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4 >地图 >总结 >

社区十三总结十四五

社区十三总结十四五规划

时间:2024-02-27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社区十三总结十四五规划集锦。

怎样把一篇范文写的简短可读呢?范文可谓是我们写作困难时的“剑客”。阅读范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科学中的关键技术,以下是由编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社区十三总结十四五规划”的最新范文,谢谢您的支持请将此页添加到您的浏览器收藏夹中!

社区十三总结十四五规划【篇1】

__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和制定的工作目标,以发展社会经济为主线,以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民生政策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努力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全镇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三堂镇立足区位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式、凝聚内生动力,农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调优产业结构,培育富民产业,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认真贯彻落实历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全镇已流转土地1.7万多亩,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种植各类蔬菜4000多亩, 种植中药材近千亩,大棚西瓜种植多亩,小麦良种繁育3000多亩,牲畜存栏1.2万头,渔业养殖水面800多亩。探索发展集中连片、规模高效的新兴产业经营模式,集约化生产效应凸显,全镇多元富民产业发展格局日趋完善。

二、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一是制定实施了《三堂镇工业发展实施方案》、《三堂镇工业发展奖补细则》;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三堂镇进驻规模企业有太和金诺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泰源纺织品有限公司、鸿茂纺织品有限公司、源通敷料有限公司、太和县灏翔纺织有限公司,年产值近3亿元。二是积极打造济广高速出入口轻工业板块,大力发展以“泰源纺织”、“灏翔纺织”、 “鸿茂纺织”为核心的纺织制造产业,成为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三是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目前我镇共完成招商引资近1亿元,其中博涛塑业投资5100万元正在有序建设;投资6220余万元的安徽宇耀纺织品有限公司已经建成,正在运营。

我镇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关键指标,依托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危房改造、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建设等“十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创新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多措并举,认真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各类工程,扎实有效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2258户5351人,,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回头看后,建档立卡贫困户2345户,贫困人口5598人。20脱贫242户960人;20脱贫252户887人;脱贫779户1586人,洪河村、康庄村出列;脱贫332户,685人;脱贫444户837人,贫困村玉皇村顺利出列。拟脱贫518人,实现全面脱贫,同全省、全国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卫生健康工作成绩显著:五年来,三堂镇卫生健康工作均达到或超过既定目标,计划生育自20__年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以来,在努力提升人口素质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年出生率达13.32‰;奖励扶助政策落到实处,做到应享尽享;婚检、孕检、基因检测等各项工作均都能按照县要求的如期完成。卫生工作按照既定工作目标,争创“群众满意医院”,基本完成上级下达各项任务。稳步推进医改工作,积极进行医疗改革,使老百姓得到更大的实惠;逐步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家庭签约服务项目,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9505人,家庭签约人次13555人,其中贫困人口签约2958人,办理慢性病本1763人,全部进行了管理;做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国家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均在97%以上,全面实现了孕产妇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加强乡村一体化工作,投资20余万元全部建成“规范化乡村卫生室”,各卫生室配置了水冲式厕所,改善了卫生室环境,引进执业(助理)医师12人,进一步提高卫生室医疗服务水平。

社保任务圆满完成: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狠抓社会保障、劳动监察、就业扶贫等民生工程在我镇的落实。每年养老保险缴费率达100%,到龄人员信息采集完成任务数100%,全民参保任务达100%,就业脱贫全部实现百分之百帮扶,百分之百就业。社保所组织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各5次,培训人数达200人,50人实现成功创业,申请创业补贴42人,共计420万元。创办就业扶贫驿站3处,建成3处,现已吸纳就业贫困户60余人,并且全部签订劳动合同。

民政工作落实到位:落实低保工作,维护了我镇的社会稳定,使扶贫户、困难户的生活得到了救济和保障,目前我镇农村低保户1099户,1768人,其中扶贫户有880户1463人,城市低保12户,20人,政策全部落实到位。优抚工作:已为我镇优抚对象131人,享受60周岁退役士兵补贴的239人做好登记造册和抚恤金发放工作。临时救助工作:我镇共救助完成因病因灾人员18户,给予每户1000-3000元不等的救助金,确保临时救助资金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我镇80周岁以上老年人1139人已逐人登记造册,每人每年240元高龄补贴已发放到位。7位百岁老人,每人每年2400元的长寿保健费也已享受。为305位特困供养对象,按时发放五保金,确保五保老人生活无忧。认真落实殡改工作,同时对死亡人员的火花费用进行补助。

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坚持育人为本,不断优化教育结构,致力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全镇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学前教育不断发展、义务教育趋于均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安全管理规范有序。

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吸纳社会志愿者队伍,引领群众参与各类赛事节庆活动。对全镇1个镇级、8个村级文化中心完善配套设施,落实人员管理、资金配套、队伍建设、活动开展、资料完善等措施,确保文化中心发挥社会效益,真正服务群众。20__年4月3日,太和县文化东部协作区双基运营现场会在我镇赵寺村综合文化中心召开。

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解决问题,提高服务水平。一是镇村完善10个便民服务中心,严格落实《三堂镇关于加强村室建设提高便民服务工作水平实施意见》,实行全程代理,深受群众好评。二是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创建工作,站东村、洪河村成功创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其余7村均顺利通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验收;三是做好镇村干部量化考核工作,按照月考核、年评比的原则,对镇村干部进行量化考核,进一步激发了镇村全体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在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和秸秆禁烧工作中开展无职党员评先评优活动,通过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无职党员在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和秸秆禁烧工作中的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基础社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三是社会矛盾较多,维护稳定的形势仍然严峻。四是少数党员干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适应不了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等。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

新时代,新征程。至2025年,三堂镇将抓住“弯道赶超”的新机遇,实现跨越大发展。三堂镇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思维方式,汇聚兴镇富民力量,到2025年,将三堂镇建设成为“生态三堂、文明三堂、和谐三堂”。

三堂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作为核心目标,激发三堂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社会生产发展水平。

“十四五”期间,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到2025年GDP达到13.579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到2025年地方财政收入实现590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到2025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2151元;农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加快发展教育。幼儿入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依托“双基”工程建设,保障群众生活便利,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统筹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完成各村卫生室改造。提高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落实计生政策,开展民政、扶贫、社会救济工作,保障民生。

“十四五”时期我镇发展的战略重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提质增效。进一步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布局,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改善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转变,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坚持完善和创新乡村振兴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坚持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农业低碳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农村节能减排,保护农村环境。在乡村振兴建设上取得新亮点,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生态三堂、文明三堂、和谐三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做好招商引资基础工作。坚持“三不原则”大力开展领导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创新推动产业招商、全民招商、精准招商,特别是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做好招商工作,吸引他们中的优秀者返乡创业,力争在招大引强上取得新突破。加大金融招商力度,推动村镇银行和网点建设工作。

二是加快工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308省道至工业园区10米大道,加快园区绿化工程建设,实现园区供水、道路、供电、通信、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同时,以加工、制造企业为主,做大做强工业聚集区,最大限度的争取土地、政策支持,完善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锁定医主打产业,将聚集区规划用地划分功能区,建设标准化厂房,实施“筑巢引凤工程”,提高服务水平,通过招商引资,规范入园企业投资量,推动聚集区产业全面升级。三是加快产业园建设。打造具有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带动作用的小微产业园。聚集区集生产、加工、网络营销、农家乐为一体,以规范化管理和规模化种植的形式,全面提高种植效益,集中优势资源和技术力量,进行市场化经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三)坚持标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十四五”期间,脱贫攻坚工作基本结束,我镇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县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突出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持续巩固我镇脱贫成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社保工作惠及全民:加强培训,提高我镇劳动力素质。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积极争开展特色培训和对口培训,把用工需求与培训衔接起来,通过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考核发证、推荐上岗等方式,实行先培训后输出。既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又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稳定和提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规范管理,完善服务,抓好典型,搞好示范。将严格按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程序,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杜绝民工盲目外出、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加大外出务工人员致富典型的宣传力度,使他们尽快加入劳务输出的行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养老保险继续加大宣传,让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参保,享受国家各项优惠政策。

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全力提高办学品位和水平,基本构建起布局合理、乡村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信息化程度高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比“十三五”期间有明显提高,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奋斗目标,促进全镇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凸显科技兴镇力量。优势产业实现技术上的跨越发展,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和技术水平整体提升,推动优势资源的产业化技术开发,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取得实效。全镇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建设一批与我镇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设施,建立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实用技术推广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

提高卫生健康水平:计划生育工作依然坚持“三个不变”,推动“三个转变”,确保“三个到位”。全面提升人口素质和数量,切实把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实施卫生院综合楼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卫生院硬件设施建设;以创建等级卫生院为契机,提升卫生院服务能力,争取20创建二级医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更新医疗设备;继续推进开展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助力脱贫攻坚,开展健康教育,高血压,糖尿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提高群众先防病后治病的意识;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村卫生室人员流动机制,不断提高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方便人民群众就医;进一步加强完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基本消除农民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现象。

严格落实民生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依托镇养老服务中心,村级养老服务站,确保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全方位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和完善救灾救济、社会福利工作机制。规范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低保工作的透明化、规范化,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落实特困供养政策,确保特困供养老人吃好、穿暖、居住环境优美、有病及时医治。推进殡改工作再上新台阶,提倡新型丧葬形式,移风易俗,厚养薄葬。

办好文化服务大众。我镇将认真落实新时代社会实践所的运营机制,申报新建民俗农耕文化博物馆,开展实景展览,发挥特色优势。指导督促各村举办群众性乒乓球、篮球、拔河、掼蛋、象棋、广场舞等一系列文体活动,把免费开放和举办活动纳入村级工作考评,推进全镇文化事业的更好发展。

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县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部署,以“党建+”为引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持续用力推进,努力提高基层党建质量,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三堂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一是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二是在村党支部设置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无职党员的管理,充分发挥无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三会一课”、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落实。三是完善镇村三级量化管理考核机制,加强镇村干部量化考核管理。严格镇、村干部行为规范,按照镇、村干部量化管理方案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村为主”管理工作机制,加大工作督查力度,促进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抓重点、提质量、增动能、强基础,实现三堂镇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产业兴旺大发展。打造产业扶贫升级版,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土地开发复垦,加快休闲农业发展,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生态宜居新农村。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打造基础设施健全、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培育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重点示范村。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工程,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构建乡村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实施医疗、卫生、养老、义务教育服务体系提质增量工程。乡风文明促和谐。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开展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治理婚丧陋习、天价彩礼、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乡村治理显成效。推进农村基层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加强乡村交通、消防、公共卫生等公共安全事件易发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加快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建设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平安家庭。生活富裕奔小康。加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乡风文明,社会风尚良好,让百姓住的安心,吃的放心,过得舒心,玩得开心,实现乡村环境美、生活富、百姓乐的和谐统一。

(七)强化服务职能,加大政府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强化服务职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科学管理,提高决策水平,用制度管人,规范行为。积极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现三堂镇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社区十三总结十四五规划【篇2】

根据相关要求,现将区人社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十四五”重点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1、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推动扩大就业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十三五”期间,我局全面落实相关社会保险费减收、缓收政策,着力为减轻企业负担,累计减收社会保险费4544.2万元;支付各类岗位补贴2300余万元。帮助企业招工近18000人,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问题,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

2、不断创新载体,千方百计推动创业就业。

“十三五”期间,通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和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月”等招聘活动,组织区属企业参加各类招聘会、乡镇招聘集市、异地帮办招工等200多场次,进场招聘的各类企业达1500家次,提供就业岗位累计约3.4万个,帮助1.75万人实现就业。在市人力资源市场、__、__网等为区属企业发布用工信息近10000个。“十三五”期间,全区城镇累计新增就业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1、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初步建成。

“十三五”末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工伤3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81万人、1.55万人、1.38万人。3项社会保险目前参保完成率分别为101%、106%、109%(医疗、生育保险划规市本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101家单位,参保人数约0.48万人,实现全覆盖。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5%,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目标。

2、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不断提高。

“十三五”期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1697元/月提高到人均约2180元/月,比“十三五”末增长约2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均达117.28元/月,较“十三五”末增长46%。

(三)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

“十三五”期间,全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6286元,增加至的48087元(按收入绝对值44320元增长8.5%预测),城镇居民收入年增长率达到或超过同期全区GDP增幅。

1、高层次人才引进不断有新突破。

“十三五”期间,我局先后为1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博士后后科研工作站,4家企业申报市级博士后后科研工作站。成功引进1名战略性领军人才,累计为全区企业引进博士33名。

2、统筹推进两支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统筹推进各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末,全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力争达到560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600人,中级专业技术人才4800人,初级专业技术人才9600人。二是全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十三五”末,全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0.16万人。其中技师300人,高级工1300人。新录用员工技能培训率达力争到90%,失业员工再就业培训率力达到100%。三是强化培训工作。完成各类就业技能培训3000人以上。

3、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

继续依规定开展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工作。“十三五”期间,我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86人,其中卫生系统19人,教体系统67人,新招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40人,共44名服务期满“三支一扶”人员考核合格安置到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完成全区154家事业单位,2612个岗位设置工作。五年来,共完成事业单位1.1万多人次的年度考核任务。

1、“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基本建立。

“十三五”期间,在全区建立了企业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全区已备案企业近920户。累计收到劳动监察投诉案件1028件,立案调查103件,结案率达100%;开展各类专项执法检查近36次,依法督促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0.68万份,补缴各项社会保险费约390万元。目前全区在岗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超过了“十三五”制定的合同签订率五个百分点。

2、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十三五”期间,劳动保障监察部门重拳打击恶意欠薪,累计开展劳动保障年度审查约790户,实现了年审率达95.5%以上的目标;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约150件,涉及农民工7790人,追回农民工工资7016.3万元。

3、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和信访化解工作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我区成立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全区累计受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613件,结案率100%,超过了结案率达92%以上的目标。

“十三五”期间,我区一是实施了两次机关津补贴和事业单位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标准调整工作,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职业年金个人缴纳部分从工资据实代扣;二是扎实做好最低工资标准落实工作。“十三五”时期,我区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由“十三五”末1250元提高到“十三五”末的1380元,增幅为10.4%。

(七)军转干部工作在稳步推进(__年至__年,__年军转工作划至退役军人事务局)

一是圆满完成军转干部、随军家属安置工作。“十三五”以来,全区共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20名,将6名随军家属安置在事业单位。二是及时兑现企业军转干部各项待遇。“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70余万元用于企业军转干部慰问、解困和维稳等工作。企业军转干部月工资由“十三五”末的4195月/人提高至的5440元月/人,同时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同期调整。

(一)窗口作风建设获人社部等表彰。

随着“讲重作、“讲严立”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全力创建优质服务窗口为目标,我局窗口单位作风建设获上级充分肯定。一是我区社会保险综合服务中心窗口被人社部授于“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至20优质服务窗口”光荣称号。二是我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被省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组委会命名为-“省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

(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整体工作获上级表彰。

__年,因我局各项工作成绩优良,表现突出,市人社局授于我局“全市人社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二)就业工作绩效优良,获省表彰。

我区就业工作成绩在省对各县、区排名中位列市第一名,获省就业领导小组通报表彰;区成功争取中央资金334万元,用于我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20省政府办公厅表彰我区就业创业工作成绩优秀;201因就业工作绩效评价优良,省以奖代补我区300万元就业专项资金;20,我局成功开展了人力资源改革,进一步打通了人才流动瓶颈。

(三)社会保障工作在省市创新,保持领先。

一是____年12月,我局在全省首创为退役士兵办理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二是___至__年,我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水平连续三年在全市各县区排名第一,在全省105个县(市)区中排名由第八名上升至第五名。

(四)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连续两年被通报表扬。

__年和__年,区委督查考核办连续两年发文表彰我局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处置及时,效果优良,有效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为全区稳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五)3次被评为全区月度“单位之星”。

__年5月至__年12月以来,我局因高质量完成当月急难险重工作任务,先后3次被区委督查考核办评为当月全区“单位之星”。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一是随着国家连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刚性支出逐年增加,且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二是我区参保企业以小、微企业为主,养老保险缴费人群结构比列不均衡,下岗、失业等灵活就业人员占比较大。

解决措施(建议):以服务为导向,加强属地管理,加强与市养老经办机构沟通协调,加大对企业政策宣传。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积极性。

____省级重点困难企业的稳岗补贴900万至今无力兑付,加上2020年疫情期间失业保险费减免、放宽普惠制失业保险费返发还的企业裁员率等,加速了我区失业保险基金的减少。

解决措施(建议):加大企业参保宣传力度,加大社保费的征收力度。

(三)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

目前我区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约为1.6万人,和兄弟县(市)、区相比,我们的人才总量仍然偏低。在全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大专以下学历,中级以下职称的人才居多,高层次人才比例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时我区严重缺乏三类人才,一是懂国际通行规则、熟悉经贸规则和法律人才;二是既懂经营管理又精通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三是高新技术人才。

解决措施(建议):组织、人社、科技、财政等有关职能部门相互协作,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吸引机制。大力加强人才载体建设。支持上档次、上规模的民营企业加快培育和发展高层次人才。

“十四五”期间,全区新增就业人数达3万人以上,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不低于60%,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不低于70%;累计帮助企业招工1.5万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十四五”末,创业担保贷款发放额力争达到200户,3000万元左右。

“十四五”末,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9万人(含离退休)、1.6万人、1.45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保持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保持在4.2万人以上,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做到“即征即保”。

一是争取申报战略性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2名,力争引进博士125名,再申报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市级5个;二是统筹推进各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十四五”末,全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力争达到600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345人,中级专业技术人才1800人,初级专业技术人才3860人。三是全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十四五”末,全区高技能人才总量力争达到2200人。其中技师200人,高级工人。新录用员工技能培训率达力争到90%,失业员工再就业培训率力争达到100%。三是强化培训工作。完成各类就业技能培训1万人。

一是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提升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能力。“十四五”期间,全区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普遍建立,全区劳动合同的签订率达到90%以上,法定时限内结案率达96%。二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监察服务网络。“十四五”期间,“两网化”覆盖率达88%。实现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从以城镇为主向统筹城乡转变,劳动监察案件结案率达到98%;三是欠薪案件逐年下降。“十四五”期间,力争欠薪案件数、欠薪金额和涉及人数逐年下降。

根据国家和省、市部署,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机关工勤人员基本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实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工资水平依据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合理有序的增涨。

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各项的工作优先位置,健全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一是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统筹做好城乡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群体的就业工作。二是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体系,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援助帮扶力度。三是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机制,引导、扶持、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规范人力资源服务业行为,加强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监管,优化创业环境,落实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支持等配套政策措施。

一是扩面重点持续对电商、灵活就业、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的参保工作。大力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全面实施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围绕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的大局,不断健全和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二是是及时调整待遇享受标准。按政策规定及时调整提高参保人员的待遇水平,逐步加大政府对社会保障事业的资金投入,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三是加大社会保险基金风险防控力度。深入开展社保数据稽核,建立制度化、常态化、数据核查机制。大力推进风险防控措施“进规程、进系统”,构建事前预防控制、事中在线核验、事后稽核检查的风险防控体系。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保经办内控制度,完善制度、经办、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加强社会监督、政府监督和有关部门协同监督,及时查处和纠正违规行为,确保基金安全完整;四是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推进系统行风建设,推动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的落实落地和动态调整。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工作,在全面取消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认证服务模式;五是向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大力优化社保经办数字化环境,强化数据安全管理,推动数据安全与协同共享可控发展,构建职能高效与安全可靠的社保数据管理体系。积极提升社保经办数字化能力,提升社保统计手段。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卡(含电子社保卡)在社保领域应用。

“十四五”期间,着力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力争博士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较“十三五”期间增长60%以上。进一步完善科学、分类、动态、开放的专业职称评审体系,形成以能力、业绩为导向,重在社会、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和“个人自主申报,业内公开评价,单位择优使用,政府指导监督”的职称工作运行机制。高技能人才方面。完善多渠道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企业行业为主体,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机制。建立和完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规范程序、分类指导、分级管理,探索符合不同行业、专业和岗位类型特点的竞聘、考核办法。加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力度,探索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总量、类别、等级及其数量的设置和调整办法,形成动态管理机制,不断优化岗位结构,实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5、持续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落实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审核工作,稳慎推进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

一是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十四五”末,全区劳动合同签订率要达到95%;建立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全区集体合同制度覆盖率达到88%;适时在全区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专项行动、集体合同制度“彩虹计划”和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区级人事劳动争议仲裁院各项软、硬件建设;仲裁案件当期结案率达100%;仲裁员、调解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初步实现仲裁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三是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制和工作机制。重点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体制,力争“十四五”末,形成覆盖城乡、统一规范、高效便捷的监察执法信息和监控管理平台,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力争达到100%。

社区十三总结十四五规划【篇3】

“十三五”以来,__县农业经济稳定发展。__年,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达117.35亿元,较__年净增12.02亿元,年均增速2.74%。年底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0元,比__年增加6340元,增幅54.4%,年递增9%。超过“十三五”年递增7%以上,期末实现14000元的目标。

(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稳定。__年粮食种植面积337万亩,全县粮食总产124.4万吨,完成310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的计划面积。其中水稻83.7万亩,总产34.5万吨,小麦168.2万亩,总产64.6万吨。2020年上半年全县粮食总产66.35万吨,

较__年同期增2.61%。

(二)蔬菜生产稳步发展。__年, 全县新建设施大棚蔬菜2100亩,我县蔬菜生产总播种面积达到28万亩,同比增幅2.8%,蔬菜总产量39万吨,同比增幅4%。蔬菜产值11.8亿元, 同比增幅5.1%。2020年全县上半年蔬菜播种面积16.05万亩、总产44.05万吨,分别较上年增5.1%和6%。__年我县引进番茄、西瓜、芹菜、蒌蒿等蔬菜新品种18个,推广了蔬菜定植器、肥水一体化系统、新型日光温室等设备,有机肥替代化肥、熊蜂授粉、调控设施环境防控病虫害、补光灯等新技术6项。

(三)畜牧产业调整优化。新冠肺炎和非洲猪瘟疫情对畜牧业造成很大冲击,我县及时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生猪生产逐步恢复产能,家禽产量快速增长,牛羊出栏稳步提升,预计到2020年底,畜牧业产值38亿元,全县肉牛出栏3.07万头, 同比增长8.10%。肉羊出栏56.03万头,同比增长6.03%。家禽出栏2615.3万只,同比增长10.01%。禽蛋产量1.58万吨,同比增长7.48%。全县生猪出栏56.11万头,同比增长19.10%。畜产品肉类总产量10.05吨,同比增长5.02%。

(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预计到2020年底,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8.7万亩,其中精养池塘3.7万亩。预计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7万吨,其中名特优水产品2.4万吨,占总产量的51.1%;养殖产量4.0万吨,占85.1%,捕捞实现负增长。预计渔业经济总产值达16.9亿元,其中第二、三产业产值3.8亿元,占总产值的22.5%。预计鱼苗产量达到36.7亿尾,渔业良种覆盖率超过90%。

(五)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加快提高。通过科学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农机装备水平稳步提升,机具科技含量逐步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保有量继续保持持续增长势头。截至__年底,全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3.6%,农机总动力达281.8万千瓦,比__年增长3.3%,谷物烘干批处理能力、秸秆产业化利用能力和跨区机收能力均位于安徽省前列。拥有大中型拖拉机5772台、比__年增长24.1%,联合收获机械6807台、比__年增长10.7%;谷物烘干机1320台、比__年增长72.1%。先后荣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跨区机收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六)农产品加工能力持续增强。__年,全县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5家。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27家,农产品加工总产值257.1亿元。

(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逐步完善。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站抽样蔬菜样品1220个,合格率到达100%;18个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抽检蔬菜样品5756个,合格率到达98.5%;检测“瘦肉精”样品590个,合格率到达100%;3个水产品质量监管站抽检水产品样品928个,合格率到达100%;我县完全实现县、乡检测站数据上传工作,我局通过平台,时时掌控监管动态,确定重点监管区域和品种,实现精确监管。

(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十三五期间,全县完成了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完成土地平整及沟渠路桥涵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任务。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35万亩,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按程序进行中。

(九)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成效明显。我县已累计完成16个农村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121个中心村建设任务(其中,省级中心村59个、市级中心村36个、县级中心村32个)。全县334个行政村全部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村庄环境得到改善。

(一)农民科技文化偏低、适应性差。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流出就业非农行业的基本是年富力强、受过较多教育的农村“精英”,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含量和劳动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二)农业结构调整不优。近年来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区域优势和特色日益明显,但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品规模小、档次低的问题仍然存在。

(三)农业经营方式相对落后。农业生产受水资源短缺、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农民出售农产品多以原粮、活畜为主,农产品深加工少,产品附价值很低。

(四)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力不强。我县现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辐射带动乏力,影响了农业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五)品牌创建滞后。品牌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等,没有形成真正的品牌强农。

(六)畜禽养殖设施用地缺。部分养殖场(户)由于受土地性质限制,周边无用于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土地。

优质粮食产业。到202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35万亩,总产量稳定在127万吨。其中优质水稻95万亩,总产量40万吨;优质小麦175万亩,产量67万吨,玉米播种面积50万亩,产量20万吨。

优质果蔬产业。到2025年,全县优质商品蔬菜播种面积达25万亩、年商品蔬菜总产60万吨;优质石榴种植面积3万亩、产量5万吨。

健康畜禽产业。到2025年,畜牧业产值达到44.9亿元,年均增长3%,占农业总产值达35%。打造百万头生猪产业链,能繁母猪存栏达8.2万头,生猪出栏90万头,年均增长8%,家禽出栏3499.3万只,年均增长6%,肉类总产量12万吨,年均增长4%,禽蛋产量2.02万吨,年均增长5%。规模饲养场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配套率100%,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明显好转,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特色水产产业。到2025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9万亩,稻田养殖面积力争达到7万亩,精养鱼塘4.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1万吨,年平均增长2.2%。名特优水产品产量达3.76万吨,占总产量的73.7%。养殖产量4.9万吨,占96%以上,捕捞实现负增长。渔业经济总产值达19.15亿元,其中第二、三产业产值6.25亿元以上。鱼苗产量达到35亿尾,渔业良种覆盖率超过90%。

农业机械化发展。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00万千瓦,小麦、水稻、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96%、90%、95%以上,全县畜禽养殖、水果蔬菜生产、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处理等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其中畜牧业总体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到2025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年25000元以上。鼓励和引导农村土地向经营大户流转,流转面积达到120万亩。在巩固和规范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270个;新增家庭农场达到1500家。18个乡镇全面实行“三资”代理服务电算化,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提高三资效益,集体经济组织收入达到10000万元。完善农民负担监管长效机制,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到2025年,通过探索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推动畜禽废弃物利用率达到92%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继续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方针,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原则,适应生态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稳定旱茬小麦面积、提高稻茬小麦单产为主导,重点发展中强筋小麦,适度发展弱筋小麦;提高粳糯稻农业机械化作业率,大力发展专用粳糯稻种植;扩大粮饲兼用型和优质安全籽粒饲料玉米种植面积。加强小麦赤霉病、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发生监测与防控,及时会商分析发生趋势,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指导农民和经营主体做好防控工作。实施农药减量控害行动,坚持达标防治和适时适量用药,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快推进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围绕“精”“调”“改”“替”四大技术路径,实施化肥施用减量增效行动。继续实施蔬菜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大力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积造有机肥,实现化肥减量使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升蔬菜产品的品质;扎实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实现精准施肥、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

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市场有效供给为目的,以提高设施水平和蔬菜标准园创建为抓手,积极推广新设施、新品种、新技术;依靠强化品牌意识提升品质,推进机械化、智能化、轻减化、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通过推动果蔬分拣、分级和包装预冷等采后初加工能力的提升,提高果蔬的商品性,努力提升产品品质、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县畜牧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延长畜牧产业链条,由畜牧养殖单一产业链条向多元化、全面化方向发展,解决有养殖无无屠宰、无饲料加工等问题,实现饲料加工、良种繁殖、规模养殖、屠宰加工、上市销售等多环节一体化经营,加大投入产出比,提高我县畜牧业的市场活力和竞争力。

拓展市场空间确保农民增收,引导农民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开展三资清理,建立健全资产、资源管理台账,规范三资代理服务行为,强化三资监管手段,充分开发利用农村集体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提升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提升畜禽饲养、禽产品自动化采集,和蔬菜生产精准播种、育苗移栽等机械化水平;提升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推动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

(一)百万头美味猪现代养殖产业化项目。

“十四五”期间,将大力扶持汉世伟猪业有限公司的百万头美味猪现代养殖产业化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6.67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5.17亿元,流动资金11.5亿元,开发饲料加工、种猪及商品猪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及生猪屠宰加工项目。目前已建设年出栏150万头猪饲料需求的年产50万吨饲料厂,3座2400模式家庭农场,2座存栏1.2万头基础母猪也正在建设中。在十四五期间再建1座存栏1.2万头基础母猪场,建设1条现代化全自动屠宰生猪生产线,4条生猪分割小包装生产线,年产1万吨肉制品生产线,1座5000吨冷库,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另建设肉食品深加工企业,实现从饲料加工、良种繁育、规模养殖、屠宰加工、食品深加工一体化、全方位的经营体系。

(二)__桂柳牧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

2021-2023年,初步建成3.5 万只父母代产蛋种鸭养殖场一个、1500万商品肉鸭宰杀分割、冷藏运输于一体的肉鸭生产体。 2023年―2025年,以__桂柳牧业为基础建设桂柳生态鸭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在园区内公司将建设年产30万吨饲料厂、年孵化2000万只雏鸭孵化厂、年屠宰4000万只肉鸭生产线、万吨冷藏库以及熟食加工厂和羽绒厂等建设项目。肉鸭标准化生产、无公害肉鸭出栏、“合同鸭”出栏比例均达到 80% 以上,形成集种鸭养殖、苗鸭孵化、商品肉鸭规模养殖、宰杀分割、冷藏运输,以及饲料加工、羽绒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龙头肉鸭生产企业。

(三)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建设项目。

该项目由浙江百奥迈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运营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项目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500万元(固投指土地、厂房、设备、安装调试等),建设周期240天,设计处理工艺采用干化法,年处理能力3000吨。形成以“农户送交、乡镇设点、流动收集、集中处理”相结合的病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

(四)探索开展促进粮食发展质量提升项目。

调优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专用小麦、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加强产销衔接,鼓励实行订单生产、定向收储,实现优质优价。打造一批优质高产、食味品质好的口粮品种和品牌,将我县打造原粮优质化、加工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的粮食大县。

社区十三总结十四五规划【篇4】

以完善功能、提升服务为重点,加快老城区改造提升和西区建设,实施团结巷东北片区、县标什字片区、农委片区、水井巷西片、西环路东西两侧等重点片区改造工程,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推进火车站片区建设,打造城市门户新形象。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新老城区结合部、交汇处“缝合”改造,促进老城区、西区、北区、火车站片区“四区”有机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市发展体系。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我县城镇化建设以县城总体规划为蓝图,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眼拓展建设内容、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产业支撑、提升治理能力,统筹推进高原生态文明县城、特色小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高城乡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全力打造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以“千村美丽,万村整洁,水路房全覆盖”为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新建了30个县级2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46万户;结合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各镇建设了生活垃圾中转站,配备了垃圾车、垃圾箱、垃圾斗等设施,切实改善了城乡环境面貌,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城市道路(桥梁)工程:投资10多亿元,先后改造完成了世纪大道、北环路、东西大街、南大街、南华路、团结巷、水井巷等道路7条7.87公里;新建了滨河路、乐民路、金山路、解放北路、临松路、嘉园路、高铁大道、祁连山路、同乐路、人民路、南华东路、解放南路延伸段、南大街延伸段、水井巷南路、公园路、滨河南路、南华西路、滨河北路、新民路、嘉园西路、高铁大道延伸等道路31条26.1公里;城区道路由原来的3条5公里土路发展为38条33.97公里的混凝土道路和柏油路,配套完成了34.23万平方米的人行道铺装工程,安装各式路灯1067盏,供电变压器10台,配电柜33套,供电线路54.4公里,同步实施道路绿化工程,栽植云杉、樟子松、长枝榆等树种和金叶榆、水蜡等彩叶灌木及各类景球和花卉;架设城区天桥两座;城区污水排放管网由原来的空白建设至目前总长69公里,检查井562座,雨水井1686座,出水口1处;城市道路的建设,形成了东西贯通、南北通达的路网框架,极大促进了全县的城镇化进程。

供水供热(气)工程:城区新建两个热源厂,30个供热管理站,安装热水锅炉6台,装机容量480蒸吨,承担着城区920幢楼宇、3万多户居民的供热任务,总供热面积达350万平方米,拆除零散锅炉房31处41台,实现了城区集中供热全覆盖;以来,先后实施了投资1868.51万元日供水规模1万立方米的城区供水扩建工程、总投资1553.86万元的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总投资6030万元的城区供水扩建工程和总投资6123.76万元的城区供水地下水源地扩建工程,建成水厂两座,供水能力达到2.5万m3/d,现有DN75mm以上供水管网178.8km,供水区域面积达到128.7km2,承担着县城及城郊洪水、永固、三堡3镇24个行政村、165户行政企事业单位、26400户12.13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供应任务,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安全供水,供水率达100%。

污水垃圾处理工程:相继建成了投资766万元、日处理垃圾50多吨的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场和总投资5062万元、日处理污水1.2万吨的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市政公共设施,使城市承载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污水处理率达100%;建设城市排水系统,实施中水回用工程,新建日处理污水5000吨的中水回用厂1座,架设管网27.4公里;实施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工程,建设雨污分流管网80公里;实施集镇污水管网工程,建设集镇污水管网100公里;实施县城垃圾处理厂、村镇垃圾中转设施建设工程,新建垃圾填埋场1座、垃圾中转站12座;按照“完善以市焚烧发电厂为引领,县级生活垃圾处理场为应急补充的‘户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理网络”要求和建成县级垃圾中转站,配套完善垃圾收运设施,并将农村生活垃圾压缩转运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处理的目标要求,县镇村三级一体化收集处理网络框架初步形成,城乡垃圾一体化收运机制初步建立。

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完成25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城市亮化工程和村镇照明工程,完善城市、村镇照明设施,城区亮灯率达98%;提升西山公园、圣天寺景区、城市生态园和城区道路绿化水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

便民惠民工程:投资3.5亿元,相继新建了__公园、北区生态园、中心广场、迎宾广场、世纪广场、农委十字市民休闲绿地公园、气象局小游园、祁连山路广场;投资2.35亿元新建了集华农产品批发市场、废旧物资市场、惠民农贸综合市场、电子商务市场;20__年投资6700万元,在城区新建专业市场3个;投资8.3亿元,招商引资新建文化产业园已于20__年5月9日开工建设;投资6000万元新建城东、城南2个公园,投资400万元新建城西公园,对__公园进行扩建,目前城南公园已完工;新建了盈丰丽景、永鑫小区、金地名都、世纪广场、农委什字、新都时代广场、新中医院、火车站等地下地上停车场16处,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设置停车位4000多个;新建城区公厕29座;公园、广场、市场、停车场等服务设施的相继建成,使城区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保障性安居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完善住房政策和保障体系的必然要求”,“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县建立起了符合中央要求、具有县域特色、体现市场规律、深受群众欢迎的住房保障体系,走出了一条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新路子。20__年以来,全县共筹集1216.88多万元资金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至目前,共解决了4905户家庭住房困难,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16277套。20__年以来,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均按规划稳步建设,20__年度住房保障工作被市政府考核为全市一等奖,__县被甘肃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住房保障工作先进县。

“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虽然我县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制约,也淤积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城市管理滞后,市政设施、环卫市容、小区物业等整治效果反弹较快,精细化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二是城市建设融资困难,政府投资仍占主导地位,土地资本经营、城市资源开发经营、社会多元投资成效不明显,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致使部分重点项目建设进展缓慢。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期,我们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补短板、抓提升、强管理”总体思路,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精细化管理为保障,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丰富城市元素、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通过城市双修等工作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城市发展和管理模式转型,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塑造整洁、美丽、精致的城市空间环境,全力打造生态环境良好、服务设施完善、人民满意的生态宜居城市。认真按照规划先行、配套建设、经营管理、服务城乡的工作思路,争取“十四五”期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12.5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平方米,城区排水设施全部完成雨污分流。

“十四五”重大项目谋划储备情况:结合全县城镇化工作实际,拟谋划重点项目9项,作为“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全力进行项目争引和建设。分别为:投资2.76亿元的农村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建设,为10个镇配备11辆垃圾压缩车、50000个垃圾桶、500个垃圾斗、200辆垃圾收集车;投资1.49亿元,实施城区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及雨污分流工程;投资8000万元,对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投资1亿元,实施乡镇污水处理厂(站)新建及污水管网敷设;投资5400万元,对城区3万户居民水表进行改造,实现“一户一表”,收费到户;投资20亿元,计划改造老旧小区48个26841户,不断完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投资10亿元,实施集镇房屋外立面改造、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工程,打造美丽、宜居、宜商为一体的精巧型新时代中国特色小镇。

社区十三总结十四五规划【篇5】

“十三五”时期,__镇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善民生为第一要事,以基层治理为第一保障,工作成绩斐然:__镇“李泽模式”在省、市畜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上推广,20东坪古道被评为“浙江十大人文古道”,东坪景区获批国家AAA级景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获评“省级样板”等,全镇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__镇获评浙江省4A级景区镇,东坪村入选浙江省职工疗休养基地(衢江区唯一),全市“区乡一体、条抓块统”试点工作现场会在__“七星讲堂”召开。上半年度重点工作排名中,__镇位列全区第三,多项重点工作名列前茅。

一是工业经济量效齐增。五年来,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通过盘活工业园区20余亩土地资源,先后引进企业2家,实现工业总投入1.5亿元。20,__镇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战双赢”,预计年2家规上企业总产值达1.2亿元。

二是农业经济稳中有进。__镇深化放心农业“八大体系”建设,建成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监测站1处和4个家庭农场快速检测站。年-20,投资1800万元,建设占地60亩、35幢养殖厂房的李泽牧场,年出栏生猪6000多头,实现了村庄环境改善和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央视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村社联建、户租社管、种养结合、多方共赢”的“李泽模式”享誉全国。

三是乡村旅游提质增速。全面构建“一心一带、五大片区”的空间结构形态,顺利完成东坪3A级景区创建工作。五年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景观节点改造、峡东线通景公路提升、特色民宿提质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了景区功能和旅游接待能力。相继成功举办“农民丰收节.东坪夜宴”、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浙江衢江站、中国大学生音乐节东坪采风、东坪柿子节等活动。农家乐发展突飞猛进,五年来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0余万元。大力发展高端民宿,隐柿东坪民宿和大桥柒号民宿相继被评为省级金宿和省级银宿,乡村旅游成为美丽经济新载体。在上半年疫情影响的情况下,2020年东坪旅游逆势而上,截止10月底,游客接待量达7.56万人次,景区农家乐营业收入达700余万元,精品民宿经营收入超过230万元。

一是统筹推进“五水共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积极推进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工作,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河道长效管理49.41公里。年,全域剿灭17个劣V类水体,一次性通过区五水共治办的复核验收,成为衢江区首批“剿灭劣V类水体”达标乡镇。深入开展“清千塘美百河”行动,共整治水塘10个,渠道2条,清淤4万吨。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建公厕9处,建成衢州市旅游3A级公厕3座,生活污水零直排区创建通过省级验收。实施垃圾源头综合治理,委托第三方管理运营垃圾清运BOT模式,2016年-连续四年五水共治工作获得全区前2名。

二是持续推进环境治理。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狠抓生猪整规、集镇建设、垃圾分类等工作。完成生猪整规,实现全镇生猪禁养,人居生活环境显著改善。推进“四边三化”整治销号,开展乱搭乱建、乱堆乱放集中整治,成功创建“无违建乡镇”、“无赤膊墙乡镇”。开展工业园区环境提升,关停企业8家,完成集镇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2020年,__镇实施了珠坞村生活污水提标改造工程、失母湾村祝家垄自然村生活污水提标改造工程等提升水环境质量,并通过地质灾害修复、村内排水改造、峡东线庭院改造等改善村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三是强势推进农房整治。结合生猪整规、“四边三化”等工作,进一步加大违章建筑、破旧棚铺拆除力度。完善动态巡查制度,成立了土地巡查队和违章建筑应急小分队,强化日常监管和巡查,形成高压态势,有效遏制了违建行为。五年来,共处置存量违章建筑约20万平方米,其中,20拆除面积56500㎡。为进一步做好农房整治拆后利用,构建拆、管、用的工作闭环,__镇积极开展“一米菜园精品村”和“一米菜园示范村”创建,规划“一户一方案、一园一风格”推进全域创建,实现园园有亮点、家家有特色。年,大桥村获衢州市十佳“一米菜园”示范村称号,2020年申报东坪村和后山村衢江区“一米菜园”示范村。

一是改善基础设施。五年来,全镇共完成大小项目159个,实施了农民饮用水工程、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完成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卫生院改造,新建后山、下叶、东坪、失母湾等4个村级办公场所,建成文化礼堂7个、农家书屋11个,完成__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0年,完成全镇11个村110亩建设用地复垦及失母湾村村庄道路提升工程等7个基础设施项目,美丽城镇建设、高岭村峡谷岭古道修复等10个项目正在抓紧施工。后山村和大理村党群服务中心,失母湾、后山、大理、乌石坂等4个文化礼堂,全部进入扫尾阶段,预计12月完工。

二是办好民生实事。推进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7%以上。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注重低保、五保动态管理,适时开展低保扩面、核减工作,确保公平、公正。狠抓医疗卫生建设,6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实现全覆盖。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2019年新建__镇公办幼儿园,同年峡口初中撤并入杜泽初中。2020年,__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揭牌,峡口、大桥、下叶等村实现城市管网集中供水。

三是加强平安建设。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谐法治的社會风气更加清朗,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提升。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整合工作力量,建成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功能性工作平台。深化政务服务“一窗受理”改革向基层延伸,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网络员的代办、帮办、陪办作用,把“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腿”落到实处。新建规范化“四个平台”指挥室,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抓好网格员队伍建设,配备平安通手机,实现事件电子化报送。2020年,新建__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大力推进雪亮村居建设,集中安装监控234个,全部接入公安天网和镇四个平台。

四是创建文明城市。20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__镇作为全区7个重点乡镇之一,精密部署、扎实行动,将集镇范围(以集镇所在行政村峡口村为重点)划分为305省道、峡丰线、老街等九大区块,对大桥、峡口、东坪、珠坞四个申报行政村则由村书记亲自挂帅,对照创文标准进行逐一整治。通过修复道路、亮化路灯、绿化空间、增加活动设施等,集镇面貌得到明显改善,老百姓的获得感得到大大增强。2020年,全市创文擂台赛__镇排名全市第七、衢江区第二。

五是全力脱贫攻坚。__镇立足脱贫攻坚工作实际,突出问题导向,强化责任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一方面做实“三联工程”,明确扶贫结对帮扶“一户一策一档”,各联村组团由团长领衔,会同村两委逐户分析,形成“一户一策”帮扶方案。联户干部利用“周二无会日”开展走访,深入农户了解实际困难、具体问题,商量解决路径,进一步完善帮扶措施。为解决低收入农户饮用水安全问题,投入15余万元,采购安全有效的净水设施发放给低收入农户并统一安装,保证低收入农户饮用水安全销号。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借助杭衢结对东风,在杭州市帮扶组的帮助下,为后山村找到了增收致富突破口。2020年初,后山村与衢江区乡情家庭农场达成了合作协议,共同建设特色蔬果生态产业园。在项目带动下,后山村集体经济每年有10万元收入,同时带动周边近10户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同时,根据衢江区和鄞州区的“鄞衢山海协作飞地消薄产业园项目”资金安排计划,今年我镇失母湾、大桥、珠坞3个扶贫重点村入股该项目,每年村集体收入可达5万元。__镇以“农旅融合”为切入口,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和高端民宿产业,带动低收入农户就业,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增加低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300多元。

__镇以村组织换届为契机,统筹推进“乡村振兴讲堂”、“区乡一体、条抓块统”等工作,激活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走出一条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共促双赢的新路子。

一是“七星讲堂”筑牢意识形态阵地。__镇乡村振兴讲堂按照“共性+个性”、“分散+集中”、“线上+线下”的理念,摆了一个北斗七星阵法,布局了七个展馆:一是小镇会客厅,二是乡村振兴讲吧,三是乡贤能人馆,四是南孔书屋,五是乡愁博物馆,六是文旅综合展示馆(村播馆),七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古韵__志愿者服务中心)。2019年,全市统战工作现场会在__召开,省委常委、统战部长熊建平对__统战工作表示肯定;

二是“双向考评”机制提升行政效能。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兼顾、探索创新、依法推进的原则,建立健全乡镇对职能部门考核评价体系,规范“自上而下”考核,强化“自下而上”评价。推动模块化运行实战实效,强化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执行落实,实现“条抓块统”。

三是“风险管控”营造风清气正换届选举环境。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战。深入谋划“一肩挑”人选,加快推进后进村党组织集中整转,扎实开展村级专项巡察整改。摸准摸透村情民意,全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动态研判、精准研判,全面掌握选情。强化“政治体检、素质扫描”,对全镇意向报名人员开展审核把关,坚决把瑕疵人选挡在门外。今年11月5日至7日,__镇11个村完成支部换届选举:党员参会率100%、参选率100%,所有“一肩挑”支委得票率100%。

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重点围绕集镇建设、农业产业发展、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有针对性地谋划、包装、储备一批事关全镇经济社会发展项目,为全镇经济和社会加快发展打下基础。力争到2025年,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3个,以项目建设撬动经济发展。健全项目推进机制,优化项目全程服务,力争生产性投资年均增长10%,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20%。,完成农得惠企业重组,优化工业功能区产业布局。

二是全力推进招商引资。突出“招大、引强、选优”,依托工业园区的集聚优势,重点引进龙头型、链条型、科技型、生态型的大项目。围绕产业链各环节,开展多元化招商,实施联合招商、以商引商,力争每年引进3000万元以上现代农业项目2个,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2个,推动__经济加速奔跑起来。着力引进一到两家的龙头型旅游开发公司,将__旅游由东坪一枝独秀向万紫千红的全域旅游扩展。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政策扶持等方式,大力扶持发展民宿经济、农家乐等旅游服务业,引导一批在外务工的成功人士返乡二次创业,做大做强__旅游产业。20,__镇将重点做好东坪栖心民宿项目对接,加快项目落地,带动东坪景区提档升级。

三是加速突破要素瓶颈。围绕产业提升和集镇发展,全力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村庄集聚点建设和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土地成片开发、成块利用。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通过推广农村家庭农场、农村土地承包专业合作社等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产出比。积极推进低效桔园改造,做活土地文章,加快土地开发,为发展精品现代农业打好基础。年,__镇将启动芝溪安置小区建设及配套工程,增强集镇发展活力,加速人口与产业集聚。

一是以规划引领擦亮旅游名片。主动融入衢北旅游圈,找准切入点,做好旅游文化产业规划和建设。全面构建“一区两线”的发展空间格局:全力建设东坪4A级旅游景区,打造峡东线、芝溪线两条精品旅游线路。围绕东坪李氏唐文化,讲好“唐故事”;围绕芝溪自然风光带,打好“水上牌”;围绕东坪山、笔架山,念好“山字经”;围绕周边山水农田,走好“田园路”;围绕乡愁馆、紫竹书屋等文化景点,唱响“产业曲”。充分挖掘整合白云岩寺佛教康养之道、东坪民宿康养之所、高山果蔬康养膳食等康养旅游元素,加快打造具有__特色的综合性康养旅游基地。2021年,__镇将以美丽城镇建设为契机,加快高岭古道开发、东坪旅游景区提升建设。

二是以项目带动提升旅游形象。推动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升级改造连通旅游文化景点的道路及公交系统,方便游客出行。实施峡东线沿线改造提升工程,开展美丽庭院打造、景观节点建设。启动李泽古村落保护开发工项目,维护好李泽祠堂、姚氏宗祠、下金大桥等文物保护单位。结合森林康养、放心农业、民宿经济等产业发展,谋划推进一批康养项目,重点引进高端民宿、农副产品深加工公司、旅游服务公司等项目,让__旅游有根有魂、有特色有品位。

三是以产业融合发展旅游经济。有效挖掘境内的山水人文内涵,精心谋划、举办一批有特色的旅游活动,千方百计扩大叫响“千年古道、魅力东坪”旅游品牌。以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主客共享”为主线,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大力发展民宿、调动农户参与休闲康养、放心农产品、中高端民宿发展的积极主动性,坚持典型引路,扶持一批示范户、建设一个示范村,着力打造全区高端民宿集聚区。

一是扮靓集镇,树立__新形象。按照“完善功能、提升品质”的要求,坚持扩容与提质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全面加快__集镇建设项目步伐。启动集镇农贸市场建设及集镇集聚建房项目,实施集镇古街综合改造提升项目,使集镇向东西延伸,南北辐射,实现集镇扩面提质的工作目标。依托笔架山文化公园开发项目,积极引进周边生态农庄、民宿客栈等服务业项目,努力打造清新自然、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田园集镇。

二是改善环境,呈现农村新面貌。按照“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章建筑带入全面小康”的目标要求,注重强化河道保洁力度,完善镇村两级“河长制”、“路长制”管理网格,积极打造最美河道。全面开展“治污治乱”,到2021年,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力争空气清新、河道清澈、乡村清洁、集镇清爽成为常态。

三是做美乡村,建设__“大花园”。结合自身产业发展规划,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统领,以“中心村”“集聚点”布局为抓手,积极推进土地复垦项目,争取后山村列入2021年改村提升村庄,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经济和物质基础;积极推进特色乡镇、特色村庄等规划,谋划建设体育运动特色小镇;强化巡查监管,对违法用地将重拳出击,发现一起,立案一起、查处一起、拆除一起,绝不姑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持续做好农房整治后半篇文章,“一米菜园”以点带面,实现由盆景变风景;打好土地整治、生态修复组合拳,增加区域内耕地面积,提升土地利用率,推进空间、规模、产业有序布局。

一是扛起民生改善责任。加强学校建设,强化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完善中心学校硬件设施。完善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建设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提高整体计生服务水平。加强乡土文化保护,加快文化队伍发展,力争到2025年,月月有文化活动、村村有文艺队伍,文化礼堂实现11个村全覆盖。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农民饮用水工程、林区道路、村庄道路、渠道、山塘水库等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群众满意度。2021年,计划新建峡丰路至五丰山道路、岭下自然村至高岭村办道路,畅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完成乌石坂、大理、李泽等村饮用水管网连接,全域完成农民饮用水工程。

二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农民素质培训,引导农户发展特色美食、高端民宿等产业,鼓励电商创业,支持多渠道就业。依托商会、乡贤会,打好“乡情牌”,打开招商引资新局面。鼓励村集体发展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经济业态,支持有条件的村建设标准厂房、物业用房和发展服务经济。2021年,大桥村将新建一座物业用房,增加村集体收入。后山村通过流转旧厂房,对外推介实现“零地招商”。

三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继续深化“平安乡镇”创建工作,紧紧围绕“五大安全”,落实好平安建设“三份清单”,攻坚化解历史积案,持续提升群众的平安获得感。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健全安全生产网格监管,落实安全协管员,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宣传教育,构筑长效防范机制,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本文来源://www.fr134.com/f/10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