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4 >地图 >观后感 >

感动中国年度观后感

杨振宁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观后感

时间:2024-04-03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杨振宁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观后感简短。

很多人都喜欢观看一些好的电影和视频,观看完作品以后,其实我们的内心都会觉得五味杂陈,写一篇观后感,也是为了更好的记录观赏作品之后的内心想法,观后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写作品观后感该注意什么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杨振宁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观后感简短,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要搞清楚杨振宁的成就,我们就必须从理论物理学的发展说起。我们都知道,伽利略、牛顿等人被认为是科学的奠基人,尤其是牛顿给科学定下了研究的范式。牛顿的力学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石理论,他统一了天上和地上的物理学。

后来,科学家开始了解电磁学领域的物理学现象,并开始着手研究。最终是麦克斯韦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统一了电现象和磁现象,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且光是一种电磁波。

再后来,由于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可以研究更小尺度的物理学现象和更_的物理学现象。在_上,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解释了在接近光速状况下的物理学现象,广义相对论又对引力的本质进行了进一步的诠释。在小尺度上,也就是微观尺度上,以普朗克、爱因斯坦、波尔、薛定谔、海森堡、狄拉克为首的科学家,他们搞出了一套量子力学。

一般来说,我们把牛顿和麦克斯韦的理论看成是经典物理学的支柱性理论,而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看成是现代物理学的支柱性理论。

那么在量子力学之后呢?物理学到底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

科学家发现,他们在研究理论时,常常把看似完全不同的现象进行统一。那么问题就来了,是不是所有的物理学现象都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理论来诠释呢?

这种理论被物理学家们称为:大一统理论。可以说,几乎所有物理学家毕生的梦想都是实现大一统理论,无论是爱因斯坦还是牛顿都尝试过,然后他们都失败了。

不过,自打量子力学发展后,物理学家们就不断往那个方向尝试。他们希望结合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利用“粒子”“场”“四大作用”来诠释,这被称为:标准模型。

这些理论基本上是近几十年才逐渐发展起来,而在这个理论构建的过程中,杨振宁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他到现在为止,极具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有十多篇,其中获得诺奖的“宇称不守恒”只能勉强排到第三,公认最好的成果是杨米尔斯理论,是杨振宁和他的研究生助理米尔斯一同做出来的成果。

无论是杨米尔斯理论,还是“宇称不守恒”,对于构建标准模型都极具价值和启发性,尤其是杨米尔斯理论是在标准模型的骨架理论,现在还是科学家研究的重点。

所以,杨振宁在现代物理学的贡献是十分突出,可以拥有与构建量子力学的大师们一较高下的水平。如果我们把物理学历史上的物理学家来排个序,那么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属于第一梯队的存在,因为他们凭借自己个人的力量就完成了一个巨大的理论。而构建量子力学和标准模型的这些物理学家们中,那些贡献尤其大的,可以排在第二梯队,其中就包括了波尔、海森堡、杨振宁等人。所以,杨振宁在整个物理学的发展史上是可以被浓墨重彩的一位科学家。

fR134.CoM推荐阅读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作文4篇


作文已成为我们接触不同文化的途径,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寻找到更好的学习和进步的方法。想要得到“完美”的作文是需要经过反复修改的,优秀的作文要怎么写才好呢?以下列举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和想法。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作文【篇1】

入选感动中国人物的周秀芳老师的感人事迹,深深触动着每一位教育人。初心范文材料网编辑整理了2020感动中国人物周秀芳人物事迹观后感心得作文3篇,感动中国人物周秀芳有感,欢迎借鉴参考。

2020感动中国人物周秀芳人物事迹观后感心得作文一

读了“支教奶奶”周秀芳的事迹后,感动与敬佩在心中一次次涌动。那些扎根在边远山区克服种种困难支教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与大众印象中的支教老师不同,周秀芳今年已是69岁高龄。两年前,为了实现自己的“支教梦”,从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李惠利小学退休的周秀芳放弃高薪返聘机会,辗转贵州、湖南两地进行长期支教。两年里,她筹款近200万元,让一个又一个爱心学校在溆浦县拔地而起。

周奶奶凭着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在西部地区三尺讲台上用智慧实现着自己的中国梦。初到农村,条件艰苦。恶劣自然环境让她嘴唇干裂,手掌蜕皮,饮食不适又导致肠胃出现症状。语言交流的困难,差异巨大的生活习俗以及微薄的工资,都没有成为她离开的理由,没有动摇她坚守的信念,她坚守着一份清贫,固守着心灵的宁静。她为有困难的孩子送教上门,她顶风冒雪背着学生往返就读。她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垫付学校开支,救助困难的孩子,用真情播洒着一个支教老年人的仁爱情怀,用行动证明着一个教育者的担当。她受到了当地学生的尊重爱戴、赢得了家长的广泛认同,并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她是当代老年人的杰出代表,是新时期老年人的楷模。

只有高尚的灵魂,才能做出高尚的行为。我们要学习她不畏艰难,恪尽职守的高尚情操;我们要学习她践履笃行,乐观向上的思想境界;我们要学习她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坚守自己的岗位,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税收事业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了同一个中国梦而奋斗!

2020感动中国人物周秀芳人物事迹观后感心得作文二

近段时间,新华社、《经济日报》《湖南日报》等媒体对宁波“支教奶奶”周秀芳的事迹进行报道后,在宁波市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作出批示,要求进一步挖掘周秀芳老师的优秀事迹。5月22日至23日,宁波市委宣传部组织《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浙江日报》、宁波日报网等12家新闻媒体再次深入溆浦采访报道。采访团一行沿着周秀芳老师的爱心足迹,到北斗溪镇桐林弘盛希望小学、上海交大安泰希望小学及即将援建的红花村小学,挖掘周秀芳老师在溆浦的大爱故事。

北斗溪镇红花村小学因破旧不堪已经拆除,该村50多位学生分散到附近小学上学,十分不便。周秀芳老师了解情况后,回到宁波主动与当地宣传部门联系,希望能够发动更多的爱心人士帮助她筹建第21所希望小学。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宣传科科长张绘薇介绍,目前已经联系好爱心平台,预计6月份可以破土动工,9月将让学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

“当看到周秀芳老师被一群孩子包围亲切地叫着周奶奶时候,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宁波鄞州日报记者吴海霞说,她已是第3次来到溆浦采访报道周秀芳老师的优秀事迹了,每次都有新的感动,周秀芳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奉献的精神和大爱的价值。“周秀芳老师的事迹感人肺腑,作为媒体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她的故事分享给所有人。”光明日报记者干杉杉采访后坚定地说。

2020感动中国人物周秀芳人物事迹观后感心得作文三

周秀芳老师的感人事迹,深深触动着每一位鄞州教育人。区教育局局长王建平说,区文明委作出决定学习周秀芳的先进事迹,我们作为周老师的“娘家人”备受鼓舞。周秀芳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感谢。她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教育人的使命。周老师本可安享晚年,但她用实际行动,用一颗“仁爱之心”,感召了一大批人,去关注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问题,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今后我们要继续在全系统学习宣扬周秀芳先进事迹,引导广大教师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融入到生命之中,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此外,全区教育系统会继续支持“周秀芳爱心工作室”和周秀芳爱心基金的运作,将她的大爱延伸到更多需要帮助的地区,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

鄞州区江东中心小学的师生积极响应周秀芳老师的爱心情怀,不但积极宣传,还让爱心落地,不久前在延吉市和龙光明小学设立“爱心基金”。“周秀芳老师是中国教育那首最美丽的诗。”教师赵婧说,周老师大爱无私,心中有爱,眼中有情,感动、激励着年轻教师,虽然不能人人献身贫困山区支援教育,但我们会耕耘好自己的一方教室,教导好每一个孩子,在他们的心里播下善良、向上的种子。

早在2016年,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的老师们就听到了周秀芳老师的感人事迹,被她乐于奉献、践行公益的高尚品德所打动。本着向周老师学习的精神,学校组织了“冬日送温暖”活动,连续3年向溆浦等贫困地区捐赠冬衣3万余件,70多名老师与当地贫困学生结对,定向帮困助学。学校师生与家长还组织了“夏日送课程”活动,将学校的精品课程送到溆浦的孩子身边。

校长陆琦说,周秀芳老师为大家提供了爱与善的最好典范。在学习周老师的同时,学校教师也深深体会到了爱与善的力量。今年,学校将进一步实践周秀芳老师的义行,扩大对贫困山区孩子的帮扶力度,为山区的孩子开辟艺术课程平台与寄售平台。“要让城市的孩子明白,帮助别人不仅是捐钱捐物,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让山区的孩子明白,改变自己的命运要靠自己的双手。”


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作文【篇2】

今晚坐在电脑前看《2010年感动中国》。看了这个节目后,我最大的感觉是我能更好地理解那句名言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当看完这个节目,顿时心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这种感觉我几乎无法用确切的词汇表达。我忍不住地的思索与追问:“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宽阔的精神世界?

是什么样的毅志让他们挺身而出?是什么心愿让她们战胜困难?记得这个栏目里的“雷锋传人”郭明义,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够为别人做些什么。

他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但他给的每一枚硬币和每一滴血都是热的。他越平凡,我们就认为他越不平凡。他越简单,我们就越能记住他单纯的伟大!还记得这个栏目里的“英雄翁婿”王茂华和谭良才。

这是一场烈火生死攸关的测验,生命是一场良知大爱的考验,一个初中老师王茂华与他的岳父谭良才用果然应战,用牺牲做大,义而反顾冲进火场,一对侠义翁婿三进三出火场中,救活了六个可爱天真的孩子,而他们生命舍生忘死,是人间挚爱!还有爱国钱伟长,他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屈,荣辱数变,老而弥坚,他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热爱自己祖国,这种高尚的情感是常人难以做到的。他们的灵魂在我们心中永存。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作文【篇3】

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血缘是任何东西割不断的,在我的努力帮助下,看到有更多的家庭能团圆,这是我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同时也是我人生价值最好的诠释。

在江苏无锡市宜兴官林镇上,有一位名叫吕顺芳的普通农家妇女,从2000年5月起,她在家中独自创办起一个寻亲驿站,多年来收集整理了全国各地3000多个寻亲者的资料,帮助200多位孤儿找到亲人,为许多年迈老人寻找到失散多年的儿女,使一个个离散家庭得以团圆,演绎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她因此被人亲切地称为寻亲大姐。

我要为天下父母寻找离散的儿女

对于家人离散的痛苦,吕顺芳有着切身的体会。50年前,由于家庭遭遇自然灾害,吕顺芳三岁的妹妹被母亲忍痛送出家门。时光流逝,转眼间母亲已到垂暮之年,在有生之年见到自己的孩子成为母亲最大的心愿。吕顺芳说:每逢节假日阖家团圆时,母亲经常躲在一旁悄悄抹眼泪,我知道这是妈妈在想妹妹,我永远也忘不了妈妈思念妹妹的眼神。于是她开始为寻找妹妹而四处奔波。然而直到母亲去世,吕顺芳也没有找到妹妹。在寻找妹妹的过程中,吕顺芳发现社会上还有许多与她有着同样不幸遭遇的人。有多少弃儿在思念家乡、想念亲人,又有多少父母在牵挂儿女,心灵上的缺憾永远无法用物质财富去弥补,不管自己的妹妹能不能找到,我都要帮天下的父母去寻找他们离散的儿女!吕顺芳在心中暗暗立下誓言,她毅然辞去了年收入5万多元的工程承包业务,从此踏上了义务寻亲的道路。

怀着这个真挚而美好的愿望,多年来,吕顺芳的寻亲驿站接待了来自内蒙、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14个省区市的几千名寻亲者。她收集寻亲者的姓名、相貌、血型、特征等信息,整理了全国各地数千个寻亲者的资料,并与全国10多家报社、电视台和网站建立联系。在吕顺芳家中,寻亲者的照片、资料摆满了好几个柜子,其中仅光盘、录像带就有十几盘。在寻亲过程中,只有高中文化的她甚至学会了10多个地区的方言,她还开通了网上寻亲驿站和寻亲QQ群,协助有关单位建立了寻亲基因库。

那些来自天南海北的寻亲者这样对吕顺芳说:吕大姐,是你给了我们找到亲人的希望和动力,为我们编织了一个全家团聚的梦想。

别人的笑容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20xx年5月,内蒙古赤峰草原寻亲团一行7人慕名来到宜兴。吕顺芳带着他们连续几天从早到晚走了好几个乡镇,哪怕有一点线索也不放过。她说:这些孤儿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宜兴寻找自己的亲人,凭的就是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我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不让他们带着失望回去。功夫不负有心人,7天辛苦奔波下来,有两位孤儿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看到一家人团聚后欣喜若狂的场面,吕顺芳比谁都要高兴,她在一旁也陪着他们一起欢笑,一起落泪。

几年来,吕顺芳几乎年年都组织大规模的寻亲见面会,每次她总是跑前跑后,为远道而来的寻亲者提供方便。吕顺芳家里经常住着一些经济拮据的寻亲者,她不仅免费为他们提供吃住,有时临走前还要买好票把他们送上车。有一次,7位寻亲者在她家无偿吃住了一个星期。陕西西安的钱女士在报上看到寻亲见面会的消息,赶到宜兴却没有找到亲人,急得哭了,吕顺芳安慰她说:别泄气,你先把我当做你的亲人吧,我们一起找!来自内蒙古的赵丙华带着他的养父、69岁的赵绍成老人到无锡农村寻亲。当年,年轻的赵绍成在无锡农村花160元钱买走了出生仅46天的赵丙华。吕顺芳获悉情况后,主动提出帮助,向他们提供了10多条重要寻亲信息,并陪同他们走访了几家媒体请求支持。

每次组织寻亲活动,无数个电话接得吕顺芳喉咙嘶哑,晚饭常常要到10点多钟才能吃上,有时深更半夜还会被电话铃声惊醒。但当吕顺芳看到一个个离散家庭团聚的时候,浑身的疲惫仿佛一下就消失了,她说:别人一家团圆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当看到拄着拐棍的八九十岁的老人能在有生之年与自己的亲骨肉团聚,我的心里就比吃了蜜还要甜

让吕顺芳欣慰的是,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人加入到爱心队伍中来。常州的朱文标老人在吕顺芳的帮助下,和内蒙古一位名叫斯琴高娃的孤儿取得了联系,尽管尚无法确认父女关系,但朱文标还是两次寄钱资助斯琴高娃一家。老人说:是不是女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份情。江苏泗阳县农民潘守平经吕顺芳牵线搭桥和70多岁的老母亲相认,在感动之余,他开始资助5名贫困儿童上学,尽管自己家庭收入并不高,还有两个儿子在上大学,但潘守平还是决定长期资助下去。

只要我还跑得动,就要把寻亲活动进行到底

这些年来,吕顺芳为寻亲者牵线搭桥,每月光电话费支出就不在少数,加上招待远道而来的寻亲者,对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她来讲都是不小的数字,几年中她花光了数万元积蓄。吕顺芳的家人告诉记者,吕大姐还购买了近千元的电话卡,用于拨打长途电话。有的外地寻亲者方言口音重,电话沟通不易,吕顺芳就通过书信和对方联络。

对吕大姐,有人投来敬佩的目光,也有人投来怀疑的目光,认为她是想出名或在暗中捞钱,更有人想出高价收购她保存的寻亲者资料。有人问她:这么辛辛苦苦为别人寻亲,你图个啥?吕顺芳说:天下再大也大不过人间亲情!我不在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这份快乐是旁人无法理解和体会到的。看到那么多人流着泪说吕大姐,拜托你了!我总不能放下不管呀!只要我还能跑得动,就要把寻亲活动进行到底!

当地一位80岁的朱姓老人经吕顺芳牵线找到了离别40多年的亲生女儿,老人邀请吕顺芳去他家吃团圆饭,吕顺芳盛情难却,买了个大蛋糕前去庆贺。老人的儿子悄悄掏出1000元钱塞给她,可吕顺芳坚决不收,她说:我要收钱就变味儿了。

在宜兴举行的大规模寻亲活动现场,经吕顺芳奔走联系,中科院所属某基因数据库的工作人员免费采集了300例寻亲人员的血样,为寻亲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这个寻亲数据库,将能够帮助失散人群准确、有效、快速地寻找到亲人,让更多的失散亲人早日团聚。

除了经常组织大型寻亲活动外,吕顺芳还在互联网上建起了网上寻亲驿站,设立了寻人登记、失踪人员查询、网上留言等栏目,她收集整理的寻亲信息已经悉数搬上了网,供各地寻亲人员免费查阅。吕顺芳把网址印在了名片上,她表示今后会做好寻亲网的推广工作,争取把吕大姐寻亲网建成互联网上知名度最高的寻亲驿站。

寻亲大姐的义举感动了社会,她先后入选无锡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新事、江苏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荣获首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首届江苏省道德模范、无锡市道德模范称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全国、省、市多家媒体报道了她的事迹。对于这些,吕顺芳并没有看得太重,她说:亲情是人世间最宝贵的财富,每当我面对寻亲者一双双期盼的眼睛,就感到自己有责任去帮助他们。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公民应该做的事情。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作文【篇4】

在沙漠中,有傲放的仙人掌花;在学习中,有名列前茅的学***;而在生活中,有一种默默的仁义——信义。今天,我们在班主任的组织下,**了《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人物事迹选播——信义。这是一个关于孙东林、孙水林两兄弟讲信用讲道德的感人故事。

在江苏洛阳一个安静的小山村里,住着一对勤劳朴实的兄弟。哥哥孙水林是一个平凡的包工头,他时时处处想着别人,他觉得农民工一年辛苦下来能挣几个钱不容易,想过个好年更不容易,尽快给他们工资,那是他的责任。在____年的腊月二十九,由于忙着去给农民工们发工资,他和妻子在雪地上快速开着车子,由于道路积雪冰冻,酿起了一场惨痛人心的车祸,车上的孙水林和妻子五人全部身亡。

当他的弟弟知道这件事后,悲痛欲绝,头脑一片空白,孙东林每天都在心里偷偷地流下一行行的泪水,痛苦之极。和哥哥手足情深的孙东林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事实,但他马上冷静下来:既然哥哥是为了农民工们的工资而身亡的,那给他们工资岂不就是了却哥哥最后的心愿吗?

我一定养帮他完成这个心愿。在事故现场,孙东林在哥哥的车上发现26万元现金。他的第一反应是:这一定是工人的工资!

他急忙回家,却忘了“工资清单”已在车祸中销毁。不过,好心的孙东林要求工人报工资,还给农民工。但是还有些人没领到,这可怎么办呢?

虽然有些人说不要了,可是,他还是执意拿出自己的积蓄,又向远方的父母借了1万元的养老金救急,终于把工资付清了。

“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落无声,但情谊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对于两兄弟来说,这是他们最合适的获奖感言。他和哥哥的生死接力体现了他们的友谊。“言忠信,行笃敬”对于他们来说或许只有一个意思:

欠别人的,必须还;答应别人的,必须做;说得好的,永远不后悔。孙东邻和他的兄弟们坚持信仰20年并不容易。如孙东林所说:

“我们兄弟俩做这一行已经二十几年了,就是哥哥死了,也要把钱还上,也决不能玷污了我哥的名声。”也许在这对兄弟身上,我们可以学到许多人没有的东西——信义。孙水林,孙东林的信仰故事我们铭记,我们要让诚信之花,永远在我们心中!

12尾页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


观影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娱乐方式了,我们在观看过一部影片后内心肯定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而观后感在帮我们梳理剧情的同时可以记录这些内心的共鸣。一篇好的观后感要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你是否在为写作品的观后感而苦恼?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篇1)

4月23日,“追梦火焰蓝”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记者一行走进四川省成都特种救援大队,见证森林消防队员的日常训练,切身感受到他们面临火情时不畏艰险、勇敢担当的坚韧品质。“9天9夜没有洗过脸,累了就在山里睡,靠指南针判断方向”这些看似电视节目中的极限生存挑战其实是每个森林消防员的日常。熊熊烈火锻造坚强意志20__年入伍的何知宏,如今已经是成都救援大队中一名富有经验的森林消防员。第一次进入火场的他带着兴奋带着恐惧一心想往前冲,现在的他多了些冷静和成熟。何知宏介绍说,森林火情可以站在远

处先行判断情况,依据烟的颜色即可判断火势大小,泛黄的浓烟,意味着火势情况严峻,火场燃烧程度较大,无法靠近。如果现场是青烟,则说明是烧过之后的景象。面对熊熊燃烧的森林大火,心里是否会惧怕?何知宏坦言,森林灭火需要专业知识积累,第一次上火场内心还是有些怕的。他说,最难熬的不是火势的大小,而是扑火会耗费大量体力。森林消防不同于城市救援,全程需要背上数十斤的装备。在奋战中遇到体力透支的情况,何知宏表示,他也会想到放弃,那种身体的疲惫感、腿脚都在抽搐都让他感觉很无力,那个时候只能自己给自己

做思想建设,扑火现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职责,他只有告诉自己坚持,前进,继续战斗。西南林区地形复杂,有川西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横断山脉等,林区里风向极易多变,森林可燃物类型也复杂繁多,再加上高山峡谷,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交通不便,难以扑救。据报道,今年3月27日,四川冕宁县河里乡三联村发生森林火灾,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成都森林消防大队、冕宁县专业扑火队以

及应急民兵共783人在火场进行扑救,何知宏说,自己参与了那次扑火灭火,在扑火现场连续奋战了9天9夜。草行露宿铸就担当精神其实森林防火灭火只是中国消防应急救援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制后的森林消防队员们不仅担负着森林防火灭火、保护森林资源的任

务,同时还需要与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诸多自然灾害作斗争,以及承担着处置重大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等公共安全事件的职能。20__年10月11日凌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境内发生山体滑坡,阻断金沙江干流形成堰塞湖。甘孜支队出动300人,兵分两路前去救援,20__年入伍的罗斌杰也参与了当时的行动。他说在山上连续奋战15天。亲眼目睹金沙江溃流凶猛地将左右沿线建筑全部摧毁。在山上高处过夜时听到半夜江水洪峰过境,“轰隆、轰隆,像打雷一般”。 但面对桥塌了、路毁了,他们仍需时刻坚守。罗斌杰说,“我们是森林消防员,遇到灾害,就应该始终走上第一线。”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篇2)

吴帆杰

晚风挟着夕阳,卷起细碎的微光,叶子片片转身,翻飞出温暖的黄昏。我独自漫步于院中小路,回味着刚刚看过的纪录片《感动中国》,心中感动不已。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这是杨振宁先生送予《感动中国》节目组的一幅字,古朴而有力的笔画诠释了这句话的内涵,一如杨振宁先生的为人。1956年,杨振宁同李振道提出了不守恒定律颠覆性地震惊了世界,并在1957年斩获诺贝尔物理奖,他为华人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虽然迫不得已加入美国国籍,但杨振宁先生却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自己的祖国,二十余年,初心不改。等到禁令解除时,杨振宁先生第一时间回到了祖国,与想见的人一一会面,对怀念的祖国母亲深情告白。如今,他又回到了清华园,还在清华大学亲自授课,不拿一分报酬。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任何的杂念,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着祖国的科研,他用一颗赤诚的心,尽忠报国!杨振宁先生这种心怀祖国、竭诚报国的宝贵精神难道不令人感动吗?

“与其腐烂,不如燃烧。”这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说过的一句话。朱彦夫一生中参加过百次战斗,三次立功,十次负伤,经历过长津湖战役,动过47次手术,失去了双臂与双脚,成了一名特等伤残军人。本来可以靠退休金度过一生的他,却不愿一生止步于此。于是,他放下了枪杆子,又抓紧了锄杆子,拖着残躯带领着乡亲建设家园;乡亲们脱贫致富了,他又握起了笔杆子,为了兑现当年与连长的承诺,他将自己的经历体会写成小说《极限人生》,用坚强意志和为民情怀书写着自己的“极限人生”!朱彦夫爷爷这种意志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令人感动吗?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这是《感动中国》赠与陈贝儿的颁奖词。在节目《无穷之路》中,陈贝儿为了真正了解人民是否脱贫,穿梭了全国六个省份深入十个贫困县。她深入悬崖村,两天爬过数万层阶梯,当她因高原反应来到医院时,却说自己不够坚强;她来到怒江,冒着生命危险亲自体验怒江上的滑索,了解当地人民真实的生活……很多西方媒体都在质疑,中国全面脱贫怎能领先联合国十年呢?可陈贝儿却克服万难用镜头粉碎了外媒的质疑,一条“无穷之路”,记录了这时代最美的风景。陈贝儿记者这种不畏艰辛、实事求是的高尚品格难道不令人感动吗?

……

天空繁星不停闪烁,组成了一条绚丽的星河,层层涌起的感动与星河融汇在一起,在我心中绘就一幅流光溢彩的星辰大海,吸引着我全力奔赴,奋然向前!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篇3)

在《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的熠熠灯光下,一位侃侃而谈、风骨如竹的先生走进了我的内心深处。她是叶嘉莹,一首读不完的诗。

读她,方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坚韧不拔。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父亲杳无音讯,母亲猝然长逝,婚姻饱受欺辱。也曾无忧无虑承欢膝下的她,面对接二连三的变故,一定也是彷徨失措的吧。但好在苦难来临时她没有过多消沉,而是在磨难中奋起,傲然屹立,将心中的悲痛和遗憾倾注于诗,把对诗词的兴趣发展成一生的事业和理想。从中学小课堂到台湾,从哈佛到温哥华,坚韧如你,正应了那句话:如果苦难是躲不过的坑,那么就要借它涅槃重生。

读她,方懂“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勤勉自持。

在国外教书的日子其实可以轻松些,但她偏偏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授课之余不忘充实自我,大量阅读西方文论,练口语查生词,晚上的图书馆永远有她的身影。当深夜来临,支撑她一次次走过空无一人的黑暗道路的,是她对诗词的喜爱与执着。身为老师的责任和使命,陪她熬过最晚的夜,也让她迎来最耀眼的黎明。她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诗词研究,凭借细致的理解和真诚的表达,让无数国外学生领略诗词之美,爱上中华古典文化。

读她,方觉“一世飘零感不禁,未减归来老骥心”的壮志凌云。

人生总是悲欢离合、变幻无常,晚年失女无疑是苦难对她的又一次考验。痛彻心扉之后,她终于领悟到“小家”“小我”并不是终极追求。她说“我要回国教书,把我的余热交给国家,交付给诗词”。于是,这一教又是近半个世纪,时光染白了她的发,却没能消磨她传承古典诗词的心。近百之年,仍笔耕不辍,勤于研究,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她曾说,人生最大的困难就是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想,这个困难,叶先生早已找到解答之法。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她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动于她的传奇。转蓬千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读叶嘉莹先生的一生,如读一首诗,反复品味,方知余韵绵长。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篇4)

2月14日晚,亿万观众在电视机前****电视台“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分享“国人年度精神盛宴”。由我省推荐的2015“感动中原”年度人物——王宽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这是河南人第14次站上这个舞台。

17年茶楼“卖唱”养育6名孤儿

“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做了榜样。

”这是“感动中国”给予王宽的颁奖词。

王宽,国家一级演员,河南豫剧名家。1998年,王宽从郑州豫剧团业务负责人一职退休。凭借妻子王淑荣微薄的退休工资,他收养了6名孤儿。为了抚养这6个孩子,功成名就的王宽10余年风雨无阻,撑着多次病危的身体,去茶楼“卖唱”,将这几个孤儿养育成才。

十年来,他们还向社会各界困难群众捐款100多万元。

温暖需要传递、爱心需要弘扬。王宽、王淑荣夫妇以退休之龄、17年含辛茹苦养育6名孤儿长大**的大爱故事打动了社会各界。他的事迹被河南省和全国许多**报道后,许多网民对这个充满爱心的家庭表示赞扬和祝福。

去年11月,王宽被中宣部、民政部等六部委和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奖”,成为全国百名慈善家之一,也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人。去年12月底,王宽被提名为2015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

从忆苦思甜到同苦共甘“王宽家”感动亿万观众

颁奖典礼上,王宽和夫人王淑荣相互搀扶登上领奖台,并接受了主持人白岩松的专访。

“苦尽甘来”和“忆苦思甜”,白岩松说,看到老两口他想起了这两个词。

王淑荣的思绪突然回到了过去:老母亲到天桥卖烟养家,孩子的鞋子穿坏了,她用钉子固定,为了省钱,她总是下午去买些便宜的菜,把剩下的卖了

说到这些,王淑荣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许多观众的眼里都是泪水。“军功章里你占60%,我占40%。”王宽由衷地说。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篇5)

5月1日,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工观看了央视播出的《感动中国 200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相信会使许多人的心情难以平静,节目从始至终洋溢着的浓郁的温情与激情,可谓是情深意长。这种情怀,不是让人反感的矫情,也不是单纯赚人眼泪的悲情,而是流露自内心的实感真情,是催人奋进的豪迈激情。浓郁的情感令人动容,更撼人心魄,不愧为一首“让整个民族为之动容的精神史诗”。

从节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2006年广为宣传的先进典型人物的人格力量、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感受。节目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此,它把这些先进典型人物拉回到了普通人的生活当中,也拉近了他们与普通百姓的距离,使人觉得这些典型人物也是我们当中的普通一员,也让他们变得更可亲、可信、可爱、可敬和可学;发掘大多数观众不太熟悉的平民英雄,则是《感动中国》最突出,也是最令观众称道的特质。大力开掘他们的事迹光辉点,突出并提升他们精神境界的高尚性,这使得观众对这些人物感觉亲近的同时更能受到精神力量的打动和感染。

尽管获选的十一个感动中国人物和群体有着不同的社会和职业背景,也用着不同的方式感动着别人,但从他们身上,我们还是能够看到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他们表现出的崇高精神令人感动和钦佩。他们奠定了基础,构建了和谐社会和独特的和谐文化。而从节目中我们也能感受到《感动中国》“和谐为美”的基本的创作审美观,节目从社会实践和普通群众的生动创造中吸取了丰富营养,把和谐理念和精神融入到创作当中,热情地讴歌真善美,充分展示出了人性的善良和社会的美好,体现出了昂扬向上的正气,引导了人们的价值取向,从而真正成为了一个真实记录时代风貌、全面构建和谐文化的经典电视作品。

从他们身上,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奉献。只有把工作做好,我才能负担得起学生的学费,得到社会的人可,我的生活才会更有意义。

宿城区实验小学韩现冬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范文


如果您对“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范文”感到好奇请看下面这份资料,怎样才能突出这篇观后感的特别呢?写观后感要确定写作的切入点,切忌泛泛而谈,好的文章有益于我们的成长分享一下也让身边的朋友受益匪浅!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范文【篇1】

国家,“国“和“家”是不可分割的,有国才有家。

每个人眼中的爱国情怀都不同,而我认为,爱国,就是对祖国的一种永恒的思念。而不管你走得多远,祖国永远等着你,她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也永远是你的家。你也永远都会思念她。

我有很多亲戚都已经移居海外许多年了,他们都过着优越的生活,却依然思念自己的亲人、家乡、祖国。像我得大伯,每一次回北京的时候都会去回忆那些“老北京味儿”的东西,回忆那些童年的快乐时光。因为即使走得再远,离开得再久,祖国也是你认识世界的第一个地方,就是你小时候的“世界”。即使改了国籍,内心的一部分也永远属于祖国,也会为她的发展感到快乐。

“只有尝过想家的滋味”你才算真正拥有了一个家。

我也去过国外,我也想过家。但现在想想,我想的真的是“家”吗?我想念的是那一声声亲切的中国话,满街的中国字,是每晚的新闻联播、天气预报,和北京双色的出租车。

我想念的,不仅仅是“家”,是“国”,是“国家”。

因为许多东西,很多从你一出生就存在于你身边的东西,是挥之不去的。那就是属于祖国独特的“印子”。

我永远忘不了在异国他乡看春晚,吃中餐,甚至是听到一句中国话时所感到的亲切和喜悦。

我也相信,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也走出了国门,我也会因为分离而更加爱国,因为只有走得越远,对“家”的思念才越深。

而每次当我旅行回来,再次踏上祖国的土地时,我感觉一切都在对我说:“欢迎回家”。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范文【篇2】

1975 年底,张桂梅初中毕业随姐姐从东北牡丹江来到云南中甸林业局支边。她先后在林场、党校任团支部书记、政治教员,又到局机关当文书、团支书、妇女主任。1983 年调到子弟学校当中学教师后,她就深深地爱上了"释道、解惑"这一神圣的工作。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自己的学问与当好一名称职教师距离不小。1988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丽江教育学院中文系。三年紧张、快乐的学生生活,不仅使她在学识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 一位英俊的白族小伙子。

1990 年,一对恋人在大理市喜洲一中喜结良缘,开始了美满的婚后生活。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幸福属于张桂梅的时间却是那么的短暂!丈夫患上了癌症。她为了给丈夫治病,不仅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能借钱的地方她都去借了,在这段日子里,张桂梅深深地体会了借钱的艰难、领会了没钱的困难,也尝尽了求医的艰辛!深深懂得了,

一个人困难的时候,是多么地需要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1995 年2月24日,是张桂梅悲痛欲绝的日子──中年丧夫!随后的一年多,她触景生情,见物思人,精神晃忽,几乎崩溃。为了解脱,她终于做出了离开喜洲的决定。她选择了无亲无故,比喜洲边远偏僻的华坪,去践行自己的诺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行善助学张桂梅到了华坪县中心中学,就用忘我的工作努力冲淡心中的痛苦。是山区的老乡教育了她,她的行动也感动了乡亲。

一次,一位僳僳族的家长来为孩子交书费。他伸出黑黑的大手,将一大把一元、一毛的钞票放在了张老师面前,满是皱纹的脸不好意思地说:"就这些了啊──有了钱我还会送来!"看着这位兄长一般的男子,再看看他身边背着书包、脸蛋黑黑的小姑娘,清澈的目光中充满着求知的饥渴,张桂梅被深深触动了。她看到群众对教育的期盼,更想到了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群众的需要就是老师的光荣使命。报名表上,大多数学生是僳僳族,还有其它的少数民族,都是来自边远的贫困山区,家庭条件很差。来自永兴乡的一个小姑娘,身上的衣服很少换洗,性格内向,总是呆呆地坐着,经常发出长长的叹息声。在她的身上看不到少女的活泼与欢快,功课一门都不及格。于是,张老师把她叫到自己的宿舍里,慈母般地和她交谈。

终于,她流着眼泪向老师倾诉了压在心底的秘密:"我爸爸也是一名教师,但因病早已去世,母亲一个人辛辛苦苦支撑着我们兄弟姐妹的生活,真不知今后怎么办?"张老师鼓励她要勇于战胜困难,表示一定会全力帮助她。张桂梅马上翻箱倒柜给她找了两套衣服,还把丈夫最后一次给她留下的花衬衣拿出来给小姑娘穿上,并且帮她交了书费。姑娘生病,张桂梅掏钱领她去看病,细心的照顾和关心,使小姑娘激动地喊出了:"张老师,你就是我的妈妈!"慢慢地,这位小姑娘恢复了少女的天真与快乐。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一级的学校。

一天早上,一个僳僳族族小男孩迟迟的不起来,用破被子把头蒙上。张桂梅耐心地询问,孩子才掀开了被头,说他没有钱吃饭了。张桂梅什么也没想,说:"你起来,我去给你拿钱。"回到宿舍,翻开自己的钱包一看,傻眼了:里面只有二十元钱了!张桂梅没有多想,都拿给了孩子。她对孩子说:"你先用着,我会想办法。"从此,这位小男孩每个星期都得到张桂梅三十元的救助,直到他完成了初中学业。张桂梅的身体,早就是一部带有重病却日夜不停地在运转的机器。1997 年4 月她就已经把医院写有:子宫瘤(肿瘤已经有五个月胎儿那么大)的诊断书悄悄地揣进了怀里。那时,她任四个班的课,还有四个月就要升学考了。学生们 12年的寒窗苦,不能因为自己住院而受到影响!有一次,张桂梅去上课,上课的铃声还没响,几个学生在踢罐头盒子玩。突然罐头盒子飞来,她无力躲闪,啪的一下,打到她的腿上,当时就被打坐在了地上,爬也爬不起来。学生们吓得赶紧把她扶起来:"老师,对不起!我们把你送回宿舍吧?"她却说:"不用了,把我扶进教室,我们把这节课讲完。"就这样,坚持到7月,把学生送进了考场,张桂梅才住进了医院。

97年7月24日做了肿瘤切除手术。手术结束后,医生对她的姐姐讲:常人根本无法想像她是怎样熬过疼痛这一关的──要知道,她腹腔的器官已全部移了位,肠子都粘连贴到了腹后壁上!这疼痛是非常剧烈的。等张桂梅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医生嘱咐:"张老师,事业是大家的,生命是自己的,请你今后多保重!"并要求她,最少也要调养半年后才能工作。可是,手术后的24天,她就到了新分设的民族中学,担任1个毕业班的语文、政治教学,还担任班主任、学校妇女主任和文科教研组组长。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范文【篇3】

感动中国中的所有人物事迹都是来源于现实,他们身上都有我们看得到的可贵精神和品质,一直鼓舞着完全中国人民,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是勇于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英雄人物。在浮躁、逐利的当今社会,感觉这样的精神尤为匮乏。

杜富国,1991年出生,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兴隆镇太平村人,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中士。

他已获得的荣誉包括:

2018年11月24日,被授一等功奖章和证书。12月18日,被授予“云岭楷模”荣誉称号。12月20日,被评为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在18年12月里,陆军党委召开常委会,作出关于开展向献身强军备战的排雷英雄杜富国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此外,他还入选了感动中国2018候选人物。

他是于2015年6月15日主动申请从原单位加入到临时组建的扫雷部队的。2018年他才27岁,当年才刚结婚。

2018年10月11日下午,他们扫雷大队四队在云南某雷场进行扫雷作业,作业组长杜富国带战士艾岩在一个爆炸物密集的阵地雷场搜排时,发现一个少部分露于地表的弹体,初步判断是一颗当量大、危险性高的加重手榴弹,且下面可能埋着一个雷窝。杜富国马上向分队长报告。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命令艾岩:“你退后,让我来!”正当他按照作业规程,小心翼翼清除弹体周围的浮土时,突然弹体发生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一侧。飞来的弹片伴随着强烈的冲击波,把杜富国的防护服炸成了棉花状,也把他炸成了一个血人,他因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而正是由于杜富国这舍生忘死的刹那一挡,两三米之外的艾岩仅受了皮外伤。

发生爆炸后,杜富国当场昏迷休克、伤情十分严重。经过军地双方医护人员近3个小时的共同努力,杜富国术后伤情才得到有效控制,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但他却永远地失去了双手和双眼,而同组战友则在他的保护下安然无恙。

为人民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这样无私奉献的精神真的令人敬佩。也许我们会想,生活中的我们并没有这样的机会啊,其实不是,刘盛兰老人早就为我们诠释了普通百姓的无私奉献、舍己为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范文【篇4】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一向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更像一部荡气回肠的激情诗篇,走进了亿万观众的心灵,感受着质朴真诚的心声,让我们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赞叹致敬,更凝聚着民族的正能量,点燃着美好的中国梦。

是的,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是一个不缺少英雄的国度,更是一个不吝啬感动的民族,整个颁奖现场,真情与感动交织,生命与伟大交融。十位“感动中国人物”就像一面面迎风飘扬的旗帜,在我们的心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吴锦泉弓腰扛背,沐雨栉风,用粗糙的双手擦亮了爱心捐赠的“金字”招牌;无私志愿者张宝艳、秦艳友夫妇用无尽的善良为千千万万的宝贝照亮了回家的幸福征程;“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老人用一生的爱岗敬业创造健康生命的福音;刚刚过世的闫肃老人与人民始终心连心,唱出了一曲感天动地的世纪赞歌……当他们的故事一一呈现在眼前时,我们不由得感慨,感慨他们的执着坚守,感慨他们的毕生追求,感慨他们的艰辛付出,然而又不难发现,其实他们也是普普通通百姓中的一员,遭遇着人生的坎坷,经历着命运的磨难,但他们在逆境之中划出了人生漂亮的弧线,其坚定的信念与崇高的道德就是留给我们最好的一笔精神财富,有了这些,再普通的人生也不会暗淡,再沧桑的命运也会闪光。

整台颁奖盛典,真情涌动,大爱奔涌。爱祖国,爱得矢志不移;爱他人,爱得义无反顾;爱百姓,爱得全心全意;爱家人,爱得炽热如火。正是有了这份浓浓的爱,才有了工作中的勇于担当;才有了名利中的淡泊如水;才有了行动中的奉献自我;才有了家庭中的患难深情。久久地感悟着“感动中国”人物的不凡事迹,我们不禁汗颜于自身的渺小,为曾经的牢骚满腹而羞愧,为昨日的贪图安逸而自责,为以往的追逐功利而检讨。那么只要行动,就为时不晚,只要追逐的方向不变,只要奋进的动力不减,恪守本职也能升华价值,坚守平凡也能荣光无限。

感动中国人物,叩响大爱强音。在为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骄傲与感动之际,我们也将面对新一年的明媚征程,不妨也用朴实的双手擎起爱的火把,不仅照亮脚下的路,也能温暖身边的人,我们由衷地坚信,爱的力量聚沙成搭,人人献出一缕爱的春晖,世界则会春暖花开。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范文【篇5】

战功赫赫的志愿军英雄王海。

在朝阳下俯冲,迎着西风开火,空中的尖刀,以一当十。疆土的坚盾,巡天卫国山河已无恙。祖国的雄鹰已飞得更高,你刻在机身上的星星是,是战士们的巡航坐标。

王海1944年5月投身革命,1946年6月参军,1950年成为歼击机飞行员。在作战期间,他率领人民空军年轻的第一大队,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敌机29架,本人击落敌机9架。因功勋卓著,该大队后来被命名为“王海大队”。

志愿军归国后,王海先后任师长、副军长、军区空军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司令员等职,是十二、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1988年9月被中央军委授予空军上将军衔。王海几乎亲历了解放军空军发展的所有历史性时刻。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至今仍陈列着一架绘有9颗红星的米格-15歼击机,这就是王海当年驾驶过的功勋飞机。

山河已无恙,祖国的雄鹰飞得更高,英雄的丰功伟绩值得铭记!转发致敬!

“感动中国”评选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广大网民和社会各界认为,70年前的空战英雄在新时代“感动中国”,昭示着新时代是一个崇尚民族血性、尊崇民族英雄的时代,是一个崇尚坚韧向前、敢于善于斗争的时代,是一个崇尚勠力同心、凝心聚力奋斗的时代,是一个崇尚追梦筑梦、矢志强国强军的时代。新时代的“王海现象”,回应了国人的追求和崇尚。

与时间赛跑的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

滴答,滴答。中国在等待你的回答,你的夜晚更长,你的星星更多,你把时间无限细分,你让速度不断压缩。三年一腾飞,十年一跨越,当第五十五颗吉星升上太空,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

年6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这代表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谢军与北斗的故事很早就开始了。1982年,谢军大学毕业后即投身航天工业,参与了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海洋二号卫星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并用了3年多的时间,让北斗卫星用上了自主研制的精准的原子钟。20_年,谢军担任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总设计师。在北斗三号卫星研制过程中,谢军团队创造性地实现了卫星批量化生产,仅用1年零14天的时间,将19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航天发射史的新纪录。

毕生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女学者叶嘉莹。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1950年代,叶嘉莹先后在台湾大学、淡江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校兼职教授诗词曲。几经辗转,1979年,叶嘉莹回到祖国,成为当时南开大学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学教师。

七十年来,叶嘉莹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重要贡献。她不仅精于传统诗词学,而且融中西文化学识于一炉,相对于前辈学者,她是更切近我们时代的一位大师。

过去几年,叶嘉莹陆续将自己的全部财产3500多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迦陵基金”用于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上世纪70年代,已是多所名牌大学教授的叶嘉莹,愿不要任何报酬回国教书。如今,90多岁高龄的她仍坚持讲学,还捐出3500多万元支持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她用一生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人才。

疫情中志愿服务、守护医护的快递员汪勇。

没有人能百毒不侵,热血可以融化恐惧,没有人是生来的勇者,责任催促你重装上阵,八方统筹百般服务,你以凡人之力书写一段传奇。

武汉抗疫最前线的金银潭医院就在汪勇的服务区。年除夕晚上,汪勇得知金银潭医院的护士约不到车回家,在线求助。他就说服家人,赶到金银潭医院,把护士送回家。看到那么多医生护士在抗疫一线连续奋战,连睡个安稳觉的地方都没有,汪勇心一横不再回家团聚,新年第一天他连续送了30名医护回家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他就发动朋友圈来帮忙。司机缺口太大,汪勇就联系上了多家企业,最终让医护人员有了保障。出行问题解决后,汪勇又多方联络,让便利店再次开工,解决了很多医护人员的用餐需求。疫情期间,汪勇专门建了一个医护服务群,只要医护人员在群里喊一声,汪勇和他的志愿队就会出来搞定。

年除夕,武汉快递员汪勇说服家人,赶到金银潭医院送护士回家。1月25日到4月8日,他每天只睡4小时:一个人能力有限,就发动朋友圈,解决医护人员出行;为让医护随时吃上免费热饭,他又多方联络解决需求……

年2月19日,汪勇接到了单位复工的通知。因为疫情中的突出表现,工作近6年的他连升3级,从一名快递小哥升职为分部经理,这在顺丰历史上从未有过。

除夕之夜,汪勇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转发的求助信息,由于公交停运,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金银潭医院夜班医护人员,下班后只能步行回家,最远的要走4小时。汪勇几经辗转加入“金银潭区域医护人员需求群”。“公司人手不够,我去代岗上班。”汪勇第一次骗了妻子,开车到金银潭医院门外,在沉沉夜色里迎来新年。这一天,他跑了30个来回,也开始了他的守护逆行白衣天使之路。经过两三天的接送,医护人员对车辆需求越来越多,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将微光连成一片,照亮整个城市,他把招募接送医护人员志愿者的信息发送到群里,约30人的接送医护人员志愿服务队火速成立。他又多方联系解决在医院周边居住的医护人员出行需求,联系共享电动车公司投放共享电动车满足更远一些的交通需求。用他自己的话说,凡是能够利用到的,带轮子的出行工具,他都不想放过。“这个事情办不办得成我不知道,但是我一定要办,一定要去沟通。”

他带领的志愿者司机团队,自大年三十起义务接送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上下班,协调推动网约车企业参与接送医护人员,协调共享单车企业在医院周边投放单车。自行募集资金为医护人员提供泡面,“扫街”找餐馆、争取有关部门餐食供应,快速搭建起应急餐食免费配送备用网络,以“聚拢温暖守护英雄”的义举被批复火线入党。

绝壁上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山坡上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认命,你这硬实的汉子,终于带着乡亲们爬出这口井,山到高处你是峰,路的尽头是家园。

毛相林43年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

20_年以来,他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移风易俗,提振信心志气,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让乡亲们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过上了富裕文明生活。毛相林打通绝壁、誓拔穷根的事迹传遍了全国各地,赢得了人们广泛赞誉,他也陆续获得“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等荣誉称号。

“能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我再苦再累都值得,未来我们还要发展生态旅游,让每一个农户都吃上旅游饭,过上更好的日子。”当天晚上,谈及获奖感受,毛相林激动地告诉记者。

毛相林曾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他又积极培育产业,种植了脐橙、西瓜等特色农产业,收获的果实通过“绝壁天路”源源不断地运往山外。20_年,下庄村在巫山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_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2万余元,比路通前翻了40多倍。

17日晚,在央视播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通过VCR再现了毛相林绝壁凿路的事迹,当看到大屏幕上毛相林不惧艰难,带领村民向大山、向贫穷一次次发出挑战,终于铺就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康庄路时,台下观众不禁流下感动的泪水。在之后的访谈环节,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关切询问了村民们如今的出行情况,毛相林自豪地回答:“村里70%的农户都有了小轿车。”台下,再次响起阵阵掌声。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范文【篇6】

“当我看到好的作品,就会有一种冲动,想把它推出去,让人们都知道它,都欣赏它。《常回家看看》就是这样被我推上春晚舞台的。”阎肃说,“那年,歌手陈红拿着这首歌找到我,当时我一看就觉得是首好歌,就推荐给总导演陈雨露。

歌曲一经推出,反响强烈,感动了很多人。这样的事,几乎在我策划的每届春晚都会发生。”

阎肃始终把培养新人作为自己的职责。他不仅毫无保留地传授艺术,而且用人格魅力感染和教育青年表演者。他也在小组里从事一些主要活动。他推动年轻人前进。《江姐》5次复排,他都默默地站在幕后,甘当人梯,乐作嫁衣,用50多年的心血把一代代“江姐”送上舞台。9月28日,也就是住进重症监护室的前一天,阎肃还在床上修改歌词,为年轻一代指导创作。

“有思想”“有学问”“有办法”“有魅力”,中国**家协会副主席孟卫东将阎肃称为“四有新人”,他最喜欢阎肃的第四点——“有魅力”。“阎老的魅力在于他有趣味,懂幽默,很随和,易沟通,和他在一起工作是一件特别愉快的事情。”

阎肃的这种魅力给每一个接触过他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都说每次看到阎老都是朝气蓬勃的,他走到**都像“一团火”。

“阎老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想保持旺盛的创作生命力,就要做到文艺各个行当无所不涉猎,广种而多收,种的面积很大,同时单位面积产量又很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院长、著名剧作家刘锦云说,“从这个意义上说,阎老堪称‘劳动模范’。正因为他的勤学苦练,才有了多产优质的创作。

”从1986年开始,几乎每年的“春晚”,阎肃都是核心创意人员、评审专家。每年除夕夜,他都会在**电视台演播室大厅度过,直到元旦凌晨3点4分才赶回家。导演黄一鹤讲了这样一件感人的事:

有一年,阎肃在筹备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时,家人来说他母亲病得很重。他刚要买票回家,却得知母亲已经去世。他强忍悲痛,没有回家,把母亲辞世的难过心情静静地收起,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千家万户送去欢乐和祝福。

1999年初,总局艺术局组织专家到全军各单位巡回考察,指导参加全军文艺演出项目。阎肃对所有样式的剧目和节目,无论是歌曲、戏剧、小品、相声,还是杂技、魔术,都能谈出恰如其分的意见,都能出新点子、出新招,让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原二炮政治部文艺团团长、诗作者屈塬称赞阎肃

“这不仅是水平,更是一种胸怀。不管阎老在什么场合,他总能张开双臂,把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免费提供给大家。阎老85岁的人了,没有一点儿老态龙钟的样子,才思一直不枯竭,越活越精彩,越活越达观,越活越睿智。

”进入新世纪,阎肃担任过众多比赛和评奖活动的评委。作为评委,他是出了名的“只认作品不认人”。此外,他还告诫其他评委不要搞小圈子:

“评委就不该把圈子带进赛场,如果真要画圈子,你就画个大圈子,把所有的小圈子都画到自己的大圈子里,把所有的选手都画进去,这才算本事。”

80多岁的阎肃笑称自己是80后,生活中的他确如80后年轻人一样,热情拥抱新事物,因此嘴里常会蹦出“偷菜”“雷人”一类的词语。他坦承,自己喜欢李宇春,是个“老玉米”。他渴望新知识,把阅读和求知当作最快乐的事情,感到无穷的乐趣。

书籍不仅为阎肃带来创作上的帮助,也是他的“精神故乡”。阎肃认为:“心灵上的故乡,都是在我们的先贤笔下。

像鲁迅先生、老舍先生、曹禺先生和巴金先生的作品一样,我从小就学习。我真的有很长的经验,知识,知识和气质。从中,我还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阎肃总说,永远要有一颗童心。他总是像个孩子一样快乐,很少用愤怒和悲伤来对待这个世界。他的生活很简单,粗茶淡饭、布衣棉衫。

他也遵循不逢承、不抱怨、坦诚待人的简单原则。一场春雨,几片落红,南飞的大雁,西沉的落日,阎肃都觉得是那么的新奇美好,这也许就是他能永葆创作之树常青的秘诀。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范文【篇7】

2月27日晚,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一台深情呈现,观众无不被他(她)们的事迹所感动。

在获选的人物中,有一生隐姓埋名,扎根中国大西北沙漠,为国家的“氢弹”研发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于敏;有退休不在大城市安享晚年的外交官夫妇,他们为了祖国的未来,主动到贫困的贵州山区进行支教,一干就是十年,最后病倒在教学岗位上的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有卖掉了住房、辞去了工作、失去了家庭、一心照顾卧床三十年的病父,仁孝行于家的大孝之女朱晓晖;有三十九年如一日,照顾截瘫病人高新海,使他坚强活了下来的陇海大院的街坊邻居群体……他(她)们无论是为国家、为社会、为至亲几十年所做的坚持,所付出的真情、所奉献的大爱、所做出的贡献,无不坚守着、继承着、发展着、彰显着我们中华民族“德仁善孝”的优秀品质,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演绎着人间大爱,人间真情。是优秀品德,感恩之心,使他们做出了感人善举,事迹感动了中国。

羊有跪乳之思,鸟有反哺之意,人有感恩之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要感恩父母亲的养育,感恩学校的教育,感恩工作单位的培育,感恩朋友的相助,感恩花草树木的养眼与悦心,感恩日月每天的升落相伴。有了这样的情怀,终身付诸实践,你就会成为一个品德优秀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一个无怨无悔的人,一个积极快乐的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单位、对家庭勇于担当,积极贡献的人。

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是一种责任,感恩是一种义务,感恩是一种力量。只要我们的社会人人都拥有了感恩之心,助人之举,我们的社会将变的无限温暖,无限美好!

国人们,加油!加油!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举行了,我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人物感动着、感动着。

从的春月起,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我都坚持收看,认真地聆听着那些感人的故事,认真地品味着每一段颁奖词;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段故事,成为我前行中最为重要的催化剂、推动器。

非常感谢中央电视台为我们带来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暨颁奖典礼”,这是一档让人们体味感动、仰望崇高、陶冶情操、培植精神、塑造灵魂的好节目。我一发现他,就把他当做一个滋养自己心灵、软化自己感情、培育并保持自己有一颗能感动的心的好节目;事实上,我的这个想法在观赏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能得以实现。

至今还记得,“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还在行进中,我就在感动中写下了“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之感动”,记录下对于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老师李桂林、陆建芬贤伉俪二人在天梯小学坚持十八年的感动。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我灵魂得以洗礼、升华的时刻,我自己很清楚: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崇高的伟大的灵魂,都有着一种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些崇高的灵魂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也是我这一辈子无法达到的;正如一位伟人曾经说过的那样:“一个人做的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仔细看看“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中的“好人们”,那个不是做好人做好事十多年、几十年――陪聋哑儿子读书十六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帮助“发小”三十九年的陇海大院的哥们、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的张纪清、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辉等等。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让我的心与情得以进一步软化、激发、培育和提升的好时刻;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的故事,让我的心更加温婉、温润,更能被感动、感化。至今,我还能有一颗似乎与年龄不符的能够感动的心;至今,我还有一些能够让自己骄傲的激情,我要感谢诸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之类的节目、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我会很好地珍惜这些人物、这些故事带给我的精神滋养、文化陶冶,我会继续努力地让自己有一颗能够感动的心,有一份能够有一定热度的激情,思考每一天、努力每一天、快乐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昨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看了“20感动中国”节目,有几个人的事迹把我感动的眼泪都流出来了。

那个带领大家移民的老支书,为了南水北调工程顺利进行,让北方人民喝上水,离开了家乡,离开了80多岁的老父母。那对去山区支教的老夫妻,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卧室紧挨着学校的厕所,臭气从窗户飘进来,他们睡觉要戴上两个口罩。他们年龄大,身体不好,但是他们还坚持了。还有去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医疗队,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帮助非洲人民。还有做好事不留名的炎黄,无私资助了很多人……

他们都爱帮助别人,很有爱心,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感动中国2015观后感2015感动中国观后感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感动中国观后感2015感动中国观后感感动中国2015读后感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5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2015感动中国颁奖词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范文【篇8】

女高校长张桂梅:大山女孩的明灯

许多年前,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让张桂梅至今无法忘怀。

一个女孩坐在山坡上,忧愁地望着远方,身旁放着箩筐和镰刀。她上前询问得知,女孩才十三四岁,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

张桂梅暗自发愿:要改变大山女孩的命运,让她们通过读书走出大山。2008年,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12年来,已有1800多名大山女孩从这里考上大学。

她像一盏明灯,燃烧自己,照亮大山女孩的梦。

低进高出,1800多名女孩命运改写

今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得比往年稍晚一些。8月底,学生们报喜的短信把张桂梅的手机震得嗡嗡作响,但她却闷闷不乐了好几天。

这一届,华坪女高159名学生参加高考,150人达到本科线,本科上线率为94.3%,其中一本上线人数70余人。“如果没有疫情影响,姑娘们能考得更好。”张桂梅心有不甘。其实,这个成绩真的很不错了。

因为,华坪女高招收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不少学生基础差,甚至中考分数远低于当地高中的最低录取线。低分进、高分出,高考成绩常年位居丽江市前茅,华坪女高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12年来,1800多名女孩从这里考上大学,改变了人生轨迹。

27岁的陈法羽是其中之一。2009年,家境贫寒的陈法羽中考分数没过线,自费读高中一年要好几千元。“当时我妹妹也在上学,家里拿不出这么多钱。”陈法羽说,实在没办法,她只能放弃读书,回家种地。

后来听说华坪有一所女子高中,专门招收家庭贫困的女孩,不收任何费用,陈法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赶快跑来报名。在女高学习三年之后,陈法羽顺利考入云南警官学院,如今已成为丽江市的一名警察。

回忆高中三年,陈法羽难忘校长的严厉与坚守。不管刮风下雨,张桂梅每天清晨都会陪着学生晨练;白天,几乎每节课她都会亲自查课;晚上,她和学生一起住在宿舍,直到夜里12点后查完宿舍才入睡。

“没有张老师的呕心沥血,就没有我们的命运转变。”陈法羽说。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范文【篇9】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进入

2019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什么时候开始 直播地址入口

201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分别是谁 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央视感动中国2018颁奖晚会直播视频全程高清回顾

2019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彭云松个人事迹及颁奖词

201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500字心得体会范文 

201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观后感600字作文

2018小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心得体会700字

2018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及心得体会800字10篇

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马旭的人物事迹及心得体会

2018《感动中国》观后感900字 - 5068儿童网

(5068儿童网第一时间更新,欢迎收藏)



《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于2019年2月18日晚综合频道20点档播出。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的分别是:程开甲、钟扬、王继才、王仕花、马旭、杜富国、吕保民、刘传健、其美多吉、张渠伟、张玉滚。另外,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动中国》还向四十年来的 “改革先锋”表达了特别致敬。

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程开甲

央视网消息:101岁,男,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 “八一勋章”获得者,2018年11月17日病逝。

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

1946年8月,程开甲赴英留学。新中国成立后,程开甲放弃了国外优厚条件回到中国,1960年,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从此消失20余年。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程开甲一直生活在核试验基地,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程开甲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设计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平洞、竖井和增强型原子弹在内的几十次试验。

程开甲是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

颁奖辞

 

空投、平洞、竖井、朔风、野地、黄沙,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一片赤诚、一生奉献,一切都和祖国紧紧相联。黄沙百战穿金甲,甲光向日金鳞开!

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钟扬

央视网消息:53岁,生前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钟扬: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

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内蒙古工作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2018年4月,中宣部授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

颁奖辞

 

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王继才 王仕花

央视网消息:江苏灌云县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仅有两个足球场大小。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王仕花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王继才 王仕花 :守岛卫国32年的夫妇

2014年,王继才夫妇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今年7月27日,王继才因病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

颁奖辞

 

浪的执著、礁的顽强、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三十二年驻守,三代人无言付出两百面旗帜收藏了太多风雨。涛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范文【篇10】

虽然珠峰高程测量项目野外工作已接近尾声,国测一大队第一批队员已于日前凯旋,但是还有极少量的珠峰东侧地区基础测量工作还在继续。目前,还有不少交会测量组的队员在珠峰地区默默坚守,他们从3月2日至今,已在高原上连续奋战3个多月。

程璐,交会测量组西绒交会点组长,三上西绒,被其他队员戏称为新一代的“高原牦牛”。据国测一大队办公室主任任秀波介绍,相对来说,西绒点是所有交会测量点中难度的点。当时,二本营指挥韩超斌正为分配任务作难时,程璐主动要求到最困难的西绒测量点,每天挤在简陋的帐篷里,化雪饮水,重复吃着方便食品。虽然条件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一丝不苟完成了测绘任务。

李科,本次珠峰高程测量中负责高程导线、GNSS测量和III7点的交会测量工作。他五次前往海拔5700米的III7点,帮助重力测量组运送仪器设备到达东绒5800米营地,曾多次前往中绒、西绒,被队友亲切地称为“向导”。“向导”这个词在高海拔地区是一个非常高的称谓,意味着有他在,保命的概率就大得多。

李飞战,东绒2交会测量组组长、天文测量组组长,他带领年轻队员孙文亮,昼夜坚守,只为测量珠峰天空上的星星。由于珠峰地区气候变化极快,往往架设仪器时还是漫天繁星,等他们冒着夜间零下几十度的严寒架好仪器时,星空却被云雾遮挡。就算是运气好,遇到漫天繁星时,他们也要坚持观测星空整整一夜。

谢敏,东绒3交会测量组组长,本次珠峰测量项目中负责高程导线、GNSS测量和东绒3点的交会测量工作。他的父亲谢忠华是国测一大队退休的一名驾驶员,在珠峰测量期间过世,因为测区工作繁忙,谢敏没能回到西安送老爷子最后一程。他强忍着失去父亲的悲伤,坚持在测区努力工作。苦活、累活他总是抢着干,希望通过繁忙的工作使自己没有闲暇时间来想父亲过世的事。身边的队友都知道他心里难受,但又不知如何疏导,只能看着他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调整。

史志刚,重力测量组组长,除完成珠峰地区加密重力测量之外,还完成了海拔5200米至6000米所有六个交会点的重力测量,在带领其他队员完成海拔6500米的重力测量返回途中时,他们经历了能见度只有几米的暴风雪,所幸平安无事。据了解,他是本次珠峰高程测量项目中,一个走遍所有交会测量点的人。

刘泽旭,是一名“测三代”,他的爷爷、父亲都是国测一大队的老队员。此前,他由测绘队员转岗为一名驾驶员,本次珠峰高程测量项目中,他又从驾驶员转岗到了后勤保障,负责二本营队员的饮食和所有物资的调配管理,“珠峰肉夹馍”就是出自他手。在珠峰高程测量报名时,他主动请缨说:“我既可以开车,也可以参加具体测绘,最不济我还是一个二级厨师,可以把队员们的饮食搞好,吃好了才能有力气干活。”说到做到,他实现了参与珠峰测量的梦想,也做好了队员们的饮食保障,更是把二本营的物资管理得井井有条。

如今,这些国测一大队交会测量组的队友还在珠峰东侧进行基础性测量的扫尾工作,并未返回西安。除了上述的几位,还有很多默默奉献的队员,同样坚守在珠峰地区。当我们在庆祝珠峰登顶测量胜利的同时,也请记住那些还在坚守的人们,等勇士凯旋,盼你们归来。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范文【篇11】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播出。其中,有这样一群融入年轮的追梦人,彷徨时,他们用行动描绘坚定;怀疑时,他们用忠诚表达坚信;迷茫时,他们用担当书写坚守。他们的事迹深深敲击着广大党员干部的心灵,他们是中国脊梁,是良知,是责任,是偶像。党员干部要汲取“感动中国”人物的追梦力量,汇聚成“行动元素”,浇筑追梦之路,真正为人民服务。

总有一种力量令人勇往直前。无论是六年坚守扶贫一线,昼夜奋战超负荷工作的基层干部张渠伟;还是为孩子们劈柴生火、执鞭上课,用扁担挑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师张玉滚;还是无畏戈壁寒暑,无惧野地黄沙的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等等,都以心中的追梦力量,汇聚成忠诚担当、矢志报国的“行动元素”。

将追梦力量化作为民情怀。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新时代的追梦人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疾苦记挂在心上,以“民”的心态为民,以“民”的身份想民。正如张渠伟同志,始终怀揣“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之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为民激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为民热血,把群众装在心里,把扶贫工作扛在肩上。为渠县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贫困人口脱贫、130个贫困村脱贫和整县摘帽贡献了健康、智慧和热血。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党员干部要真正为群众谋心谋事,察民情、体民苦、排民忧、解民难。

将追梦力量化作责任担当。从一名放弃城市就业机会的大学生,到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的全能教师。几十年间,张玉滚用心中的追梦力量诠释了自身的职业价值和人生追求。张玉滚的一根扁担,挑起的不仅是学生的课本、文具,更是将孩子们对知识对渴求以及对未来的渴望挑进了大山。张玉滚从平凡到非凡的蝶变,启示着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保持本色、强化责任担当,敬业报国。广大党员干部对待工作要始终保持火热的“温度”,将“温情”融入到工作中,保持“满电”状态,激情常在线。

将追梦力量化作脚踏实地。每个人都很平凡,但在平凡的人生中,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因为我们都是追梦人。正如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29年如一日往返于1208公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将来自党中央的声音、四面八方的邮件送往雪域的各个角落。党员干部要将为民办实事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之中,把目光聚焦到人民群众的需求上,不追求“轰动效应”,多些“细水长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真正把一件件关系民生的事办出实效。更要从“感动中国”人物中汲取营养,充实追梦力量,追逐理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方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范文【篇12】

在感动中国节目中,带领科学家团研究科学家于敏;已退休外交官、放弃在城市生活、到贵州山区支教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带领乡亲们启程为南水北调工程做出巨大奉献的赵久富;为灾区捐款不愿意留真名的普通市民张记清;为了自己儿子跟其他小朋友一样能唱歌、跳舞,付出了很多母爱陶艳波等。

一对高龄夫妇退休后去乡村当山村教师10年,省吃减用,细心地教孩子们学习,尽管裤子都破烂不堪,也不舍得换,省下来的钱都捐给了孩子们,就这10年他们就捐了100多万元,让许多贫穷的孩子有了上学的机会,也因为长期被紫外线照射,和没有青菜吃,所以妻子孙丽娜的眼睛也越来越模糊,而丈夫朱敏才也应劳累过度而倒下,躺在医院的他,还时刻想着自己的学习,真是太伟大了!第二个故事是,一对高龄夫妇退休后去乡村当山村教师10年,省吃减用,细心地教孩子们学习,尽管裤子都破烂不堪,也不舍得换,省下来的钱都捐给了孩子们,就这10年他们就捐了100多万元,让许多贫穷的孩子有了上学的机会,也因为长期被紫外线照射,和没有青菜吃,所以妻子孙丽娜的眼睛也越来越模糊,而丈夫朱敏才也应劳累过度而倒下,躺在医院的他,还时刻想着自己的学习,真是太伟大了!

陶艳波几乎每天从早到晚陪儿子杨乃斌学习。因为有一次发高烧导致耳膜出血,失去了听力能力。这给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打击。

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去了很多地方,但医生的结论总是让他们失望。她给儿子去学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就这样,陶艳波辞职和孩子们一起上学,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和母子一起学习。

经过不断学习,杨乃彬也能比较正常地和人交流。现在他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来回报帮助他们的人。

在某个城市里,“炎黄”是大家熟悉的一个人的名称,但大家却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常常出钱资助幼儿园、敬老院等机构。他使用“炎黄”这个名称来掩盖自己,自己却默默地资助他人。

他的真名叫张纪涛。他与妻子住在一栋普通的房子中,他在暗地默默将自己的钱毫不吝啬地捐出,张老人一生也不知道捐赠多少人,多少个机构了。感动中国给予了他五个字:

涓涓见沧海。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默默地为社会做贡献,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牺牲自己,如果没有这样的人不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只追求别人的幸福,我们的社会就没有活力,没有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观后感5篇


好电影往往是深入人心的,为了娱乐而观看的同时也会受益匪浅。不妨将作品中对内心有所触动的情节写成观后感,写观后感能帮助我们锻炼梳理复杂内容的能力。精挑细选芙蓉134的编辑为你搜罗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观后感”,欢迎参考愿您成为更好的自己!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观后感【篇1】

有些人,像一朵朵小小的花,悄然在你身边绽放,刹那间的芳华,便惊扰了世间的繁杂。

在我的心里,盛开着两朵娇小明亮的花。

再近一点,叫无私,它悄然绽放,优雅而高贵。是一个叫杨科璋的消防队员种的。这位勇敢无畏的战士紧紧地抱住怀中昏迷的小女孩,跌入深深的电梯井中,哪怕他松开手便可得到生的希望,他也只是将怀中的女孩,紧紧地,用力地护在怀里。

他的身躯在黑暗中跌落,生命绽放了另一个花季,那小小的一朵开在了我心里,鼓舞我,激励我,让我不至于活到斤斤计较的地步,更让我能够尽心尽力地帮助别人,不求回报。

花香入心,怡人怡己。

另一朵稍近的花,叫做真爱。在绿叶的呵护下绽放出甜美绚丽的花朵,粉色的花瓣轻轻摇曳,给人一种温馨梦幻的感觉。播种它的是谢芳与谢海华夫妇。

谢芳勇斗小偷,长期以来一直是周围居民的八卦。可身受九处刀伤的她,却无人敢娶。回来当兵的谢海华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看望他的英雄。

谁知,这一眼,便是万年。他们顺利地走到一起,一封结婚信,一辈子的承诺。可到底是天公不作美,生了孩子后的谢芳生了重病,肌肉严重萎缩,连生活都无法自理。

可谢海华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相守一生的诺言,还真诚地告诉谢芳:“汽车到不了的地方,我背着你去。”这句真挚诚恳的话成了他们彼此心中盛开的花。

谢芳幸福地说道:“我只勇敢了一次,而他却勇敢了一辈子。无疑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相爱的两个人,一见钟情的开始,白头到老的结尾……这朵花开在我心里,照亮每一个角落。当我心灰意冷的时候,它告诉我,这世间,还有许多阳光温暖的片段,需要我们去寻找。于是,我继续背着行囊,风雨兼程……

一个人,一身行囊,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观后感【篇2】

感动中国,感动每个人的灵魂;感动中国,撼动每个人的心;感动中国,陶冶每个人的情操。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美。所以,那些感动祖国母亲的人无处不在,正因为有这些人,中华民族才得以生生不息、日益强大。

观“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感

2月27日晚上,我们一家人在一起观看了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和去年一样,心中都有太多的感动和震撼,一直想写点什么,又面临开学很忙所以耽搁了。每一个故事都让我特别感动。这些人伟大而平凡。她们做了一些很平凡的事情,但平凡却流露出一种无言的感动。

其中最让我动容的是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朱敏才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外交官,退休之后他没有和妻子回到北京安想晚年,而是带着本来就是小学老师的妻子,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村里有200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只有一位代课老师。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他们的卧室和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很臭。孙丽娜晚上睡觉得戴两层面具。为了省钱买教学设备和孩子们的学习用品,他们舍不得扔掉朱老师秋裤的大洞,甚至小洞,缝好补好。

看到这,我心里有太多的感动,是什么支撑他们放弃优越的城里生活而来到这样条件恶劣的山区支教,是他们心中的理想和信念,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念,只是为了沽名钓誉,是人受不了这样恶劣的生活条件的。作为一名教师,当我看到这对夫妇无怨无悔,不怕教育孩子的辛苦时,我心里有太多的羞愧。我在自我反省,我是在无怨无悔的教育孩子吗?

很多时候心中是不是也充满了很多的功利性。

还有两位科学家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和科学先驱师昌绪。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上世纪50年代,科学先驱师昌绪冒着艰难困苦,从大洋彼岸的美国回国。上世纪60年代,他制定了研制航空发动机最关键的空心涡轮叶片的军事命令,成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先驱。

2000年,他组织了两院的论证,并将制造大型飞机列入中长期规划。九十多岁了,他还天天去自然科学基金委上班,编辑《材料大词典》,并为国家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献计献策。两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被评为同一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这在“感动中国”长达13年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

其实这些科学家对国家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但是,我们中有多少人还记得这些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呢?我们整天关心的是哪个歌手找到了一个小三,哪个明星的生日是哪一天,我们的青少年每天都在追逐明星。

电视节目每天都在宣传这些东西,很少有人真正关注这些真正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这是我们国家的一种悲哀吗?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陶艳波;守护父亲的朱晓晖,他们都是很平凡的人,他们都做一些他们认为很很平凡的事。但试问他们所做的事我们哪个人能一直执着的做下去的。陶艳波是一位普通的母亲,但她总能陪着聋儿子接受正常的教育,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甚至和儿子一起上大学。这不是母爱的伟大表现吗?

朱晓辉本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为了生病的父亲,放弃了一切,甚至是幸福温馨的家庭,从一个爱幻想爱写诗的小女孩变成了满脸沧桑的时候,我心中充满了太多的感慨,这不也是彰显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的传统孝道吗?但是现在我们有多少人丢失了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浮躁。

其实,我们的电视节目应该宣传这些正能量的东西,不要让我们忘本,不要让我们的孩子的心灵受到污染,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希望。因为我从我儿子看完之后泪眼迷离的小眼中看到了希望,其实我们孩子都是向善的,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引导!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他们每一个都让我哭泣,改变了我的灵魂,陶冶了我的思想。让我学会做人、做事,素质也上了一个新台阶。我对这个节目印象最深的是一对母子同桌,一个命运多舛的孩子,小时候得了病。由于发烧,耳膜出血,失去了听和说的功能。让我们伤心的孩子是杨乃彬。

然而,他的母亲陶艳波并没有放弃杨乃斌,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来弥补孩子的先天残疾。陶艳波到北京学习唇语,教孩子说话,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教杨乃彬叫“妈妈”,都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陶艳波从头至尾没有产生放弃念头一次,一直耐心教导。上帝被陶艳波感动了。最后,杨乃彬学会了说话,但发音不清楚。

看到这里,我更加体会到了母爱的执着、忘我。

就在这时,陶艳波做出了让所有人惊讶不已的行动,让杨乃彬上正常学校,接受正常教育,并辞职陪学。这不正是母亲无私爱的反映吗?在陶艳波的努力指导下,儿子先后考入重点初中、高中和大学,与儿子同桌,并与儿子一起学习16年。

遇到难题,陶艳波总是在心里想:自己不会儿子就更不会。有时为了一道难题,陶艳波要绞尽脑汁想一晚上,然后给孩子讲。

他们母子俩就这样闯过一道道难关。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会为世界上伟大的母亲陶艳波而流,为她欢呼。她是她母亲的榜样。她母亲的爱是世界上最明亮的灯塔,照亮了世界上所有的母亲。

到此,我对母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心里更有了好好孝敬母亲的决心。

有许多人说,这简直是一个奇迹,还有人要给这个奇迹起名,有人说是“自强不息的杨乃彬”,有人说是“母爱的光辉”,而我却认为这个奇迹的名字叫“母亲”。

感动中国,今天它却真正的感动到了我心里!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观后感【篇3】

29岁的海军航母舰载战斗机一级飞行员张超,今年4月27日在驾驶歼-15飞机进行陆基模拟?舰训练时,突遇飞机故障,不幸殉职。现场视频和飞参数据显示,从12时59分11.6秒发现故障到59分16秒跳伞,短短4.4秒时间裡,张超竭尽全力推操纵杆,制止机头上扬。

海军某舰载机训练基地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在4月27日中午驾驶歼-15战斗机准备执行陆基模拟?舰训练。这是当天最后一架次飞行,同一批次的四架战机已经有三架顺利?陆。仪器显示,张超的这次?陆也十分完美。前一架次?陆的飞行员艾群此时正在滑向机库,他在耳机裡听到,最后一架飞机已经平稳降落了。

事故来得没有一点预兆,12时59分12秒,无线电裡突然传来故障报警。飞机瞬间出现了电传故障,电传故障属于操纵系统故障,通俗地说,就像在开车的过程中方向盘突然失灵了。接下来发生的这一幕,让包括艾群在内的所有人猝不及防:机头急速上仰,飞机瞬间离开地面,衝了出去。

错失跳伞最佳时机

「跳伞!跳伞!跳伞!」12时59分17秒,也就是发出故障报警信号四秒多后,塔台指挥员连发三声命令,几乎在指挥员下达命令的同一瞬间,张超从座舱弹射出来。由于弹射高度太低,角度不好,主伞无法打开,座椅也没有分离,张超从空中重重落下,掉在了跑道边的草地上。

飞参记录表明,从战机报警到跳伞离机的4.4秒裡,张超的动作只有一个,那就是全力推杆到底,制止机头上扬。歼-15战机系统高度集成,发生电传故障,第一时间跳伞才是最佳选择。但在生死关头,张超却为避免战机损毁作出了最后的努力。经过调查,事故的最后定论是飞机装备的原因。短短4.4秒,生死一瞬,张超首先选择了「推杆」,拼尽全力挽救飞机。正是这个选择,让他错过了跳伞自救的最佳时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观后感【篇4】

在这个简单而丰富的舞台上,脱颖而出的不是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2013年感人中国计划:林俊德参加了中国所有的核试验任务,为国防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付出了全部努力。他被诊断为晚期胆管癌后,为了不影响工作,拒绝手术和化疗。几天之后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陈斌强9岁时,父亲死于车祸,母亲独自抚养3个孩子。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为了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块布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用电动车开到30公里外的学校。

一连五年,一直风雨无阻地带着妈妈上班。

还有何玥仅仅12岁就有捐献器官的勇气,看了之后真是自叹不如。

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家顺为了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向村民传递真实的工作信息,更好地保护村民的权益,他下定决心:申请一份普通农民工的工作,实地体验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从2007年9月起,陈家顺先后深入多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打工当卧底。

在看到感动中国的四大人物之后,我的心被震撼得说不出话来。生活中,许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和他人。我们要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观后感【篇5】

2月14日,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一套播出,来自郑州的王宽,荣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在当晚的节目中,白岩松说:“《感动中国》的14年间,河南当选的就有13位,给河南人提气!”□东方今报记者肖萌/文邱琦/图

“父母”为6名孤儿去“卖唱”

73岁的王宽曾是豫剧名角,在河南乃至全国,对于豫剧粉丝而言,早已经家喻户晓。

在他的家里,墙上挂满了一家人的合影。**上,王宽和老伴的身边聚着他们的孩子。那是他们收养的6名孤儿。如今孩子们都已长大**,并反哺这个大家庭。

说起参加“感动中国”的颁奖仪式,王宽告诉记者,“很激动,我先上台然后我老伴上台,接着孩子们都上台了!”白岩松还邀请他现场唱了一段豫剧。

1991年,王宽和妻子遇到了一个叫袁乾良的孤儿。从那以后,王宽一家的成员不断增加。失去父亲的汪海波和失去双亲的汪文胜被王宽收养。加上王宽患有“渐冻症”的外孙王海龙,王家的“常住人口”达9人之多。

王宽担任过河南豫剧团的业务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而这个获得过众多荣誉的国家一级演员,却曾为养活自己收养的孤儿,和老伴走进茶楼,开始“卖唱”生涯。王宽的老伴王淑荣说,有时在茶楼候场一整晚,没有一桌客人点唱,王宽这个国家一级演员也被“剃光头”,而他放弃一个艺术家坚守几十年的清高和尊严,只是为了他和他收养的6个孩子的生活。

“我负责挣钱,老伴负责照顾家。”王宽告诉记者,在自己的“卖唱”生涯中,只要没有去外地演出,他就风雨无阻地去茶楼唱戏。

“儿女”们反哺报恩的最美家庭

“凡事就怕认真和坚持”。“曾经有人不止一次地劝我放弃,但我从没有放弃的念头。”王宽说。

在王宽家里,如今摆放着“中华慈善奖”“最美家庭”“中国好人榜”等很多奖杯与奖状。“感动中国”这项国内最高级别的“大爱”荣誉,被他摆放在最醒目的位置。

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在繁华的世界里我们的生活乏味单一,观赏作品等于充实我们生活,我们或许会获得新的感悟和见解,此时最好将内心的感受记录成一篇观后感,观后感突出的是观看时的感受,要真切的表达出来。作品观后感如何才能写好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篇1)

伟大的母爱总是超越一切世俗的眼光,让我们看到温暖和希望。

田惠萍,中国第一家自闭症服务机构——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的`创始人。

1988年,田惠萍留学归来,发现自己的孩子患有儿童自闭症,从此开始了走了上了研究和治疗自闭症儿童的道路。1993年,田惠萍在北京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服务自闭症儿童的专业机构——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

23年来,田惠萍坚持以正确的理念推动自闭症议题在中国社会得到广泛关注;她和她的机构,帮助了6000多个自闭症家庭,让这些父母逐渐掌握与自己孩子相处的方式方法。著名导演薛晓璐根据她的故事制作了电影《海洋天堂》, 2013年她登上央视《开讲啦》栏目,向国内公众普及自闭症知识。

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篇2)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感动中国》,它使许多人热泪盈眶,它谱写了真、善、美的乐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动中国》,每个人都会有所感悟。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他们的故事使我感动。

江苏灌云县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仅有两个足球场大小。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王仕花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篇3)

昨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看了“20XX年度感动中国”节目,有几个人的事迹把我感动的眼泪都流出来了。

那个带领大家移民的老支书,为了南水北调工程顺利进行,让北方人民喝上水,离开了家乡,离开了80多岁的老父母。那对去山区支教的老夫妻,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卧室紧挨着学校的厕所,臭气从窗户飘进来,他们睡觉要戴上两个口罩。他们年龄大,身体不好,但是他们还坚持了10年。还有去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医疗队,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帮助非洲人民。还有做好事不留名的炎黄,无私资助了很多人……

他们都爱帮助别人,很有爱心,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篇4)

在2015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感动我的有十人,他们分别是于敏,朱民才,孙丽娜,赵久富,张纪清,陶艳波,木拉提,西日普江,肖卿福,朱晓辉陇海大院,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

我看的过程中流了很多泪同时心里又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无限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为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我在这里敬佩你们,谢谢你们,,我以后将以你们为榜样,向你们学习,做一个对全人类有用的人。

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篇5)

“做一辈子的好人不难,只要每天检查检查自己”,每天都想想自己哪些做的好,哪些可以做的更好?我从来都不知道这个道理?不过,我相信我是知道的,只不过我觉得没有人做得到,现在有人做了,原来真的只要每天反省检查就能做好,这就是正能量,我们每天反省检查就能做好,这个道理在龚老师身上得到了完美诠释。

正能量:“做一辈子的好人不难,只要每天检查检查自己”,从我做起,从你做起!

感动中国让我们知道如何去;感动中国让我们知道如何去做人们的梦想。

感动中国让我们知道人应该懂得关爱和感恩,懂得坚强和坚持;感动中国激励我们年轻人前行和进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一直在传递着和发扬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爱和梦想被点亮,愿好人一生平安,愿善良的人,收获福报,祝福您们健康长寿。

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篇6)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最重要的人物评选活动之一。节目中的人物虽然平凡普通,却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指引。这些优秀人物身上充满了十足的正能量,他们勇敢、善良、担当、坚强,是中华儿女的优秀代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800字2022,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篇7)

《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感动了整个中国,也感动了你和我,颁奖词写的也是那样到位和发自肺腑,也让每一个观看的人流泪难过和精神升华,我向他们致敬和发自内心的感动。我为他们的故事深深的感动和思索着,他们用生命和行动谱写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树立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崇高精神,谱写了壮丽的

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篇8)

何玥怎样才是生命真正的延续?!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2012年11月脑死亡。

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她的两个肾脏被送到解放军181医院,并捐赠给两名病人。她的肝脏也帮助了有需要的病人。为了给小何玥治病,他的父母已经欠了10万元。

但为了实现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补贴,也从未主动找到接受何玥器官抢救的患者。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捐献器官,让死后的生命延续,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我也一样。。。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想我的意义应该是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心中充满了爱,整个世界都会变得温暖和平。

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篇9)

在细碎的时光中守望使命

以奋斗的精神拥抱生活

执法无私立身有责

恪尽职守勤勉为公

在这篇土地上

红柳凝聚水土,你滋润心灵

这是《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在颁奖典礼上给予阿布列林的颁奖词。

2017年2月8日晚上八点,中央电视台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如期播出。

新疆哈密市中级人民法院退休干部阿布列林获此殊荣,被评选为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阿布列林深有感触地说:“我也没想到自己被评选为201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这个荣誉不但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全疆各族人民的荣誉。荣誉是一个动力,作为一名受党多年培养的少数民族司法干部,我将发挥自己的余热,为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加强民族团结作出新的贡献。”

本文来源://www.fr134.com/f/14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