸介绍,一些担任领导职务的人也喜欢读《曾国藩全集》,他们关注的重心大约不会是历史怎么写,曾国藩怎么评价,其中曾经有人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老爸,应该好好向曾国藩学习。

如今读完《曾国藩全集》和其他关于他的书籍,整理出他的一些历史印迹——曾国藩,出生于湖南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他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他也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出生于清代一个地主家庭,自幼虽笨,但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他生活在清王朝由盛转衰、内忧外患的动荡岁月里,既无家学,也无根底,却以一介儒生,仅凭自己的刻苦努力,在封建科举制度下考取了功名,踏上了仕途,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查中科事务、礼部侍郎及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最后升至总督,官居一品。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翻译印刷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以儒家思想治军,讲仁守义,自筹湘军,另立纲纪。他创作的《爱民歌》使湘军士兵行为有所遵循。

曾国藩写的《讨粤匪檄》文,鼓动了不少知识分子脱下长衫,心甘情愿地投入同太平军的作战中。

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使清王朝得以生存。

他学习西方文化,整肃政风,“匡救时弊”,心存高远,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

他廉服人心,远权避祸,重礼慎法,编织了最结实的关系网。

他知人善任,量才器使,推荐保举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其中,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余人,实现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业。

他官升得最快,十年之内,连跳七级,37岁便官至二品,能有此殊荣者,清代仅此曾国藩。

他官做得最稳,侍奉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代君王,历时34年,恩宠不衰。

他官做得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因而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美誉。他君子为学,明道经世,宁静致远,淡看得失。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教良好,他的《家书》堪称中国古代家教范本。

我对曾国藩做了这样的归纳:曾国藩,富家子弟,靠读书而升官,凭沙场征战而权重。既要秣马厉兵,叱咤风云,又要哼哼哈哈,唯唯诺诺;既要建功立业,又不功高震主;既要兼济天下,又要独善其身。虽然他仕途起伏坎坷,却终能善始善终,这在腐败险恶的封建官场实在不易。

虽然今天的官场同过去的官场不可同日而语,但既然都是官场,总有可借鉴之处。虽然今天的干部同曾国藩不可同日而语,但为官之道,有没有相通之处呢?

一部《曾国藩全集》,不用写得很精彩,不用写得很漂亮,只要写得扎实,曾国藩其人本身就能够让人读得长吁短叹,掩卷不已了

《曾国藩全集》读后感 篇2

霜染须发终为国,何惜血肉筑篱藩

——读《曾国藩》有感

历时57小时19分,我跟随着“晚清中兴第一名臣”的脚步走完了他跌宕起伏、颇受争议的一生。合书闭目,细细回味,从初建湘军的踌躇满志到靖港惨败的心灰意冷,从镇压叛匪的呕心沥血到攻克天京的功名至极,从追缴捻军的无功而返到首办洋务的柳暗花明,再从天津教案的名誉尽毁到回任两江的力不从心直至灯油燃尽黑雨滂沱,历历往事令我感慨万分,我感叹世事无常造化弄人,感叹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沧海一粟、无可奈何,更感叹曾国藩既敬畏天道又不曾妥协的可贵精神。

一、主敬以立世

曾国藩一生立身之本便是一“敬”字,我想这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根本态度。他在遗书中告诫后辈“主敬则身强”,其含义为“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就能使身心强健”,其实如果我们细细品味,此语虽短但意蕴深长。首先,敬人即懂得无常。曾国藩手下名将李臣典原为其亲兵营下一兵卒,因其作战勇猛屡建奇功被一路提拔为参将,后在攻打天京之役时第一个冲进城中,功列第一,被赐封一等子爵。曾国藩再见李臣典时赞叹不已,对其府下幕僚们说“李臣典原为我身边亲兵,而现已名至于此,世事无常不可预测,大家懂得了无常,也就懂得了如何与上下左右相处”。其实我用两个句子来解释,于己“得意之日勿忘失意之时”,于人“今日朱重八,明日朱元璋”。每个人的前途都无可预测,同样,每个人也都不会一生顺风顺水,只有摆正心态敬待他人,无论何时何位,别人也自会敬待自己。其次,敬事即认真负责。晚清时期,在一种以虚浮、圆滑、取巧为核心价值观的官场氛围中,曾国藩毅然发出了“天道忌巧,去伪而守拙”的言论,成为了自己为官做事的基本原则,同时也为徐图自强的爱国人士谋求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其实,此拙并非笨拙,而是劝诫我们用一种自然纯朴的处世观去面对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我们可以为解决问题寻找更好的方法和道路,但是落于行动之时必须归于根本,脚踏实地勤勤恳恳,这是对事业的敬畏,更是对天道的敬畏。再次,敬物即慈悲惜福。曾国藩一生不喜铺张浪费,从来生活拮据艰苦朴素,甚至在最疼爱的儿女婚嫁上也不例外,堂堂名宦嫁女,却从来只有一百两的彩礼,令邻里乡亲困惑不已,但曾国藩却认为这是家门永保兴盛之道、永存幸福之法,因为敬物就是惜福。佛教里有一个词语叫做“慈悲”,即爱人悯物,教育我们普度众生,悯惜外物。虽然现在的生活质量在不断的提高,但我们却不能因司空见惯的陋习而丢失了正确的价值观。天下大事必出于微末之间,对待事物的细微举动体现的是格局的不同,而格局即是舞台。

二、慎独以立身

众所周知,曾国藩资质中庸,既无胡林翼之雄韬伟略,又无左宗棠之济世大才,更无李鸿章之机巧圆滑,却名气远盛于此三者,究其原因,正是曾国藩为后人完美演绎了普通人逆袭的不二之法——慎独,即独处时也能保持谨慎不苟。“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曾国藩对自身建树要求十分严格,每日坚持日记读书刻字攥文静坐,经年累月为自己行文制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且贵在“有恒”,终身坚持,直至灯油即尽之时也不忘日课,决心意志为后人所惊叹。梁启超赞叹曾国藩“制之有节,行之有恒,实为人生品格第一大事”。其实,道理我们都懂,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色心灵鸡汤和正能量足以帮助我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但天生的惰性却让我们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致命之处便在“无恒”。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功用至极,事岂有不成之理?

三、纳才以立业

曾国藩自诩平生最爱培养人才,其幕府才盛,有李鸿章、郭嵩焘、彭玉麟等晚清名官,也有闳容、徐寿、李善兰等科学技术专家,组成了强大的智囊团参谋其事,成为了曾国藩成就伟业的不竭动力源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正因为曾国藩有识人德才的慧眼,用人不疑的胸襟和注重人心的意识,才能使天下英雄趋之若鹜,情愿追随其左右。其实,在当今社会也是如此,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朋友的帮助是我们成就事业的强劲动力。作为有志青年,我们应当培养广阔胸襟,从手机、电脑和自己的小世界中走出来,放大格局,广交善友。

可能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不同的曾国藩,有的人赞扬他的品德高尚成就卓越,“千古第一完人”实至名归;也有的人批评他不识时务叛祖叛国,愧对“晚清第一名臣”的千秋荣誉。我并不能轻易评判孰是孰非,因为这千千万万个曾国藩的“诞生”正是读书的魅力所在,我也不想“一刀切”式的说他是好是坏,因为我确实看到了这位“完人”虚伪、自私、虚荣、懦弱的一面,但同时,更多的是他身上值得我们去发掘、去学习、去传承的高贵品质。毕竟黑夜虽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但我们确实应该用它来寻找光明。

《曾国藩全集》读后感 篇3

看曾国藩缘于央视教育推荐的曾国藩家书。很好奇这位在军务繁忙,日理万机之中,还能抽出时间读书以及对子女悉心教育的晚清重臣,到底有着怎样传奇的一生。

此书以小说的形式,半白话半文言文的体裁,叙述从他中年起,创湘军,灭长毛,办教案,倡洋务运动等事迹,客观描述了曾国藩是非功过的一生。

平心而论,曾国藩不是那种很聪明的人。论文韬武略都非极也,只因知人善任。他爱才惜才,广纳贤人。其中识人用人的智慧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都说“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包括毛主席、蒋介石在内许多政治领袖都极力推崇曾国藩。毛泽东的许多思想、学识甚至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 都深深地烙下了曾国藩的印痕。尤其是他的“实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均来源于曾国藩的“笃实”和自我反省思想。毛泽东在通读《曾文正公全集》之后对中国历史上的大人物进行了一番研究得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可见曾国藩确实能够成为官场人员的楷模,对后世官员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勤于读书,每天军务再忙,至少也要读十页史书。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手下幕僚们无不为他渊博的知识所折服。他以身作则,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教育子女勤奋上进。这才有了曾国藩家书。他廉洁自律,每日会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梳理、改正、反省。是一个真正做到三省吾身之人。这些优秀的品质正是他不留金银留家风的真实写照。

而古往今来,世上从来都没有完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敢异议,对于他官场中的一些手段有待商榷。站在女人的角度,曾国藩动不动就杀鸡骇猴,斩首示众,让人不寒而栗。他一生权欲名利太重。唯一一个小妾春燕,对他是那么的崇拜,倾其一生的情感对他悉心照料。到头来却因为怕别人笑话为了一个女人而废搁公务,连死之前都没有给她最后一丝的温情和安慰。如果说在那种尔虞我诈的官场环境中不得不如此的话,或许还能理解。在大功告成之后,为求自保,自剪羽翼。以前期招降过来,一起出生入死过的太平军将领的头颅,作为裁撤湘军的手段。这种背信弃义于其自我标榜的诚信大相径庭。还有他那从战争中死里逃生的六弟,带着惊恐和绝望来投靠他时,他却为了他的名望事业,让他六弟隐姓埋名,与妻儿骨肉分离,最后客死他乡……这一切的一切,从康福对他前后态度的转变,侧面的反应出他纵有经纬之才,太多官场中的身不由己,也难解薄情寡义之恨。或许,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曾国藩全集》读后感 篇4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之后,在其主持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即使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据说,他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模仿曾国藩。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经过阅读黎总推荐的《曾国藩全集》,我对曾国藩的为人处事方法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其可以学习的优点很多,但我认为他可取之处首先在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屈不挠的态度以及屡败屡战的精神。联想到目前管理的长沙威尼斯城和恒基项目,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都很多,包括越来越大的业绩考核压力、迫在眉睫的按期交楼压力以及恒基项目按主席要求实现3个月开盘、年内开售,还要一炮而红,竖立省会城市新标杆,上述的每一项工作都让我深感责任巨大。但是我自己也知道,如果没有咬紧牙关、奋力抗争的无畏精神,没有战胜逆境、勇往直前的勇气,那是成为不了强者的。大丈夫立身处世的准则,就是要迎难而上,勇夺第一,这也是对我对自己的承诺和要求。

另外,曾国藩非常值得我学习的一点是他能在做事时机不顺的.时候,能够对人、对事宽松处理,冷静对待,而不是缺乏耐心、急于求成,从而有效避免了越急越乱,忙中出错的后果。这点在碧桂园尤为重要,因为企业特性以及对于快开发、快周转模式的大力推崇,把开发的高速度放在了至高的地位,如何能将项目做到又快又好,也给我们这些职业经理人的个人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家企业,在创造利润之前,首先就是要避免慌乱之中拍脑袋决策,杜绝重大投资失误。

最后,我觉得还要学习的是曾国藩识人、用人理念。现在已经不是一个英雄人物打遍天下的时代,自己再强,也独木难支,而拥有一个高效团队,事业就成功了一大半。曾国藩一向重视人才,他在整个为官过程中都把寻求人才、培养人才、提携人才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一个团队有了良好的氛围,有了优秀的人才,领头人又能知人善用,相信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曾国藩全集》读后感 篇5

不知道如何来描述/你的才情身手/你有平乱的韬略智谋/你有倡导洋务的言行/你有中兴名臣的光环/你有家书的传留/你有这般那般三言两语不能休……

——摘自诗歌《曾国藩全集》

国庆假期,回家闲逛,老爸叫我读读他购买的那套《曾国藩家书》和另一本由唐浩明撰写的《曾国藩全集》,无独有偶,同学也叫我看看“凤凰网”的一个专题——《重读曾国藩:体味中国传统精英最后的辉煌》,于是我便忍住内心许多不断的不快,埋头读了下去。

实话实说,“凤凰网”关于曾国藩专题的导语很诱人: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秉承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对国家、民族有着普通人不可理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诚然,在近世100多年西风东渐的大背景下,儒学、儒家,乃至儒士都被激进的批判者斥作守旧、陈腐的代名词,而随着新思维逻辑的普及,“肉食者鄙”的观念被发挥到了极致,中国士大夫自身的优点和价值也被贬损殆尽。

而曾国藩恰恰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士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先是光环黯淡,进而声名狼藉,最终已是本色丧失。但当我们拂去意识形态的遮蔽,又享受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便越发感到当今社会缺少的,恰恰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精英阶层。

在这样的时刻,还原曾国藩的真实,是还原历史的真实,更是还原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

尽管如此,曾国藩这个人早年在我心目中却是另外一个模样。

记忆中,老师和书籍都一直明明白白地告诉我,曾国藩是一个大坏蛋,双手沾满了太平天国英烈的鲜血,所以全国人民都要对其共诛之共讨之。

但是,当我捧读湖南衡阳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全集》时,我发现自己在不由自主地“变节”,渐渐地同情甚至喜欢这个刽子手。当我看到这个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中堂大人率领子弟兵——湘勇同太平天国大军浴血奋战时,我甚至希望他获得成功。

但是,我能够期望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呢?

当然不可能!

太平天国的革命性和历史性,自有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去结论,这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究竟使已经水深火热的中华民族更加水深火热,还是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时下的网络上充斥了各抒己见的较大争议,这些争议并不是《曾国藩全集》作者的写作用意所在。

作为一个人来分析,洪秀全的.所作所为的确让我摇头叹息,农民领袖的称号没能使他的人品比刽子手曾国藩更好,实在令我久久惋惜。

假如洪秀全真要打下江山,我怀疑他会带领农民兄弟走向天国。

面对《曾国藩全集》中励精图治的曾国藩和曾经励精图治而终于腐败堕落的洪秀全,我只能希望励精图治战胜腐败堕落。

但是,面对同样腐败堕落的大清王朝和愤而揭竿的农民兄弟,我又只能希望农民兄弟胜利,以实现他们温饱的理想,虽然胜利后不一定能够实现温饱。

历史的丰富性和人性的丰富性,同我头脑中定式思维的反差,构成了《曾国藩全集》对于我的可读性,不知道这是不是我一个大学生喜欢阅读这本书的原因。

《曾国藩全集》读后感 篇6

近56个小时读完《曾国藩》意犹未尽,读到后面恋恋不舍,不舍把他读完,这本书唐浩明写的《曾国藩》是从白岩松的《白说》里转过来的,是本很值得读的书,接下来浅显总结一下本书和对自身的思索。

曾国藩终其一生都在不断严格要求自己,知人善用,注重修身一直以来都心存善念,当败太平军时很多人劝他反他首先想到的继续的战争带来的杀戮,一心想结束战争还百姓安宁。但最为湘军统帅和游走于官场中的他却又心狠手辣、虚伪、自私、无情,心机城府极深,为达到某种目的不惜杀害无辜之人。

但还是理解这位一代伟人,因为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我们要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及大环境下去作出思考,说到底曾也是凡人,正所谓“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心不狠不足矣做湘君统帅,不虚伪,没有心机城府不足矣在在腐败的官场立足。而他却没有停止自己修正自己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目前的我读书要学习,反省自己已经成为习惯,自己的微信读书签名也从“一直以为自己知道的很多,殊不知自己一直生活在肤浅之中”转变到“终日乾乾、定位、习惯、目标、成长、情绪、格局”好要不断的思索自身、思索世界以史为鉴、以铜为镜,要有自知有能力,认识自己的不足并作出改变,不断地完善自己,是自己更加优秀。

《曾国藩全集》读后感 篇7

近日,每遇心中郁塞便静心慕读“曾国藩全集”。

“悔”“敬”“勤”“仁”是曾古人的为人宗旨,静思其中没有一项我能做的到位,特别败在一个“悔”之中。心中积郁甚多如石头般一层又一层压着我,很想大声哭泣只是欲哭无泪,泪已流干心已碎成片。纵是心中一片愤然如火烧般揪心面上还是一片平静。人以镜而正冠看到自己的短处。

“悔”字当头:自不量力,投机取巧,冲动莽撞,不慎言,不居敬,不明强,不自信,不立达,不豁达,不勤劳,没耐性,固执,敏感,骄傲,没有一技之长。

这些都是我的毛病,以些种种致使我现在一事无成,梦想离我如此遥远,“青春有梦,勇敢去追”光“勇”字一味蛮干是没有用的,还有识。御去吧,该放下的就该放弃,沙子终究是沙子---曾经宝石和沙子放在我的面前,我选择了沙子因为它的朴实无华,我也是一个质朴的人。我太怕失去它了抓的越紧它流的越快,我忽略了它的本性,放手吧,放手后我拥有全世界,包括我所遗弃的宝石。

现在终于相信了人生自有定数,该是你的赶也赶不起,不是你的强求也求不来。

《曾国藩全集》读后感 篇8

内容简介:《曾国藩智慧全集》曾国藩的成功引起了后世的极大兴趣。无数的人都倾心于解读曾国藩人生成功的密码,甚至使其成为一门方兴未艾的“曾学”。但是由于曾氏著作以及有关曾氏智慧的书浩如烟海,有不少人不得不望而却步。有鉴于此,我们从曾氏智慧中精选了一些精华,编成这本《曾国藩智慧全集》,以供读者学习。本书力求从曾国藩的修身之术、做人绝学、处事之方、识人之智、用人之法、齐家之略、教育之方、为官之道、治军之谋、安邦之略十个方面入手,全面地揭示曾国藩完成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诀窍与智慧。通过引述、举例、分析,深入浅出地把曾国藩的思想精华和成功智慧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曾国藩智慧全集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读书改变气质、修养身心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买几本书做做样子,或者随便读几本流行小说便能立竿见影的。读书,应当是一种耐得住寂寞的习惯,是一种坚持不懈的学习积累,是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只有把读书当成工作的补充,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当成与吃饭、睡觉一样的需要,经年累月、不断地汲?书中的营养,开阔视野,陶冶性情,积累智慧,才能澄澈自己的心灵,升华思想境界,从而美化自己的气质!

曾国藩智慧全集读后感,来自卓越网上书店的网友:曾国藩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百般苦学,广泛阅读。曾国藩8岁时已经读完了“?经”;14岁时,受教读《周礼》、《礼仪》,直至能够背诵;此外他还读了《史记》和《文选》。这些造就了曾国藩一生的学问基础。在翰林院、詹事府任闲散文职时,他悉心钻研历代的典章制度和封建各朝治理国家的经验。曾国藩读书如此用功,决非仅仅为了求得高官厚禄。对他而言,读书更多是为了“进德”、“修业”。在给诸弟的信中,曾国藩说:“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述,以图自卫其身。”

《曾国藩全集》读后感 篇9

最近一直沉浸在曲折的情节中,花48小时读完了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修心养性,领兵治国,传道教子他用一生总结并言传身教,他提升于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唯谨记他留给子孙的四条遗世警句自勉。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功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曾国藩全集》读后感 篇10

一、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

做人低调,做事高调是曾国藩的人生写照。少年的曾国藩就显现出非凡的谦让之举,他和同窗好友读书时,把好的位置让给别人,把他人休息的时间作为自己苦读的时间,后来中了举人以后,更加谦和有佳,从不炫耀自己的才能。

从现代人的价值观看来他是一种懦弱,是一种无能的体现,身为高官却不将自己放在高居之处,俯视他人,有点与身份不相符,故弄高雅,然而正是曾国藩品性却体现出一种超俗的恢弘的气度、平和的外表、遭遇鄙弃不暴跳如雷的自我保护的大智慧,低调是一种高的境界,是一种智慧,一种高明的处世之道。

二、凡事皆贵专。

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清政府手足无措,不是所以然。曾国藩在致吴大廷信中指出自己的观点“凡事患在不为,不患不能……心愈用则愈灵,技愈推则愈巧。要在专精,非其才力聪明果远于中国。”意思就是不做事就会有忧患,没有忧患就不作为。大脑越用就越灵活,技艺越练就越精湛。曾国藩就奏请政府派幼童赴美留学,这一举动对中国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曾国藩深深的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够挽救中国,只有自己的技术精湛才能超越他人。任何事情要在“精”“专”上下功夫,功夫自然成,我们做事也应该像曾国藩那样精益求精,才能成功。

三、乐至则无忧,礼至则不争。

曾国藩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没有抱怨,他选择的是这样改变自己改变困境。在攻打太平天国的时候,他和胞弟其上阵,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有的将士气馁了,不知道这样攻破太平天国的城池,抱怨声在湘军中蔓延。曾国荃也忧郁成疾,此时的曾国藩多次给曾国荃写信鼓励他,他写道“功名之际,终之始难,消长之机,盈之必缺”,使得曾国荃振奋精神上下同心攻克了南京城。

有困难时候,是一件好事情,它正是锻炼我们的意志、品质的时候,不要抱怨,勇敢的面对,用积极的思想去面对,用积极的行动去解决,才是正道。

四、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曾国藩面对自强与逞强,是这样说的“古语云自胜之谓强。曰强制,曰强恕,曰强为善,皆自胜之义也。”一个人自强体现在一种强毅之气,逞强却是一种刚愎自用的强,自强是自信、宏大、柔韧的坚强,逞强是虚张声势、浮躁、懦弱的强。工作中有的人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给人的是一种自强,而有的人投机取巧、故弄玄虚、见利忘义给人就是一种逞强,逞强的人心中充满了狐疑、猜疑生怕他人揭穿自己的“强大”;逞强的人生怕他人说自己不行,极力掩饰自我的空虚,自然就给自强的人带来麻烦,这种人格的弱点和缺陷是不完整的表现,要改变就需要从自我修养方面历练自己。

曾国藩用自己的经历真正意义上践行了儒家几千年来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曾国藩身上的众多优点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的。

曾国藩的思想还有很多值得再开发再挖掘,他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个典故就是告诉我们面临困兽般无法解脱的困境应该怎样做,只有坚持就会取得成功会使你的人生迈向了新的台阶,事业取得了更大的辉煌,人生臻于尽善尽美。

任何成功都非偶然因素的巧合,无论从文化结构,人格力量上面,都是长期锲而不舍,一丝不苟的努力中得来的。一事一时的得失成败由于偶然事件的存在,其特殊性或许过于明显,但一个趋势及一个思维循“规律”的发展,便是长期作用的结果。

我们每天读一点儿曾国藩的智慧,汲取他做人、为官、用人、修身、治家、养生等方面的营养,为我们今天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可资实践的宝贵经验。

本文来源://www.fr134.com/f/14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