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桃花源观后感(9篇)。
电影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观看完一部影片后,好的片段会一直在脑海中回放。此时不妨将心得转化为文字,写一篇观后感加以记录。写观后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更深入地去体验生活。本站提供有大量有关作品观后感范文,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暗恋桃花源观后感(9篇),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篇1
看完台湾导演赖声川《暗恋桃花源》后,我无比的兴奋,虽然上了一夜的班,可丝毫感觉不到疲倦,尽兴之余,写点观后感,留个纪念。
两部话剧:一个古装的喜剧,一个现代的杯具;一个胡编乱造猥亵经典,一个追忆历史述说往事;一个追求搞笑虚情假意,一个重述真情情真意切。演员台上表现拙劣,台下语出惊人,两台毫不相关的话剧摆在同一舞台上竟然能串上台词到达令人叫绝的喜剧效果,透过比较其分别对爱的表述,竟让人产生哲理的思考。在此不由让人折服于作者的天才创作。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方式给我眼前一亮,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化腐朽为神奇?
单从两个话剧来说,毫无新意。《暗恋》演的俗套,就是因为导演的绝大多数的真实而被搬上了舞台,可他的演员却怎样也演不出那种像一朵美丽山茶花的效果、牵着小手的那种感觉,对历史沧桑的感觉和对感情的真挚,是这代像小护士一样的年轻人是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出来、理解的了的,它只能残存在导演的心中。导演那份以前的感情只能在台下引来我们这些观众的同情。《桃花源》简直是颠覆传统的表现,显然是受了西方某种思想的影响,它以其夸张的语言和搞笑的表演形式,用古代的故事讲述现代生活,穿越古今,杂糅并取,一味造些笑料,剧中语言竟不如台下的对白,更何谈其思想。可就是这样的两部很粗糙的话剧,作者巧夺天工,把它们放在了一齐,再加上些许台下捣乱的人,用一个争戏台的冲突,完美地结合在一齐,起到了意外的喜剧效果。这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大胆的创新,而且他也颠覆了一种人的思维模式,不好的演技也演出好的作品。为什么这么说,在此略微说明一下。
这部剧很明显是一个剧中剧,在此稍加以说明以便表述。两个话剧我们把它们认为是一剧,整部话剧就能够把它看作是二剧。在一剧里,演员的演技是很普通的,可从二剧的立场来看,它又是那么地有意思。差有差的妙用,就是因为他们在一剧中的水平差才展现出了二剧中的喜剧效果。就这样一剧里的两部部水准不高的话剧演员透过争舞台这个矛盾,再加上舞台上捣乱的女子、关门的看管员、突然冲上台指导的导演和幕后工作者的滑稽,就这些人在舞台上乱七八糟的表现,共同构成二剧。这两个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构成了新鲜活泼的艺术效果。
还有一笔值得一提,就是这种剧中剧所产生的特殊效果。那种一会儿在《暗恋》中、一会儿又在《桃花源》中,一会儿又把人拉在剧中,让观众做剧中的观众。产生这种效果,的确是个意外的收获。
再看看一剧和二剧中的感情。虽说两个话剧不相干,但是它们分别表现了感情,简单地透过比较竟到达了哲学的高度。一个是热恋的爱人分手数十载,其爱越久迷香;一个是为爱媾和却又为生活所累,引发了人对感情与生活这个永久话题的再次思考。
整个剧以其平平淡淡的对话结束,这种手法确实是真爱的流露,展现一剧中导演的真情流露、同样也体现了二剧导演的高超指导水平。积淀了几十年的感情,积攒了几十年的话,情怎能续?话如何说?最后只能是用几句简单的问候草草结束。这种留白真的是给人留以无尽的遐想,大爱无言的感情、大巧若拙的手法着实高明,值得我们学习。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篇2
从来没有看过话剧,但早就听过赖声川导演的大名以及他执导的《暗恋桃花源》,因此7月15日《暗恋桃花源》第四次来到广州,我便与好友雷童一起去看。雷童第二天便写出了一篇观后感,并问我为何观看演出后明明感触颇深却没有写些什么。其实我只是太忙,关于《暗恋桃花源》,尤其是其中的《暗恋》部分,我有太多的话要说,如今在这里补上。
云之凡和江滨柳的爱情,正如《暗恋桃花源》节目介绍册上所说,因为处在这样的纷争时代而注定不能有结果。而最后即使重逢,却因为双方都已有了各自的伴侣,只能用最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意。听着那一句句略带生涩的“你身体还好吗?”“你过得怎么样?”,心总会感觉到被这两人的悲剧一层一层剥开似的疼痛。云之凡临走时,江滨柳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本以为他终于会一诉衷肠,他却只能惆怅地问了一句:“这些年你想过我吗?”实际上,他在最后和云之凡握手的那一刻也是压抑着的;他很明显地努力克制着自己,想把自己的悲伤控制在哽咽状态,避免哭泣。然而,就是这一连串的情绪上的压抑把《暗恋》的悲剧效果推上了高潮。江滨柳和云之凡没有释放出的泪水,绝大部分最后都挂在了观众的面颊上。
我必须承认,我也流下了眼泪,但我的流泪还有另外的原因:我被江太太的伟大感动了。江太太也是一个悲情的人物。按照剧情,她在江滨柳心目中的地位永远无法与云之凡相比。这一点,从江滨柳多年以来经常听他和云之凡曾经分享过的歌曲并陷入沉思可以看出。江太太凭着女性特有的敏感,不可能察觉不到江滨柳心中最爱的女性不是他。然而她对江滨柳的情感是真挚的。第一个证据就是她对小护士讲述和江滨柳初识时的事情那种如数家珍的语调和幸福略带羞涩的表情。第二个证据就是江太太急着帮江滨柳交住院费用的细节。中年妇女本来最让人厌烦的就是唠叨,啰嗦还有斤斤计较。然而在这一幕中,江太太对医院的抱怨恰好体现出了她对于江滨柳无微不至的关心,连缴费这类没有急迫时限的琐碎小事都挂在心上,要迫不及待地第一时间办好。她的唠叨确实是可爱的,甚至可以说每听一次都会感到温馨的,是百听不厌的!综上,江太太的伟大,在于她能不计较地位和待遇,全心全意地付出去爱江滨柳。用《士兵突击》里老马班长的话说,江太太的伟大就是因为她甘于平凡。她身上人性的光辉,是云之凡身上没有的,也是一个再完美的云之凡也掩盖不了的。
我理解江滨柳为什么在生命最后的时光开始寻找云之凡。他们有着美好纯真的情愫,但因为时世的动乱而无疾而终。他理应觉得遗憾,理应寻访云之凡的消息。不管云之凡是生是死,只有得到了确切的消息,也算是给了当年爱慕她的自己一个交代。但我不能够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年以来,云之凡在江滨柳心目中的地位一直如此的高。江太太为了江滨柳付出如此的多,应该说对江滨柳是有恩的(爱也是恩赐的一种啊)。而云之凡即使再完美,再独一无二,也只是江滨柳未曾拥有的爱慕对象而已。或许是明白我的感受,江滨柳最后很好地安排了江太太今后的生活,可以算的上是一个合格的男人了。
也许下辈子他能够明白,假如命运不愿让他同时拥有他的所爱和爱他的人,那么他应该不再执着于自己的所爱,而用自己的一生去报答那个爱自己的人。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篇3
《暗恋桃花源》是一部舞台剧,是很多人都回去看的,其中凄美的爱情故事是感人的,下面的《暗恋桃花源》观后感一起欣赏!
世间情动,不过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碰壁当啷响 。
世界上的爱情,不过三九块黑瓦和黄连都是新鲜的,糖心又低又苦。
故事开头,白月光,静谧夜,两个人。
云之凡要走,要回云南老家。
江滨柳说,他会给云之凡写很多信,告诉她他想念她。
云之凡说,河畔的柳树应该被遗忘,忘记很多不快,世界上哪个人不是满眼都是洞?
“我回昆明后,你会做什么?
等你回来。
然后呢?
等你回来。”
他说他会等,也只会等,等到地老天荒。然而年轻时,曾以为短短数月的小别,竟成了漫漫几十年的分隔。
无数个梦里,无数次梦到云之凡的脸,还是当年那番的年轻漂亮。他拿出他写好的来不及寄出的厚厚的一沓信,他想要交给她,他想要亲自念给她听,想要告诉这漫长的数十年里,他对她无穷无尽的思念。
可是,起风了,她转头了,月光下终只剩他一人,以及碎了一地的哀愁。
梦醒,老泪纵横。
然而,他仍然不愿意,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想再次遇见他的白月光。
终于,隔了几十年的人生,他们再见面了。
那么多年的事情,那么多曾在梦里脱口而出的思念,一瞬间竟卡在了喉咙,一时语塞。
她依然那么美丽,岁月褪去了她少女的活泼,增添了沉稳的魅力。
他还挂着她织的围巾,傻傻地等着她。
几句问候。每个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所以她要走了。
他们都知道,往事不可再提。
“之凡,这么多年,你有没有想过我?”
毕竟,他问过这句话。他想怎样告诉她,他再无数梦中的身影;他想怎样告诉她,因为她,他从来没有爱上过别人。
可是即便再深的缘分,也抵不过命运的交错。
“我先生他人很好,他真的很好。我想我该走了,我真的该走了。“
江边的柳多想和云之凡静静地坐一会儿,然后再看月亮。但是他们之间有这么长的时间,她真的必须走了。不仅是告别,更是从他的心上离开,放下。
年少时遇见太惊艳的人,以后遇到的其他人都成了灰蒙的背景。她占据了他的所有时光,所有情绪。即使他结了婚,有了家室,但是那抹白月光,还是他心头的白月光,是他的心上人。
但是,他认为他们相隔甚远,一个在大陆,一个在台湾,所以他和平地等了这么多年。
没想到,他们都在台北。
曾经月下,他们说,无论天地多大,他们都是终将遇见的人。然而一个小小的台北,竟把他们困住了。
世间种种,阴错阳差,又有谁能道得明呢?
剧终,一片泪眼婆娑。为云之凡哭,为江滨柳哭,为这段无疾而终被命运蹉跎的爱情而哭。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仿佛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如此这般阴差阳错,那些曾以为的永远消失在刹那,一瞬即一生。然后在无尽的岁月里,在梦中千变万化,一直在寻找,最终无法得到。
可是,放下执念又何曾不是一种解脱。那些逝去的,就让它逝去吧。如果注定相遇,那便是什么也挡不住的;而那些逝去的,怕是无论如何争取都要失去的,又何必苦苦追寻。
白月光,永远是白月光。可惜,昼长夜短。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篇4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一):
《暗恋桃花源》:戏·梦·人生
一个舞台,上演着两处不一样的戏:一古一今,一悲一喜;看似冲突重重,其实暗含玄机。
电影处理非常娴熟,可以说是一种经典的安排。戏中戏的结构,可能已经被很多人用过,但是这个电影用一种撞击中的人生交错感来影射现实的方式,还是很有独特的视角的。戏:
逃离现实的冲动,《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但它们是在一个剧院排练的。双方在场地上存在冲突,不同的主题和风格造成更大的裂痕。巧的是,两者在某些方面竟然还有契合的部分。
暗恋是相对被动和痛苦的事情。虽然把那份爱记在心里是完美的,但这其实是对生命的遗憾。于是,年老的江滨柳仍然想要寻找云之凡,那个让人心动的女子。而在桃花源中,那个落寞的老陶,被带了绿帽子而误入仙境。
虽然这两个故事的处理方式不同,一个是喜剧,另一个是餐具。其实表达的都是一种遗憾与对现实的逃离。江滨柳想逃离现实的东荡,寻求完美的东西。
而老陶也希望逃离悲剧的境遇,来到人间仙境,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安宁与解放。两个戏共同在舞台上谱写出一个悲喜交错的人生大戏,可为之一叹。梦:
完美的象征那个美丽的桃花源,就是每一个悲哀失落之人的梦中仙境。这个梦幻般的地方有着无限的吸引力,绚丽的色彩和宁静的氛围,让每个人都向往它。其实这个梦境也就是戏剧本身能够带给我们
每一个观众的一种东西。虽然受到舞台的限制,但梦想依然可以清晰呈现。那梦回到过去的河边柳树,在一种时空交错和云端相遇的地方,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梦。
那件悲伤的旧陶器,在充满梦幻色彩和花瓣的美丽风景中,看到了一位白衣女子,她看起来像春天的花朵。这是一种完美的希望,也是一种只能在梦中实现的景象。所以,两个在同一舞台展现的故事,当花瓣飘落,微风吹起的时候,造梦的时刻就到来了,此时,不管是那一部戏,其实都能够在这一刻到达一种情绪上的交融。另外,不断出现的疯女人在寻找一个不知道是否有男人的男人。也许这也是寻找梦中人的象征。
我们或许会猜测她是由于暗恋这某一男子,或许只是做了一场梦,见到了一个并不存在的人。电影并没有给我们交代,但是,个中含义还是需要我们每个人自我去体味。人生:
也许这部电影是为了给我们展示一种生活方式。舞台也是生活的平台。有欢笑中含泪的喜剧,也有欢乐和痛苦的杯子。悲和喜其实并没有个性的定义,所谓的杯具和喜剧,只是相对于某些人来说的,但是其实每个人心中的评判标准和立场不一样,对于这种结果的认识也就不一样。
就像老陶,我们觉得他很可怜,其实也能够在另一个世界中寻找到属于自我的安稳。江滨柳虽然和可悲,但是他其实也
是有着安定的家庭。人生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的人生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各种不同风格的戏都在上演,有苦有甜,有笑有泪,也许才是人生的真谛。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二):
《暗恋桃花源》:感情的喜剧与杯具
杯具《暗恋》——痴情男女,倾城之恋,上海作别,命运捉弄,台北重逢,咫尺天涯,时隔40春;喜剧《桃花源》——饮食男女,俗世翻腾,误入桃源,前情难忘,故地拾旧,情何以堪,终不得解;电影《暗恋桃花源》——一个舞台,两出戏剧,喜剧不喜,杯具不悲!两个原本独立的叙事文本,阴差阳错的集中于同一戏剧舞台上。严肃与荒诞、内敛与夸张、秩序与混乱、悲伤与幸福、梦想与现实、纵横交错的道路、完美独特的电影结构,都指向:
期望……寻找……等待……逃避……,算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试论感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为相思;踏破铁鞋无觅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为相聚;悲哀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魂照影来,是为回忆。这样三段式的故事,上演了多少代,不知还要继续到何夕?
哪管才智超群的男儿,或是冰雪聪明的女子,个个甘情绪愿的闯入情关,枉死离恨。只是可叹,谁又会是谁的桃花源?生活与时代,莫非原就是一般混乱!
嘻笑玩乐,至悲至喜,荒诞之中不断撞击的矛盾,便是生命永恒的秩序,也未可知!江滨柳与云之凡的桃花源是两人的爱恋,他们在战乱失散后都曾寻找过对方,但直至浊世半生方见到孤光残影的对方……。老陶误入桃花源,却终似莎士比亚说的“温暖的茅屋,胜似无情的宫殿”忘不了他的春花,出来后又迷失了桃花源……。
在桃花源,袁老板和春花是幸福的,但在现实中,他们却为彼此具体琐碎的生活而流泪抱怨。其实,他们亦曾象江与云“执子之手”那般期盼过“与子偕老”,而真到一齐时,才发现所谓的完美竟是镜花水月。原先,纵使有海誓山盟,终归敌但是时光的磨蚀!
那么,江滨柳与云之凡即便真的就一向在一齐,必须就会幸福长久吗?
大仲马在《**山伯爵》结尾曾写道:人生最大的智慧都集中在两个词里——期望与等待。**主人公没有放下自己在冤狱中的期待,最终在等待中赢得了复仇和重生。
李碧华则写到:世上之所以有矢志不渝的感情,忠肝义胆的气概,皆因为时光相当短暂,方支撑得了,久病床前无孝子,旷日持久不容易,一切事物之完美在于“没时光变坏”。显然,赖声川的“桃花源”更象是能指进而所指着后者。
正好似含苞待放的花蕾,默默等待着盛开怒放时的惊艳,然而就在前夜遭遇一场暴风雨的突袭,所有的期望与等待统统化作了乌有!还没来得及散发的馨香就这样被无情的驱散,不知谁会来掩埋堕入泥淖的残躯。
戏剧《暗恋》的导演试图借舞台来重现心中的她——“一朵美丽白色山茶花”,但每每失望于演员的表演。江滨柳想来就是导演自我的化身,熬到白发云鬓也无缘再见到“她”,无非透过幻象聊以慰藉。只有身边的女助理义无反顾的陪着他疯,陪着他痴!
一个莫明其妙的女子一向在剧场执着地寻找着情人刘子骥——这正是陶渊明《桃花源记》里主人公的名字,但到终场也没结果。剧场的管理员絮叨着“十分钟!我这辈子不明白等了多少个十分钟了!
”片中每个人都困扰于自我内心的纠结,都在期望着什么,寻找着什么,等待着什么,最终却又逃避着什么。
值得推敲的还有女**的主角。当江滨柳追忆多年前的难忘旧情时,女对于他的长情大感费解。她拉出自我的男朋友小陈——“两个礼拜以前分手了。
这两天我都努力在想啊,他长什么样貌啊?可怎样想都想不起来哎!”他们之间似乎在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旧时人们穷尽一生寻觅的神圣感情,今人是轻而易举的得到了么?
这天的感情较之过去是不够纯粹了么,还是因为得到容易而不被珍惜了呢?有说: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
可推,理想的生活就无生活的理想,因为已经理想实现了。没有理想的生活就是理想的生活?这听起来就象文字游戏的悖论,却道出了理想与现实的尴尬。
生命与感情,试问,谁的价更高?平平实实的生活维系着生命的历程,感情是否只是生命中一些重要的过客或是理想的奢侈品,给平实点缀些色彩与激情。过后,没有它,依旧需要生命的常态。
中国人迷恋也极善于把玩文字的谐音之妙。“桃”与“逃”,“柳”与“留”都是经典的汉字谐音字义转移。戏剧《桃花源》的导演在发现布景上的一棵桃树只剩下一片空白,而舞台上又莫名其妙地多了一棵桃树时,大动肝火。
美工解释说,这叫“留白”。“留白?”导演深表困惑。
美工继续补充:“这种留白很有意境啊!”“意境?
”导演拒斥同时甚至带点恐惧的语气。“留白”与“意境”本是中国传统艺术与美学理论的最高境界,透过导演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式“重读”,其好处已经兼容到了对于人生的哲学思考。个性是最后他极为郁闷且一脸无辜地大声追问:
“这棵桃树为什么要逃出来么?”这分明是对老陶是“逃”还是“留”艰难选取的迎面质疑?观众也在不经意的乱象涌动间再次参与了剧情发展。
两个剧组在一个舞台上划界同台飚戏是影片的高潮部分。按说必须局面失控,事实却是某种“美丽的混乱”。两个剧组的台词竟然能够相互自然的无缝对接,并且神奇的“潜台词”深意补充。
例如一段中,**说:“你还在等她,我看不必了耶!”老陶插:
“我怕她在等我。”另一段中,袁老板说:“不要回去,你回去只会干扰他们的生活。
”**插:“我是说云小姐如果真的的来的话,事情可能会更麻烦。”老陶插:
“这话怎样说?”**插:“因为你可能会更难过。
”由于两剧在感情母题上的冥冥暗合,电影的“缺席的在场”与戏剧的“现场感”、“间离性”不露痕迹的找到了“恰到好处”的平衡。
影片尾声,江滨柳与云之凡最后见面了,其实两人早年阔别后很快就一向生活在一个城市里了,最近的时候可能只隔一条街道,却咫尺天涯,重逢无门,真真造物弄人!红颜云鬓换化作白发苍苍,当初的青春梦想被生活消解成了无言的唏嘘!偌大的上海二人能够相遇,小小的台北难倒了他们!
亦或他们就应感谢命运,他们把对方最好的时光定格在了各自的记忆里,并在生命的尽头做出一个了断……。“这些年来,你有没有想过我?”尘封已久的往事被慢慢打开,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被深深触痛。
人啊,最在乎的竟是被人在乎!
漫漫人生,上下求索,感情啊,到底是出喜剧还是杯具?从戏剧中看人生,那是苍凉;把人生当作戏剧,那是荒唐。到底还是戏剧归戏剧,人生归人生。
只是身在其中的人却恍惚于二者间,走到底都不会明白自我所坚持的是对?是错?然而,最初却决绝得容不得自我回头张望……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三):
江滨柳与云之凡,抗战胜利后相识在上海的一对恋人,随着内战的爆发天各一方却彼此不曾忘记。直到江滨柳在台北病卧床榻时登报寻找云之凡,二人再得以重见,而此时江滨柳已是行将就木。这个故事叫《暗恋》。
老陶因老婆春花跟袁老板关系暧昧,愤而出走却误入仙境桃花源。在桃花源里与两个与春花和袁老板长得一模一样的人过着纯真完美的生活。老陶难忘旧情,想重返武陵带春
花去桃花源。却发现袁老板与春花已经成了一对怨偶,恰如自我当年与春花的关系。老陶想再返桃花源,却不已找不到仙境入口。这个故事叫《桃花源》。
《暗恋》听起来像一个俗套**的主线。《桃花源》明显就是由陶渊明的作品改编而来。这两个故事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吸引人的看点,而二者之间,更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
然而赖声川就有本事化腐朽为神奇,不但把两个故事讲得有滋有味,而且愣是用神裁妙剪把两个故事拼到一齐而不觉穿凿。
《暗恋桃花源》讲的是两个剧组预定了同一时光的同一个舞台分别排演《暗恋》与《桃花源》,在争执不下的状况下共用舞台,各自排演。除了这两个话剧外,里面还隐含着不少其它故事:一个女人在不停寻找一个叫刘子冀的男人;《暗恋》的导演其实是在导自我的故事;《桃花源》剧组的老板与员工顺子之间啼笑皆非的交流。
不到两个小时里包含着如此丰富的资料:混乱与秩序,现实与荒诞,欢乐与悲伤,严肃与颓废,而所有的一切,又指向同一个主题:期望、等待与寻找。
记得《**山伯爵》是以这样一句话结尾的:人生最大的智慧都集中在两个词里:期望与等待。
这样的主题当然比较贴合当今的主流文化与宣传,也激励了不少个人在艰辛时给自我打气鼓劲,以期有朝一日鲤鱼能修成正果,跃过龙门。而裴多非却说:期望是娼妓,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你的青春——她就弃掉你。
而赖声川想告诉的桃花源更象是后者。
江滨柳与云之凡的桃花源是两人的相依相恋,时局使他们分离后,他们寻找过对方却功败垂成,直到余生残影之际看到垂垂老矣的对方。
老陶走进了桃花源,却还是忘记不了春花,所以出来后又迷失了桃花源。
桃花源里的袁老板和春花幸福美满,现实中的袁老板与春花却彼此埋怨伤害。他们以前也象江滨柳与云之凡那样期盼着相偎相依,而真正在一齐时,才发现所谓的完美只是海市蜃楼。那么如果江滨柳与云之凡真的就一向在一齐,难道就会真的幸福吗?
《暗恋》的导演试图用戏剧来演译心中的她,似一朵美丽白色山茶花的她,但对表演屡屡失望。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篇5
昨晚杭城下雨,极冷。终于看了仰慕已久的赖声川话剧《暗恋桃花源》。
这场话剧一个月前就让杭城的小资大资们骚动,四处讨票、买票。不幸地我也赶了次时髦,找朋友要了票子。昨晚的剧院热闹得跟过节似的,果真看到了杭城许多文化界人士。
袁泉很美,但没想到她的声音那么好听。黄磊有点发福,但是演技绝对一流。喻恩泰还是武林外传里那个吕秀才的德性,谢娜演戏如同她的主持毫无区别。传说中的何炅没有来,那个角色换了其他演员。
看完后,我问朋友,一句话总结一下你的观后感。朋友说:“一场笑声不断的悲剧。”呵呵,我倒不这么看。我觉得是:“混乱中的和谐,错位后的回归。”
因为剧院场租的混乱,两个剧团,一个演现代悲剧,一个演古代喜剧,同时在一个舞台上排练。于是产生了混乱,闹糟糟的舞台,一会儿是悲,一会儿是喜。观众的神经一会跟着黯然神伤,一会跟着狂笑不已。如同坐过山车,时上时下,但却没有丝毫不适。因为两个故事,表现的都是同样的悲剧主题。一对现代恋人黄磊和袁泉失散四十年的再相聚,一个古代女人谢娜两次婚姻同样的结局。爱情总是比婚姻美好,得不到的永远会在心里,得到的倒成了怨偶。
人生也跟这舞台一样,经常会发生错位。本以为这场子是你的,却成了别人的。本以为这段感情是你的,却成了他人的。对的时间,错的人。错的时间,对的人。现代的这个,四十年前上海一别,谁会料到从此生死两茫茫,再见已经百发人。古代的这个,嫁了他,却恋上那个他,谁会料到如愿嫁给那个他时,还是一样被婚姻折磨得千疮百孔。可是错也错了,怎么办,只能将错就错吧。这场剧中有两个场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一幕是四十后的黄磊和袁泉在病房中终于相见了,病房外,黑暗中默默坐着,背对观众的黄磊太太。袁泉走后,黄磊在太太怀里撕心的哭泣。爱情虽然没了,最后温暖他的还是婚姻。另外一幕是两个剧团互不相让,只得将舞台一分为二,各演各的。结果谁都没法演下去,只有再协商成你方唱罢我登场。人生的戏只能一出出的唱,同时唱是唱不好嘀。
刚刚一个朋友短信我说:“垂死的挣扎,挣扎的希望。——-暗恋桃花源观后感”。我说:“有看到希望吗?我只看到无望。”他说:“希望是无所谓有无的,只是一种念想而已。可许称为希翼更妥些。”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就象戏中的那个寻找刘子骥的女人,无望的寻找,却不停歇。我们心中的桃花源是什么?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篇6
早就知道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这部戏了,这两年由黄磊、孙莉夫妻档主演的话剧版,一直在大陆各大城市巡演,媒体也有许多报道,但舞台剧的受众毕竟有限,观众被媒体宣传吊足胃口后,却没有机会可以观看,就算是剧团来本市演出,也有可能买不到票或买不起票而错过,我就是这些观众中的一人,后来才知道,这出戏其实老早就已经有了电影版,而且是大名鼎鼎的电影明星林青霞、李立群主演的,这次观看了这部电影视频后,终于了却了一桩心愿,看到了原汁原味的暗恋桃花源。
我明明看的是电影版的暗恋桃花源,还要说是原汁原味的呢?一方面是,这部电影比较忠实地记录了赖声川的表演工作坊的舞台演出,表现形式更多的是采用戏剧语言,基本上是放弃使用电影语言,我不赞同这部电影是戏剧语言和电影语言共同表述的,我认为在这部电影里,电影拍摄过程也就是一个录相过程,比方说,我们就很少、甚至根本就看不到镜头的移动,摄影机基本上是属于固定拍摄的,就像是一个观众在戏院里座位上观看该剧的视角。另一方面,电影中的演员并不是临时搭建的剧组,他们都是演了一年多该剧舞台剧后在来演这部电影的,在这部电影中,有着浓厚的话剧剧场效果,当然这也是电影内容所决定的,电影的内容就是暗恋和桃花源两个剧组排练时发生的故事,这些经过长时间话剧演出的演员,就可以在电影中很好地保留舞台剧的韵味。
暗恋桃花源这部戏的题材到底应该归为喜剧、还是悲剧或正剧呢?虽然主要内容的两本戏暗恋、桃花源,一个是悲剧,一个是喜剧,但就整个故事框架来说,这只是暗恋桃花源这部戏的两个故事的载体或事道具而已,就像是相声或汹中的两个包袱,整部戏述说的是两个剧组,因剧院安排失误,不得不在同一舞台上排练,所造成的一系列误会和笑料,而其中的两个剧团排演什么节目并不是原故事最关键的因素,所以应该说整部戏归为喜剧也许更合适些,当然最恰当有可能称之为实验话剧或先锋话剧为好,整部戏从头到尾,两个剧团在舞台,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哭,哭得人肠断;笑,笑得乐开怀,这种悲伤和喜庆不断地来回切换,只能用两个疯了来诠释,所以说这部戏是闹剧也不为过,当然丝毫没有贬低的成分。
也许是个人爱好原因,我比较关注喜剧桃花源,虽然暗恋中有我的年轻时的偶像林青霞,但毕竟时过境迁,林的号召力已经今非昔比了。我对赖大编剧将陶渊明的千古名篇桃花源记,折腾成一个不伦不类的喜剧,真的感到不适应,它将我从中学语文课本上学这一课时,就留下的浪漫、温馨的世外桃源美好印象,敲打成一块块斑驳的碎片,从此美好的桃花源不见了,只留下世俗的春花、袁老板在那里叫唤。文学的桃花源,是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寄托,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这赖大编剧选择什么故事不好,非常糟蹋这千古流传的神话,哎,我看过之后,真有一些欲哭无泪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就算是要改编也麻烦改编的唯美一点。
暗恋桃花源毕竟是一部舞台剧,其最精彩的部分也许更应该是其台词,其实里面还是有许多经典的台词的,特别是桃花源中李立群饰演的老陶,有许多台词非常绝妙,但观众事前如果没有看过相关介绍的话,一时半会是不容易理解的。至于许多文章所介绍的,该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首演,就引起不同凡响,原因是影射了台湾社会乱中有序的奇怪现象,我等大陆观众肯定无法体会,对于大陆的观众不定来说,更多的也许是因为其有名而想到要观看的吧!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篇7
《暗恋桃花源》是一个悲喜剧的混合体。彼此互不相干的 “暗恋”剧团和“桃花源”剧团在当天晚上同时与剧组签订彩排的合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将场地让出来给对方排练,演出在即,双方不得不决定将舞台分为两部分,两个剧组同时排练,从而现代悲剧《暗恋》和古代喜剧《桃花源》相互交叉而引发一出古今悲喜剧的舞台闹剧。
现代悲剧《暗恋》是《暗恋》剧组导演的亲身经历。东北青年江滨柳因战乱在上海邂逅美丽纯洁的云之凡,两人相爱,但又因战争不得不被迫分开,此后两人又不约而同的逃往台湾躲避战争,但两人对彼此的情况却是一无所知,从而苦恋四十年,最后两人终于相见,时已江滨柳濒临病终。
古装喜剧《桃花源》讲述武陵渔人老陶的妻子春花与袁老板私通,老陶悲怒之下愤然离开,无意进入桃花源,里面鸟语花香,人情淳朴,后来当老陶思念妻子返回武陵时,春花与袁老板已经结婚生子,但家境已经破败,两人丧却了以前的恩爱,陷入对彼此的抱怨之中。
在两部戏剧互相交错之间,还穿插着一个疯女人在舞台上跑来寻找抛弃她的情人刘子继的故事,但并未深究,在《暗恋》与《桃花源》引发的舞台效应之下,疯女人只是一道辅料,让剧情更加的混乱,从而也更加的好看。
乍一看,这三个故事毫无共同之处,但却隐藏着同样的主题:即当代人对爱情的无奈。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爱情是纯洁的,至高无上的,没有一丝尘埃的混合。
爱情衍生的过程是如此美妙,以至于人们可以忘记礼节、义耻、道德习俗,甚至生死的局限。犹如七仙女甘愿忍受肝肠寸断之苦为董永剔去仙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殉情化蝶双飞,白娘子舍弃千年修行与许仙白头携老……仙凡恋,或是人妖恋皆是如此凄婉。我们赞美这种爱,认为它是爱至上的典范。
然而,我们不得不注意到,这些所谓的爱情都是在婚姻面前停止的。即使是结过婚的,也必定要经受旁人无法想象的磨难,最后的结局或许是修成正果了,但这个正果究竟是哪种境地,我们又无从得知。之前流行于网络的一句话,“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不是没有道理的。当夸张的爱情步入了沉闷的生活规则,当平庸的生活取代了花季的爱情,以前的甜言蜜语便成了对彼此的深深抱怨,爱情成为都市人的奢侈品。所以我们不能说江滨柳和云之凡的四十年未见就一定是个悲剧,假如他们没有错过,而是结婚生子,一辈子相守在一起,很可能老年的江滨柳不得不躺在病床上忍受云之凡的唠叨,而云之凡也不得不在医院四处奔波缴费化验,根本不会有江滨柳在病房里回忆起年轻的恋情,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说到现实中,《暗恋》的导演如果和他的年轻恋人厮守终身,他印象中的十几岁的情人还会是“一朵美丽的、白色的山茶花。”吗?这种结局我们无法想象,更无法预言,所以我们称《暗恋》为悲剧,为爱情的悲剧。
回不去的美好不再重现,残留的或许是对现实的无奈,但是,守得一份回忆毕竟还是幸福的。江滨柳想起他们年轻的爱情,便是苟延病重之身,也会绽放如花的笑颜。所以,他们的再次相遇是导演无奈的爱的表达。
对比《暗恋》,古装喜剧《桃花源》仿佛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老陶开始喝酒、吃面包,甚至妻子买了一天药也没回来,这让他在现实生活中感到沉重无力。所以他会有“武陵这个地方,它根本就不是个地方。
穷山恶水,鸟不语,花还不香。我老陶打个鱼,那些鱼全部商量好了,一个都不上钩”的逆反心理。春花与袁老板的私通是违背道德规范的,可是因为袁老板是老陶的生活倚仗,为了支撑整个家庭,老陶不得不忍气吞声,假装无视于妻子的背叛,从而使得袁老板与春花越来越嚣张,最终将老陶赶出家门,流连异地。
老陶不慎来到桃花源,那里阴疼的伤口慢慢恢复了。老陶不再执着于妻子的不忠,甚至想带妻子和袁老板去桃花源这个神奇的地方。然而物是人非,老陶再次来到武陵,无奈所有的一切都变了摸样。
春花与袁老板的结合并生活在一起,但他们家境衰落,我觉得是极具讽刺意味的。爱情源于生活之上,春花的爱情遭受到贫困的考验,从而也显露了它原来的面目。中国有句古语,“患难见真情”。
即在真正困窘的情况下能做到不离不弃,相互扶持,勇敢的坚守在一起的方是真感情。我们可以理解,当春花和老陶在一起的时候,也许他们已经厌倦了贫穷和庸俗,于是就勾搭上了有钱的袁老板?这样解释,也不过是如现在无异的狗血的第三者插足的家庭伦理闹剧罢了。
老陶不过是这出闹剧中的一个卑微的牺牲品而已。但是这个牺牲品,又因着桃花源的名义而彰显的极具哲学色彩。袁老板和春花不相信桃花源的存在。他们认为老陶的再现只是一个从精神病院逃出来的疯子,尽管老陶把桃花源的情况描述的如此完美。
他们习惯了生活的平庸,也习惯了在埋怨中了此一生,尘归尘,土归土,老陶在这个时候成了可怜的过客,是要赶紧离开,不要打扰他们生活的“第三者”了。此时,春花与袁老板**时的山盟海誓显得如此单薄,“我仿佛看到很远的地方,我们的绵延不绝的子孙,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右手拿着葡萄,左手捧着美酒,口中含着凤梨……”他们忘记了那些甜蜜,变得与普通人无异,平庸,并甘愿平庸的一对夫妻。
由此,我一直在思索着究竟桃花源意味着什么。老陶刚来桃花源时,遇到了和春花和袁老板长得一模一样的桃花源夫妇。或许,导演这样的安排仅仅是出于增强喜剧色彩,然而这种巧合又别有意味。
失意之下的老陶在遇到二人时惊悚不安,他不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或许也是对老陶最终离开却再也寻不到桃花源的踪迹的一种暗示。桃花源****了老陶的伤口,让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然而,当绝望的老陶想再次来到桃花源时,桃花源已经不见了。我认为这不是导演对原著的尊重。既然他能把陶渊明的《桃花源》写成第三者的闹剧,他就永远不会吝啬写作来创造一个圆满的结局。
所以当老陶最后再也寻不到桃花源时,对于导演的用意我费尽心思想要去弄清楚,可是,这根本也就是很迷茫的事情。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桃园,那只是他们自己独特的地方。它不是物理空间中的狭义概念,而是一种超越宇宙的信念。
是一种独特的精神层面的属性。它是纯洁无暇的。这是一片净土,不触动人的呼吸。它类似于西方宗教中的伊甸园,隐藏着人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它从来不会出现在人们眼中的某个特定地址,只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出现在你的生活中,或者让你以局外人的身份进入,然后消失,甚至毁灭。
欲望乃毁灭的源泉,只有无欲无惧的时候,这里才会有你的容身之所,反之,当你内心的欲望强大到桃花源承载不了的时候,它也就会轰然崩塌。
所以,在我理解,那些曾经有机会碰触到自己生命中隐然的桃花源大门钥匙的人应该为自己的遭遇欢欣鼓舞了。只有无欲无念之后,才能有幸得到那片净土的垂怜。无意之中进入桃花源,是对那个极乐之地最大的尊重,无意,才能无欲。
而最后当你费劲心思压迫寻的它时,无形之中,便已将之焚毁。
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不是人力所能预言和阻止的。即便是再次离开的老陶依旧无欲无望,他仍旧找不到桃花源,当它残留了人类的脚印,也就不是桃花源了。生存或毁灭,往往是一念之间的事情。
《暗恋》和《桃花源》揭示着人们对爱情的无奈和绝望,两者从魏晋的武陵到几千年后的台湾,这么大的跨度,却演绎了一个共同的话题。爱情,究竟为何物?相爱的,不能在一起。
在一起了的人,却又不再相爱。得不到的是在妄想中苦苦贪恋了一辈子,得到了的又注定要在油盐米茶中慢慢的将彼此的耐性消磨殆尽。人,永远是贪欲的动物。
贪恋着微不足道的一点温情,人,也是可怜可悲之物,等不到的当成了宝贝,反而将身边的春天冰封了起来。
错过的便是错过了,再痴迷纠缠也不会到来了,就算它再度回到了你的身边,但经过了时间的消磨,谁也不能确定它现在仍是你一直想的、念的,怎么也不肯放手的那份感情。
此外,《暗恋桃花源》中另外设置了一个角色,即是从头至尾都在寻找刘子继的那个女人。在两台剧的交叉之中,疯女人的地位有些尴尬,她不属于任何一方,却又在两台戏中来回奔波,寻找他的爱人。刘子继这个人物并未在舞台上出现,但我们可以想象的到他扮演着多情公子负心郎的角色。
女人是找不到他的。这是另外一个悲剧故事。他不同于江滨柳和云之凡的苦恋未果,也不同于老陶的家庭悲剧,她孤零零的一个人出现,我们对她的感情史无从得知,只能从她的只言片语中推断她和她曾经的爱人刘子继之间的悲喜纠葛。
观众无从想象这样的一个女人有着怎样的历程,但可以推断的是这又是一个在爱情中跌了跤,失了意的牺牲品。一群爱情的殉葬者。女人被称之疯的原因恐怕也就是在寻找中的喋喋不休,以及认错人的表现,或许守门人不是刘子继,但女人见她所认定的刘子继拒绝承认二人曾经相识、相爱,她此刻的心情正如江滨柳老年之后见到云之凡一样充满了绝望与伤感吧。
曾经沧海难为水,疯女人在《暗恋桃花源》中演绎了一个真实的感情故事,与《暗恋》和《桃花源》形成对比,剧情的虚假和生活的真实,都是因着爱情而起。
剧终时疯女人的一个举动将她的感情纠葛的最终结局揭露了出来。疯女人一张张的捡起《桃花源》中春花为老陶买的纸钱,然后高高的扬了出去,纸币挥挥洒洒的在空中飞舞,似是为爱情而悲鸣,亦是疯女人结束上一段恋情的决心,就让这漫天的纸币为曾经的爱情送终,埋葬了就的爱情,才会有新的开始。
这就是我所认为的导演最终想要告诉我们的,失去的永远不会再来,我们唯有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或事物,生活才会向前发展,而不是停滞在某个悲伤的角落,消极处世。而戏剧毕竟不是现鲜活的人生,生活也不是戏剧,戏剧被规划好了属于悲剧的范畴,而生活虽有类似之处,然现实生活中的人毕竟是坚强的,可以舍弃了过去的悲伤继续向前走,戏剧不能,我们也不会如戏一般将自己的感情打入死角,永不超生。
《暗恋桃花源》错综复杂的将三个故事搬上舞台,两虚一实,相互交映,戏剧有了悲剧的色彩,悲剧未必没有完美之处,就这样于混乱之中演出了一份秩序来,观众在捧腹发笑之际,也必然会想到故事背后所呈现的复杂思想。能引起观众对于现实生活的反思,这便是整部戏剧的目的。
初读这个剧本,感觉好乱,简直不知所云。又认真的读了一遍,终于理出头绪,原来讲的是暗恋组与桃花源组由于剧场人员的疏忽,在同一天进行采排,两个故事阴错阳差的进行着,一喜一忧牵动着观众的心。暗恋组演的是对青年男女由于命运的捉弄,纷乱的战争,不得不分离。
江滨柳最后在他患癌症的晚年终于和云之凡想见,两人发现双方竟都在小小的台湾。无尽的感叹!命运这把无情的剑啊,把那美丽洁白的山茶花舞弄成即将枯萎凋零的花儿。
花白的头发,满脸的皱纹,并没减褪两人的爱。在这40年中,两人都已有了家庭,但我门仍然感受到这份纯真的爱,感觉到人性的美。虽然是个悲剧,会让我们不禁泪流不止。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我希望存在这种真挚的感情。
而桃花源组演的是喜剧,老陶因老婆春花与袁老板有染而出走,不觉来到桃花源这个仙境,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他想回来把他老婆带去,却发现已与袁老板结婚生子。然而当处他们看似的爱情已打磨成日常生活的平淡与琐碎,一如老陶与春花。
夸张与搞笑的话语,让我们不断开怀大笑,直至眼泪笑出来。喜剧的第一个目的达到了,同时我们也应好好思考它的更深的含义。我们不也在演着相似的故事吗?
我希望当甜蜜幸福的爱情转变成现实的枯燥时,请仍用当初的爱来分给你的伴侣。
看似纷乱的话剧表演,一喜一忧,一古一今,给人不同的视觉效果,冲击着观众的心,带给人们不同的思考。时光流逝,让我们把握生命的美好,感激与爱人的每分每秒。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篇8
上周末有幸观看了台湾著名导演赖声川的经典话剧《暗恋桃花源》。剧情我就不在此赘述了,只想说说自我看后的感觉。
我一向是对杯具不感冒的,也许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但我确确实实不喜欢看杯具,所以《暗恋》看得我是挺无趣的,毕竟这样类似的故事也看得太多了,而且大段大段琼瑶式的的台词,尤其是刚开场那会儿,琼瑶的一塌糊涂,受不了。
《桃花源》是喜剧,所以我对它的兴趣高一些,更何况有何炅谢娜这两个活宝,想不笑都难啊!但是意外的惊喜来自老陶的扮演者俞恩泰,就是《武林外传》里面的“关中大侠”——吕秀才,初入桃花源时的一句:“哇塞,芳草鲜美;我靠,落英缤纷!”实在是太经典了!看《武林外传》的时候就觉得他和佟掌柜俩人身上最有料,是我最喜欢的两个人物。这次看了他在话剧中的表现,发现依然是最出彩的一个,不愧是上戏硕士啊,功力的确深厚!其实我觉得《桃花源》表面上是一出热热闹闹的喜剧,本质上实际是一出套在喜剧套子里的杯具,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杯具,笑声中会有苦涩的感觉。尤其是最后,老陶本来已经在桃花源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却因为仍然无法忘记春花,回到武陵,想把春花甚至袁老板都带到那个人间仙境去。但是武陵的一切已经物是人非,老陶原本就应是丈夫的主角,此刻却成了局外人,即便如此,他一心想的还是要和故人去分享那个完美世界。热闹的开场,寂寥的结局,老陶的悲哀用嬉笑吵闹的喜剧形式表现出来,反而更让人平添了几分隐隐的心痛。
另外还想提一句,那个不时出现的白衣女子,口口声声要找的刘子骥,和《桃花源记》中的“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提到的那个人名字一模一样啊!这也是我几天之后才想起来的,但是还是不懂她的串场有什么特殊含义吗?哪位能给解释一下?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篇9
[校本课程学***赏《暗恋桃花源》 观后感(3)]观《暗恋桃花源》有感文/吴迪
这部话剧讲的是一个叫暗恋的剧组和一个叫桃花源的剧组,因为剧场工作人员的安排失误而在同一个舞台上排练所引发的一串搞笑的事情,校本课程学***赏《暗恋桃花源》 观后感(3)。同时2个剧组的故事穿插在其中给我们展现。
首先讲讲暗恋这个剧组。这是一对恋人,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坠入爱河,但离台北很近。知道江滨柳年老病重的时候通过登报寻人的方式才最终见到了云之凡,单词是一对恋人彼此对有了自己的家庭。
爱情最终不能在一起。《暗恋》讲述了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而女主角云之凡最后说的一句话“不能再等了,再等就老了”却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有时候,人心里往往都会有一个最初而又真实的梦想,我们一直都在为那个梦想不断努力,但是几十年后,回过头去想一想,却已经变得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观后感《校本课程学***赏《暗恋桃花源》 观后感(3)》。
◆分享好文◆时间终究会抹去这些印记的,而人也是敌不过时间的,要好好把握的是现在。就像剧中的2人一样,正西现在幸福美满的生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关于桃花源,那是一个人人都想去的地方,没有纷争杂质,一个淳朴美好干净的世外之地。在剧中,老陶因为妻子春花的出轨冲动来到上游打渔而误入桃花源,也因那儿的美好而爱上了桃花源,就这样时间飞快的过去了,但他还惦记着他的妻子,甚至还回到了故土想把春花也带到桃花源去,而此时,袁老板与春花因俗世中的各种事情吵吵闹闹,更是把老陶当做了神经病。尽管别无选择,老陶还是忍不住回去寻找那片净土。
可见,在世人眼中,桃园里的人是不正常的。但到底是他们不正常还是老陶不正常呢?答案显而易见。像春花和袁老板这样的世俗人士。
他们被世俗蒙蔽了双眼,纯正的桃花源人也不正常。但我们为什么不让升华变得简单和纯粹呢?少一点猜疑,少一点争执,少一点关心,那么人们就会变得更干净,世界就会变得更干净。