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有趣的纸教案及反思6篇。
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轮廓性思维和深度思考的培养。为使用时更加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有趣的纸教案及反思”,此文章仅供参考请勿以此为据!
大班科学有趣的纸教案及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爬行方式,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与习性。
2、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放大镜、玻璃瓶、塑料板、木板、玻璃板、木棍、各种食物等。
活动过程:
一、捉蜗牛
雨过天晴,带领幼儿到野外捉蜗牛,引导幼儿观察蜗牛喜欢住在什么地方。提问:你是在哪儿捉到蜗牛的?捉了几个?
二、采用多种方法观察蜗牛
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外形,说出其特征。
2、用手触摸蜗牛的身体和壳,轻触蜗牛的“角”,看有何反应。
3、将蜗牛分别放在塑料板、木板和玻璃板上爬行,观察留下了什么,从玻璃板的背面观察蜗牛的身体。
4、游戏:蜗牛赛跑。每个幼儿选取自己的“最佳选手”参赛,看哪个蜗牛获得冠军,从而观察蜗牛的爬行方式。
5、让蜗牛相互背负着爬行。观察大蜗牛驮着小蜗牛、小蜗牛驮着大蜗牛爬行有什么不同,小蜗牛驮阗大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6、让蜗牛在竖立的木棍上向上爬,不断调转木棍的方蜗牛(大班科学)向,看看蜗牛会怎样,蜗牛为什么掉不下来?
7、幼儿自由观察,引导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方法。
三、喂蜗牛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食物喂蜗牛,观察一下它们爱吃什么。
四、养蜗牛
和幼儿一起讨论饲养蜗牛的条件。
创设下列不同条件,让幼儿观察,动脑思考:你想将你的蜗牛放在哪个“家”里饲养?为什么?
1、将蜗牛放入空瓶中,瓶中盖上玻璃。
2、将蜗牛放入有水的瓶子中,瓶口盖上纱布。
3、将蜗牛放入有干沙的瓶子里,瓶口盖上纱布。
4、将蜗牛放入有湿沙的瓶子里,瓶口盖上纱布。
鼓励幼儿想办法为蜗牛创设更好的“家”。
幼儿在欢快的“蜗牛与黄鹂鸟”的乐曲中,模仿蜗牛爬行的动作,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活动前对幼儿已有的经验估计过高,有的幼儿虽经常捉来蜗牛玩,但没仔细观察过。当谈到蜗牛喜欢吃什么时, 对于老师而言也比较困惑,因为平时的司空见惯使我不再留心去观察。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大胆猜想、分工合作、动手尝试,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记录,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蜗牛爱吃实物的秘密。由此我得到启示,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班科学有趣的纸教案及反思(篇2)
一、教学内容
了解带圆的物体会滚动,有角的物体不可以滚动。
二、教学目标
1、幼儿了解物体的形体,知道哪些物体可以滚动;
2、通过操作幼儿感受可以滚动物体的特征;
3、激发幼儿乐于动手动脑的兴趣;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可以滚动物体的特征
难点:认识物体的形体,并可以流利地说出它的形体和特征
四、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讲授法.操作练习法.引导发现法.总结归纳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
1、 情景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体育场今天有一场滚动比赛,我们来看一下有哪些参赛选手呢?(皮球、魔方、文具盒、报纸、八宝粥桶)
2、学习新知识:
(1)引导幼儿了解球体和圆柱体为什么会滚动?
(2)幼儿了解正方体、长方体、长方形为什么不可以滚动?
小结:它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角,圆圆的,所以会滚动。
(3)、幼儿操作并作出判断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物体,幼儿来动手试一试它可不可以滚动,可以滚动的打√,不可以滚动的打×。
(4)、归纳总结:它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角,圆圆的,所以会滚动。
3、布置作业:家中寻宝
我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中可以滚动的物体。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生于幼儿的兴趣,设置游戏情境,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线,教师适时指导、提升为辅线,充分激发了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了幼儿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儿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达到了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
大班科学有趣的纸教案及反思(篇3)
这是一节科学领域活动,包含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大班幼儿对于颜色的变化很感兴趣,他们对颜色特别好奇、喜欢,为此我们设计了《有趣的颜色》这次活动,其中蕴涵了颜色中红、黄、蓝三原色两两相配,从而产生橙、绿、紫这三种颜色的科学原理
设计意图:
幼儿生活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就像红黄蓝绿这些颜色一样,鲜艳、美丽让幼儿喜欢,颜色的变化更让他们惊叹不已。大班幼儿对于颜色的变化很感兴趣,他们对颜色特别好奇、喜欢,为此我们设计了《有趣的颜色》这次活动,其中蕴涵了颜色中红、黄、蓝三原色两两相配,从而产生橙、绿、紫这三种颜色的科学原理,其探索性与操作性较强,比较适合大班幼儿的操作水平,本次活动只要让孩子知道三原色互相搭配可以调出多种颜色,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大胆尝试探索实验操作活动,感受三原色组合成新色彩的神奇,丰富有关颜色变化的经验,体验变化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知道三原色互相搭配可以调出多种色彩。
2、能初步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活动,感受颜色变化的神奇之处。
3、体验探索科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重点:知道三原色两个两个搭配可以组合成多种颜色
活动难点:动手实验操作中,进一步感知色彩的组成。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勺若干、小烧杯若干、红黄蓝颜料若干、清水、幼儿观察记录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1、出示ppt课件,介绍魔法宝宝,进入主题
二、基本环节
(一)设置情景,引导幼儿讨论如何打开城堡之门
重要提问:
1、现在打开了几把锁?(三把)
2、彩色城堡的城门能打开吗?
3、要打开城门还需要哪些颜色?
小结:此环节展示了"彩色城堡主人"与三位魔法宝宝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的交代了此次活动的目标:找到6种颜色填满锁上的6个图形,幼儿对此十分感兴趣,必定会好好思考,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一些。
(二)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知道三原色之间相互搭配可组成多种颜色
1、实验一:红色(颜料水)+黄色(颜料)=橙色
2、实验二:黄色(颜料水)+绿色(颜料)=绿色
3、实验三:蓝色(颜料水)+红色(颜料)=紫色
(三)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幼儿进行记录
三、结束环节
教师小结:介绍三原色加色法原理
活动延伸:
尝试将其他颜色组合在一起,观察会变成什么颜色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自如的环境,使幼儿在心理上减轻压力,他们很自然的就融入到了活动中,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了积极、主动,并且具有极强的兴趣。教师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为主导,积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各种体验,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在操作探索中发现颜色变化的神秘,感受颜色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
2、我设计的“彩色城PPT”非常吸引幼儿,孩子对我投放的这些操作材料也非常感兴趣,虽然最后他们的操作结果不是很理想,有的甚至把颜料全部混在一起,而有的由于不能把握颜料的用量而影响到调出的色彩的明暗效果,过程也比较忙乱,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最本能的反应: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活动积极性被完全挖掘了出来,他们从活动中学到了自己需要的本领,他们知道了: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色。当然,在活动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和处理的比较粗超的细节都需要我反思的地方,今后还需更加努力学习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大班科学有趣的纸教案及反思(篇4)
大班科学有趣的蛋宝宝教案反思
引言:
近年来,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发展迅速,为了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许多教师尝试将科学知识融入到幼儿园的教学中。其中,蛋宝宝教案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让幼儿观察孵化鸡蛋的过程,引发他们对生命和科学的好奇心。以下是一篇关于大班科学有趣的蛋宝宝教案的反思文章,旨在探讨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改进建议。
正文:
大班科学有趣的蛋宝宝教案是一种通过观察孵化鸡蛋的过程,引发幼儿对生命和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个教案,幼儿可以在近距离观察鸡蛋的孵化过程,了解动物的生命起源、生长过程和生命规律等,对幼儿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首先,大班科学有趣的蛋宝宝教案能够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通过亲身参与观察鸡蛋孵化的过程,幼儿可以亲自体验到科学实践的乐趣,增强对科学的好奇心。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和猜测,激发他们思考和探索的欲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求知欲。
其次,这个教案可以帮助幼儿了解生命的奥秘。通过观察鸡蛋孵化的过程,幼儿可以亲眼目睹生命的起源和发展,了解生命在孵化过程中的变化和规律。这种亲身经历能够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生命的奥秘,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然而,大班科学有趣的蛋宝宝教案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首先,孵化鸡蛋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的耐心和等待能力相对较低。在整个孵化过程中,幼儿需要经历数周的等待期,这对于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来说是一种考验。
其次,大班科学有趣的蛋宝宝教案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设备支持。为了孵化鸡蛋,幼儿园需要配备孵化器和相应的设备,这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另外,为了保证孵化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指导和管理,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班科学有趣的蛋宝宝教案的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首先,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展示鸡蛋孵化过程,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并且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其次,可以组织与鸡蛋孵化相关的活动,如绘画比赛、科学实验等,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增加他们的参与度。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孵化过程和幼儿园其他科学主题进行关联,培养幼儿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结:
大班科学有趣的蛋宝宝教案是一种非常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观察鸡蛋孵化的过程,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幼儿的耐心和等待能力问题,以及设备和管理方面的挑战。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丰富活动内容和关联其他科学主题等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大班科学有趣的蛋宝宝教案值得幼儿园教育者进一步推广和改进,以促进幼儿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大班科学有趣的纸教案及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 观察了解各种各样的钟表,知道它们的不同外形特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 探索各类钟表的构造,对各类钟表的动力来源感兴趣。
3. 能积极表达探索的结果,并延续探索的兴趣。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5.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活动准备:
1.收集外形各异的机械钟表、电子钟表、光能钟表布置成"钟表展览会"。
2.停止走动的钟表(没有动力源)若干以及电池、发条旋柄等若干。
3.实物投影仪一台。
4.座钟、挂钟、手表等标记卡,机械表、电子表、光能等标卡。
5.幼儿人手一个可拆卸的小钟,人手一个小框子或小盒子。
6.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引出钟表。
1.教师朗诵儿歌《太阳和小兔》,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小兔和太阳真是好朋友,小兔每天看着太阳,太阳到哪儿了它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可是,有一天太阳没有出来,小兔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了?怎么办被?(引发幼儿讨论,知道钟表可以看时间)二、参观《钟表展览会》,感知各种各样的钟表,发现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教师:用你的眼睛看一看、用你的小手摸一摸、用你的耳朵听一听,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分散观察)。
2.教师:钟表展览会上有哪些钟表?它们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钟是什么样?表是什么样?
3.教师:为什么要造各种各样的钟表?它们有什么用处?这些钟表适合在什么场合用?
4.教师小结:
①座钟一般适合放在桌子上、柜子上,方便我们观察了解时间。(出示表示座钟的标记卡)②这些钟适合挂在墙壁上,我们叫它们挂钟或壁钟。挂钟节约空间,不占地方,挂钟的面积比较大,站在远处也能看清时间,(出示表示挂钟的标记卡)。
③手表和挂表(怀表)比较小,可随身携带,方便人们随时观察了解时间。(依次出示手表、挂表等标记卡)三、探索钟表走动的秘密,学习根据不同的动力源为钟表分类。
1.教师:为什么这些钟表会不停地走动?(把几只钟表放在视频展示仪上,使钟表指针走动或数字闪烁陈为特写画面)你知道钟表走动的秘密吗?
2.教师:是什么给了钟表不停走动的力量呢?你想揭开钟表走动的秘密?
3.幼儿操作活动,鼓励幼儿打开一些钟表的后盖观察(或教师打开后盖,让幼儿观察钟表的内部构造)4.幼儿讲述自己发现的秘密。(把幼儿打开后盖的钟放在视频展示仪上展示给幼儿观看,知道幼儿钟里面有电池,是点给了它转动的能量;有的钟表是通过上紧发条带动零件转动的;还有的光能钟表,能通过外表的光线提供能量是钟表转动的)5.教师边总结边演示相应的钟表:钟表的种类很多,尽管它们都有钟面,但是,在钟里面藏着各自的秘密。像这些用发条使转轴带动钟表的我们叫它机械表(钟),靠电池带动的叫电子表(钟),靠光线带动的叫光能表(出示各类钟表的标记卡)。
四、迁移经验,操作实践。(摆弄,对于孩子探究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1.教师:这里有一些钟表停止不动了,你们有什么办法让它们"复习"吗?(出示电池、发条旋柄等,这个环节也可以放在延伸活动或者区角活动进行)2.幼儿操作活动,提醒幼儿将拆卸下来的不见放在筐子或盒子里。
五、引发幼儿继续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习惯。
1.教师:今天我们大家都做了一回钟表大师,知道了钟表有座钟、挂钟……(教师的手指标记卡片),我们还发现了钟表肚子里面的秘密,它们有的是机械的,有的……(手指标记卡片)2.教师:关于钟表,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3.鼓励幼儿大胆提问,引导幼儿关注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钟表,如:防水、夜光、指南针……等功能。
4.教师:在很早以前,人们没有制造出钟和表,当时的人们是怎么计时的呢?钟表上这么多数字、短线有什么用呢?我怎么看时间呢?以后,你们还想造出什么样的钟表呢?请大家一起帮我寻找答案哦!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每个小朋友都迫不及待的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大班科学有趣的纸教案及反思(篇6)
有趣的水大班科学教案活动反思
在学前教育中,科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孩子们发展好奇心、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水这个常见的物质,我们在大班进行了一次有趣的水科学教案活动。
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形态和用途,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体验水的有趣之处。首先,我们通过简短的口头介绍让孩子们对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用幻灯片展示了水的形态,液体、固体和气体,并告诉孩子们水的循环过程。接着,我们带领孩子们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和活动。
首先,我们进行了一个水的密度实验。我们在四个小杯子里分别倒入水、油、蜜糖和盐水,并让孩子们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发现水和油不会混合,水比蜜糖轻,而盐水比水重。通过实际操作,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了水的密度概念。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一个关于水的魔力实验。我们拿出一张纸,问孩子们纸会不会湿。孩子们普遍认为纸会湿。然后,我们将一杯水扣在纸上,逆时针旋转,让水洒在桌面上,但纸却保持干燥。这样的情景让孩子们大吃一惊,他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我们解释道,纸的微小孔隙可以让纸张变得不易湿透。
随后,我们进行了一个有趣的溶解实验。我们准备了一些晶体小块,如食盐、白糖和小苏打,然后让孩子们尝试用水溶解它们。孩子们发现食盐和小苏打可以完全溶解,而白糖稍微慢一些。通过这个实验,他们不仅了解了溶解的概念,还发现不同物质的溶解速度也不同。
最后,为了展示水的冰冷特性,我们进行了一个制作冰淇淋的活动。我们在塑料袋中放入一些牛奶、糖和香草精,然后将其放入另一个装满冰块和盐的塑料袋中。孩子们被分成小组,轮流摇动袋子,让混合物变成冰淇淋。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让他们体会到了水的凝固过程。
这次有趣的水大班科学教案活动在孩子们中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实践操作,孩子们不仅掌握了水的基本性质和形态,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同时,活动也加深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对世界的探索欲。
在思考反思中,我们认为这个水科学教案活动的教学设计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活动进行之前,我们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图片和实物,让孩子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水的特性。其次,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预测和推理,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在活动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小组合作,让孩子们通过合作探索水的更多方面。
总之,这次有趣的水大班科学教案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快乐中探索水的奥秘。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孩子们对水的形态、性质和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样的科学教育活动不仅帮助孩子们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科学教育活动,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对科学的兴趣和信心,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